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DNA生物合成_第1页
生化DNA生物合成_第2页
生化DNA生物合成_第3页
生化DNA生物合成_第4页
生化DNA生物合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化DNA生物合成第一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主要内容中心法则DNA的复制DNA的半保留复制参与复制的酶类复制过程DNA的损伤与修复DNA损伤DNA损伤的修复逆转录第二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1869年,Johann.F.Miescher首次从从莱茵河鳟鱼细胞核中发现DN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928年,FrederickGriffth实验J.F.MiescherF.Griffth第三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1928,Griffth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第四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是遗传信息载体的证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944年,OswaldAvery,ColinMacLeod,MaclynMcCarty证明DNA为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OswaldAveryColinMacLeodMaclynMcCarty第五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1944年,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第六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Watson&CrickNature

171,737-738(1953)第七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中心法则:解释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之间传递顺序的框架第八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中心法则朊病毒DNA复制RNA复制第九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的生物合成DNA复制(replication)DNA修复(repair)逆转录(reversetranscription)第十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复制以母链DNA为模板合成子链DNA的过程,使亲代的遗传信息得以准确传递到子代。第十一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复制机制的实验验证半保留模型(Semiconservetivemodel)

全保留复制模型(Conservetivemodel)

分散模型

(Dispersivemodel)第十二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复制方式的三种假说(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混合式)第十三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的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replication)即子代DNA双链分子中,一股链来自亲代模板,一股链为新合成的。半保留复制的意义:保证亲代的遗传信息准确传递给子代,体现了遗传的高度保真性。第十四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原核生物:Meselson-Stahl实验

FranklinStahl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明第十五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六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原核生物复制的起点和方向E.coli,固定起始点、双向对称复制。T7,一端的17%处开始,向两端延伸。枯草杆菌有固定的起始点,双向不对称复制。质粒R6K早期为单向复制,复制了约1/5基因组时进行双向复制。质粒ColE1有固定起始点,但却为单向复制。mtDNA进行D环复制(displacedloop)。

真核有多个复制起点,双向等速复制。第十七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环复制第十八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的半不连续复制

第十九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复制时DNA链延伸可能有三种方式123第二十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一条链连续合成,称前导链(LeadingStrand),另一条链分段合成,称滞后链(LaggingStrand)。原因:DNA双螺旋分子两条链方向相反,新链合成的方向只能5’→3’一个方向合成。第二十一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1967年,冈崎实验脉冲标记和脉冲追踪冈崎令治第二十二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1978年,Olivera实验细胞内存在dTTP和dUTP,而DNA聚合酶Ⅲ不能区分它们。dUTPase酶,使dUTP变成dUMP,其不能作为DNA合成的底物。尿嘧啶N-糖苷酶(uracilN-glycosylase),切断混入尿苷的糖苷键,形成AP位点。AP内切酶,在AP位点切出一个缺口,进行切除修复。BaldomeroM.Olivera第二十三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参与DNA复制的酶类及蛋白质因子1.DNA聚合酶(DNApolymerase)双链DNA解链、解旋酶

3.引物酶4.连接酶第二十四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聚合酶(DNApolymerase)1957年,由ArthurKornberg,WashingtonUniversityatSt.Louis,从大肠杆菌(E.coli)中发现。1959,获得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依赖DNA的DNA聚合酶(DNAdependentDNApolymerase)第二十五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原核生物复制的酶系统DNA聚合酶的共同特点:需要提供合成模板不能起始新的DNA链,必须要有引物提供3'-OH合成的方向都是5’→3’除聚合酶功能外,还有其他功能,如3’-5’,5’-3’外切酶功能。第二十六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大肠杆菌中的三种DNA多聚酶

DNA聚合酶ⅠDNA聚合酶ⅡDNA聚合酶Ⅲ不同种类亚基数目1≥7≥10相对分子质量103000880009000005´→3´核酸聚合酶活性+++3´→5´核酸外切酶活性+++5´→3´核酸外切酶活性+--聚合速度(核苷酸/分)1000~1200240015000~60000持续合成能力3~2001500≥500000分子数/细胞40010010~20功能切除引物,修复修复复制第二十七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聚合酶I的结构与功能DNA聚合酶I有6个结合位点:(1)模板结合位点;(2)引物结合位点;(3)引物3‘-OH结合位点;(4)底物dNTP结合位点;(5)5‘→3’外切酶结合位点;(6)3'→5'校正位点。

第二十八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聚合酶Ⅰ的功能5’→3’聚合功能3’→5’外切活性3.5’→3’外切活性(1)切口平移(nicktranslation)(2)链的置换(3)模板转换(template-switching)4.内切酶活性第二十九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原核生物复制的酶系统第三十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聚合酶I功能第三十一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切口平移(nicktranslation)第三十二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原核细胞的DNA聚合酶聚合酶II活性弱,作用不详

