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目录TOC\o"1-2"\h\z\u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1I 行业进入/退出定性趋势预测 1II 行业进入/退出指标分析 3一、行业平均利润率分析 3二、行业规模分析 3三、行业集中度分析 3四、行业效率分析 4五、盈利能力分析 4六、营运能力分析 4七、偿债能力分析 4八、发展能力分析 5九、成本结构分析 5十、贷款建议 7III 行业风险揭示、政策分析及负面信息 8一、风险揭示 8二、政策分析 8三、负面信息 9IV 行业动态跟踪分析评价 11一、行业运行情况 11二、行业强势、弱势、机会与风险(SWOT) 11三、行业经济运行指标 12V 龙头/重点联系企业分析 13一、龙头/重点联系企业财务指标 13二、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分布 13VI 资本市场及同业动态 17资本市场 17下篇:行业分析说明 18I 行业分析 18一、行业运行分析 18二、行业政策分析 21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23四、上下游行业影响 25五、国际市场情况 37六、行业发展趋势 39II 企业分析 44一、企业整体情况分析 44二、主要企业分析 44III 市场产品分析 45一、主要产品市场情况 45二、主要产品生产情况 47三、主要产品价格变动趋势 53四、主要产品库存情况 54IV 区域分析 55一、河南煤炭产量创历史新高 55二、湖北积极组织煤源力保电煤供应 55三、新疆四季度煤炭产销情况 56四、重庆四季度煤炭产销情况 56五、广东四季度煤炭产销情况 56六、黑龙江煤炭产销再攀新高 57V 四季度煤炭市场分析 58一、十一月份煤炭市场综述 58二、全国煤炭供需矛盾剖析 62三、应该建立煤炭市场的综合调控机制 67四、我国多种因素作用煤炭再次烧旺 68五、需求旺盛拉动煤炭公司 69六、煤炭行业:打造四季度市场热点 72VI 四季度煤炭企业分析 77一、神华集团将成为我国首个煤炭产量破亿吨的企业 77二、阜矿集团完成商品煤1000万吨 77三、包头市与神华集团拟合作开发白彦花煤电项目 78四、浙江与三煤炭集团建立中长期合作关系 78五、东方港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300万吨大关 80六、我国最大动力煤集团成立 81上篇:行业分析提要本报告如无特殊说明数据均根据统计局2003年1~11月份数据整理计算而得,单位如无特殊说明均为万元人民币,数据来源均为统计局。本报告如无特殊说明数据均根据统计局2003年1~11月份数据整理计算而得,单位如无特殊说明均为万元人民币,数据来源均为统计局。行业进入/退出定性趋势预测指标数量同比增减供给现有生产能力截至到三季度,为101847万吨,同比增加19996万吨。24.4%实际生产量151843.5万吨,同比增长26172万吨20.8%上期市场库存结余截止到三季度,全国煤炭生产企业库存12325万吨,同比减少568万吨。4.8%进口量需求销售30130.3万吨,同比增加2443.3万吨。8.8%出口量全国煤炭出口7863.1万吨,10.2%趋势预测本期市场供求特点分析【主要影响因素】首先,国际能源市场形势将通过进出口影响国内能源市场价格。
其次,出于能源战略的考虑,国际市场煤炭交易自去年以来一直比较活跃。
第三,今年国内宏观经济继续保持上升态势,拉动煤炭消费快速增长。【结论】全行业实现扭亏。下期市场供求趋势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我国发电用煤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我国燃煤发电同水电、核电、燃气发电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在预测期内燃煤发电会有较大的增长;
钢铁行业发展平稳,增长趋缓;
我国对使用煤矸石砖的鼓励和对使用实心粘土砖的限制,实心粘土砖的产量逐步减少,煤炭需求量相应下降;
未来以煤为原料的氮肥增长缓慢,考虑节能因素,煤炭需求量不会增加。【结论】1.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将大幅增长;
2.钢铁行业煤炭需求将保持平稳;
3.建材行业煤炭需求将小幅下降;
4.化工行业煤炭需求不会增加;
5.节能措施和其他能源发展跟不上,煤炭需求还会更多简要结论行业生产能力未过剩,建议进入。企业指标参考该项指标根据统计局2002年末全国18万家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计算整理而的,仅供参考。自然排序法三个值分别为序列中分别处1/4、2/4、3/4位置企业数值;算术平均法分别为所有企业平均水平、平均线上所有企业平均水平、平均线下所有企业水平。该项指标根据统计局2002年末全国18万家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计算整理而的,仅供参考。自然排序法三个值分别为序列中分别处1/4、2/4、3/4位置企业数值;算术平均法分别为所有企业平均水平、平均线上所有企业平均水平、平均线下所有企业水平。净资产利润自然排序法较好值10929.001432.00中间值3877.00282.50较差值1100.002.00算术平均法较好值968386.1418615.13中间值68016.172793.58较差值6899.380.11行业进入/退出指标分析一、行业平均利润率分析平均利润率与全行业比较与全部工业行业比较(%)行业2.254.4051.24top100.954.4021.55全部工业行业1.594.4036.21二、行业规模分析(一)本行业与整个工业之间的规模总量比较规模指标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总资产52614596.301648013687.603.19利润1186399.7072516479.801.64销售收入21604995.501245785800.801.73从业人数3771324.0056524091.006.67(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与整个行业之间的规模总量比较规模指标总资产利润销售收入从业人数全行业526145961186400216049963771324Top10139782581325395685234800736三、行业集中度分析Top10(%)销售集中度26.31资产集中度26.57利润集中度11.17四、行业效率分析单位:元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每万元资产利润225.49440.0251.24每万元固定资产利润465.031126.7741.27人均利润3145.8412829.3024.52五、盈利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净资产收益率(%)3.517.2448.50总资产报酬率(%)3.255.5558.57销售利润率(%)0.297.054.18成本费用利润率(%)5.886.2893.62六、营运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总资产周转率(次)0.410.7654.32流动资产周转率(次)1.161.7466.76应收账款周转率(次)5.376.5781.75七、偿债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资产负债率(%)56.9559.2596.11已获利息倍数3.264.8167.7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速动比率***为同期业内主要上市公司平均数值;**为2001年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平均水平数值。