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下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导学号57130203)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根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2.某温带草原里有鸟、昆虫、猫头鹰、鼠、蟾蜍和蛇等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①猫头鹰可以捕食蛇、鼠、鸟;②草可被鼠、鸟、昆虫所食;③蟾蜍和鸟都能吃昆虫;④蛇能吃蟾蜍和鼠。那么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数量有()A.3条B.4条C.5条D.6条3.如以下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丙属于次级消费者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D.丙不属于食物链组成4.(2023年江苏丹阳模拟)以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以下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B.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未表达的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5.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营寄生或腐生生活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6.以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那么食草虫数量的变化是()A.增加B.减少C.根本不变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7.以下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4个不同的营养级C.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D.假设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8.以下图曲线表示了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和繁衍情况,种群甲是自养生物,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食物链表示为甲←乙←丙B.乙在第5~7年之间数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丙大幅度增加和甲大幅度减少C.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入射到生产者的太阳能总量9.以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10.关于以下图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选择题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答案二、非选择题11.以下图1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层食物网简图。苔类、物种C、G和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外表,物种A、E和F那么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图1图2(1)图1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是________。(2)如果因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假设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_______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以下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1)该食物网包含了________条食物链,鹰处于第____________营养级。(2)优良牧草与杂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由于人口压力,许多草原存在着过度放牧的现象,这种现象首先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减少,假设长期如此,草原将退化。要了解某种优良牧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3)假设放养牲畜的食物90%来自牲畜喜食的牧草,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人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来自牲畜喜食牧草的能量为________kJ。(4)轻度放牧不会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能力。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拟,这种能力相对较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该草原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一段时间后,该地区又逐渐恢复为贝加尔针茅草原。从群落变化的角度看,这一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3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选择题1.(2023年潍坊一模)下面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2.(2023年江苏卷)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3.(2023年东北四校联考)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以下图。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人与兔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假设去除鼬,那么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4.(2023年淮北一模)科学家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局部结果如下表所示。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能量数值(kJ·m-2·a-1)摄取量(I)同化量(A)呼吸量(R)生产量(P)收割蚁(植食)34.5031.0030.900.10小蜘蛛(肉食)12.6011.9010.001.90盐沼蝗(植食)3.711.370.860.51黄鼠(植食)5.603.803.690.11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5.(2023年甘肃一模)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幼鱼与浮游动物可能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B.幼鱼和成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6.以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导学号57130204)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③表示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7.以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导学号57130205)A.①代表生产者,⑤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①、②、③、④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D.①、②、③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8.以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加、F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A→C过程中碳的流动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F→B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9.以下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局部示意图,①~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以下各项不正确的选项是()A.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含在④途径中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D.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10.以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以下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导学号57130206)A.B2=A×(10%~20%)B.A=F+B1+C1+D1+E1C.A-(B1+B3)=C1+C2+C3D.C3=B2×(80%~90%)选择题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答案二、非选择题11.(2023年湖北武汉四模)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答复以下问题:(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________________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的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2)假设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那么短时间内会导致______________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3)假设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根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12.(2023年昆明二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地区。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之一,以下图是与高原鼠兔有关的局部食物网。请分析答复:(1)为调查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研究者在1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0只;第二次捕获500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50只,那么该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只/公顷。上述调查方法称为______。(2)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鹰要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草______kg。(3)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__________,其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假设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一段时间后高原鼠兔数量反而会爆发性增长,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选择题1.(2023年潍坊联考)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B.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根底是负反应调节C.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达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2.(2023年邯郸摸底)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2023年泰安月考)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如蝉在夏天的鸣唱、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导学号57130207)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信息传递的负反应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根底4.(2023年甘肃一模)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那么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那么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5.(2023年福州二模)以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应调节示意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导学号57130208)图1图2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1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C.图2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D.图1是负反应调节,图2是正反应调节6.(2023年新乡一模)为了控制甘蔗害虫,有人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蔗蟾和袋鼬之间肯定不存在()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共同进化7.(2023年山东临沂一模)以下对生态学规律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负反应调节B.生态农业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C.