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地区》教学设计_第1页
《两极地区》教学设计_第2页
《两极地区》教学设计_第3页
《两极地区》教学设计_第4页
《两极地区》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极地区》教学设计教学背景: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地球上最神密的两极地区。教材从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平利用等方面入手,系统介绍了冰雪覆盖下的两极地区,实则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以唤起学生对两极地区的向往,尤其是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好教材。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了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掌握了运用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形成了依据所学知识解释地理现象,收集地理资料,查找地理信息的技能和习惯,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纬度位置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是对学习有利的一面。两极地区气候独特,自然资源独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是教学中的难点,需要结合图片等资料,创设情景,降低难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未来交通中的地位);2.两极地区的气候、自然资源等自然特征;3.能够分析南极、北极地区气候特点的形成及两极气候差别的原因;4.理解南北两极科学考察和保护两极环境的意义;5.能够在南极北极地图上辨别方向。过程与方法:观察图片、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自然环境特征教学难点:1.分析南极、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形成原因。2.极地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比较分析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神秘的地区,它是世界地理学习的最后一个地区(两极地区板书)。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为我们世界地理学习画上一个圆满句号。展示:极地特色风情图片导:我们首先来领略两极地区的特色风情:冰山图片:问冰山是怎样形成的?(南极大陆四周冰川断裂,进入大洋,冰山对航行不利,如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两极地区动物图片:这些动物属于南极还是北极?因纽特人生活图片:这些人生活在南极还是北极?南极有没有常住居民?(狩猎生活,住雪屋,以石料和动物皮毛做衣服。)一、两极地区位置、范围:展示两极地区图,讨论完成以下要求:图一图二1)、标出N或S及地球自转方向;2)、如何在极地地图上辨别方向;3)、找出南极洲附近的大洲、大洋;4)、找出北冰洋附近的大洲、国家5)、南极地区就指南极洲,北极地区就指北冰洋吗?学生活动:师归纳:1)图一‘S’、顺时针,图二‘N’逆时针;2)放射线表示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圆圈表示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判断:南极点最南,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全在北方;北极点最北,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全在南方;同一经线上正南或正北。东西方向判断: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指东箭尾指西。(切记:必须是劣弧<180°如果大于180度那就在偏西);同一纬线线上正东或正西。东西经度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增大西经度减小。练习:ABCA点在B点的________方向A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B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3)南极:南极半岛与南美洲相望,顺着地球自转,分别是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回忆:三大洋的分界线:4)、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国家:俄罗斯、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加拿大、美国5)、南极地区国际上指60°以南地区(不过我们习惯上指南极圈以南)中心是南极洲,是纬度最南,发现最晚的大洲,大陆四周被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围。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及欧亚北美北部一些岛屿。主要部分是北冰洋,占北极地区60%,北冰洋为世界上最浅、最冷、最小的大洋。两极地区的战略地位:北极地区虽然海运困难,但其上空是欧洲北部、北美北部、亚洲北部的重要空中要道和最短航线;南极地区也是未来南半球国家的空中交通的唯一中间基地(过渡)这样的位置对两极的自然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二、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1、地表形态南极洲的地形单一,是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平均厚度2350米,最大厚度4000米,最高峰时文森峰,5140米,去掉冰雪之后海拔不高。地面90%的地方被冰雪覆盖,有“冰雪高原”之称。只有极少数地区没有常年覆盖冰雪,被称为冰雪大陆上的“绿洲”,是南极动植物的生息之地。大陆周围有许多高大的冰障、冰山,如著名的“罗斯冰障”长度900米,对航行不利。师问:大家知道北极的地形呢?(许多地方被冰雪覆盖,常年不化的冰盖占2/3)(过渡)这样的特殊景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纬度位置、寒冷的气候)让我们一起感受两极的气候吧!2、气候展示南极洲气候资料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_88.3℃的极端最低温。在这样低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未落到地面上就冻成了冰粒。