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子学材料及其应用_第1页
有机电子学材料及其应用_第2页
有机电子学材料及其应用_第3页
有机电子学材料及其应用_第4页
有机电子学材料及其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机电子学材料及其应用第一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为什么在近若干年来,有机电子学材料及其理论研究会如此快速地发展和方兴未艾?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计算机应用和信息高速公路为特点的信息科学技术时代。这个时代客观上对信息的传导(conduction)、存储(storage/memory)、转换(conversion)、显示(display)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就以信息显示为例,要求显示器件超薄、大屏幕、全色显示等。目前广泛应用的液晶显示,已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功不可灭,但它还是存一些缺点,如视角小、响应速度慢(毫秒级)、温度特性差(不能在低温下使用)等。另外它自身不能发光,需依赖于背投光或环境光得以显示,因而对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展就提出要求,为它展示了广博的发展空间。第二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有机电子学材料研究的领域:大体概括有:有机导体有机半导体,制成有机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organicfieldeffecttransistors)有机聚合物调制器:聚合物热光开关有机光电传感器,荧光化学敏感器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泵浦激光光致变色材料,光信息存儲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光信息传输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第三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热点研究课题: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光伏打电池纳米结构与发光材料自组装分子电子器件单线态(荧光发射)电致发光材料三线态发光材料---电致磷光发光材料,稀土掺杂及稀土配合物有机发光材料聚合物发光材料低聚物发光材料(oligomer/dendriticmaterials/hyperbranchedmaterials)第四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的特点1.主动型发光,视角宽(可达170度)2.响应速度快,是液晶显示的1000倍3.低温性能好4.可制成可弯曲显示屏和透明显示屏5.成本相对低第五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的应用举例1.可作液晶显示的背投光2.电子笔记本显示屏3.移动电话的便携式显示器4.实现壁挂式和可卷曲可折叠式显示屏5.制作大屏幕彩色薄膜电视机6.实现全固化显示器,经久耐用,在特殊场合下具有应用优势,如在舰船上、飞机、坦克、航天器等经受激烈震动的环境中使用,实现将显示带到野外、带到严寒地区、带到宇宙7.可用于医疗诊断及安全司法检验(如爆炸物及毒品的检出)发光二极管的称谓:因为EL器件同时具有整流与发光的特性,所以引用晶体管已有的概念,称它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s,LED)第六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有机电致发光研究工作板块1.有机材料化合物的分子设计、有机合成、结构测定、应用筛选2.器件的构筑、性能测试3.工业应用与开发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七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分子设计的愿景1.强调创新关键是性能要出新而性能来源于化合物的结构,这是有机合成化学家和材料化学家的用武之地2.合成和储备不同结构和功能的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去进行材料的选择与合理匹配3.尤其要开发有利于发光器件构筑的材料,真正达到实际的应用和开发,成本要低第八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有机电致发光材料(OELM)的类型1.金属配合物(MetalComplexes)2.有机小分子化合物(LowMolecularWeightMaterials)3.聚合物(Polymer)4.低聚物(Oligomer/DendrimericMaterials)从发光类型区分:1.荧光发光材料,单线态材料2.磷光发光材料,三线态材料第九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举例第十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优良的OELM应具备的要素具有较高的荧光和磷光量子效率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具有优良的载流子传输性能较好的热稳定性,合适的玻璃化温度优良的加工性,如好的成膜性或溶解性合适的能隙(energygap)第十一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关于三线态发光材料(磷光发光材料)研究开发它的必要性:只利用单线态发光材料,电致发光器件的内量子效率最高为25%利用三线态发光材料,电致发光器件的内量子效率,理论上可达100%磷光发光材料的基本类型:将具有磷光发射的有机分子与重金属掺杂或与重金属形成配合物,利用重原子微扰效应(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使有机分子的室温磷光大大增强三线态发光材料,往往作为染料掺杂到合适的主体材料中,构成主—客体组合,成为的合适的磷光发光材料第十二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材料研究中经常涉及和需进行测试的指标1.发光效率2.发光颜色3.色纯度4.发光寿命5.稳定牲6.溶解性7.能量转移性能8.电子转移性能9.聚集态下的发光性能第十三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构筑示意图第十四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能带理论在外电场作用下,电子或空穴从电极注入到有机层中,形成带正电或负电的极化子(poloron)极化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移动相反电荷的极化子相互作用形成极化子激子(poloronexcitor)在发光层中激子通过发射辐射线(发光),而衰减(电子跳跃或者称为弛豫)回到基态第十五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负极(金属)正极(ITO)发射光第十六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为组成发光器件,需提供的材料种类:发光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极修饰材料阻档层材料第十七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举例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荧光为检测信号的化学传感、识别材料——简介我实验室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第十八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课题背景(一)

