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浙江潮_第1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浙江潮_第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浙江潮_第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浙江潮_第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浙江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8页共38页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浙江潮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浙江潮。教材简析:“际天而来”、“吞天沃日”,这该有多么宏伟、气势磅礴啊,这就是被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潮”。课文带着学生走近浙江潮,感受那磅礴的气势,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宏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目的: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美观书写本课生字6个。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古文的读法。3、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古今文字的比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宏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古今文字的比照,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热爱。教学难点:Δ※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作者的思路使学生理解钱塘江大潮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今天我们将首次接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2.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第一次读古文的感觉吗?3.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吗?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1.各小组分两步来解决问题:第一,认真读课文,先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读明白;第二,在理解大意的根底上,把课文读通顺。时间暂定五分钟。〔生合作学习。老师很认真地逐组巡视辅导。〕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评价,纠错〕3.指读课文:课文读通顺了吗?谁来试一下?〔评价〕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把握古文的韵律读法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围绕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来感受浙江潮的伟大。从哪里能看出浙江潮是伟观呢?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形:仅如银线等色:玉城雪岭等声:如雷霆势:震撼激射2.指名答复:远——近——气势—诗歌评价3.指导美读: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4.老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读。〔古筝曲〕5.再读古文,说说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进展交流。6.指导朗读:将你感受到的浙江潮读出来,注意读出气势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律。四、拓展运用1.其实描写浙江潮的文章有很多,老师又给你带来一篇。出示《钱塘江大潮》,请你读读,感受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在小组内交流一下。2.指名读,说感受。五、课堂小结:虽然本课只有短短四句话,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浙江潮,感受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把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吧!六、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古文描写的浙江潮,简洁、传神。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现代散文板书课题:观潮看看两者有哪些不同?二、检查预习:1、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学生进展交流,纠正读音2、指名朗读本课生字新词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4、学生质疑三、学习课文:1、理清课文脉络:快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2、学习潮来前课文1—3自然段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大潮来时的景象。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找出写大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江面平静人们急迫〕3、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4—5节。假如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呢?播放录像考虑: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化的印象?〔潮的声大,浪高〕老师指导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写潮的样子”的句子。知潮声: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在学生答复出来之后,让答复最确切的学生将“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写在黑板上。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让概括面又准确的学生将“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书写在黑板上。知潮序:通过板书,你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吗?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挪动”、“再近些”、“越来越近”。训其说:根据板书表达潮来时的经过。先让全体学生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解其情:假如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小结:钱塘大潮声宏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让我们一起有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局部。4、自学“潮过后”学习课文第六节。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带着这一问题自学第六自然段,自学后交流。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分析^p中理解了潮头汹涌,余威犹在。“霎时”一词的分析^p中,理解了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水位上涨六米”的分析^p中进一步理解钱塘大潮之奇。5、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四、本课小结:这正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你认为这里所引用的天下指什么?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中国,也可以泛指全世界。学生理解“天下无”为中国之最,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唯中国独有”,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齐读:浙江潮2、齐读:观潮二、学习写作方法:1、从“思道路”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宏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静——动——静”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观录像。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4、在描写中作者运用那些修辞方法?5、文章开头与结尾一句之间有什么联络?三、比照赏析:浙江潮和观潮两篇课文的不同之处?语言文字方面朗读感受方面内容构造方面四、全文总结:同学们还曾记得,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宏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得意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板书:浙江潮观潮天下奇观潮来前平静声形色远闷雷一条白线稍远长粗横贯潮来时再近白色城墙更近千万坦克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来后平静f132.更多教案延伸阅读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思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络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二〕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络生活实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优美。2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妙情感。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2、板书:秋思。齐读。3、释题:说说你对“秋思”的理解,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读题。4、质疑:对了这一诗题,你又有什么想要问的吗?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评读。3、反复朗读,考虑: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互动交流。三、品读,感悟情感。1、默读,考虑: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出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2、互动交流:〔见秋风;意万重;复恐、不尽;又开封〕3、带着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4、指名读。四、回读,总结、积累。1、回忆诗中描绘的日常生活片断,反复朗读。2、背诵古诗。3、师总结:《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五、拓展延伸。1、搜集其他写“秋天”、“思乡”的诗词、佳句。2、给家人写一封信,传达你对家人的浓浓亲情。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黄帝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2、引导学生认识“础、虐、毅、擒、妄、伐、缅”7个字。积累“奠基、暴虐、惨烈、讨伐、丰功伟绩”等词语。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教学准备: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关于黄帝的生平资料以及相关神话小故事,作为拓展性学习的阅读资料。