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口腔菌群之一_第1页
正常口腔菌群之一_第2页
正常口腔菌群之一_第3页
正常口腔菌群之一_第4页
正常口腔菌群之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口腔原虫100,000,000,000,000个细菌!1第1页/共86页第一页,共87页。口腔正常菌群(oralnormalflora):

口腔细菌与宿主在共同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细菌群体,即口腔内正常存在的微生物。2第2页/共86页第二页,共87页。已经分离的菌属有40余个;能规律性分离具代表性的有25个菌属。

3第3页/共86页第三页,共87页。一、口腔正常菌群的获得与发展

(Acquisitionanddevelopment)

4第4页/共86页第四页,共87页。(一)获得出生时

无菌

乳杆菌、酵母菌

暂时5第5页/共86页第五页,共87页。出生后母亲、近亲传播6第6页/共86页第六页,共87页。7(二)发展1.乳牙萌出前(5个月内):

定植于粘膜;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出生1-3天时主要是“先驱菌”

——口腔链球菌、轻链球菌等

3个月后口腔内有产黑色素普氏菌等厌氧菌

(白色念珠菌在新生儿口腔的检出率达80%。)第7页/共86页第七页,共87页。82.乳牙列形成时期(5-32个月):

牙齿的出现,增加了细菌定植的环境,口腔细菌的数量和种类增加,利于各种细菌,包括厌氧菌的生长。

血链球菌、变形链球菌定植。

G+杆菌和G+丝状菌增多。

发生龋病的第一个高峰期。第8页/共86页第八页,共87页。9“窗口感染期”

(windowofinfectivity):

出生后19~31个月(平均26个月),

变形链球菌最易在牙面定植感染。

第9页/共86页第九页,共87页。3.恒牙列形成时期

专性厌氧菌增加明显;

G-厌氧菌的数量到成年达高峰。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10第10页/共86页第十页,共87页。二.口腔正常菌群成员

Componentsoforalnormalflora

主要介绍与口腔感染性疾病

有关的口腔细菌。

11第11页/共86页第十一页,共87页。微生物分类的传统等级界(Domain)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株(Strain)12第12页/共86页第十二页,共87页。属(Genus):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密切相关的种归为一个高一级的分类单元。种(Species):具有高度特征相似性的菌株群,这个菌株群与其它类群的菌株有很明显的区别。株(Strain):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13第13页/共86页第十三页,共87页。微生物命名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采用林奈氏双名法。属名+种名+(命名人)

如:Escherichiacoli未确定种名或不指特定的种时,可在属名后加sp.表示。缩写形式E.coli14第14页/共86页第十四页,共87页。

口腔正常菌群成员

分类15第15页/共86页第十五页,共87页。1.G+需氧/兼性厌氧的球菌

2.G+专性厌氧的球菌

3.G-需氧/兼性厌氧的球菌

4.G-专性厌氧的球菌

5.G+无芽胞不规则杆菌

6.G+无芽胞规则杆菌

7.G+芽胞杆菌

8.G-兼性厌氧杆菌

9.G-专性厌氧杆菌16第16页/共86页第十六页,共87页。芽胞的抵抗力强,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

17第17页/共86页第十七页,共87页。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而用以分类鉴定。阳性阴性18第18页/共86页第十八页,共87页。1.G+需氧/兼性厌氧的球菌

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口腔球菌属(Stomatoccus)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第19页/共86页第十九页,共87页。2.G+专性厌氧的球菌

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

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

第20页/共86页第二十页,共87页。3.G-需氧/兼性厌氧的球菌

﹡奈瑟菌属(Neisseria)

布兰汉氏菌属(Branhamella)

第21页/共86页第二十一页,共87页。4.G-专性厌氧的球菌

﹡韦荣菌属(Veillonella)

第22页/共86页第二十二页,共87页。5.G+无芽胞不规则杆菌﹡放线菌属(Actinomyces)

罗斯菌属(Rothia)

真杆菌属(Eubacterium)

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

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诺卡氏菌属(Nocardia)第23页/共86页第二十三页,共87页。6.G+无芽胞规则杆菌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第24页/共86页第二十四页,共87页。7.G+芽胞杆菌芽胞杆菌属(Bacillus)

梭菌属(又叫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第25页/共86页第二十五页,共87页。8.G-兼性厌氧杆菌

嗜血菌属(Haemophilus)

﹡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

艾肯菌属(Eikenella)

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

﹡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Capnocytophaga)第26页/共86页第二十六页,共87页。9.G-专性厌氧杆菌

拟杆菌属(Bacteroides)

﹡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anas)

﹡普雷沃菌属(Provotella)

﹡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

纤毛菌属(Leptotrichia)

沃林菌属(Wolinella)