八、发展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资本积累率22.3613.49165.71销售增长率25.2927.6991.34总资产增长率13.2614.6090.83九、成本结构分析(一)成本费用结构比例图1(二)去年同期成本费用结构比例图2(三)成本费用变动情况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成本费用今年1~11月14935328.701519717.003197598.90525003.0020177647.60去年同期12005891.241279977.262677831.76501052.6816464752.94同比增长(%)24.4018.7319.414.7822.55(四)本期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例关系分析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目标利润的实现是由成本费用(包括销售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收入等指标来保证的。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变动分析,可以发掘出该行业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明了该行业的市场竞争、抵御风险能力,据以拟定出下阶段的目标方案。1、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较今年1~11月去年同期同比增减(%)成本费用20177647.6016464752.9422.55其中:销售成本14935328.7012005891.2424.40销售费用1519717.001279977.2618.73管理费用3197598.902677831.7619.41财务费用525003.00501052.684.78销售收入21604995.5017243990.3425.29利润1186399.70743941.9059.472、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例关系本行业A全部工业企业B与全部工业企业比较a/b(%)成本费用/利润17.0115.92106.82成本费用/销售收入0.930.93100.77利润/销售收入0.050.0694.34十、贷款建议行业资金流向流入利润水平可接受度一般建议开发热点区域未发现煤炭亏损严重的区域产品煤炭的各类产品,均处于大量需求趋势企业只要不出现亏损的企业都可以投入主要风险政策风险电煤限价市场风险电煤限价,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增加经营风险各港口煤炭库存减少技术风险无人采煤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行业风险揭示、政策分析及负面信息一、风险揭示煤炭行业和电力行业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矛盾,国家提出很多限制电煤价格的的指令,但是由于电价不涨,导致电力成本增加,而煤炭企业将会出现亏损,所以一直以来这一矛盾,造成了这两个行业的投资风险。另外,部分煤炭企业以及很多港口,如天津港、秦皇岛港等等,出现库存减少的情况。将会遏制出口,销售额将会受到影响。二、政策分析(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解决电煤问题有建议为解决电煤供应问题,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日前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一是建议加强电煤价格协调,从根本上:解决电煤供应问题;二是建议积极调整煤炭运量。铁路交通部门要加强运输管理,优化运输结构。妥善处理客运、煤炭运输和其他物资运输的关系。三是建议大力整顿煤炭市场经营秩序。要强化合同管理,鼓励平等竞争行为,努力推进电煤价格市场化进程。四是加大煤矿建设投资。要继续加大对现有矿井的安全资金投入,继续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必要条件,稳定煤矿现有生产能力。煤矿企业要调整生产作业计划,合理安排矿井检修,矿井节假日常规检修要错开冬季用煤高峰,保证“两节”期间的煤炭供应。(二)煤炭出口退税率从明年起调低自2004年1月1日起,煤炭出口退税率将由现行的13%调整为ll%,焦炭或半焦炭出口退税率将由现行的15%调整为5%,炼焦煤出口退税串将由13%调低到5%。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对现行也口退税机制进行改革。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对现行出口货物增值税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据了解,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为17%、13%。11%、8%、5%五档,按现行出口结构,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降低了3个百分点左右。《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说,除有关款项规定的货物外,凡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7%和15%的货物,其出口退税率一律调低到13%;凡现行征税率和退税率均为13%的货物,其出口退税率一律调低到11%。国家对于出口退税率调低,对于煤炭出口将会有一些影响,应该是今年港口库存逐步减少的原因之一。三、负面信息部分企业因为销售不利,出现销售萎缩的情况,造成了煤炭库存增加。近几个月,我国主要港口煤炭库存持续下降,煤炭出口继续萎缩。进入11月份之后,秦皇岛港煤炭库存持续下降,目前已降至今年以来的最低点。到11月末,全港煤炭库存总量从上月末的275万吨跌至226万吨,至12月8日继续降至203.4万吨,其中内贸煤炭库存仅137.7万吨,如果将煤炭库存总量均摊到70多个煤炭品种上,每个煤种的库存不足2万吨。因为没有煤可供装船,秦皇岛港市场煤的交易已没有办法进行。与秦皇岛港情况基本相同,目前天津港、京唐港等煤炭中转港库存总量也在超低水平徘徊。行业动态跟踪分析评价一、行业运行情况运行特点全行业实现扭亏。主要产品变动电煤限价存在问题很多港口出现煤炭库存减少的趋势,将会遏制出口。
部分企业出现销量的降低,导致煤炭的库存增加。上下游变动电煤限价,电力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增加技术进步变动无人采煤在江西萍乡试用。国际市场变动国际煤价呈现上涨趋势行业前景预测煤炭行业将在未来几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煤炭需求不断增加业内对策建议可以考虑增加对港口的建设,增加煤炭的库存。二、行业强势、弱势、机会与风险(SWOT)强势全行业今年实现扭亏增盈弱势很多港口出现煤炭库存减少的趋势,将会遏制出口。部分企业出现销量的降低,导致煤炭的库存增加。机会1.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将大幅增长;
2.钢铁行业煤炭需求将保持平稳;
3.建材行业煤炭需求将小幅下降;
4.化工行业煤炭需求不会增加;
5.节能措施和其他能源发展跟不上,煤炭需求还会更多风险政策风险:电煤限价
市场风险:电煤限价,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增加
经营风险:各港口煤炭库存减少
