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传染病的特点_第1页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_第2页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_第3页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_第4页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新发与再燃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控策略第一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主要内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新发传染病的概述1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2几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3新发传染病的防控策略4第二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有关传染病的研究占据了整个医学研究的主流。历史上传染病流行与研究的大事记反映了医学的进展史。1996年5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发表的1996年世界健康状况报告中说,人类健康仍面临着传染病的严重威胁,世界同各种传染病作斗争的任务更加艰巨。为此,WHO把1997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三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造成传染病蔓延的诸多因素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城市人口暴涨,生态环境改变战乱和天灾导致人口流动公共卫生系统差,对疾病缺乏认知航空业和贸易为疾病远距离传播创造条件第四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霍乱、疟疾和肺结核病等死灰复燃艾滋病、出血热等易传染疾病对人类构成新威胁病原菌出现耐药,疾病防治失效传染病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严重的威胁第五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新发传染病(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EID)

是相对于过去所认知的旧传染病而言的,是指近30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六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已发现的新发传染病多达40余种,如埃博拉出血热、尼帕病毒脑炎、艾滋病、O139型霍乱、口蹄疫、疯牛病、新型克雅氏病、SARS、禽流感等都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影响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中的重点和热点领域。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七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新传染病的分类第一类:疾病本身早已为人所知,但未被认为是传染病,近30年来因发现了其病原体才被认为是传染病,如T淋巴细胞瘤白血病、消化性溃疡、手足口病等。第二类:疾病在人间早已或可能早已存在,近30年来才被发现和认识,如莱姆病、戊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第三类:疾病以往在人间可能不存在,确实是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艾滋病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八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新发与再燃传染病的特点年份病原疾病1980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HTLV-I)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1982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198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1983大肠杆菌O157:H7出血性肠炎溶血尿毒综合征1983幽门螺杆菌胃炎、胃癌1988人类疱疹病毒-6幼儿急疹1989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1990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1992霍乱弧菌O139新型霍乱1993庚型肝炎病毒非A-C肝炎1996朊粒(朊毒体)疯牛病(克-雅氏病)1997甲型流感病毒H5N1人禽流感2003SARS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甲流第九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新传染病不断出现的生物学因素1、生物学因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2、动物在新传染病的发生上起着巨大作用HIV-I和HIV-II与猿免疫缺陷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

禽流感病毒存在于鸡、猪、马等动物,不同流感病毒在猪等动物体内进行重组,再以新的病毒感染人类。

果子狸体内分离的SARS病毒基因序列与人SARS病毒同源性达99.8%。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十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新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社会因素1、人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

动物携带病毒,大多为隐性感染

人类捕杀动物,导致个别病毒有机会感染人类。2、新开农田,带病毒节肢动物增多,传染人类。3、便捷的交通有利于传染病传播。4、世界都市化,人口集中,居住环境差、拥挤、肮脏为传染病传播提供了条件。5、气候变暖,造成新的降雨格局,空气潮湿,微生物的微观生态学改变,诱导新病原体出现。6、再造森林使鹿增加,鹿是莱姆病主要宿主,导致美国、欧洲莱姆病增多。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十一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主要内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新发传染病的概述1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2几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3新发传染病的防控策略4第十二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人兽共患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预防和诊治困难传播速度惊人,危害严重病原体具有很强的变异性潜伏期长第十三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主要内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新发传染病的概述1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2几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3新发传染病的防控策略4第十四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几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人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疯牛病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蜱虫和无形体病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十五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几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人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疯牛病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蜱虫和无形体病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十六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禽流感禽流感是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性疾病,1878年在意大利首先发现,1955年证实其病原国际兽疫局规定为甲类传染病,高致病性,高传染性,通常只感染鸟类,其次是感染猪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它一些鸭、鹅、鸽子等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