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第27页/共86页第二十七页,共87页。﹡菌落形态

﹡菌细胞的染色特征

﹡菌体形态、排列

﹡生化特性检验

﹡代谢产物分析28第28页/共86页第二十八页,共87页。G+需氧/兼性厌氧的球菌

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口腔球菌属(Stomatoccus)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第29页/共86页第二十九页,共87页。粪肠球菌顽固性根管感染根管治疗后的再感染30第30页/共86页第三十页,共87页。(一)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

G+兼性厌氧球菌

第31页/共86页第三十一页,共87页。32第32页/共86页第三十二页,共87页。

•变形链球菌群(Streptococcusmutansgroup)

•唾液链球菌群(Streptococcussalivariusgroup)

•咽峡炎链球菌群(Streptococcusanginosusgroup)

•轻链球菌群(Streptococcusmitisgroup)口腔链球菌属的菌群分类33第33页/共86页第三十三页,共87页。

1.变形链球菌群

(Streptococcusmutansgroup)

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mutans)

远缘链球菌(Streptococcussobrinus)

仓鼠链球菌(Streptococcuscricetus)

鼠链球菌(Streptococcusrattus)

道恩链球菌(Streptococcusdownei)

野鼠链球菌(Streptococcusferus)

猕猴链球菌(Streptococcusmacacae)34第34页/共86页第三十四页,共87页。

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时

形态可发生变异而得名;

一群表型特征相近,

但血清型和遗传型各异的链球菌。35第35页/共86页第三十五页,共87页。主要分布于牙菌斑和唾液中。

在人口腔中常见者为

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36第36页/共86页第三十六页,共87页。

根据变形链球菌群细胞壁多糖抗原的血清型反应可分为a~h8个血清型。37第37页/共86页第三十七页,共87页。*变形链球菌(S.mutans):

人口腔中检出率最高,

以c血清型为最,达80%。

血清型包括c、e、f型38第38页/共86页第三十八页,共87页。*远缘链球菌(S.sobrinus):

人口腔分离,检出率次于变形链球菌。

血清型d、g

从遗传学上看,S.sobrinus和S.mutans为远亲关系,故命名远缘链球菌。

(也有命名茸毛链球菌,由于电镜下细胞表面毛状外膜层明显。)39第39页/共86页第三十九页,共87页。仓鼠链球菌(S.cricetus):

仓鼠口腔中分离而得名。

人口腔中也可检出,检出率低。

血清型为a型40第40页/共86页第四十页,共87页。鼠链球菌(S.rattus):

主要来自实验大鼠口腔,

人口腔中也可检出,检出率低,

但野鼠中未分离出。

血清型为b型41第41页/共86页第四十一页,共87页。道恩链球菌(S.downei):

也有命名汗毛链球菌

人口腔中分离,检出率低。

血清型为h

42第42页/共86页第四十二页,共87页。野鼠链球菌(S.ferus):

野鼠口腔中分离,

人口腔中未发现。

血清型为c型43第43页/共86页第四十三页,共87页。猕猴链球菌(S.macacae):

猕猴口腔中分离,

人口腔中未发现。

血清型为c44第44页/共86页第四十四页,共87页。45第45页/共86页第四十五页,共87页。

变形链球菌群

(Streptococcusmutansgroup)

(1)生物学特性

形态(菌体、菌落)

生长条件46第46页/共86页第四十六页,共87页。光镜观察菌体形态:

G+球菌,成对或链状排列,

链长中等或短,

不活动。

直径0.6~1.0µm。

47第47页/共86页第四十七页,共87页。

液体培养基中,呈长链状。

48

偏酸性液体培养基中,菌细胞呈短杆状、球杆状。第48页/共86页第四十八页,共87页。SEM观察菌体形态:不含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中:单个菌清晰,菌细胞表面光滑。含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中:菌细胞表面被胞外多糖覆盖。第49页/共86页第四十九页,共87页。TEM观察菌体形态:细胞表面有一层薄的毛状外膜层(fuzzycoat),粘附素位于其中。含蔗糖的培养基中:形成胞外多糖。第50页/共86页第五十页,共87页。MS(MitisSalivarius)上菌落形态:

S.mutans典型菌落:呈粗糙型高凸、坚硬、嵌于琼脂内,边缘不齐,色淡兰或灰兰,直径1mm±,表面呈毛玻璃样,顶端有圆形透明的细胞外多糖水珠,久放后,菌落周围有多糖外溢。51第51页/共86页第五十一页,共87页。S.sobrinus典型菌落:粘液型菌落表面常覆盖有粘液滴样帽状物。MS上菌落形态:52第52页/共86页第五十二页,共87页。

变形链球菌群

(Streptococcusmutansgroup)

(1)生物学特性

形态(菌体、菌落)