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1、在远古时代,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为了天下安定,黄帝携炎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这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成功,成为天下的共主。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理解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2、考察生预习效果1〕出示一组词语,请同学认读A组,根底、暴虐、决然、妄动、擒获讨伐、缅怀B组,异常聪明,敦厚能干、聪明坚毅、人文始祖、丰功伟绩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重要内容。1〕中华文明创始奠基2〕姓氏称号3〕大战蚩尤被称黄帝4〕壮大力量文化摇篮5〕人文始祖公祭缅怀2、交流讨论,理清脉络。1〕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黄帝的?一、1〕历史地位二、2〕姓氏称号三、3、4〕传奇经历四、5〕陵墓庙宇※〔引导学生理清脉络的同时,要注意每局部的内在联络〕。三、深化品读,感悟探究1、为什么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学习提示:1〕什么叫始祖?2〕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可先画下来,再细细感悟。要点:1〕黄帝时代一系列的灿烂制作、创造、为古代中国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根底。2〕统一各部落,被拥护为天子。3〕壮大力量繁衍生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监。4〕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他的后裔。5〕带着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6〕几千年来,被后人公认为“人文始祖”。2、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儿女都公认黄帝为“人文”始祖,你怎么理解这个“人文”?〔提示:可联络全文内容,也可结合资料〕要点:〔最重要的是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奉献,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带着人民辞别蛮荒。〕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师总结: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那个时代的灿烂创造和悠久文化,历经几千年,仍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辉,折射着今天的中华儿女,让我们秉承祖先的聪明与坚毅,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2〕出示黄帝陵图片,全班齐读最后一段。作业:1、课后第二题,写在书上。2、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文字资料和图画照片,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介绍黄帝或黄帝陵的小报。板书:黄帝人文始祖历史地位姓氏称号传奇经历陵墓庙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鲸教学目的1、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5、朗读课文。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是教学的重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是教学的难点。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第一课时一、启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局部内容。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③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三、知一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二自然写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写鲸怎样呼吸;第六自然段写鲸怎样睡觉;第七自然段写鲸怎样生长。〕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2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自学提示:①,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③完成课后习题一、二。2.学生自学,老师行间辅导。五、知二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①读准字音:鲸、获、肢、吨②掌握字形: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枝〔树枝〕虑〔考虑〕柿〔柿子〕治〔治病〕2,检查生自学的情况。①老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②检查生词学习情况。③订正课后习题一、二。参考答案。第一题:捕获、宽阔、倾斜、垂直第二题:见前。六、结小结本课学习情况。第二课时一、启1.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2.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五。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老师巡回辅导。三、知一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2.鲸是世界上的动物。为了说明它的,‘大”,作者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oo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17米长的鲸。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3.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比拟的说明方法:①用鲸和人们熟悉的认为很大的象比拟,说明鲸很大;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悉的大肥猪比拟,说明鲸的重;③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阔,说明鲸的大。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生疏的事物,但作者拿生疏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拟,通过比拟,生疏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明晰了。于是,生疏的事物不再生疏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拟,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4.“宽阔”的反义词“狭窄”。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二段〕投影显示:学生根据投影的表格和课文旁批,读、想、批、说、写,自学自二肾老师巡回辅导。五、知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后来/良长很长的年代;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变特点的词:变成、退化。4.完成表格六、结第三课时一、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学生根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1.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评议。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别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牙齿。三、读练四——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投影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课文旁批和参照投影显示的表格自学第四段。老师巡回辅导。四、知四学生汇报自学情况。老师相机点拨。1.第四自然段由4j力刀四个自然组成。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①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二、三层是总分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局部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②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5自然段用作比拟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③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表达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④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用数字说明的局部: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⑤第四段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2.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表格占五、练知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五。六、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特别强调说明方法的认识:2.总结本课时学习情况。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板书:一〔1〕大二〔2〕哺乳动物14、鲸三〔3〕种类吃食四〔4-7〕生活习性呼吸睡觉生长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鲸教学目的1、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5、朗读课文。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是教学的重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是教学的难点。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第一课时一、启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局部内容。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③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三、知一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二自然写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写鲸怎样呼吸;第六自然段写鲸怎样睡觉;第七自然段写鲸怎样生长。〕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2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自学提示:①,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③完成课后习题一、二。2.学生自学,老师行间辅导。五、知二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①读准字音:鲸、获、肢、吨②掌握字形: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枝〔树枝〕虑〔考虑〕柿〔柿子〕治〔治病〕2,检查生自学的情况。①老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②检查生词学习情况。