技术风险:无人采煤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三、行业经济运行指标说明:带*数据为根据协会数据计算整理而得。说明:带*数据为根据协会数据计算整理而得。本行业A同比增长(%)全部工业企业Ba/b总产值(变价)21837495.723.5812532601781.74总产值(不变价)11241812.218.4811391181360.99产品销售收入21604995.525.2912457858011.73利润总额1186399.759.4772516479.81.64税金总额1939219.222.4764904114.52.99应收账款4020268.9-6.41189500531.62.12产成品1097586.21.6984078455.61.31进口总额*3275009.8---出口总额24661867.1--龙头/重点联系企业分析一、龙头/重点联系企业财务指标业内按销售收入排名前十位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单位:千元/人排名销售收入资产利润从业人数11122038728323538627100974782753168016041600280401080453622695712533544139980126698461994071368262314028281554552344101503718047570795876519864514384274916806325974213385121573951791896768838678307168940764405913193587760845833032460577431035718801199516012392030473二、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分布(一)大型企业省份企业类型本月止累计企业单位数本月止累计亏损企业数本月止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千元)同比(%)全国大型11616272807-28.95北京市大型1000.00河北省大型812750-83.54山西省大型11000.00内蒙大型725231662.13辽宁省大型5242197372.21吉林省大型300-100.00黑龙江省大型500-100.00江苏省大型4110120780.00浙江省大型1000.00安徽省大型4000.00江西省大型4118877-47.95山东省大型10000.00河南省大型1413060592642.42湖北省大型1000.00湖南省大型6212600-8.73广西大型318820-39.29重庆市大型424355-73.77四川省大型9129371-43.69贵州省大型3142600.00云南省大型1000.00陕西省大型515653632.44甘肃省大型2000.00青海省大型1000.00宁夏大型1000.00新疆大型3000.00(二)中型企业省份企业类型本月止累计企业单位数本月止累计亏损企业数本月止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千元)同比(%)全国中23.56河北省中型134817727.37山西省中型1625091203.04内蒙中型900-100.00吉林省中型869903-49.16黑龙江省中型321410-20.79福建省中型2000.00山东省中型42122810.00河南省中型1538502-22.29湖北省中型223650081.03湖南省中型725601-34.77广西中型100-100.00重庆市中型311885-68.46四川省中84贵州省中型11607099.02云南省中型7613305-70.91陕西省中型3000.00甘肃省中型1000.00青海省中型100-100.00新疆中型1000.00(三)小型企业省份企业类型本月止累计企业单位数本月止累计亏损企业数本月止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千元)同比(%)全国小型2674446470517-2.62北京市小型1900-100.00天津市小型2117281129.16河北省小型852125162-24.22山西省小型6375365627-29.18内蒙小型86114729-36.71辽宁省小型492024244-49.67吉林省小型38108720-3.74黑龙江省小型702116716-30.94江苏省小型525869435.49浙江省小型11503-33.55安徽省小型512023541159.83福建省小型54125069100.91江西省小型551319823-21.48山东省小型2103646-80.65河南省小型3481797321.03湖北省小型369590251.18湖南省小型24755303336.17广东省小型19812354-27.96广西小型16611561107.71海南省小型112137-7.69重庆市小型88236574-35.83四川省小型167345032746.40贵州省小型95281066132.22云南省小型522538756-24.59西藏小型671510535-56.16陕西省小型861021895350.33甘肃省小型1000-100.00青海省小型2553770169.67宁夏小型552238050133.91新疆小型2674446470517-2.62(四)亏损企业占所有企业的比例省份企业类型本月止累计企业数本月止累计亏损企业数本月止累计亏损企业数亏损额(千元)同比(%)全国全部2938498868049-15.75全国大型11616272807-28.95全国中23.56全国小型2674446470517-2.62全国国有企业950272660164-18.88全国集体企业98769462165.13全国股份合作企业109211433965.42全国股份制企业6295738-60.85全国私营企业4995954908-13.91全国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1532283736.72全国其他3166563847-7.21资本市场及同业动态资本市场国家开发银行授信220亿元支持中煤能源集团发展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近日在京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开发银行向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提供授信额度220亿元,满足其今后四年的融资需求。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是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现煤炭生产能力490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62.4万千瓦,境内外总资产365亿元。为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方针,建成国际化大型能源企业集团,这家公司正着力完善煤炭生产和贸易、煤焦化、煤电铝、煤矿机械装备、科研设计、工程施工、煤层气、咨询服务业八大业务板块,积极开展与国内重点煤炭、电力、运输企业多种方式的合作。根据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发挥资金规模大、期限长、资金来源稳定和准主权级国家信用的优势,积极支持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为其重大项目和重大技术改造工程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下篇:行业分析说明行业分析一、行业运行分析(一)原煤产量持续增长煤炭库存基本稳定截至目前,我国原煤产量仍保持较快的增长幅度,煤炭库存受煤炭热销影响不大,基本保持稳定。1月1日至12月21日,全国原煤产量完成151843.5万吨,同比增长26172万吨,增长20.8%。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完成78217.8万吨,同比增加10379.3万吨,增长15.3%。12月1日至21日,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4137万吨,铜币增加188.4万吨,增长4.8%。六大地区国有重点煤矿中,东北地区减产,其他地区都增产。在有国有重点煤矿的22省区中,15个省区同比增产,7个省区同比减产。从今年前10个月,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煤矿产区产销存情况看,这些重点矿区的原煤产量共完成33145.5万吨,同比增加3456.1万吨;有38个矿区增产,占矿区总数的84.4%。1月至10月,45个安全生产重点矿区总销量完成30130.3万吨,同比增加2443.3万吨,增长8.8%,有37个矿区增销,占矿区总数的82.2%。10月末,45个安全生产重点矿区煤炭库存达1015.4万吨,比年初增加了46.4万吨,有23个矿区库存比年初增加,占矿区总数的51.1%。