枕叶梗塞课程学习_第1页
枕叶梗塞课程学习_第2页
枕叶梗塞课程学习_第3页
枕叶梗塞课程学习_第4页
枕叶梗塞课程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况枕叶梗死的发病率远低于颈内动脉系统病变引起脑梗死,国外统计约占全部脑梗死的3%、国内约占6%。第1页/共33页第一页,共34页。枕叶解剖第2页/共33页第二页,共34页。第3页/共33页第三页,共34页。枕叶血供:大脑后动脉皮质支(分布于枕叶、颞叶底面、内侧面):颞下动脉、距状裂动脉、顶枕动脉(楔叶、枕叶背外侧);深穿支(背侧丘脑、下丘脑、膝状体等):丘脑膝状体动脉、丘脑穿通动脉、中脑支大脑中动脉的枕支第4页/共33页第四页,共34页。枕叶的结构与功能枕叶:视觉中枢。由视网膜接受的视觉信息经过视神经、视交叉、外侧膝状体和视辐(放)射到达视皮质纹状区。图像信息初步加工后,经皮质下纤维与更高级区域联系。左右枕叶也通过胼胝体沟通信息。第5页/共33页第五页,共34页。

视皮质位于枕叶。枕叶构成大脑半球的最后部分,以顶枕裂与顶叶分界,但与颞叶无明显分界,内侧中央有一距状裂,Brodmann将枕叶分为17,18,19区。17区与距状裂邻接,解剖学称为纹状区,17区与简单视觉有关。第6页/共33页第六页,共34页。第7页/共33页第七页,共34页。第8页/共33页第八页,共34页。18区围绕在17区的周围,是与视觉信息加工和整合有关的第二感觉区,由此发出的联合纤维经胼胝体与对侧半球相应区域连接。18区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19区位于最外层,与颞叶和顶叶相邻,将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及其他感觉信息共同整合分析,并与促进言语和其他执行功能的大脑区域相联系起来,而且与视觉记忆有关。第9页/共33页第九页,共34页。视觉通路第10页/共33页第十页,共34页。视野缺损视神经病变:单侧视神经病变导致患侧视野全部缺损而健侧视野完好,双侧视神经病变则引起双眼全盲。若视神经不全病损,则引起患侧不完全视野缺损,常见于视神经炎。视神经交叉处病变:视交叉中心处的损毁导致双颞叶侧视野缺损,即窄视野或门缝视野。见于垂体占位性病变。视束病变:由视交叉到外膝体的节段称为视束。单侧视束汇聚了同侧颞侧与对侧鼻侧视网膜来的神经纤维,病损后导致鼻侧视野缺损和健侧颞侧视野的缺损,称为同向性偏盲。第11页/共33页第十一页,共34页。视放射病变:理论上从视束到皮质通路上任何一段的病变都会出现同向性偏盲。由于视放射纤维走行较以前各段都要分散,而且侧脑室的发育后将视放射大致分为两部分,背束经顶叶沿侧脑室上部投射到17区的距状裂上部。腹束经颞叶白质沿侧脑室下外侧投射到17区的距状裂下部。背束纤维源于视网膜上部,对应下半侧视野。因此,当病变只侵及单侧大脑半球视放射的背束或腹束时,则出现1/4象限盲。第12页/共33页第十二页,共34页。枕叶病变:枕叶病变导致完全性皮质盲或不完全性皮质盲,取决于病变的范围。小部分损伤仅出现不很规则的小点状视野缺损称为盲点。黄斑回避:当视中枢病变出现同向性偏盲时,中央视野可不受累。第13页/共33页第十三页,共34页。黄斑部纤维投射到距状裂后部-中心视力视网膜周边部纤维投射到距状裂前部-周边视野第14页/共33页第十四页,共34页。临床表现第15页/共33页第十五页,共34页。皮质盲从外侧膝状体到枕叶皮质中枢的病变均可表现为皮质盲。单侧枕叶皮质病变仅引起同向性偏盲,只有双侧枕叶功能障碍才能引起双侧视觉丧失。临床特点:为双眼视觉完全丧失,瞳孔光反射正常,眼球运动正常,眼底正常,可有偏瘫等。病因:见于双侧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的痉挛或阻塞等第16页/共33页第十六页,共34页。视觉失认症视觉失认症:是不伴有初级感觉丧失或智能减退的视觉认知障碍。患者可看到物体,但不能认识物体的意义。从信息传递和整合的角度看,由视网膜到初级视皮层的过程正常,与智能有关的高级神经皮质也没有异常,其病变可能在初级视皮层到高级皮质的联系环节上。第17页/共33页第十七页,共34页。视幻觉视幻觉:是没有现实的光线刺激作用于视觉器官而出现的视觉,亦称幻视。幻视是以往视觉映像痕迹的不自主重视,有的是简单重视,有的是经过大脑加工、拼凑后的重现,有的映像是不规则的,如闪光、亮点、颜色等不成形性幻视。第18页/共33页第十八页,共34页。视物变形症客观物象的位置或形状发生改变即视物变形,可见于精神障碍,也可见于枕叶器质性病变,其症状可以是发作性的,也可以是持续的。临床表现:巨视症,视物缩小症,远视症。第19页/共33页第十九页,共34页。视觉滞留物体形象残留于视野内。第20页/共33页第二十页,共34页。失语优势半球枕叶病变时,可出现命名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失读、失写等。原因:命名性失语-颞中、下回后部言语感觉中枢-颞上回后部(22区)阅读中枢-顶叶角回(39区)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8区)第21页/共33页第二十一页,共34页。第22页/共33页第二十二页,共34页。其他症状:记忆减退、精神症状;眩晕等第23页/共33页第二十三页,共34页。治疗一般治疗特异性治疗(溶栓、抗血小板、抗凝、绛纤、扩容等)脑保护治疗并发症防治第24页/共33页第二十四页,共34页。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第25页/共33页第二十五页,共34页。脱水降颅压-甘露醇降颅压作用,主要在于造成血液渗透压增高,使脑组织的水分吸入血液,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同时它能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从而产生利尿作用。甘露醇还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第26页/共33页第二十六页,共34页。一般在静脉注射后10分钟内起作用,2-3小时降压作用达到高峰,可维持4-6小时。常用剂量:小剂量0.25-0.5克/kg.次;大剂量1.0g/kg.次。第27页/共33页第二十七页,共34页。副反应低钾,诱发或加重心衰,肾功不全,过敏反应⑴使脑水肿加重⑵颅内压反跳⑶颅内再出血加重第28页/共33页第二十八页,共34页。应用时间一般5-7天,个别严重者14±3天第29页/共33页第二十九页,共34页。速尿甘油果糖浓氯化钠第30页/共33页第三十页,共34页。枕叶癫痫临床表现为视觉发作:盲点、偏盲、黑朦,而最多见的是闪光与光幻觉以及视物变形等。其发作扩散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局部感觉异常或阵挛性运动(扩散至感觉运动皮层),复杂结构性视幻觉(扩散至颞顶枕交界的联合皮层),口咽部或摸索样的自动症(扩散至颞叶内侧)等。第31页/共33页第三十一页,共34页。谢谢!第32页/共33页第三十二页,共34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3页/共33页第三十三页,共34页。内容总结概况。枕叶梗死的发病率远低于颈内动脉系统病变引起脑梗死,国外统计约占全部脑梗死的3%、国内约占6%。18区与图形或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