③订正课后习题一、二。参考答案。第一题:捕获、宽阔、倾斜、垂直第二题:见前。六、结小结本课学习情况。第二课时一、启1.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2.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五。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老师巡回辅导。三、知一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2.鲸是世界上的动物。为了说明它的,‘大”,作者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oo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17米长的鲸。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3.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比拟的说明方法:①用鲸和人们熟悉的认为很大的象比拟,说明鲸很大;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悉的大肥猪比拟,说明鲸的重;③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阔,说明鲸的大。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生疏的事物,但作者拿生疏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拟,通过比拟,生疏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明晰了。于是,生疏的事物不再生疏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拟,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4.“宽阔”的反义词“狭窄”。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二段〕投影显示:学生根据投影的表格和课文旁批,读、想、批、说、写,自学自二肾老师巡回辅导。五、知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后来/良长很长的年代;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变特点的词:变成、退化。4.完成表格六、结第三课时一、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学生根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1.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评议。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别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牙齿。三、读练四——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投影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课文旁批和参照投影显示的表格自学第四段。老师巡回辅导。四、知四学生汇报自学情况。老师相机点拨。1.第四自然段由4j力刀四个自然组成。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①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二、三层是总分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局部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②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5自然段用作比拟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③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表达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④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用数字说明的局部: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⑤第四段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2.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表格占五、练知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五。六、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特别强调说明方法的认识:2.总结本课时学习情况。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板书:一〔1〕大二〔2〕哺乳动物14、鲸三〔3〕种类吃食四〔4-7〕生活习性呼吸睡觉生长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斗笠一、学习目的:1、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3、读后拓展,模拟创编。4、选择背诵喜欢的一个小节。二、教学方法:1、读中感知诗的意思,读中感悟诗的情感。2、品词析句,体会“浓浓的乡情和深深的母爱”。3、运用“导学案”“独学、对学、群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鼓励”“当堂检测、拓展延伸”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目的。三、教学步骤:1、提醒课题,出示目的(1分钟)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斗笠》,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后拓展,模拟创编,选择背诵喜欢的一个小节。2、检查预习,反应情况(4分钟)师:上节课我们进展了预习,下面请小组以对子的形式检查预习情况,并把检查结果填到表格中。(学生检查,老师巡视)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0分钟)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好,接下来运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解决导学案中的疑难问题,完成之后,请组长来领取任务。任务一: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达出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为什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1-3小节)任务二: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达出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为什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4-5小节)任务三:放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任务四:放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任务五:背诵你喜欢的一个小节。任务六:仿写喜欢的小节。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组长领取任务后,小组分工合作,准备展示)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开场吧!4、全班展示,评价拓展(20分钟)(品析词句的小组根据需要,展示的同时相机板书)师:刚刚,不管是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绘声绘色地品析,还是充满稚气的仿写,我都感到了那份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是啊,母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所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还有一位每时每刻都牵挂我们的母亲。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敢挑战课堂检测吗?5、课堂检测,稳固新知(5分钟)(1)小组pk诵读诗歌(两组内一样号pk),完毕后把检测评价写到黑板上。(2)机动环节:学生点评(1-2名学生)师:第()小组的同学用团结和智慧夺取了本节课的冠军,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迟到教学目的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谢之情。2.诵读课文,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学习过程中开展学生的想像力。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先总结后分述的方法。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2.查阅作者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己上学迟到过吗?当犯了这样的错误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你的?如今你改正过来了吗?今天,我们也来读一篇与“迟到”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同位互相进展评价。2.汇报读书情况。老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展检查指导。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老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预计学生会提出的问题: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三、细读探究,解疑品读1.细读解疑。〔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考虑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老师巡视、引导、点拨。〔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交流时,老师注意引导点拨: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②打的声音:“咻咻”。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④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确实狠,出乎人的意料。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出示句子〕“我挨打了!”你怎么读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读?3.为什么会打得这么狠呢?直接原因〔即从外表上看〕:因为本次下雨天我不仅起晚了,还不想上学了,妈和爸在反复催促我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实在气极了,打了我。间接原因:运用联络上文的方法领悟出,上一年级时,我就“天天”迟到,再不打就很难改了。从打的效果来看——眼前效果,“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长远效果,后来我“每天早晨”再也不迟到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隐形原因:怕将来养不成好的习惯,表达了父亲的对我的关心——深深的父爱。〔可以在学课文的结尾局部再回忆,体会父亲打“我”的良苦用心。〕4.课文读到这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爸爸”?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展一次小小的辩论:课文中的父亲是不是一个好父亲?〕5.小结:注意学生关注的方面和运用的读书方法。6.讨论: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1〕引导读一读爸爸送东西的三个自然段。〔2〕想象答复。“正在静默的当儿,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