有从5’——3’延伸多核苷酸链的聚合酶活性有从3’——5’外切酶的活性第三十三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聚合酶Ⅲ的结构与功能第三十四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聚合酶III的结构第三十五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连接酶(ligase)将不连续的DNA片段的5’-PO4与相邻的3’-OH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原核生物通过分解NAD为NMN和Pi提供能量,真核生物则消耗ATP。第三十六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单链结合蛋白(singlestrandbindingprotein)负责与DNA单链区域结合防止新形成的单链DNA重新配对形成双链DNA防止新形成的单链DNA被核酸酶降解E.coli为四聚体,177aa第三十七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双链DNA解链、解旋酶解旋酶(helicase):

把DNA双链的氢键打开,催化双螺旋解链

需消耗ATP第三十八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双链DNA解链、解旋酶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I型,切断DNA单链;II型,切断DNA双链。需消耗ATP。兼有内切酶和连接酶活性,可迅速使DNA两条链断开又接上,消除解链酶产生的拓扑张力。当引入负超螺旋时需要由ATP提供能量,同复制有关。第三十九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引物酶(primase)依赖DNA的RNA聚合酶,但不同于转录的RNA聚合酶,以复制起点的DNA序列为模板,合成5’-3’的RNA短片段第四十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复制起始区的结构特点富含A-T,双链易于解开,起始复制;含有多个回文结构(9-14个GATC),8个GATC较保守,CATC中的“A”已甲基化;具有4个反向重复顺序,作为蛋白结合位点;此顺序的右侧毗邻区域有两个起动子,其可能的作用是:①转录产生引物;②产生复制必要的蛋白;③产生调节功能的RNA;④起转录激活作用。第四十一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二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

复制的起始

原核生物只有一个起始点(origin,ori)

真核生物有多个起始点。1.DNA解为单链解旋酶:进行解链,形成超螺旋。拓扑异构酶:超螺旋的转型,把正超螺旋转变为利于复制的负超螺旋,形成复制叉(replicationfork)。第四十三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四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

2.引物合成:促进引物合成的蛋白质因子与复制起始点(ori)结合,形成引发体前体(preprimosome)。引物酶与引发体前体结合,形成引发体(primosome),合成与模板DNA链3’端互补的RNA引物。

第四十五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3.复制的延长由DNA聚合酶III催化,是主要的复制酶。前导链(leadingchain):模板DNA链为3’—5’方向,新链按5’—3’方向连续合成,合成方向与解链方向一致。滞后链(laggingchain):模板DNA链为5’—3’方向,合成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不能连续合成新链。DNA复制是半不连续的过程。第四十六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七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4.复制的终止:由DNA聚合酶I和DNA连接酶催化完成。DNA聚合酶I切除引物,并且填补空隙DNA连接酶把DNA片段连接起来。第四十八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九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真核生物的五种DNA聚合酶

αβγδε酶活性

5′→3′聚合酶+++++3′→5′外切核酸酶-++++5′→3′外切核酸酶---++构成(亚基)44425分子量(kD)30036~38160~300170250细胞内定位细胞核细胞核线粒体细胞核细胞核主要功能引发修复复制复制修复第五十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DNA聚合酶α,负责新链的起始合成DNA聚合酶δ,负责前导链的延伸聚合酶ε,可能负责滞后链的延伸,也可能有其他功能DNA聚合酶γ,负责线粒体DNA的复制DNA聚合酶β,修复功能第五十一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真核生物复制的特点:1.复制起始点多2.引物RNA短3.冈崎片段短4.DNA聚合酶不同5.连接酶作用时需要ATP提供AMP第五十二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的损伤与修复第五十三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损伤多数是自发性突变,是遗传进化的基础。环境的理化因素诱导,如紫外线、化学诱导剂如亚硝酸盐等。

UV,胸腺嘧啶二聚体

第五十四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损伤类型1.点突变(碱基错配)DNA聚合酶复制错误产生第五十五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损伤类型2.碱基的缺失或插入。第五十六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损伤类型3.DNA分子断裂 DNA单链断裂 DNA双链断裂

放射线,重金属,病毒整合,DNA重排第五十七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DNA损伤的修复光修复:通过光复活酶,修复嘧啶二聚体,广泛存在在于生物界,但人类缺乏。第五十八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切除修复:依靠特异内切核酸酶,识别损伤结构,并进行修复、合成和连接。第五十九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重组修复:依靠重组蛋白A,先将同源母链DNA上相应的核苷酸片段转移替补,然后再合成一段序列填充缺口第六十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SOS修复:DNA损伤广泛,难以继续复制时的一种应急修复。包括切除修复和重组修复,有多种酶和蛋白参与。

特点:快而粗糙,错误率高,故而突变率高。第六十一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逆转录作用中心法则的重要补充第六十二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逆转录和逆转录酶的发现实验现象:1964年,Temin等首次发现:DNA合成抑制剂可以遏制鸟类肉瘤病毒(ASV)等RNA肿瘤病毒所造成的感染

