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9页共39页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泊船瓜洲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王安石简介;南京春景的文章片段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出色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1.指名介绍。老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幻灯片2〕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出示幻灯片3〕3.剖题〔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3〕理解题目的意思。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土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幻灯4〕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____,链接幻灯5〕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间隔短。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____“京口”。〕读一读,读出路程近。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道路。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e.谁能把这首诗完好的意思说一说?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过渡:终究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化感悟诗情:〔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活力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老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3.指导品读〔1〕你们如今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4.小结: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5.齐读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我们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板书:知诗人,解诗题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板书:抓字眼,明诗意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板书:入诗境,悟诗情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板书:欣赏诗歌2.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过渡:王安石与我们南京有着亲密的关系,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海外南京关系亲密的现代诗人——余光中。〔1〕老师简介余光中:____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择了金陵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篇作品〔2〕老师范读,帮助学生领悟听老师读一读,看看自己有没有体会。〔3〕学生自读通过自己读,听老师读,有什么感悟?五作业给以下诗句选择适宜的字,并说说理由1.满过绿入到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动拂翻皱起风乍起,吹〔〕一池春水。板书设计:欣赏诗歌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幻灯1:泊船瓜洲课件幻灯2:江南春1.图片欣赏江南春景图6幅2.王安石简介3.诗题4.诗歌5.瓜洲、京口、钟山位置示意图6.《乡愁》诗f132.更多教案延伸阅读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泊船瓜洲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王安石简介;南京春景的文章片段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出色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1.指名介绍。老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幻灯片2〕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出示幻灯片3〕3.剖题〔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3〕理解题目的意思。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土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幻灯4〕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____,链接幻灯5〕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间隔短。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____“京口”。〕读一读,读出路程近。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道路。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e.谁能把这首诗完好的意思说一说?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过渡:终究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化感悟诗情:〔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活力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老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3.指导品读〔1〕你们如今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4.小结: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5.齐读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我们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板书:知诗人,解诗题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板书:抓字眼,明诗意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板书:入诗境,悟诗情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板书:欣赏诗歌2.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过渡:王安石与我们南京有着亲密的关系,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海外南京关系亲密的现代诗人——余光中。〔1〕老师简介余光中:____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择了金陵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篇作品〔2〕老师范读,帮助学生领悟听老师读一读,看看自己有没有体会。〔3〕学生自读通过自己读,听老师读,有什么感悟?五作业给以下诗句选择适宜的字,并说说理由1.满过绿入到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动拂翻皱起风乍起,吹〔〕一池春水。板书设计:欣赏诗歌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幻灯1:泊船瓜洲课件幻灯2:江南春1.图片欣赏江南春景图6幅2.王安石简介3.诗题4.诗歌5.瓜洲、京口、钟山位置示意图6.《乡愁》诗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泊船瓜洲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王安石简介;南京春景的文章片段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出色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1.指名介绍。老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幻灯片2〕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出示幻灯片3〕3.剖题〔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3〕理解题目的意思。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土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幻灯4〕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____,链接幻灯5〕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间隔短。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____“京口”。〕读一读,读出路程近。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道路。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e.谁能把这首诗完好的意思说一说?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过渡:终究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化感悟诗情:〔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活力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老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3.指导品读〔1〕你们如今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4.小结: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5.齐读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我们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板书:知诗人,解诗题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板书:抓字眼,明诗意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板书:入诗境,悟诗情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板书:欣赏诗歌2.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过渡:王安石与我们南京有着亲密的关系,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海外南京关系亲密的现代诗人——余光中。〔1〕老师简介余光中:____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择了金陵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篇作品〔2〕老师范读,帮助学生领悟听老师读一读,看看自己有没有体会。〔3〕学生自读通过自己读,听老师读,有什么感悟?五作业给以下诗句选择适宜的字,并说说理由1.满过绿入到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动拂翻皱起风乍起,吹〔〕一池春水。