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量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法国南极观察站曾记录过92.5米/秒的世界最高风速(12级台风的风速为33米/秒)。据材料归纳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原因(提示: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有气压梯度力及摩擦力)。小组活动,得出答案师总结: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酷寒的原因:纬度高;海拔高;冰雪的强反射;西风漂流。干燥的原因: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气温低,蒸发弱,空气中水汽含量少;西风漂流。烈风的原因:酷寒形成强大的极地高压,气压梯度力大;冰面摩擦力小,所以风大。师问:1)、南极降水少,为啥会形成巨厚的冰层?2)、那北极的气候呢?3)、为啥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答案:1)、纬度高,气候寒冷,蒸发少;常年积累。2)、北极地区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3)、原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极洲为陆地,气温更低;②地形地势。南极洲海拔高,气温更低;③冰雪的强反射。南极洲常年冰雪覆盖;④南极洲周围势力强劲的西风漂流(寒流);⑤南极极夜天数比北极长。3、资源矿产资源:南极目前已发现有煤、铁、锰等200多种其中以煤和铁最为丰富。淡水资源:南极洲是世界淡水最丰富的大洲。全球90%的冰雪储存在这里,占整个地球表面淡水储量的72%。生物资源:南极洲的植物种类很少,代表性的动物有企鹅、蓝鲸、海豹、磷虾等。其中富含蛋白质的磷虾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群。师问:同学们知道北极地区有哪些资源呢?(北极地区也有煤、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也有北极熊、驯鹿等生物资源及淡水资源)三、科考与环保1.南极科考: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了140多个科考站。美国占据“极点”,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俄罗斯占据“冰点”,建立了东方站;法国占据“磁点”,建立了迪蒙-迪威尔站;我国1985年在乔治王岛上建立了长城站(62°13′S,58°58′W),实现了我国南极考察事业从无到有;1989年在南极大陆的印度洋沿岸建立了中山站(69°25′S,76°10′E),标志着我国科学考察由小到大的发展;2009年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了昆仑站(77°07′E,80°25′S),海拔4093米,实现了我国科考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师问: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现在在哪?答:在南印度洋实行对马航的搜索,雪龙号去南极考察返回路上接到上级命令,于是在澳大利亚做了一下休整,马上赶往失事海域。师问:1)、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吗?(没有)2)、这两个科考站哪个离北京近?(中山站)3)、南极科考最佳时间?(12、1、2月)2.北极科考:我国北极黄河站在(78°55′N,11°56′E)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于2004年7月28日投入使用。展示南极探险材料:1911年l1月1日,以斯科特为首的英国5人探险队向南极点进发,他们利用西伯利亚矮种马作交通工具。这些马速度慢,又经不起风暴,一匹匹倒下了。他们不得不用人拉着雪橇慢行,当他们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南极极点的时候,已经比阿蒙森晚了一个月零五天。他们发现了阿蒙森留下的旗子。斯科特在日记中写道:“挪威人捷足先登,抢先抵达南极。这真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啊!”。他们住了两天,重新测定了南极点的位置。在归途中因食物不足、体力不支相继倒下。八个月后,后来的人发现了他们的遗体,旁边还放着他们采集的地质标本。(齐声读以上材料)师问: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有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师总结:极地考察的意义南极洲地区资源丰富,资源的经济价值高,且这些资源多为其它大洲日益短缺或缺乏的资源,意义重大。南极洲目前保存了原始的自然环境未经人类开发,是地球上惟一没有工业污染的大陆,这里空气清洁、大气能见高,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科研研究领域: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几乎涉及每一个科学领域,在这里可以获得任何其他大陆所得不到的异常宝贵的科学资料。3.环保:师问:说说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生答:臭氧空洞、全球变暖、滥捕滥杀等出示图片臭氧空洞图:说明臭氧空洞有什么危害?全球变暖冰川哭泣图:南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将上升50-70米,沿海地区被淹没。人类将面临一场可怕的灾难。滥捕滥杀巨头鲸图片: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滥杀,使两极地区生物资源陷于危机之中。师问:人类应如何做?1)保护极地环境2)加入《南极条约》㈠保护南极的生态平衡㈡和平利用南极,禁止在南极进行军事活动、核试验和放置核废料——《南极条约》我国已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极地就是为了更合理的利用、保护它,为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板书设计:比较项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南极地区南纬66.50以南中间南极洲(冰雪高原)周围三大中间北冰洋(终年冰封)周围三大洋北极地区北纬66.50以北洲战略位置未来南半球大洲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三大洲最短的空中走廊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冰雪高原酷寒(世界寒极)干燥(白色沙漠)气温降水和风速远不如南极严烈风(风库)浮冰世界酷代表动物自然资源企鹅北极熊(煤铁石油天然气煤铁原始自自然资源“大仓库”固体淡水海洋生物)然环境(天然实验室)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极地科考黄河站北半球夏季北极极北半球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