以原煤产量增幅在10%以上的22个矿区综合情况来看,有11个矿区由于煤炭销量增幅较大,致使煤炭库存下降较多;另有11个矿区,其中,阜新、辽源、淮南、丰城、韩城、乌鲁木齐、包头9个矿区虽然煤炭销量增幅也在10%以上,但库存仍比去年年初增加,阳泉、大雁、七台河、水城4个矿区因煤炭销量不大或下降,致使煤炭库存上升。(二)我国主要港口煤炭库存持续下降 近几个月,我国主要港口煤炭库存持续下降,煤炭出口继续萎缩。进入11月份之后,秦皇岛港煤炭库存持续下降,目前已降至今年以来的最低点。到11月末,全港煤炭库存总量从上月末的275万吨跌至226万吨,至12月8日继续降至203.4万吨,其中内贸煤炭库存仅137.7万吨,如果将煤炭库存总量均摊到70多个煤炭品种上,每个煤种的库存不足2万吨。因为没有煤可供装船,秦皇岛港市场煤的交易已没有办法进行。与秦皇岛港情况基本相同,目前天津港、京唐港等煤炭中转港库存总量也在超低水平徘徊。另据统计,进入四季度以来我国煤炭出口继续萎缩。10月份全国煤炭出口676.72万吨,同比减少17.86万吨,下降2.57%。1~10月份,全国煤炭出口7863.1万吨,增长10.2%,比1~9月份11.6%的增速下降1.4个百分点,是自7月份以来连续第四个月下降.预计11月份将继续下挫,年内煤炭出口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难保。(三)12月“煤荒”加剧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指出,进入11月份后,随着冬季用煤高峰期的到来,在全国各地煤矿接连不断的停产整顿,煤炭市场资源紧张的局面逐渐扩大。据统计,全国流通环节煤炭价格指数11月份总水平比10月份上升了0.38%,同比上涨了5.44个百分点。1—11月份累计。L匕去年同期增长2.24%,比年初增长了2%。需求增加、电煤紧缺、运力不足将是12月份煤炭市场的主要特点,再加上各地严查公路超载行动,12月份煤炭市场供需会进一步偏紧,价格还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四)煤炭供应历史及现状2002年国有煤矿2182处,生产能力8.36亿吨/年,原煤产量9.75亿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570处,生产能力6.05亿吨/年,产量6.55亿吨,茌建煤矿和已注销生产能力煤矿原煤产量0.57亿吨;国有地方煤矿1612处(3万吨以上),生产能力2.31亿吨,原煤产量2.42亿吨,在建煤矿和已注销生产能力煤矿原煤产量为0.21亿吨。2002午全国乡镇煤矿分析产量4.65亿吨。多数乡镇煤矿规模很小,技术水平低,开采方式落后,安全条件差,没有稳定的生产能力。我国煤炭供求关系由上世纪胁年代以前的供不应求,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供求缓和,进一步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严重供过于求,本世纪初开始转向供求基本平衡。上世纪80年代,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石油开发速度相对减慢,煤炭需求迅速增加,煤炭供应更加紧张。特别是乡镇煤矿发展迅猛,1985午全国煤炭产量达到8.72亿吨,“六五”期间年均增速达7.06%,其中,乡镇煤矿产量年均增速达20.049%。由于上世纪80年代煤炭产量的迅速提高,到上世纪90年代初煤炭供应开始缓和,中后期严重过剩。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别中期,国有重点和国有地方煤矿产量增长很少,而乡镇煤矿却在1993年在煤价放开的刺激下,大幅增产。1995年和1996年煤炭市场出现了短时的产销转旺现象。1997年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煤炭市场出现严重疲软,煤炭生产能力过剩,1997年到1999年煤炭产量连续三年下降。在煤炭消费增长和关井压产的作用下,从2000年下半年起煤炭市场出现好转迹象,2001年以来转向供求基本平衡。到2002年,煤炭产量创出历史最高,煤炭价格恢复到1997年水平,年末煤炭库存处于低位水平。上世纪80年代以来煤炭供应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煤炭供应从计划分配转向由市场决定,由长期短缺转向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二是煤炭供应结构逐步优化,大中型煤矿产量比例逐步提高,小煤矿产量比例下降。三是煤炭供应布局变化由资源、市场和运输决定。四是商品煤质量不断提高。二、行业政策分析(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解决电煤问题有建议为解决电煤供应问题,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日前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一是建议加强电煤价格协调,从根本上:解决电煤供应问题;二是建议积极调整煤炭运量。铁路交通部门要加强运输管理,优化运输结构。妥善处理客运、煤炭运输和其他物资运输的关系。三是建议大力整顿煤炭市场经营秩序。要强化合同管理,鼓励平等竞争行为,努力推进电煤价格市场化进程。四是加大煤矿建设投资。要继续加大对现有矿井的安全资金投入,继续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必要条件,稳定煤矿现有生产能力。煤矿企业要调整生产作业计划,合理安排矿井检修,矿井节假日常规检修要错开冬季用煤高峰,保证“两节”期间的煤炭供应。(二)煤炭出口退税率从明年起调低自2004年1月1日起,煤炭出口退税率将由现行的13%调整为ll%,焦炭或半焦炭出口退税率将由现行的15%调整为5%,炼焦煤出口退税串将由13%调低到5%。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对现行也口退税机制进行改革。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对现行出口货物增值税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据了解,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为17%、13%。11%、8%、5%五档,按现行出口结构,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降低了3个百分点左右。《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说,除有关款项规定的货物外,凡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7%和15%的货物,其出口退税率一律调低到13%;凡现行征税率和退税率均为13%的货物,其出口退税率一律调低到11%。国家对于出口退税率调低,对于煤炭出口将会有一些影响,应该是今年港口库存逐步减少的原因之一。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一)“无人采煤”技术在江西新余试用一种无须工人下井的煤炭开采新技术日前在江西新余市试用,并取得初步成功。据介绍,这种无人采煤法可以减少大量投资和环境污染,可以避免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种名为“钻孔水力采煤法”的新技术,是由国土资源部勘探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曾细平经两年多的研究和实验发明的,目前已向国家申请专利。这个办法综合运用了定向钻孔技术、高压水射流的切割破碎特性以及气举提升原理,将埋在地下的煤炭变成泥浆状,再将煤泥“抽”上地面,无需开掘巷道和人员下井,可避免瓦斯爆炸、冒顶和透水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并可减少大量投资和环境污染,此法适合埋在1200米以内粉状煤炭的开采。(二)投资上百亿实现“煤变油”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和布连乡眼下发生着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我国目前最大的“煤变油”项目正在这里建设。