三种类型:高致病性、低致病性、非致病性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十七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禽类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禽流感病毒的众多亚型、尤其高致病性H5N1病毒屡犯人类,禽流感病毒潜在的、可能成为新型人流感病毒流行的危险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十八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特别是鸡;但不排除其它禽类或猪成为传染源的可能。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传播途径:主要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动物的肉、蛋,污染的水和食物等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就现有病例,儿童较为多见从事家禽业或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的人为高危人群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十九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新发与再燃传染病的特点第二十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人禽流感的临床特点潜伏期:一般为1~7天,通常为2-4天。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流感,主要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部分患者: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可有肺部实变体征。血常规:WBC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WBC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可出现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伴胸腔积液。确诊依靠病原学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人禽流感的治疗一、隔离治疗

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进行隔离治疗二、对症治疗

可应用解热药、缓解鼻粘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三、抗病毒治疗

应在发病48小时内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达菲)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几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人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疯牛病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蜱虫和无形体病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概述目前认为是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传播,临床上以起病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干咳少痰和乏力、腹泻为特征,严重者出现气促或呼吸窘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于2002年11月中旬被我国医学工作者所发现。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SARS的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1)飞沫传播(2)接触传播3、易感性和免疫力:人群普遍易感。儿童较少见。4、流行特征本病本次流行发生于冬末春初。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发病现象。社区发病以散发为主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临床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有畏寒,体温常超过38℃,呈不规则热或弛张热,稽留热等,热程多为1~2周;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泻,常无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起病3~7天后出现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肺部体征不明显,病情于10~14天达到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影像学检查绝大部分患者在起病早期即有胸部X线检查异常,多呈斑片状或网状改变。起病初期常呈单灶病变,短期内病灶迅速增多,常累及双肺或单肺多叶。对于胸片无病变而临床又怀疑为本病的患者,1~2天内要复查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以玻璃样改变最多见。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三十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治疗1、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和护理2、一般治疗(1)

卧床休息(2)避免剧烈咳嗽、咳剧烈者给予镇咳;咳痰者给予祛痰药。(3)发热超过38.5℃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儿童忌用阿司匹林。(4)

有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应该作相应的处理。3、氧疗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治疗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指征(1)有严重中毒症状,高热持续3天不退;(2)48h内肺部阴影面积扩大超过50%;(3)有急性肺损伤(ALI)或出现ARDS。5、治疗并发症和(或)继发细菌感染6、早期可试用抗病毒药物7、重症患者可试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8、可选用中药辅助治疗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几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人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疯牛病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蜱虫和无形体病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概述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BSE)又称疯牛病,是牛的一种致命性神经系统疾病,克-雅氏病则是由于人食用了患疯牛病的牛肉及其制品以及牛脑、脊髓、扁桃体、胸腺、脾脏和小肠而传染发病。鉴于疯牛病对人、动物感染性强、诊断困难、危害极大的特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已颁布法令,严防疯牛病的传入。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病原学:致病原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蛋白质一朊粒。二、临床表现:潜伏期可长达20年,发病年龄多见于25-78岁,平均58岁。1、初期:主要表现为乏力,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抑郁不安,记忆困难等。2、中期:亦称痴呆-肌阵挛期。此期记忆障碍尤为突出,常有患者外出找不到家门,迷路,人格改变,直至痴呆。3、晚期:呈现尿失禁,无动性缄墨或去皮质强直。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治疗目前,CJD仍属无法治愈的致死性疾病。四、预防世界卫生组织建议:1、避免食物链被可传染性海绵状脑组织病变的动物污染。2、所有国家必须坚持对疯牛病进行长期监测并建立强制性疫情报告制度。3、药品工业所需原材料应从那些对疯牛病进行长期监测且报告的疯牛病例极少或几乎没有的国家进口。4、政府部门应对感染疯牛病的病源动物进行消除。5、各国应大力支持有关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研究。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几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人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疯牛病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蜱虫和无形体病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病毒性肝炎是由多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目前已经明确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近年来又发现了HGV(庚肝病毒)及TTV(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它们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尚不清楚。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丙型病毒性肝炎1、传染源:是丙型肝炎患者及HCV携带者,尤以献血员,特别是献血浆的HCV携带者危害性最大。2、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液及血制品传播。性传播及围生期传播均有可能。3、人群易感性:凡未感染过HCV者均易感。已感染者仍可感染其它亚型和变异株。4、流行情况:HCV感染我国为1.0%-3.1%,属高发区。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临床表现

