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相互作用_第1页
抗菌药物相互作用_第2页
抗菌药物相互作用_第3页
抗菌药物相互作用_第4页
抗菌药物相互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内容123题目与意义文献检索与综述结论与讨论题目与意义

抗菌药物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个专业,其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有时是抗菌药物之间联合使用,有时是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联合使用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可以改变一种或多种药物的疗效,甚至影响药物的安全性。文献检索与综述抗菌药物相互作用药动学: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过程;药效学:可表现为协同、相加、无关、拮抗四种作用;药剂学:一般针对静脉用药而言,包括物理或化学相互作用。药动学相互作用吸收:药物的相对吸收速率或吸收量的改变,如阳离子(Al3+、Mg2+、Fe2+/3+、Ca2+)可与某些药物如四环素、喹诺酮类生成难溶解的络合物,降低其体内吸收;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泻药,可增加胃肠运动,减少抗菌药物的肠道吸收。分布:即某组织或体液内的一个药物将另一个药物从结合部位置换出来,主要表现在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竞争。当药物合用时,与蛋白结合部位亲和力高的药物可将与蛋白结合力较低的药物置换出来,使其游离浓度增高,导致ADR的发生。药动学相互作用药动学相互作用代谢:发生在药物代谢阶段的相互作用最多,约占所有药物相互作用的40%,主要表现为酶诱导或酶抑制,如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抗菌药可抑制药物代谢酶,影响其他于肝中代谢药物的疗效与ADR,如经CYP3A4代谢的药物(西沙必利、卡马西平、地高辛、他汀类降脂药、他克莫司、环孢素、茶碱和华法林等)均可受到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影响,联合应用时,应加强药物治疗监测;CYP450:一类含有血红素和硫羟基的血红蛋白酶家族,在人体以小肠和肝脏的含量最丰富。CYP450催化了大量外源性和内源性物质的代谢,参与了成人体内90%以上药物的代谢,同时其活性又可被多种物质诱导和抑制,CYP450活性的改变是导致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的最主要的原因。药动学相互作用抗菌药物中的CYP450抑制剂凡能通过可逆或不可逆的抑制而降低CYP450酶活性,从而造成经CYP450代谢的其他药物代谢减慢的物质称为CYP450抑制剂。他们使这些底物药物的血药浓度增加、疗效增加或毒性增大。1、氟喹诺酮类(CYP1A2)2、磺胺类(CYP2C9)3、氯霉素(CYP2C19)4、大环内酯类、唑类抗真菌药(CYP3A4)凡能通过激活某些机构基因、解除某些阻抑基因或触发CYP450空间构象改变而增加其活性,从而造成其他底物代谢加快的物质称为CYP450诱导剂。如利福平(CYP1A2、CYP2C8、CYP2D6等)抗菌药物中的CYP450诱导剂消除:通常为竞争性地经肾排泄,如丙磺舒与青霉素,丙磺舒为酸性药物,可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阻止青霉素的排泄。氨基糖苷类与糖肽类合用可增加肾毒性的发生。药动学相互作用药物名称合用药物作用结果产生原因青霉素类丙磺舒青霉素血药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丙磺舒为酸性药物,可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阻止青霉素的排泄头孢菌素类乙醇出现戒酒硫样反应,引起面红、血压下降、胸闷、心跳加快等反应含硫甲基四氮唑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降低肝脏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影响乙醇代谢头孢菌素类维生素K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降低维生素K的肠道吸收,使抗凝作用增强

头孢噻啶呋塞米呋塞米可增加头孢噻啶的肾毒性,并降低头孢噻啶在脑中的浓度阻碍头孢菌素经肾排出,使血清和组织中药物浓度升高万古霉素阿昔洛韦、氨基糖苷类药物增加肾毒性

药物名称合用药物作用结果产生原因氨基糖苷类呋塞米、依他尼酸加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副作用是对第8对脑神经的毒性,而强利尿药可引起听力减退,如合用加重了耳毒性,甚至造成耳聋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红霉素加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

氨基糖苷类碱性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增强,但耳毒性亦增加

克林霉素肌肉阻滞剂(箭毒、地西泮)呼吸麻痹的间期及频率增加

药物名称合用药物作用结果产生原因喹诺酮类抗酸剂喹诺酮类药物吸收降低抗酸剂中常含有结合牢固的Al3+、Mg2+以及结合程度小的Ca2+,与喹诺酮类药物形成螯合剂喹诺酮类茶碱咖啡因茶碱或咖啡因中毒茶碱和咖啡因均被CYP1A2代谢,而某些喹诺酮类对CYP1A2有抑制作用,可致茶碱或咖啡因达到中毒浓度,出现心动过速、恶心和惊厥等。四环素类西咪替丁四环素的效力可能下降西咪替丁可使胃内pH值升高,使四环素的溶解度下降四环素类地高辛增加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和毒性四环素类药物改变胃肠道菌群四环素类氢氧化铝四环素的胃肠吸收减少四环素可与二价或三价离子形成难溶解的物质药物名称合用药物作用结果产生原因红霉素卡马西平服用红霉素后24-72h内卡马西平浓度增加2-4倍大环内酯类竞争抑制卡马西平代谢,同时又可降低大环内酯效用红霉素洛伐他汀引起横纹肌溶解

红霉素三唑仑和咪哒唑仑引起两者的血药浓度升高和药理作用增强抑制三唑仑和咪哒唑仑的代谢,降低两者的清除率红霉素茶碱与茶碱同服时发生干扰,茶碱清除率下降25%,半衰期延长15%-26%。用药2-3d后可出现心悸、兴奋、心率快、血压下降抑制CYP3A4氯霉素维生素B6氯霉素的血药浓度降低,吸收后相明显延长,在组织中的消除速率加快,生物半衰期缩短,药时曲线下面积减少维生素B6可能是外源性化学物质生物转化的限速因素药效学相互作用根据抗菌药物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繁殖期杀菌剂:如β-内酰胺类、糖肽类、磷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等;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等;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等;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等。抗菌活性种类1.繁殖期杀菌剂2.静止期杀菌剂3.快效抑菌剂4.慢效抑菌剂联合效应模式1+2协同1+1>21+3拮抗1+1<21+4相加1+1=22+3相加或协同

3+4相加

以上为理论上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在体外及动物试验中,可因不同的菌株、用药剂量甚至给药顺序而影响试验结果。临床中更是有很大不同,除了药物本身的相互作用外,还常常受到病情的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的可靠度、临床终点的判断、合并其它微生物的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与体外及动物试验结果不同。临床中将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为经验性治疗CAP的一线用药?结论与讨论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了解与此类药物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特点,避免由于药物的叠加作用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抗菌药物的代谢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催化,影响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各种因素均可能导致抗菌药物代谢的变化,从而导致药物药理作用和毒理作用的改变。我们应重视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使抗菌药物的应用更加合理、安全、有效。参考文献[1]孙淑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相互作用与用药安全[J].中国执业药师,2012,9(6):37-41.[2]蔡凝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