“煤变油”科学上称为煤炭的液化,是指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的技术。今后五到十年,我国将以内蒙古、陕西、山西和云南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以减少对国际市场石油产品的依赖,缓解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我国投资上百亿元引进美国技术建设的这座“煤变油”企业,将年转化百万吨以上的石油。(三)水煤浆应用技术在沈阳开始推广一项新型节能环保燃烧技术——水煤浆技术近日在沈阳开始推广。技术推广方表示,该技术可望广泛应用于工业企业、机关、学校、部队、住宅小区供暖以及工业锅炉等方面,能够减轻城市大气污染。这项技术的推广方沈阳市三鼎节能技术有限公司,目前已在浑南新区建成总投资8500万元的水煤浆示范和推广基地,基地水煤浆产能为10万吨。据三鼎公司总经理杨凯介绍,水煤浆是一种清洁燃料,又称为液态煤炭新能源,以65%-70%的煤为主要成分。与普通燃油、燃煤锅炉相比,水煤浆具有节能、环保、经济的优势。有关科研报告显示,煤的燃烧率为60%-70%,而水煤浆为98%;燃煤的排放量为30%,所排放的灰渣含灰量高达13.7%,而水煤浆的两项指标分别为2%和0.59%。按照每吨水煤浆450元的价格,产生同样热量燃烧水煤浆比燃煤花费稍低,比燃油(重油)降低70%。据了解,目前该技术已在青岛、北京等地推广,效果良好。四、上下游行业影响煤炭一涨价电业就拉闸价格之争诱发电力告急(一)五大电网在拉闸,16个省在缺电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消息——我国缺电省份队伍继续扩大,16个省首季便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况,而五大电网拉限电也在所难免,供电紧张形势仍将持续,更是让人们首先发愁这个缺电的夏天怎么熬。与此同时,引发了电与煤的电煤的价格争战。不少电厂反映,由于电煤供应短缺,发电机组无米下锅,只好饥一顿饱一顿,发电能力大大受限。(二)电厂无煤发电的原因今年全国煤炭产量增幅达到13%,比去年同期超产2500多万吨。发电用煤供应紧张并不是因为煤炭产量不足。拉闸限电,缺煤不是理由。作为煤炭市场晴雨表的秦皇岛港,港存320万吨以上就暴满。即使在合同未定之时,煤企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向电厂供煤,而且国家计划电煤这一块也仅占电厂需用煤的一部分,每年电厂还是有一大部分电煤要靠从市场上买。不是电煤供应不足而造成电力供应紧张。从电厂每月报表上的煤炭库存量看,电力直供电网的煤炭库存量保持合理稳定的增长。从库存可用天数看,电力直供电网电煤也不存在等煤发电的问题。从合同到货率看,煤炭企业供货量在去年的基础上不降反增。今年电厂煤炭供应良好情况表明,根本不是煤矿停止供应煤炭导致电厂拉闸限电。(三)电煤存在半计划半市场的冲突煤电之争其实又是一场计划与市场的冲突。电煤市场长期存在的半计划半市场机制,就是争端的源起。早在1993年煤炭价格放开,但在电煤这一块却留了个尾巴。在将近11年的时间里,电煤市场一直存在着市场电煤合同和国家重点电煤合同两种形式,用煤企业按照国家计划与煤炭企业签订合同。在煤炭行业每年为电力行业提供的6.5亿吨电煤中,有2.5亿吨属于“国家指导计划”,其余为市场采购。但是,从2001年开始,国家取消了发电用煤指导价,但又保留了国家指导计划。双方的争执正是集中在国家计划内的价格上,而市场采购部分则基本随行就市。电煤半计划半市场,而电价却是国家定价,始终是计划。钢铁行业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产品价格也可以上涨,但是作为电力行业,电价是国家恒定的,是死的。煤炭价格上涨,电价却不能浮动。按理论上说,煤和电价格应该是联系的,煤价格放开,电价格也应该放开,如果电价不放开,那么发电企业就没办法进行竞争,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都应该放开。电力价格没有市场化其实已经成了其行业自保的一个有力的筹码。当煤炭市场疲软时,电力部门会说,国家放开了煤炭采购市场,谁的便宜当然就买谁的;当煤炭市场价格走强时,电力部门又会说,煤炭市场放开了,而电力市场没有放开,拉闸限电是由于煤炭货源不足,煤炭涨价所致,并且以此要挟政府予以调停。与电价相比,现在煤价的上涨只不过是一种恢复性上升。2000年以来,非电煤的煤炭市场价格稳步增长,尤其是冶金、化工等行业的煤炭供给价格变化比较明显,但计划内电煤价格却仍因循着计划经济的轨道。从1997年到2003年,煤炭企业销售成本从111.28元/吨至139.27元/吨变化不等,而此间电煤销售单价在120.93元/吨到137元/吨之间。7年间,销售一吨电煤的平均销售毛利只有6元/吨。其中1998年还是亏本销售,每销售一吨电煤亏损6元。我国煤炭价格与电力价格相比偏低还可以从电煤在电力价格中的比例关系中得到印证,2002年,美国的终端售电单价为7.02美分/kWh,而电煤的平均到厂成本是3.57美分/kWh,售电单价是电煤单价的1.97倍。而同期,我国的终端售电单价是59分/kwh,电煤平均到厂成本约为12分/kwh,售电单价是电煤单价的4.9倍,远高于美国的1.97倍水平。电力行业在煤炭采购上存在着垄断行为,违背了市场交易原则。自1998年撤消煤炭部后,煤炭企业全部下放到地方,进入市场3万多个煤炭企业自行销售,形成了高度分散的行业内竞争局面。电力行业方面,虽然组建了5个发电集团,但这些集团的电煤采购合同都得由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统一审核、协调价格、统一盖章。(四)煤涨价电价的涨跌趋势分析电煤可以涨,电价却难涨,近四五年来,煤炭一直在涨价。煤炭行业有困难,包袱重,是事实。但如果一味向下游转嫁压力,电力也吃不消。这些年,电力企业已经消化煤炭提价带来的成本上升达到数百亿元,潜力已经有限,如果继续涨下去电厂也会亏损。而煤长期以来始终扮演着一个奉献者的角色。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国家实行“资源无价、矿产品低价、加工产品高价”的政策,把效益尽量挤到下游产业,以便形成原始积累。煤炭产业却因此而面临双向的价值流失,以畸低的价格供应能源,而以畸高的价格购入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而人们也逐渐习惯于让煤炭产业做出牺牲,低价拿煤,拿了煤不给钱,拖延付款更是成了常事。据说前几年三角债的发源地就出在煤炭行业。而在步入市场经济之后,煤炭与电力、铁路、冶金等其他相关行业相比,剪刀差不降反增,更沦为弱势行业。煤炭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1997年后,买方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煤炭经济形势日益严峻。除此之外,煤炭近几年通过提高售价所带来的收益,有相当大的部分被中间环节盘剥,煤炭企业不堪重负。有些中间环节特别是运输部门,利用其垄断地位,强加给煤炭企业许多不合理收费,如自备车费、特线特价费、代理费、点装费等,其中仅自备车收费一项,山西煤炭行业一年就要多支付15.8亿元。近两年来,虽然煤款拖欠有所减少,但数额仍巨大。据统计,全省目前尚有55亿元煤款被拖欠。有些用户恶意拖欠长达五六年以上,实际已成为呆死账。煤炭企业税赋加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001年,煤炭采选业税率增加了6.27个百分点,增幅达169.23%,全国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比税制改革前的1993年多缴增值税40.87亿元,而电力、化工等相关行业增值税负担却在下降。此次煤价上涨政府给电力企业的允诺是可以考虑上调电价,但对此,近年来,电力需求增长较快,电力供求关系有所改变。发挥市场作用,通过价格调整电力供求关系,解决供需矛盾是有效的措施,但现在电力供给还不是特别紧张,因此估计电价即使上调,幅度也不会太大。(五)政府插手管理并不能维持几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向山西省和五大电力集团公司发出电煤价格通知,建议发电用煤在2002年合同价格的基础上,贫瘦煤和无烟煤每吨提高8元,大同优混煤每吨涨价2元。发改委强调,煤电双方企业要按照协调价格,在今年6月底以前把电煤订货合同补签完毕,不签的企业后果自负。