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1页共31页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根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才能、观察和分析^p图片及史料的才能。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进步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才能。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表达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材分析^p】本课重点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开展到达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兴旺的表达,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有重要作用。另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藏缺乏,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教学过程】一、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概括将郑和的航海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单比拟,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早,而且航海规模之大、远航次数之多,以及涉及的地区范围之广,在世界航海都是空前的。人物地点时间次数人数船数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7次27800人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哥伦布到达美洲1492~1504年4次1000~1500人17艘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497~1498年1次160人4艘(一说3艘〕船只大小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淮尺),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其他二舰50吨、40吨120吨100吨50吨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学生讨论、归纳。〔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究的精神;〔4〕明朝造船技术的兴旺。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络。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4枚),请学生结合各枚邮票的内容,弄清各幅画面所反映的史实,概括一下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二、戚继光抗倭倭寇:元末明初,____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2、戚继光抗倭分析^p戚继光抗倭获得成功的原因(可分组讨论后答复)根本概括为四点:首先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心向背”;二是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表达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而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那么无可争议地成为另一个原因。小结: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肃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是历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成功,保卫了中国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平安。〔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会到“得道多助”、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道理。特别是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在民间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历,每当遭受外敌侵略之际,戚继光都会成为一面鼓励人民斗志的旗帜。〕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出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歌词片段:“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分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仍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为什么澳门被称为“妈港”?由学生在课上简要讲述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1、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场侵略活动;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3、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4、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小结: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兴旺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获得了成功,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权力的矛盾却日益锋利,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场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作业:课后作业f132.更多教案延伸阅读初中初一下册历史教案: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根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才能、观察和分析^p图片及史料的才能。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进步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才能。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表达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材分析^p】本课重点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开展到达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兴旺的表达,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有重要作用。另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藏缺乏,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教学过程】一、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概括将郑和的航海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单比拟,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早,而且航海规模之大、远航次数之多,以及涉及的地区范围之广,在世界航海都是空前的。人物地点时间次数人数船数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7次27800人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哥伦布到达美洲1492~1504年4次1000~1500人17艘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497~1498年1次160人4艘(一说3艘〕船只大小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淮尺),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其他二舰50吨、40吨120吨100吨50吨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学生讨论、归纳。〔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究的精神;〔4〕明朝造船技术的兴旺。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络。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4枚),请学生结合各枚邮票的内容,弄清各幅画面所反映的史实,概括一下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二、戚继光抗倭倭寇:元末明初,____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2、戚继光抗倭分析^p戚继光抗倭获得成功的原因(可分组讨论后答复)根本概括为四点:首先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心向背”;二是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表达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而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那么无可争议地成为另一个原因。小结: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肃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是历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成功,保卫了中国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平安。〔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会到“得道多助”、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道理。特别是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在民间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历,每当遭受外敌侵略之际,戚继光都会成为一面鼓励人民斗志的旗帜。〕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出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歌词片段:“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分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仍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为什么澳门被称为“妈港”?由学生在课上简要讲述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1、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场侵略活动;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3、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4、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小结: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兴旺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获得了成功,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权力的矛盾却日益锋利,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场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作业:课后作业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唐代的中外交往唐代的中外交往课标内容: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开展。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才能:①长安是唐朝陆路交通中心;②广州是的外贸港口;③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④唐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⑤____、大食、天竺等国向唐朝派遣使节;⑥____的遣唐使和留学生;⑦鉴真东渡;⑧玄奘西游。1、通过对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原因的分析^p,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p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解答课后的比拟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习题,培养学生运用比拟法说明历史问题的才能。3、通过对唐僧取经的故事与历史事实的联络和区别的分析^p,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的鉴别才能。4、通过对《唐朝对外交通道路》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才能。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唐朝对外交通道路》图,联络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内容,使学生感知唐代中外交往盛况空前的景况,认识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的政治经济条件及其重大作用。2、运用观察、联想、比拟、讨论等方法讲授本课内容,使学生感知____等国的遣唐使节和中国的鉴真、玄奘等,为开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宏大努力及其重大奉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地位,对外交通兴旺,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场面。由此可见,国力的强大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根底,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2、____等国的遣唐使、中国的高僧鉴真、玄奘等为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奉献,他们的精神得到后人的景仰和继承。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二、难点:唐朝的对外开放丰富了中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教学时间:2课时导学程序:〔简要复习上一课知识,导入新课〕教学纲要:一、遣唐使1、唐朝的对外交通2、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3、____遣唐朝使4、天竺、大食、新罗的遣唐使节二、鉴真东渡1、鉴真东渡的艰辛历程2、鉴真的奉献三、玄奘西游1、玄奘西游的艰辛经历2、玄奘西游的奉献课堂练习:1、唐朝的外贸港口是〔〕。唐政府在广州设置〔〕,管理对外贸易,这是历最早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2、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多个。3、〔〕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宠大,居各国之首。4、____赴唐朝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唐朝赴____最有影响的使者是〔〕。5、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____,向____传播〔〕,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传给____。他死后安葬在____奈良的〔〕。6、唐太宗时,____〔〕西游〔〕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他的《》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的典籍。7、玄奘把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和佛像珍藏在今天西安的〔〕。8、____的大化改新是仿照〔〕制度进展的改革。8世纪前期,____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利用〔〕的根底上,创造了____的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教学反思: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开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消费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通过考虑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才能;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才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消费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巧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才能和审美情趣。