板书设计:欣赏诗歌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幻灯1:泊船瓜洲课件幻灯2:江南春1.图片欣赏江南春景图6幅2.王安石简介3.诗题4.诗歌5.瓜洲、京口、钟山位置示意图6.《乡愁》诗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泊船瓜洲》教案设计一、简介作者二、范读诗歌三、学习古诗〔一〕、学习前两行诗。1、学生朗读古诗,找出哪一个字写诗人想回家?〔还〕2、诗人为什么想回家,看到什么景物使他想回家?我们先来看题目。3、“泊”是什么意思?汽车停站,能否说“泊”站?4、诗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风光?朗读一、二行诗。5、这两行诗中有两个地名,谁知道京口是在什么地方?瓜洲是在什么地方?老师画图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学生在图上指出瓜洲的位置6、“京口瓜洲一水间”是什么意思?把“一水”放在前面可以怎么说?还有什么说法?〔京口瓜洲被一条长江隔开了〕还有几种说法?刚刚同学们说了好多种说法,说明了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解释古诗。7、齐读第二行诗,钟山在什么地方?〔在图上画出〕“数重山”是什么意思?这一行诗连起来怎么说?8、从“一、只、数”可以看出什么?〔离家乡不远〕京口是在对岸,可以看得见,那么钟山与诗人有什么关系?9、我们刚刚抓住了“一、只、数”来理解,那么这两行诗该怎么朗读呢?学生练读。10、诗人离家很近了,应该怎样?〔靠家近应该还〕11、用“靠家近应该还”的语气再读这两行诗。〔二〕、学习后两行诗1、读三、四行诗,这里有一个字较难理解:“绿”是什么意思?整行诗的意思怎么说?可以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这句话说得美一些?〔春姑娘又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了绿装〕“又”是什么意思?说明诗人分开家的时间……这句话写出诗人怎样?用三个字概括。〔离家久〕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怎么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怎么说?〔更该还〕2、朗读第四句诗,这句诗中有哪些字不理解?〔学生说出不理解的地方逐一解决〕这句诗的意思该怎么说?加上感慨词把这句话说得更好些,该怎么说?把“明月”换成“月亮”行不行?〔明月是圆圆的,代表团聚,“明”字更能突出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让我们怀着想念家乡的感情朗读这两行诗。3、一、二行诗我们说“靠家近应该还”,第三行诗说“离家近更应还”,最后一句该怎么说?〔思家切〕从“何时”看出诗人能不能回去?〔不能〕,后面三个字该怎么说?〔何时还〕4、这时你会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还〕老师介绍原因。5、齐读这首诗,指名朗读。6、师:这首诗后人推崇的是这首诗中有个字写得,〔“绿”字〕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老师介绍故事〕把“到、过、入、满”代入诗句进展评价。从诗中的“绿”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勃勃活力〕这个“绿”字还让我们想到许多诗句〔师朗读写春天的诗句〕7、练习:选词填空〔1〕旺、浓、闹红杏枝头春意〔〕〔2〕动、拂、翻、皱、起风乍起,吹〔〕一池春水。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泊洲瓜洲》学习目的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课前准备1.理解王安石的生平.2.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游介绍,激趣导入(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概位置.)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2.板书诗题,读题.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整体感知.直奔重点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赏析诗句.感悟诗境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风光.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风光呢?想到什么说什么.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5.指数名学生说.6.小结:你们的答复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8.听了同学们的描绘,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学生口述)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一样;“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屡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品评诗句.升华情感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风光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____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如今的南京有着深沉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土.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迫地想回到家乡呢?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迫盼望回家的感情.回归整体.深化体验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练习背诵.3.王安石,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土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第二课时乐调情1.播放歌曲《故土的云》.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土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土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读入情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4.这一样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品悟情1.诗人那浓重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2.指名答.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议深情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风光,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土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记生字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2.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指名答.)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构造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4.学生练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松鼠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使学生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欢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尝试复述。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使学生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欢之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使学生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欢之情。2.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使学生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能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吗?2.在你喜欢的小动物前面加上一两个词语来说说它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3.老师也喜欢一种小动物,今天还把它给带来了〔出示松鼠图片〕,同学们喜欢吗?想理解关于松鼠的知识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松鼠的文章——《松鼠》。你理解松鼠吗,把你所理解的介绍给大家。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三、检测自学情况〔1〕出示词卡,正确读出词语:矫健敏捷蛰伏缝隙橡栗〔2〕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得正确、流利。〔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老师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那么松鼠的样子有什么特点,生活上又有哪些习性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8、松鼠矫敏捷逐仁扒锐梳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欢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尝试复述。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欢之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3.读完后说一说,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三、精读品悟围绕“小松鼠那么得意,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展开谈话。随着学生的交流,老师相机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一〕外形的美丽你觉得松鼠哪儿最美?引导学生抓住“玲珑”“美丽的尾巴”“毛茸茸”等词语体会松鼠的美丽。采用个人读、赛读、齐读三种方法读出松鼠的美丽以及喜欢之情,之后出示课后填空题,学生填一填,读一读,积累语言,理解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安徽省亳州市四年级政治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维修屋面协议书
- 地质灾害教育
- 2025版甲状腺结节常见症状辨析及护理经验分享
- 耳鼻喉科中耳炎护理手册
- 语文特色自我介绍
- 中国时装品牌介绍
- 2025版水痘常见症状及护理指南
- 自动挡车档位介绍
- GJB9001C-2017国军标标准培训讲义
- 《妇产科学课件:宫颈癌的筛查与防治》
- 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年)征
- GA/T 2060-2023法庭科学毛发中甲基苯丙胺等11种毒品及代谢物检验液相色谱-质谱法
- 工程监理大纲监理方案服务方案
- C型钢检验报告
- 主体结构验收方案(示范文本)
- 八年级美术PPT课件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作品介绍 《向日葵》《吃土豆的人》《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 GB/T 3390.1-2013手动套筒扳手套筒
- GB 6675.1-2014玩具安全第1部分:基本规范
- 多功能注氧仪说明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