这一明确而又较为强硬的态度,为沸沸扬扬的煤电之争强行划上了一个句号。煤电之争今年勉强有个说法,明年是否还会出现乃至升级,而这种政府出面干涉解决问题的方式,还能奏效到何时。煤和电本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我国目前的电力结构中,火电是绝对主导,占总装机容量的70%以上。因此,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没有煤就没有电。同时,电是煤的最大用户,电煤占全国煤炭销量的60%以上,如果电厂不用煤,一半以上煤矿就得关门。那么二者之间应建立怎样的理想模式,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煤电之争呢?1.是政府不当的管制行为导致了煤电价格之争的频繁出现,也是体制性因素阻碍了问题的解决。因此首先要杜绝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真正由市场机制来决定供求关系,在煤炭和电力两个行业建立规范、通畅的进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资本在符合产业政策、安全标准的前提下进入煤炭、电力市场。2.将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形成建立在资本结合基础上的煤电合营企业,或者结成战略联盟关系。目前在这一问题上,尽管煤炭和电力企业目前都意识到了其重要性,但同样遇到了体制性的障碍。煤炭和电力行业是各有各的主管部门、从来不发生“亲缘”关系的行业,即使煤炭企业下放到地方政府,两者的关系也未改变。也就是说,条块分割的政府管理体制导致煤炭与电力牢固的行业界限,煤炭企业无法将产业链延伸到电力行业,电力企业也不能涉足煤炭行业。国外煤电合营的成熟模式未能在我国大规模出现的原因就在于此。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上下游行业利润悬殊要靠资源重组来解决。而由于煤电两个行业的特殊性,市场的这种调节作用一时很难显现。在国外,对一些特殊行业,政府并非一味地允许提价,而是从税收等多方面给以倾斜扶持煤炭系统包袱重,而上缴的税金是利润的20倍,确实需要国家调整有关政策,加以扶持。否则如果企业在内部挖潜的基础上依然无法摆脱困境,提价就势必成为惟一选择。经过几年煤价放开的实践,煤电双方对市场渐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双方都有让煤价向市场和价值回归的愿望。从这两年的具体运行来看,有关部门的协调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有限。因此,煤价应由国家定一个指导价,或参考价,不应敲定一个价格。具体价格应由煤电双方自己商定,甚至可以随行就市。过去,煤电两个行业都有垄断色彩,但目前煤炭行业已经基本市场化,而电力行业也正在向市场化转型。去年电力改革以后,国内形成五大发电集团并存的竞争关系。电力企业认为,这有利于煤电双方以完全市场化的方式建立供求关系。相反,如果供方搞价格联盟,需方也联合起来应对,等于退回到垄断。其结果只能靠政府协调,即以计划的手段解决市场问题。而对于政府,手心手背都是肉,其协调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解决电煤价格之争的根本出路是消除制度障碍,转变政府职能和改革投融资管理体制。尽管这一过程较长,但是如果这些体制性障碍不消除,煤电之争的问题还会不断出现,依靠政府协调和干预维系两个行业关系的做法,不仅难度越来越大,甚至有瓦解的危险。(六)电煤供需:总体稳定价格微妙1.虽然电力等重点耗煤行业仍将处于快速增长中,会拉动煤炭需求,但眼下的动力煤市场除个别地区外仍供大于求。从煤炭产能分析,煤炭月产量仍有增长空间。因此,价格难有很大的突破??每年冬储煤时期的煤市总让人浮想联翩,因为此时传递出的市场信号会直接左右来年的煤炭订货以及电煤价格的走势。今年的冬储煤形势微妙。主要用煤大户的电煤储量贫富不均,华东等形势稍好的省份,最多也就是十几天的储量,情况严重的省份诸如华北地区,其电煤储量最紧时只够用三天。冬储煤的不足,直接影响著冬季用煤高峰的生产稳定,也为来年的订货增加了难度。由于电煤主要以贫瘦煤、无烟煤为主,而市场上这两种煤又最为抢手,价格一路走高。据有关方面分析,前三个季度煤炭市场,贫瘦煤、无烟煤略显紧张,电煤市场采购平均价格高于合同计划内价格最高时达到16元/吨以上,部分煤种订货价格出现矛盾,部分地区运力紧张,电煤质量普遍降低。供应紧张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一季度的2~3月,陕西、甘肃、河南、湖北等地相继出现电煤供应告急,煤炭库存下降过快,部分电厂出现缺煤限减负荷甚至停机,个别地区电煤紧张持续到二季度。2.推动市场煤炭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电力、冶金和能源建设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今明两年电力新增装机将持续增加,今年投产容量为2800万千瓦,明年将增加1000万千瓦,达到3800万千瓦,2005年达到4000万千瓦,如此快的扩张速度,必然要有煤炭的增长与之呼应。截至9月底,全国原煤产量115779.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2787.6万吨,增长24.5%。预计全年煤炭产量将达15.5亿~16亿吨。煤炭的产量增幅可观,电煤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电煤的用量为6.15亿吨,同比增加了8315万吨,2004年电煤需求增长将达到7500万吨,到200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0000亿千瓦时左右,装机4.3亿千瓦左右,用煤8亿吨以上,预计今后电煤的新增需求还要递增。现有煤炭生产能力若没有大幅度提高,从明年下半年开始,资源紧张的状况有可能逐渐显现。虽然电力等重点耗煤行业仍将处于快速增长中,会拉动煤炭需求,但眼下的动力煤市场除个别地区外仍供大于求。从煤炭产能分析,煤炭月产量仍有增长空间,目前煤炭月产量为1亿吨左右,未达到月产1.3亿~1.4亿吨的预计水平,因此,价格难有很大的突破。具体到电煤,这种市场形态其影响在于对电煤价格的作用相对减弱。国家电网公司今后将逐步加大跨区送电规模,火电的增加对煤炭需求的拉动作用将不如去年冬季和今年夏季强烈。电煤市场这种变化,其实是煤炭资源与需求平衡的结果,业内专家在阐述今年电煤供应时,认为特点明显:一是电力需求增加幅度较大,电煤耗用量持续增长,电力和煤炭行业出现产销两旺的态势。二是煤炭市场在国家政策调控下总量保持平衡,国家订货合同价格基本稳定,但市场价格起伏变化,出现几次上下较大的波动,电煤市场采购价格波动幅度最高的地区达到了每吨40~50元。三是煤矿频发事故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方煤矿的关井限产力度,导致煤炭资源阶段性、地区性短缺,影响了电煤供应的稳定。四是"西电东送"在资源配置上发挥一定作用。跨区送电规模的提高和三峡一期正式发电,缓解了西部煤炭资源调出的压力,缓解了部分供煤紧张状况。五是国有重点煤矿合同到货率保持较高水平,但大量不合格地方乡镇煤矿关闭或延缓复产,使其合同到货率普遍下降,据统计地方矿到货率78.44%,个别地区如大同市运输公司到货率不足50%。廉价的乡镇矿煤、小矿汽车运煤大幅度减少,靠合同计划外的大矿补充,导致电煤资源结构的调整,电煤价格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六是电煤供应已连续第三年出现"质降价升"的情况。继2001年、2002年后,2003年1~9月电煤质量较去年同期降低0.33兆焦/千克。受原煤单价升高和质量下降因素影响,电煤标煤单价上升幅度较大,发电成本控制和电力企业效益受到进一步的影响。今年电煤供应的上述现象,一定程度上预示出未来一个较长时段的电煤走势。冬季转眼即至,这意味著用煤高峰的来临。综合前三季度的电煤走势分析,虽然近期煤炭市场价格涨幅已有所减小,但四季度煤炭价格特别是个别短缺煤种仍将稳定在目前相对较高的价位上。尤其是贫瘦煤等资源偏紧的煤种市场价格更高,这将对冬季用煤高峰期的电煤供应构成一定影响。3.虽然国民经济、耗煤行业以及电力生产对煤炭需求将继续增加,煤炭市场消费和需求有望保持平稳增加,但抑制煤炭价格上涨的因素将比上半年更加明显。