潜伏期各型肝炎不同。甲型30(15-45)天,乙型70-80(28-160)天,丙型52(30-83)天,丁型4-20周,戊型36(15-75)天。黄疸型的临床表现可分为3期,总病程约2-4个月。1、黄疸前期:主要表现为乏力及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以及尿色加深等。也可有发热,一般不超过1周。2、黄疸期:自觉症状常好转,发热减退,而尿色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于2周内达高峰。3、恢复期:症状、体征、化验指标均逐渐恢复正常。本期约持续1个月。无黄疸型的临床表现除不出现黄疸外,基本与黄疸型同。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四十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治疗慢性肝炎治疗关键是抗病毒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几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人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疯牛病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蜱虫和无形体病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概述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特异性地侵犯CD4+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受损。病死率极高。HIV是1983年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发现,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统一命名为HIV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概述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告艾滋病,现已波及200多个国家。至2000年底全球报告3610万HIV感染者和病人,2180万人死亡。2003底,全球报告6900万例,死亡2400万例。非洲仍是感染最严重的地区,2003年亚洲HIV感染者占全球15%。我国目前处于HIV感染增长期,目前31个省有HIV感染者的报告,2/3通过注射毒品感染;8%通过性接触传播;3%通过母婴传播。预计2010年感染者数量可能达1000万。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四十四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我国艾滋病疫情流行特点1.疫情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传播日趋多样化,以静脉吸毒为主,经血液传播日益严重,经性传播逐年上升,逐步成为主要传播途径;3.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迅速增加,流行上升速度加快;4.某些地区进入快速增长态势,感染呈簇状分布,主要在农村地区;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四十五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我国艾滋病疫情流行特点5.感染发病者以青壮年为主,占93.9%(15—49岁),男性为主,男女比例4.6∶1;6.感染人群涉及面广,其中农民数量占到70%以上;7.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由外籍人员转向国内公民,从出入境人员中发现感染者数量剧增;8.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四十六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流行特征1、传染源

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子宫和阴道分泌物中。乳汁、唾液、泪水等均能检出病毒。2、传播途径(1)

性传播:是本病主要传播途径。(2)血液传播:①注射途径传播②不规范的单采血浆(3)

母婴传播:通过胎盘。

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是不会传播的,握手、拥抱、共用办公用具、接吻、共同进餐、咳嗽或打喷嚏也不会传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AIDS。3、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各个年龄均可感染。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四十七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较长,HIV-1侵入机体后2~10年左右可以发展为AIDS,HIV-2所需的时间更长。Ⅰ期:感染HIV后,部分病人出现一过性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起病急骤,发热,出汗,咽痛,头痛,恶心,厌食,全身不适。关节肌肉痛等症状。可伴有红斑样皮疹,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亚群检查CD4+/CD8+细胞比例倒置。Ⅱ期(HIV无症状感染期):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抗-HIV抗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检出HIVDNA。HIV感染人体初期,血清中虽有病毒和P24抗原存在,但抗-HIV抗体尚未产生,此时临床检测抗-HIV常呈阴性,称为窗口期。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四十八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临床表现Ⅲ期: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直径1cm以上,质地柔韧,无压痛,无粘连可自由活动,活检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常伴有疲乏,发热。Ⅳ期(AIDS):本期主要表现有①一般症状:即发热、乏力、全身不适、盗汗、厌食,体重下降(>10%)、慢性腹泻、全身淋巴肿大,肝脾肿大等。②严重的免疫缺陷导致的各种机会性感染;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也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升高外,蛋白,糖,氯化物,细胞数可完全正常。④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四十九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诊断1、临床表现:HIV感染各阶段表现不同,急性感染期应根据高危因素和机会性感染表现,通过病毒和血清学检查确诊。慢性感染期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伴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以及CD4+/CD8+细胞比例倒置,并由病毒和血清学检查确诊。凡高危人群存在下列情况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应考虑AIDS的可能。①3个月内体重下降10%以上。②慢性咳嗽或腹泻3个月以上。③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④全身淋巴结肿大1个月以上。⑤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疱疹感染。⑥口咽念珠菌感染。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五十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诊断2、实验室检查:

(1)、抗-HIV检查;

(2)、抗原检查;

(3)、病毒检查;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五十一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预后及治疗预后:部分HIV感染者的无症状感染期可达10年以上,如此时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部分患者可停留于无症状感染或PGL阶段,而不发展为AIDS。进展至AIDS者的,预后凶险,病死率极高,一般存活期为6~18个月。治疗:尚无特效疗法,因而强调综合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控制机会性感染和抗肿瘤治疗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五十二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几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人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疯牛病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蜱虫和无形体病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五十三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概述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无合并症的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d自愈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五十四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流行期间——患者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流行间歇和流行期——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五十五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传播途径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唾液中的病毒——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日常接触传播、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经口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传播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五十六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受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HFMD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国外观察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五十七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2~7d,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多以发热起病,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病情恢复。预后良好。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五十八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临床表现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不像——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斑丘疹在5d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一般无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五十九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六十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六十一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六十二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临床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1.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2.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3.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六十三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治疗按临床表现主要包括4个阶段的治疗。(一)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阶段。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2.对症治疗:发热、呕吐、腹泻等给予相应处理。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六十四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治疗(二)神经系统受累阶段。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静脉注射,必要时加用速尿;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3.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强地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分1~2次。4.其他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安定、鲁米那钠、水合氯醛等);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注意严重并发症。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六十五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治疗(三)心肺衰竭阶段。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的畅通,监测生命体征;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插胃管、导尿(禁止压迫膀胱排尿);6.药物治疗。(降颅压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血管活性药物;抑制胃酸分泌药物;退热药物;镇静药物;防治继发细菌感染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六十六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治疗(四)生命体征稳定期。1.做好呼吸道管理,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2.支持疗法和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的药物3.功能康复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六十七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几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人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疯牛病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蜱虫和无形体病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六十八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概述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原称人感染猪流感。截至2009年12月27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已造成至少12220人死亡,其中美洲地区死亡人数最多。截至2010年1月10日,中国内地已有124764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不包括临床诊断病例),其中744例死亡。2010年8月,世卫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经结束。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六十九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流行病学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力强,可由人传染给猪,猪传染给人,也可在人群间传播。人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但病死率很低(1%-4%)。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七十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临床表现其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死亡病例多为20-45岁的青壮年。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七十一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几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人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疯牛病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蜱虫和无形体病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七十二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概述今年夏天,河南商城县多人被一种叫做蜱的小虫子咬伤,不治身亡,引起村民恐慌。当地去年已出现死亡病例,但今年尤其多,成为蜱虫“重灾区”。1994年,美国报告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近年来美国每年报告的病例约600-800人。该病可通过蜱虫传播,也可通过血液传播。感染后,一些免疫力低下人群会产生并发症,最后死亡。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第七十三页,共八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全国各地病例记录省份叮咬致病死亡人数相关概况河南558例18人死亡截至2010年9月10日,河南共发现病例557人,死亡18人。山东182例13人死亡截至2010年9月9日,山东省累计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82例,死亡13例,其中,蓬莱市26例,死亡6例。江苏13例4人死亡截至9月9日,全省共报告13例病例,其中4例来自外省,共死亡4例(外省1例)。安徽10例1人死亡2006年出现病例,病人曾被蜱虫咬伤右踝关节。死后两天在其治疗医院9名与其有过密切接触者发病。四川1例未发现一男子最初诊断为“疑似血管瘤”,手术时从鼻孔夹出一只蜱虫,因及时就医,未出现并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