表明在RNA肿瘤病毒的RNA复制过程中需要合成DNA。2.ASV子代病毒颗粒的产生被放线菌素D所抑制

说明转录对于RNA肿瘤病毒增殖可能是必须的。第六十三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假说DNA是RNA肿瘤病毒在复制和致癌过程中的中间物这一过程大致为:RNA肿瘤病毒-DNA原病毒(或前病毒)-RNA肿瘤病毒。第六十四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1970年,Temin和Baltimore分别在RNA肿瘤病毒中发现了逆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tase)

HowardTeminDavidBaltimore逆转录的证明第六十五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1.定义:含逆转录酶的RNA病毒称为逆转录病毒。所有的RNA肿瘤病毒都是逆转录病毒,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逆转录病毒都致癌。2.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由两条相同的

正链RNA分子组成,其5‘端有cap,3’端有ployA尾。第六十六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第六十七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逆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tase)定义:是RNA指导的DNA聚合酶。具有三种酶活性,即RNA指导的DNA聚合酶、DNA指导的DNA聚合酶和RNaseH的活性。合成DNA的方向:逆转录酶合成DNA的方向为5’-3’。第六十八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合成DNA的引物:不能从头合成DNA。引物为逆转录病毒包装时从宿主细胞获得的tRNA分子。一些鸟类逆转录病毒以宿主tRNATrp(色氨酸)为引物,鼠类逆转病毒则以宿主细胞tRNAPro(脯氨酸)为引物。RNaseH活性:是指逆转录酶可以从5’-3’和3’-5’两个方向水解DNA-RNA杂合分子中的RNA。第六十九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逆转录逆转录(reversetranscription):是指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逆转录是对中心法则的重要修正和补充!RNA同样具有遗传信息的存储、传递和表达功能第七十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逆转录作用图第七十一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逆转录原理的应用-RT-PCR反转录PCR(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是将RNA的反转录(RT)和cDNA的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相结合的技术。第七十二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RT-PCR过程首先经反转录酶,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PCR扩增合成目的基因片段。第七十三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RT-PCR的用途

1.检测细胞中基因表达水平;2.检测细胞中RNA病毒的含量;3.直接克隆特定基因的cDNA序列。第七十四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端粒与端粒酶端粒是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第七十五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端粒与端粒酶端粒是短的多重复的非转录序列(TTAGGG)及一些结合蛋白组成特殊结构。稳定染色体末端结构,防止染色体间末端连接,并可补偿滞后链5'末端在消除RNA引物后造成的空缺第七十六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滞后链末端的复制困境第七十七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端粒酶的发现1983年Blackburn实验:纤毛虫有两个核,一个二倍体的小核,一个多倍体的大核。纤毛虫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大核由小核发育而来,其中小核rRNA基因为单拷贝。ElizabethBlackburn第七十八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体外切下rRNA基因,成为游离基因,经过扩增达到一万拷贝;发现:这些经过扩增的rDNA小分子末端都有端粒,也就是具有(G4T2)n重复片段;但小核rDNA基因的两端原来没有这段重复序列,这些末端重复序列,是切下后在纤毛虫细胞内加上去的。1983年Blackburn实验第七十九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端粒酶1984年,Blackburn等构建了线性质粒,进行了加尾实验结果表明:端粒复制的模板并不在端粒上第八十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加尾和末端结构的内在联系1985年实验:以酵母的末端重复序列作为引物时,用四膜虫抽提物加上的仍然是四膜虫的端粒当加热到90度或用蛋白酶处理后,也不能延长末端第八十一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1987年,Greider和Blackbrun分离出端粒酶,其分子量在200-500KD。端粒酶是一种含有RNA的蛋白质,RNA长159bp,其中有一段保守序列CAACCCCAA,核酸酶对此区域不能剪切。端粒酶具有逆转录酶活性,依逆转录机制恢复端粒处DNA长度。第八十二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端粒酶RNA的二级结构端粒酶RNA的核心序列是复制端粒DNA的模板。第八十三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端粒的复制模型1989年,GreiderandBlackburn提出端粒的复制模型:首先是端粒酶与端粒DNA结合,端粒酶中的RNA与凸出的3´引物配对以RNA为模板,在DNA3’端上从头合成DNA延伸6个碱基合成一个重复单位,端粒酶向DNA模板新合成的3’移动,引物再和模板配对,进行循环复制。最后延伸的3’端再回折,以4G体配对的方式形成发夹结构,产生端粒第八十四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第八十五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端粒酶与老化每一次细胞分裂染色体都要从末端丢失核苷酸,端粒的缩短为细胞提供了一个分裂钟(mitoticclock)。端粒酶可以把端粒序列加到染色体的末端,可以避免细胞快速衰老,保持细胞分裂能力。所有正在分裂的细胞中都有端粒酶的活性,但在终末分化不在分裂的细胞中则一般没有活性引物酶及DNApol按合成滞后链方式延伸另一链,虽然滞后链比模板链短,但整个DNA已经被加长,可以缓解DNA随复制的进行逐渐变短的现象第八十六页,共九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思考题名词解释:DNA的半不连续复制、冈崎片段、前导链、滞后链简答:1.何为逆转录、有何生物学意义,逆转录酶有那些活性?2.什么是D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