目前电煤价格已超过1997年的水平,大部分发电公司已没有承受电煤价格上涨的能力,特别是随著电力改革的实施,五家发电集团公司成本控制压力进一步加大,对部分不盈利的火电厂已有少发少亏的要求,同时诸如排污收费等等新的环保政策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电、核电、燃气电站、风力发电、洁净煤发电等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利用,都对煤炭价格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明年电煤合同价格保持稳定的可能性很大。(七)钢电行业巨头图谋煤炭产业宝钢国际煤炭贸易部总经理周鲁勇不像个“买煤”的,相反更像一个投资商。利用煤交会的机会,多接触大型煤炭企业,尽可能地与他们达成合资合作意向。单纯依赖采购,在市场供过于求时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但在供不应求时,则往往会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供应的安全和稳定性差。宝钢与河南永城煤电(集团)公司合资开发的全国首例煤钢合作项目———城郊矿井已于2003年11月正式投产,涉及金额超过12亿元。宝钢新一轮发展战略决定了对焦炭、炼焦用煤和喷吹煤有巨大需求,而发展和控制几个优质炼焦用煤和喷吹煤供应基地,有利于抵御市场风险,在战略上对宝钢的可持续发展给予支撑。随着2003年下半年煤炭供应紧张的加剧,电力、化工等行业从扩大经营规模和稳定供应安全的诸多因素考虑,都加大了对煤炭资源的投资与控制。1.煤炭供应总体趋紧煤炭行业是典型的需求拉动型市场。2004年煤炭市场将延续2003年4季度的强势特征。据预测,2004年国内将新增煤炭需求量1.5亿吨以上,但国内可供煤炭资源量却相对不足,煤炭行业改扩建相对滞后于冶金、电力等相关行业,可供量低于需求量。此外,铁路运输仍是煤炭足量供应的瓶颈,预计2004年煤炭铁路运输仍将十分紧张,同时2004年进口量在近年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增速将相对趋缓。在我国煤炭消费中,电煤的用量较大而且增长稳定,目前电煤消费量约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61%左右。而有关数字显示,随着南水北调、西气东送、西电东输、青藏铁路等一系列“钢铁+水泥”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推进,以及房地产、工程机械、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钢铁行业将出现较快增长,从而带动冶金用煤大幅增长。随着化工行业的加快增长,化肥用无烟煤、炼焦用煤也将大幅增长。专家认为,从原煤和发电量、生铁产量之间的数据可以看出,煤炭产量受到后两者需求不断增长的刺激,已经迎来了一个快速恢复性发展的时期。2.由占有市场转向占有资源由于我国连续四年实施“调控总量,关井压产”政策,近几年除中西部地区外,大规模新建矿井较少,生产接替投资严重不足。据统计,44%的国有大型企业存在接替紧张的问题,因而超能力生产现象十分普遍。与此相应,煤炭企业竞争的主要矛盾也转向了占有资源。最近,神华、兖州、大同、山西焦煤等大型企业集团都提出未来几年内产量上到5000万吨到1亿吨以上的发展战略,并积极到中西部地区建井开矿,如兖矿集团在入主山东省内巨野、聊城煤田的同时,启动贵州煤电和内蒙古煤田合作开发工程,涉及煤炭储量达400多亿吨。与此同时,煤炭经销企业也着手直接控制资源,参与竞争。中国煤炭进出口总公司已拥有平朔、太原煤气化、大屯煤电等大型煤炭生产企业。陕西、宁夏等省一些长期经销煤炭的企业也在通过各种渠道并购煤矿,向实体化延伸。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董事、西山煤电股份公司总经理车树春透露,将通过参股相关铁路项目,提高煤炭铁路外运关键通道的通过能力,缓解和消除企业发展的瓶颈。为获得稳定的能源供货渠道,煤炭供需企业以参股、买断、租赁等多种形式加快了相互的融合。最典型的是宝钢,继与永城煤电集团签订合作开发煤炭资源协议后,又与大同煤矿集团等共同发起成立煤业公司;此外山东电力集团、华能集团等纷纷登陆中西部地区,独资或合资开矿。煤炭企业需要长期稳定的、有实力的合作伙伴,用煤企业同样需要资源充足、质量稳定、运输可靠、供货安全的战略伙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供需双方的利益不再是此消彼长,而是以双赢为基础,合作将是一大特征。要想在能源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煤、电、油以及天然气的混业经营是最起码的。否则,行业封锁、地方割据,不仅能源产业链支离破碎,煤炭振兴无日,恐怕电力、石油也不会走得更远。第一个关键是要看地方政府是否愿意将自己没有优势的企业按照市场竞争的要求交由其他地方的企业经营;第二个关键是要看已拥有丰厚利润的电力、钢铁、石油等行业是否愿意从长远的利益考虑,与煤炭行业共同来铸造中国的能源“航母”。也有专家对煤炭供需联合持谨慎态度,认为煤电联合涉及到投资、经营、管理、利益分配等诸多现实问题,当前的联合可能只会先在煤炭供求上展开,而联合的实际效果估计要等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展现,合作成功与否还有待观察。五、国际市场情况(一)明年澳日炼焦煤合同价格上涨20%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矿业公司与日本钢铁制造商之间的炼焦煤供应价格年度谈判于上周五结束。双方商定2004-2005年度的炼焦煤供应价格上涨20%,这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历史最高涨幅。据悉,世界主要炼焦煤产区之一的加拿大驼鹿谷明年80%的产量已定合同。日韩等传统市场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对炼焦煤的旺盛需求推动炼焦煤价格飚升。观察家还注意到,较之往年,今年价格谈判进程大大加快。(二)国际煤炭价格上涨波及韩国煤炭消费近一段时期以来国际市场煤炭的价格急速上涨,目前现货市场的价格比年初已上升了30%;而运输煤炭的干散货船的运价比3月份也上涨了4~5倍。韩国有关人士指出,这已经影响到了韩国国内的煤炭消费。据韩国有关方面统计的信息显示,韩国的燃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年进口烟煤数量8000万吨左右,中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为主要供货国。韩国电力公司年进口烟煤4000余万吨,自中国的进口量占30%多;韩国大型企业浦项制铁年进口量为2200多万吨,其中的22.7%,即500万吨自中国进口;韩国的水泥生产企业所需烟煤全部自中国进口,年进口量达500万吨。韩国的企业认为,中国每年出口燃料煤8000多万吨,是国际煤炭市场上的主要供货来源之一。韩国进口企业的市场调查显示,现在国际市场上烟煤的价格已大幅上升,以澳大利亚烟煤价格为国际基准价格来计算,今年初为23美元/吨,目前已上涨至30美元/吨,日前已上升为30.68美元/吨,价格继续看涨。煤炭价格上扬,运输煤炭等的干散货船运价也大幅攀升。目前干散货船运价已上升为今年3月份的4-5倍。例如,3月份运输煤炭的干散货船运价为2美元/吨,日前已提高为10美元/吨。干散货船运价提高与中国进口原料、材料等散装货物大量增加有直接原因。韩国业界认为,现在已是明年进口煤炭的谈判时期,明年煤炭价格将继续维持强势。为了保证货源供应,韩国煤炭消费企业计划扩大自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进口量,谋划煤炭进口市场多元化的新方案。六、行业发展趋势需要多少煤炭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较2000年翻两番。那么,需要多少煤炭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预测全国煤炭需求2010年为18.2亿吨,2020年为20.5亿吨~22.1亿吨,其中,发电及供热用煤占大头。1.