雄鸟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D.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态系统功能增强,生态系统多样性降低8.在辽宁西部某地区的“三北防护林〞,单一种植的是樟子松。一段时间松毛虫肆虐,使这一地区的防护林几乎成了不毛之地。这个事实最能说明()A.樟子松本身的抗虫能力很差B.松毛虫是专一性地侵害樟子松的昆虫C.引入本地区没有的外来树种可抑制松毛虫种群的增长D.物种单一不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9.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某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被雨淋溶到土壤中去,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乘机生长繁盛,直到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请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C.灌木与它抑制的草本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D.农业生产上可利用信息传递控制有害动物10.以下调节过程属于正反应调节作用的是()A.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降低B.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C.哺乳期的妇女的泌乳过程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选择题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答案二、非选择题11.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修复该生态系统。以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局部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1)修复后的水体由原来的浑水态变为清水态,主要原因是沉水植物大量吸收了水体中含________等元素的无机盐,从而抑制浮游藻类的大爆发。3~8月份,浮游藻类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曲线增长。(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______________的结果。(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局部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外表,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表达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修复工程引入的生物均以当地生物为主,且引入的种类和数量经过了实验论证,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利用某些沉水植物分泌的物质杀死藻类或抑制其生长进行生物修复,与用化学药物杀死藻类进行化学修复相比,前者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答复相关问题。(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3)假设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C解析: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为分解者;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硫细菌等是生产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成分;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生产者,在捕食昆虫时为消费者。2.C解析: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鸟→猫头鹰;草→昆虫→鸟→猫头鹰;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共5条。3.B解析:从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生产者利用。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4.C解析:生态系统成分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该图未表达的成分有分解者和无机环境。5.D解析: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被自己利用或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蚯蚓不是微生物,但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但不是分解者,而是生产者。6.A解析:在该食物网中,由于蚱蜢大量减少,必然导致蜥蜴和蛇的食物来源短缺,从而使其数量减少。鹰作为该食物网中的最高级消费者,由于失去了原先占有的一个营养来源,于是鹰将增加对兔和相思鸟的捕食,这样就会导致食草虫的天敌(相思鸟)数量减少,进而使食草虫的数量增加。7.C解析:图中应有4条食物链。鹰在这4条食物链中可处于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即鹰共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蛇和鹰因都捕食相思鸟而存在竞争关系,又因鹰捕食蛇而存在捕食关系。假设兔大量减少,鹰可更多地以相思鸟和蛇为食物,所以鹰不会大量减少。8.B解析:食物链表示为甲→乙→丙;乙、丙都为消费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9.C解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除大型植物外,还有自养型鞭毛虫;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第二、三、四、五共4个营养级。10.A解析:分析图可知,图示的各种成分既有生物,也有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群落应指该地区所有生物的总和;在这个图中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不能与蝉构成竞争关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蛇处于第五营养级,是四级消费者。11.(1)7I、D、AA和D(2)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3)C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外表,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解析:(1)图中从白杨树开始的食物链有5条,从苔类开始的食物链有2条。初级消费者为B、C、G、E、F,以它们为食物的I、D、A那么是次级消费者。A以D为食物,两者又都以C、G为食物,故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2)E是A的食物,但A还可以C、D、G、F为食物,所以E大量减少,对A的数量无明显影响。(3)从图2可知,物种A的食物中C占的比例最大,故假设除去全部的A,那么C的数量会明显增多而成为优势种。因苔类、C、G、I都是生活在白杨树中层的树枝外表,故当C的数量明显增多,那么苔类的数量减少,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12.(1)12三、四(2)竞争牲畜喜食的牧草样方法(3)9000(4)自我调节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森林生态系统简单(5)群落的演替(次生演替)第2、3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C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175(呼吸消耗量)+200(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875(分解者分解量)=1250kJ;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q\f(丙的总同化量,乙的总同化量)×100%=eq\f(30,200)×100%=15%;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并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2.D解析: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是由于大量有机污物排到江湖中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为物质循环的再生利用,说明物质循环反复性,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源主要为太阳能,也可源自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如硝化细菌、硫化细菌等化能自养型生物,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为10%~20%,即10%~20%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而不是被分解者利用,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性,因此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根的吸收等,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D正确。3.D解析:兔和人有共同的食物来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同时人捕食兔,二者还存在捕食关系;鼬和鹰都捕食兔和鼠,假设鼬减少时,鹰缺乏竞争者,环境容纳量会增大,鹰数量会增多;大量捕杀鼬时,鼠的数量会增多,种内斗争会增强;图中植物到鹰的食物链有4条。4.D解析:根据表格可知,收割蚁同化量为31.00,而呼吸量为30.90,那么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0.10,0.10÷31.00×100%≈0.32%;盐沼蝗的摄入量为3.71,同化量为1.37,因而盐沼蝗摄入食物未同化量为3.71-1.37=2.34,占盐沼蝗摄入量=2.34÷3.71×100%≈63%,该局部能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黄鼠的同化量为3.80,而呼吸量为3.69,因此用于生长的能量就很少;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与食性有关而与能量传递效率无关。5.C解析:该种成鱼及其幼鱼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6.A解析:④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可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分解者呼吸越旺盛,释放的CO2量越多,即②越大;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大于③表示的呼吸量;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因为还有一局部能量储存在生物体内。7.C解析: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⑤、⑥、⑦分别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碳元素在①、②、③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而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的形式传递;图中的食物链为①→②,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8.C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依存的,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图中的食物链是A→D→E→F,如果E的数量大量减少,那么它的食物来源D的数量在短期内会增加,而它的天敌F的数量在短期内会因食物减少而减少。B属于分解者,而不是消费者。C为大气中的CO2库,碳在A与C之间是以CO2的形式流动,而在生物群落内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9.A解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所以⑥包含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故A错误。10.D解析:由于B2=C1+C2+C3,C2=B2×(10%~20%),所以C3<B2×(80%~90%)。从长时间考虑,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即A=F+B1+C1+D1+E1。11.(1)浮游植物B食物氧气(2)浮游植物B(3)浮游动物A和鳙鱼氧气(或溶解氧)分解者解析:(1)根据能量流动和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了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可以通过减少其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或增加其食物来源两种手段。鳙鱼与竞争者之间主要是竞争食物和氧气等资源。(2)根据食物链和种间关系分析,鳙鱼数量减少,会使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身俱乐部策划推广
- 看图选单词英语课堂游戏
- CN120209443A 一种无卤阻燃半导电屏蔽电缆料
- CN120204494A 一种用于重症患者护理的辅助吸痰器
- 老年人家庭环保知识培训课件
- 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课件
- 老年人基本知识课件
- 碳与一氧化碳-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Module3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3
- 常用电力金具
- 职教高考《机械制图》复习备考题库大全-上(单选、多选题汇总)
- 《多彩的黄土高原》课程论文报告(4000字)
- 天麻蜜环菌、萌发菌母种生产技术
- 成都中医药大学辅导员考试真题2022
- 中铁四院syadjv423工程测量平差数据处理软件使用教程
- 大型医院耗材管理SPD系统
- 校园一日安全巡查记录表【范本模板】
- GB/T 19960.1-2005风力发电机组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 田英章楷书心经-高清米字格版
- 2021年成都中医药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