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_第1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_第2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_第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_第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5页共35页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2、背诵两首诗。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妙。知识点梳理理解古诗意境背诵并积累春天的古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咏柳》)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3、根据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四、背诵古诗。第二课时(学习《春日》)一、复习导入〔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3、根据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详细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详细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四、背诵古诗。第三课时(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古诗)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二、识字写字三、书写练习。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五、作业: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课后反思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似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古诗两首古诗两首教学目的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2、背诵两首诗。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妙。知识点梳理理解古诗意境背诵并积累春天的古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咏柳》)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3、根据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四、背诵古诗。第二课时(学习《春日》)一、复习导入〔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3、根据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详细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详细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四、背诵古诗。第三课时(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古诗)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二、识字写字三、书写练习。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五、作业: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课后反思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似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2.继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化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3.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才能和欣赏美的才能。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重点: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的:学习古诗《咏柳》,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2.揭题解题,简介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写春天的诗——《咏柳》。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诗人贺知章你们知道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3.课件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4.过渡:柳树真美啊,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课件出示诗歌)师:同学们已经按课文的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下来请大家在预习的根底上把这首诗再朗读几遍,等一下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才能好吗?读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能表达柳树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1.生自由朗读。2.检查朗读情况。3.检查自学情况:通过预习和刚刚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4.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5.看来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自己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学到这里,大家发现这棵柳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树高、绿;枝多;叶细)6.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欢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欢)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1.刚刚,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2.学生质疑问难。(老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3.交流朗读:(主要运用课件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1)出示第一句诗课件,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活力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2)出示第二句诗课件,体会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3)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以及作者对春天的喜欢之情。4.指导朗读,齐读全诗。5.小结过渡:通过刚刚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活力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欢和赞美之情。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读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1.学生闭目想象意境。后先让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再指名描绘意境。2.出示本诗配歌课件,让学生欣赏诗境的美。3.吟诵本诗:如今,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4.学生吟诗,背诗,互相评价。五、选读诗歌,拓展思维——丰富美。1.大家吟诗的时候多投入啊,可见这一首诗写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读一些这样的好诗呢?2.课件出示与本诗相关的几首古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六、自主作业,迁移才能——延伸美。学了这首诗后,你回去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可找一些描写春天的诗来朗读;可画一幅春天的画,可以《咏柳》为题写一篇作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古诗两首授课时间:教学目的: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3、积累语言。4、感受春天的美妙与活力。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类型:精读课教学准备:①挂图。②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二、师范读《草》。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四、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认读。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五、学习古诗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2、再读诗歌,理解大致意思。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很顽强小草很有生命力烧不死看到这样的小草,大家喜欢么?该用什么口气读?〔赞美、喜欢〕齐读第3、4行诗。4、朗读全诗。六、背诵诗歌。七、读课本p7的诗。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九、写字。1、出示生字认读。2、说说怎样记住它。3、师范写,生书写。4、讲评。十、作业:背诵古诗《草》第二课时一、导入1、复习、背诵《草》。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展比拟。3、描绘春天的风光。4、板书课题。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认读。2、用生字组词。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篱落:篱笆疏疏:稀疏急走:快跑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5、小组表演诗歌。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风光很美。7、朗读诗歌。8、背诵诗歌。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五、写字:1、指名认读生字。2、分析^p字形。3、师范写、生书写。六、课堂小结:七、作业布置:八、板书设计:九、课后反思: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古诗两首综合课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有朗读古诗的兴趣。3、背诵两首古诗。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在课文中学习生字词;背诵古诗。