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将大幅增长国内外煤炭加工利用的经验表明,燃煤发电是煤炭消费的主要方面,发达国家一般都占其煤炭消费总量的80%以上,其中,2000年美国发电用煤占90.8%,较我国同期的48.1%高出42.7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发电用煤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我国燃煤发电同水电、核电、燃气发电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在预测期内燃煤发电会有较大的增长。近年来发电量增长速度很快,2000年~2003年电力弹性系数都在1以上,主要是高耗电产品快速增长的作用,应被视为特殊情况,从长远发展看,电力弹性系数应在0.8左右。2002年全国发电量16542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发电量13522亿千瓦时。2002年全国发电及供热用煤为73285万吨。以2002年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为基数,预测2010年及2020年全国装机容量分别为5.8亿千瓦及8.2亿千瓦~9亿千瓦;发电量分别为27600亿千瓦时及39000千瓦时~42900亿千瓦时。在考虑优先利用水电、气电及核电资源的情况下,预测2010年及2020年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9亿千瓦及5.2亿千瓦~5.8亿千瓦;发电量分别为21390亿千瓦时及28600亿千瓦时~32175亿千瓦时。随着新增发电机组大型化,发电煤耗将逐步下降,预测发电及供热用煤2010年为10.9亿吨,2020年为13.5亿吨~15.1亿吨,其中,发电用煤分别是9.88亿吨和12.4亿吨~14亿吨。未来我国煤炭需求的增长实质上是电煤的增长,电力行业发电及供热用煤将从2002年的7.3亿吨增加到2020年的15.1亿吨左右,年均增长4330万吨。电力行业用煤占全国煤炭消费的比重将由2002年的53%提高到2020年的71%左右。2.钢铁行业煤炭需求将保持平稳在钢铁行业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0%左右,主要是炼焦用煤、燃料煤和高炉喷吹用煤,2002年全行业消费煤炭1.76亿吨。2002年生铁产量17075万吨,消耗焦炭约9300万吨(含非炼铁用焦),折合煤炭1.3亿吨以上;燃料煤和高炉喷吹用煤分别为2000万吨左右。未来钢铁行业的煤炭需求量主要由生铁产量和能耗决定。根据国内钢铁权威部门预测和国外经验,我国生铁产量未来十年仍呈增长趋势,但增速不会像近年来这样快,十年以后,钢铁需求可能出现饱和。此外,随着钢的积累量的提高,铁钢比将小于1,并逐步降低,生铁产量将保持一定产量规模。随着喷煤比的提高和技术进步,焦比(炼制1吨生铁需求的焦炭)也将逐步下降。随着钢铁企业对工业锅炉余热利用程度的提高,预计未来燃料用煤增加不多。预测2010年、2020年我国生铁产量分别为2.7亿吨、3亿吨,焦比由目前的450千克/吨,下降到2010年以后的390千克/吨,焦炭需求保持在1.1亿吨左右,折合炼焦煤1.55亿吨左右,高炉喷吹和燃料用煤在6000万吨左右。因此,2010年和2020年钢铁行业煤炭需求保持在..15亿吨左右。3.建材行业煤炭需求将小幅下降2002年建材行业煤炭消耗1.6亿吨,其中水泥耗煤近1.1亿吨,实心泥土砖耗煤3780万吨左右(折合20.9兆焦/千克的煤炭),两项合计占建材行业耗煤的92%。2002年我国水泥产量为7.25亿吨,年人均消费量为566千克,人均累计消费量已达6.5吨。根据发达国家水泥消费量分析,当人均累计消费量为12吨~14吨,年人均消费量为600千克~700千克时,水泥消费量达到饱和,并开始缓慢下降。预测2010年以后,我国水泥产量将达到9亿吨,人均累计消费量为14吨,年人均消费量为660千克,届时我国水泥消费有可能达到饱和。目前,我国新型干法水泥产量仅1亿吨,而落后的工艺产量6亿多吨,使得我国生产水泥的平均能耗比先进工艺高近50%,水泥节能潜力很大。随着水泥生产工艺水平和节能水平的提高,吨水泥煤耗将逐步下降。预测水泥产量2010年以后为9亿吨。吨水泥煤耗2010年及2020年分别为120千克及110千克。水泥用煤2010年为1.1亿吨左右,2020年下降到1亿吨左右。随着我国对使用煤矸石砖的鼓励和对使用实心粘土砖的限制,实心粘土砖的产量逐步减少,煤炭需求量相应下降。综合考虑,建材行业2010年、2020年煤炭需求分别为1.5亿吨、1.35亿吨。4.化工行业煤炭需求不会增加化工用煤包括氮肥厂生产合成氨使用的无烟块煤,以及供热等使用的燃料煤,近年来煤炭消费量维持在8000万吨左右。据预测,未来以煤为原料的氮肥增长缓慢,考虑节能因素,煤炭需求量不会增加。随着锅炉热蒸气的利用程度提高,燃料煤也不会增长。煤炭液化和煤制醇等替代液体燃料将是未来化工煤炭需求的增长点,但不确定因素较多,考虑这一因素,预测化工行业煤炭的需求量2010年及2020年分别为9000万吨和1亿吨。另外,根据分析预测,民用煤需求量将逐步减少,估计2002年居民生活用煤7000万吨左右,预测煤炭需求量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5000万吨和4000万吨;其他用煤需求将有所下降,2002年其他用煤总量在1.5亿吨左右,预测2010年、2020年煤炭需求量分别为1.3亿吨和1.2亿吨;煤炭出口和进口基本稳定,国际市场煤炭需求继续缓慢增长,但考虑我国煤炭资源可供量、国内需求和煤炭开采对环境影响的副作用,煤炭出口不宜大幅增长,预测2010年、2020年出口量在1亿吨左右。5.节能措施和其他能源发展跟不上,煤炭需求还会更多通过结合现状调查分析,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咨询中心还提出了四方面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是要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减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同时要重视节能管理,减少煤炭消费。对主要耗煤行业的发电、钢铁、建材和化工以及其他行业煤炭需求的预测,是充分考虑了技术进步带来的节能因素,如节能达不到预期效果,预测期内煤炭需求量将更大。二是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的比重,逐步减少煤炭消费的比重。课题预测2020年水电、气电、核电三项之和的装机容量将达到31200万千瓦,比2002年增加22160万千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员客观练习题库及答案
- 消防员个人工作总结
- 湘艺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我的祖国》教案
- 2025年年中国食品饮料项目建议书
- 2025年耐高温滤料合作协议书
- 教育心理学与健康生活的结合点
- 如何运用心理学优化教学策略
- 教育品牌危机公关快速响应策略与实施
- 全球医疗教育的新模式与挑战
- 教育技术与商业培训的融合探索
- 10kV电气试验方案
- 2022年干部基础理论知识应知必会试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题100题
-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
-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
- 计算机硬件购销合同
- 2019年GJB9001C-2017组织内外部环境因素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价分析及应对措施一览表备用
- 企业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检查整改回复表(含附表)GDAQ10305
- 氩气安全周知卡
- 《印染行业定型机废气排放限量》DB330621T059-2022
- 太钢不锈钢产品介绍
- 幼儿专注力的个案培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