生长条件53第53页/共86页第五十三页,共87页。微需氧或兼性厌氧,

在含95%N2+5%CO2中生长良好;

与其他链球菌相比,更耐酸,pH4.3时仍生长;

不受杆菌肽(除仓鼠链球菌、野鼠链球菌、猕猴链球菌)、磺胺噻唑抑制,培养基中加入这两者后可作为选择型培养基。54第54页/共86页第五十四页,共87页。代谢底物:糖

变形链球菌需要特殊生长因子

——对氨基苯甲酸55第55页/共86页第五十五页,共87页。56第56页/共86页第五十六页,共87页。57第57页/共86页第五十七页,共87页。变形链球菌群

(2)致龋性

①对牙面的粘附

②合成胞外、胞内多糖

③产酸力和耐酸性58第58页/共86页第五十八页,共87页。①对牙面的粘附

细胞壁结构(如表面粘附素、表面抗原Ⅰ/Ⅱ、葡聚糖连接蛋白和脂磷壁酸等)

----获得性膜内受体

第59页/共86页第五十九页,共87页。

②合成胞外、胞内多糖

a.细胞外酶,合成葡聚糖和变聚糖:促进菌斑形成、参与菌斑基质组成;生物屏障作用;作为胞外贮能形式

b.胞内贮能形式,当外源糖不足时,胞内多糖易被降解产酸,使产酸时间延长,且为代谢提供了能量。第60页/共86页第六十页,共87页。③产酸力和耐酸性

a.能发酵多种糖产酸,主要产物是乳酸。

b.产酸力强,产酸迅速,且耐酸,耐酸

力仅次于乳杆菌。

第61页/共86页第六十一页,共87页。(3)变形链球菌群

与龋病的关系

S.mutans和.sobrinus

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

与人类龋病的发生

关系密切。

62第62页/共86页第六十二页,共87页。

流行病学研究:无龋者口腔中分离的S.mutans数量明显低于患龋者,S.mutans数量与龋损的严重程度正相关。S.sobrinus与青少年的龋病密切相关。

63第63页/共86页第六十三页,共87页。

2.唾液链球菌群

(Streptococcussalivariusgroup)

唾液链球菌

(Streptococcussalivarius)

前庭链球菌

(Streptococcusvestibularis)

64第64页/共86页第六十四页,共87页。(1)生物学特性

G+球菌,直径0.8~1.0µm,

排列呈长链或短链。

兼性厌氧或微需氧菌。

65第65页/共86页第六十五页,共87页。MS平板:

较大的淡蓝色、饭团样粘性菌落,由于合成的果聚糖所致。

不能合成不溶性细胞外多糖。66第66页/共86页第六十六页,共87页。唾液链球菌(S.salivarius):

主要定植部位于口腔粘膜表面

和舌背部粘膜,

是唾液中占最大比例的菌群。

前庭链球菌(S.vestibularis):

定植于口腔前庭粘膜。67第67页/共86页第六十七页,共87页。(2)致病性

目前未发现对人有致龋性。68第68页/共86页第六十八页,共87页。

3.咽峡炎链球菌群

(Streptococcusanginosusgroup)

中间链球菌

(Streptococcusintermedius)

星群链球菌

(Streptococcusconstellatus)

咽峡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anginosus)

69第69页/共86页第六十九页,共87页。(1)生物学特性

G+球菌,链状排列,链可长可短;

厌氧或兼性厌氧。

MS琼脂平板:菌落呈淡蓝色花瓣样。

不能利用蔗糖合成胞外多糖。70第70页/共86页第七十页,共87页。(2)致病性

与龋病的关系尚不明确,因能产生中间溶解素的蛋白酶样物质,与脓肿有关。

71第71页/共86页第七十一页,共87页。

4.轻链球菌群

(Streptococcusmitisgroup)

血链球菌

(Streptococcussanguinis)

格氏链球菌

(Streptococcusgordonii)

轻链球菌

(Streptococcusmitis)

副血链球菌

(Streptococcusparasanguis)

口腔链球菌

(Streptococcusoralis)

嵴链球菌

(Streptococcusscrista)

肺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pneumoniae)72第72页/共86页第七十二页,共87页。

(1)血链球菌(S.sanguinis)

①生物学特性

G+球菌,长链状排列,

直径0.8~1.2µm。

兼性厌氧菌。

73第73页/共86页第七十三页,共87页。MS平板:

粗糙型菌落(培养基含蔗糖)

或光滑型菌落(培养基不含蔗糖)。74第74页/共86页第七十四页,共87页。可为变形链球菌提供

生长所需的对氨基苯甲酸。

75第75页/共86页第七十五页,共87页。②致病性

牙菌斑的先驱菌之一;

致龋性很低,

未发现该菌与龋病的显著关系;

76第76页/共86页第七十六页,共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