【教材分析^p】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展了表达: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构造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如今的学生对于农具的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良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过程】导入:回忆唐太宗和武那么天的统治。一、开元之治出示材料:后人评论唐玄宗说:“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他是怎样做的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由学生讲“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故事〕〔2〕重视吏治〔3〕崇尚节省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通过图片说明唐朝农业消费情况〕〔1〕农耕技术的开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消费的开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3〕农业工具的改良:曲辕犁、筒车〔重点讲解〕出示“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提问:比拟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拟,分析^p出曲辕犁的特点〕出示筒车图片,分析^p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2、手工业〔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出示一些当时的丝织品和陶瓷的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3、商业〔1〕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长安城出示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让学生总结其城市布局特点:①城市布局: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②人口:百万人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作业:课后作业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明朝君权的加强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拟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____的根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通过联络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比照,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络的观点,综合分析^p、比照史实的才能;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进步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才能。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教材分析^p】本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明太祖通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集权,奠定了明朝____政治体制的根本格局。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间谍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稳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拟安定的政治场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表达。【教学过程】一、明朝的建立时间:1368年都城:应天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完毕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利比照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明朝的中央政权机构示意图,有什么变化?——少了三省这一环节,六局部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比照元朝的行省制度与明朝的三司,有什么不同?——地方三司直属中央。朱元璋为什么要取消三省,设立三司。从中央到地方政权组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谁的权利增强了?——皇帝明朝时期,皇帝的权利空前加强。丞相被废除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明太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忙得不可开交。2、间谍统治朱元璋设立的间谍机构:锦衣卫。说明间谍机构的功能在于监视官员、平民的活动及生活。3、八股取士朱元璋用什么方法选拔人才。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死板地分成八个局部,叫做“八股文”。想想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他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升官发财。读书人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文,不讲务实际学问。“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出示《举子看榜图》〕可以想象这些人当上官以后会是什么样子。所以顾炎武说:“八股文的消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想想朱元璋为什么要采取这样死板的考试方式。——加强思想控制评价: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根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局部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这种高压专制、严格控制的奴化训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开展造成严重阻碍,但又是考试向标准化的重要开展。考虑:你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对当时的社会有何作用?”经过学生讨论,老师归纳,得出结论:“其作用一方面稳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拟安定的政治场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2、建文帝削藩3、靖难之役简要介绍靖难之役的经过。4、明成祖强化君权〔1〕1421年,迁都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待学生答复后,老师总结得出“此举意在加强边防,是有利于明朝统治的举措,也是充满勇气的行为”的结论。〔2〕削藩政策;〔3〕增设间谍机构——东厂。5、小结〔略〕6、作业:课后作业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灿烂的宋元文化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拟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根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创造、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奉献。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出色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展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宏大奉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究、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教材分析^p】本课的主题是宋元文化,而且是灿烂的宋元文化,可见宋元文化在整个历史开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又一个文化顶峰。活字印刷术的创造、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出色的词人”是本课的重点子目。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的观点、方法对待文化现象的才能。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回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的开展状况以及现存的雕版印刷品等相关知识。一、活字印刷术的创造、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活字印刷术的创造〔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创造了雕版印刷术;考虑“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处”?老师适当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___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由学生通过例如归纳出结论,并实在感到改革雕版印刷术的必要。〔2〕北宋时,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局部,理解活字印刷术的创造,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比照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引导学生考虑“活字印刷术创造的作用”。体会毕升的创“新”在哪里?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结合地图理解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进一步理解活字印刷术在以后的不断改良和开展的状况(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以及套色印刷等)。并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天,印刷业已辞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3〕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概括活字印刷术创造和推广的情况。2、指南针的应用〔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出示《司南》图片〕引导学生考虑:司南是由哪两局部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根据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培养学生观察、识图的才能。〔2〕北宋,指南针开场用于航海事业;〔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考虑: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器为什么会在北宋末年得到很快的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有何作用?〔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3、火药的应用〔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2〕唐朝末年,火药开场用于军事上,〔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4〕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二、史学成就《资治通鉴》取名的由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史学上的“两司马”史学家年代著作体例叙事范围司马迁西汉《史记》纪传体通史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三、宋词出示宋词的三个代表人物的作品,鉴赏并概括其特点:派别词人代表作品风格婉约派照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擅长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方激昂,气势豪迈。辛弃疾四、元曲〔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2〕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学生讲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五、绘画〔1〕宋代绘画,突出表如今: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讲述风俗画与《清明上河图》时,可指出风俗画通过表现城乡百姓的社会生活,展现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时代风貌,折射出北宋经济的开展状况。《清明上河图》以浓重的生活气息、精湛的笔墨及淳朴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突出成就。〔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六、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七、小结〔略〕八、作业:课后作业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君主集权的强化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____及其危害。通过引导学生分析^p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p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____”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分析^p问题的才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____”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开展的道理。【教学目的】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材从介绍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权强化这一主题。教材首先表达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利有限;然后介绍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最后表达、分析^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金华义乌市属国有企业4月招聘78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包头白云鄂博矿区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4月四川成都体育学院考核招聘编制内辅导员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湖南长沙宁乡市中医医院公开招聘编外聘用人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湖南省怀化学院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10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广东省蕉岭县招聘卫生类急需紧缺人才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5人(二)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上海新上铁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贵州安顺市平坝区社会保险事业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5金华市技师学院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酒店众筹项目方案
- 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方案星环科技
- 《高龄卧床高危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 高一上学期《早读是需要激情的!》主题班会课件
- 顶板在线监测管理制度
- 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智能无人船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 《小狗钱钱》完整版
- 《酒类鉴赏威士忌》课件
- 各种奶茶配方资料
- 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08-语言表达与运用-(中考真题演练)(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