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挂图、生字卡片两课时第一课时㈠、看图激趣1、出示课文插图: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说〕清代有一位诗人为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所”。㈡、初读感知,理解古诗大意。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同桌对读,检查字音。3、再自由读,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4、指名说。㈢、图文结合,再读感悟。1、出示挂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什么?〔牧童骑黄牛〕牧童快乐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歌声振林樾〕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㈣、读诗想画面。1、师配乐读古诗,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2、老师引导根据画面练习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㈤、读一读,想一想从“林樾”、“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㈥、指导书写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3、老师范写,同时讲解。4、学生练写,老师巡视指导。5、评价。第二课时㈠、看图导入1、出示挂图:这是什么?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㈡、初读感知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㈢、图文对照,再读感悟1、看图: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3、全班齐读。㈣、指导朗读1、个别读。2、评读。㈤、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1、分小组练习〔一人读诗,其别人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2、全班交流。3、指导背诵。㈥、稳固生字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2、去掉音节认读。3、小组合作,认记字型。㈦、拓展练习学生背诵其他自己学会的诗,比方杨万里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七、作业设计1、练习书写生字。2、背诵一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八、板书设计所见骑振捕闭小池泉眼树阴小荷蜻蜓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古诗两首古诗两首综合课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认识生字“醉”和书写“声、处”。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挂图、生字卡片、磁带两课时第一课时㈠、谈话导入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指名说〕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3、板书课题,学生认读生字“古”、“诗”、“首”。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准?〔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㈡、初读感知1、老师范读。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4、谁英勇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多请几位学生读〕㈢、再读感悟1、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诗中哪里说了鸟?读给大家听。〔处处闻啼鸟〕同学们,瞧,〔引导学生看图,想象鸟飞鸟叫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哪里讲了花?〔花落知多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到过的花落的过程。〕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同学们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应该怎样读这首诗呢?3、指导朗读。4、以各种方式练习读。㈣、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分小组说,指名说。〕2、指导背诵。㈤、扩展活动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画笔,画出美丽的春天吧!第二课时㈠、猜谜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那么谜语,请听: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宵。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栓着腰。2、这是指什么?〔指名说〕2、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㈡、提醒课题1、出示课文插图: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2、诗人高鼎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㈢、初读感知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3、指名读,齐读。㈣、图文对照,读中感悟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么写的?〔指名答复: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全班齐读。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4、诗中是怎样写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5、小伙伴们在这么美的风景下防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意境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㈤、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1、师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刚仿佛看见了什么。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㈥、扩展活动开展放风筝活动。七、作业设计1、说一说你放风筝的过程。2、写字练习。八、板书设计4、古诗两首春晓村居春眠不觉晓,草长莺飞二月天,处处闻啼鸟。拂堤杨柳醉春烟。夜来风雨声,儿童散学归来早,花落知多少。忙趁东风放纸鸢。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古诗两首授课时间:教学目的: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3、积累语言。4、感受春天的美妙与活力。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类型:精读课教学准备:①挂图。②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二、师范读《草》。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四、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认读。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五、学习古诗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2、再读诗歌,理解大致意思。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很顽强小草很有生命力烧不死看到这样的小草,大家喜欢么?该用什么口气读?〔赞美、喜欢〕齐读第3、4行诗。4、朗读全诗。六、背诵诗歌。七、读课本p7的诗。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九、写字。1、出示生字认读。2、说说怎样记住它。3、师范写,生书写。4、讲评。十、作业:背诵古诗《草》第二课时一、导入1、复习、背诵《草》。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展比拟。3、描绘春天的风光。4、板书课题。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认读。2、用生字组词。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篱落:篱笆疏疏:稀疏急走:快跑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5、小组表演诗歌。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风光很美。7、朗读诗歌。8、背诵诗歌。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五、写字:1、指名认读生字。2、分析^p字形。3、师范写、生书写。六、课堂小结:七、作业布置:八、板书设计:九、课后反思: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学习目的】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课前准备】1、我国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理解诗意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2、检查交流:⑴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⑵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假如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络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⑴学生个人读悟。⑵在学习小组中交流。⑶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⑷老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1、老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2、默写《望天门山》。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古诗两首》《古诗两首》学习目的①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阅读法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第一课时学习目的①会写4个字。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①同学们,你们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谁来背背他写的诗?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理解诗意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宏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③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___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