——电致发光材料

从当前研究结果来看,虽然许多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已进入商业化的阶段,然而还存在许多缺陷。到目前为止还未选出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高、物化性质稳定、寿命长、驱动电位低、可很好地付诸实用的理想材料。为此我们的研究思路为:针对现有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结构优化和功能化研究,在发光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设计开发新颖的、性能优良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第十九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课题背景(二)

——以荧光为检测信号的化学传感、识别材料

有关荧光传感识别材料的研究,虽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还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如只能在有机介质中识别、识别响应信号单一、灵敏度低、识别作用的机理模糊、材料化合物分子复杂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材料的实际应用。因此目前的研究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明确识别作用的机理,探索新的作用机理;另一方面设计合成具有新的独特响应信号和应用范围宽的材料化合物。第二十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三、本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功能材料目标合成性能分析四个有机小分子五个识别化合物四个金属络合物四个有机聚合物光物理性能电性能识别性能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1.四个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1)DyesandPigments,2005,64:31-34.(SCI核心)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2)Spectrochimica.ActaPartA,2004,60:3029-3032.(SCI核心)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3)Spectrochimica.ActaPartA,

2005,61:2505-2509.(SCI核心)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4)Spectrochimica.ActaPartA,2006,63:15-20.(SCI核心)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四个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光物理性能研究结果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2)量子产率,能带隙;(3)溶剂效应;(4)与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的相互作用;(5)与C60和碳纳米管的相互作用.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通过筛选,对F-CZV的电致发光性能进行研究:SubmittedandCorrectedtoChemistryofMaterials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2.四个有机聚合物发光材料(5)蓝光材料

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

2005,98(1):434-438.(SCI核心)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6)红光材料Polymer;2005,46(11):3952-3956.(影响因子2.849,SCI核心)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7)蓝绿光材料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2006,100(2),923-927.(SCI核心)

第三十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8)蓝光材料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

2007,inpress.(SCI核心)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四个有机聚合物发光材料光物理性能研究结果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2)量子产率,能带隙;(3)溶剂效应;(4)与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的相互作用(5)与C60和碳纳米管的相互作用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3.四个金属络合物发光材料(9)红光材料专利号:ZL200410012446.2(发明专利)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10)蓝光材料专利号:ZL200410012447.7(发明专利)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11)可调材料Spectrochimica.ActaPartA,2007,Acceptedandinpress.(SCI核心)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12)蓝绿光材料SpetrochimicaActaPartA,

2007,66(4-5):1204-1207.(SCI核心)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四个金属络合物发光材料光物理性能研究结果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2)量子产率,能带隙;(3)溶剂效应;(4)与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的相互作用(5)与C60和碳纳米管的相互作用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4.五个基于不同作用机理的识别传感材料(13)-CD-CD-CD-CD基于光诱导电荷转移作用机理对Fe(III)离子识别的化合物。Spectrochimica.ActaPartA,2007,66(3):599-607.(SCI核心)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基于氢键和光诱导电荷转移的对Hg(II)离子识别的化合物,表现出新颖的不同波段的荧光同时增加和降低。(14)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

2007,122(2):600-640.

(影响因子2.645,SCI核心)

第四十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一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二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15)基于分子内质子转移理论对过渡金属离子识别的化合物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

2007,120(2):665-668.(影响因子2.645,SCI核心)

第四十三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四页,共四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16)基于氢键作用和构型改变的对Hg(II)离子识别的化合物在100%的水溶液中测定,表现为荧光强度,紫外吸收在长波区新峰出现,且颜色改变(红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