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三石《奇石》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文学类文本三石《奇石》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文学类文本三石《奇石》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文学类文本三石《奇石》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奇石三石前段时间,受纪委指派,我带人调查了马跃。马跃是个局长,平时反映还好,但反映好并不代表没人举报,也不代表一定没有问题。套用一句电视选秀节目的广告词——调查我们是认真的! 但折腾了半个多月,虽不敢保证马跃没有问题,但至少没有证据。我向分管副书记张平汇报了调查情况,张平说,既然这样,那就上会,做好反馈准备吧。张平带着我去反馈,小范围,就局党组班子成员,当然包括马跃。反馈过程是严肃的,但马跃的表情很轻松,随后的表态条理清晰头头是道。不过是些场面上的话,倒也没什么新鲜的。不过,马跃谈到他们局党组如何抓廉政教育时,说到局里设立了一个廉政奇石展厅时,引起了张平的注意,很感兴趣地多问了几句。我跟张平共事多年,知道张平的业余爱好。早些年,张平喜欢收藏奇石,经常跑到山沟河岔淘一些石头。我曾到过张平家,阳台、书架到处都摆着奇形怪状的石头。我便对马跃说,马局长,我们张书记当年对奇石也很有研究的,你也不带我们见识一下?马跃自然是求之不得,高兴地带着我们去他们局的廉政奇石展厅。说是展厅,其实就是副楼的会议室,进门一块大石头,上书 “清正廉洁”四个大字,倒也苍劲有力。展厅摆着许多木架子,每个架子,上都摆放着石头,各式各样的。我是不懂的,只觉得这些形状各异的石头看着好玩而已, 也就是凑个热闹。而张平则不同,他不让马跃介绍,还跟马跃开玩笑,让我自己感觉,你千万别说话,我可不想被你牵着鼻子走。马跃便笑了,说,张书记就是行家。张平每一块石头都看得很仔细,从他不时的微笑和频频的点头我能够感受到,这些石头还是不错的。尤其在一块名为 “岁寒三友”的石头跟前,张平欣赏了很久,一会儿近观,一会儿远瞧,不停地啧啧称奇。见张平如此,我也好奇地凑了上去,粗看不过一块普通的石头,但稍远些细细端详,便能感觉到石头表面的纹理,似松、似竹、似梅,依稀一幅《岁寒三友》水墨画。马跃得意地介绍说,要不说张书记就是有眼光,这块“岁寒三友”曾经在我们部里组织的全系统廉政奇石展览中,荣获了一等奖。张平点着头说,嗯,不错不错,有这块“岁寒三友”,你这个展厅可就上了一个档次。马跃笑得很开心。张平突然想起什么,问马跃,马局长,这么多宝贝石头都是你们局里的?马跃说,那倒不是,都是局里干部无偿贡献出来布展的,所有权不变,其中大部分是我的,占七八成吧。张平又说,玩石头可费钱,你这得花不少钱吧?马跃笑着说,我哪儿有钱买石头。其实我很早就喜欢收藏石头了,经常到外面去捡,这些都是这么些年捡的或者跟人换的。早年玩石头的人不多,很容易捡到好石头,但这几年不行了。马跃还说,这块 “岁寒三友”也是好多年前在黄岗山脚下无意中捡到的,当时也只觉得好看,后来一个画家朋友看了,便给取了这个名。我注意看了下,在石头下方的小牌子上,注明持有人为马跃。张平嗯了一声说,你马局长运气倒是不错。马跃说,那是,勤快的鸟儿有食吃。经常跟张平在一起,我感觉他像是有什么话要说,而且还很重要。果然,张平又仔细看了看“岁寒三友”,突然盯着马跃,表情严肃起来:马局长,我怎么老是觉得这块石头很眼熟,似曾相识啊!马跃先是瞪大了眼睛,愣了一会儿脸上才挤出一丝笑容来,这也是有可能的,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出两块“岁寒三友”也未可知。张平平静地说,三年前,曾有人给我送过一块奇石,我没有收。虽然没收,但我还是认真观察欣赏了,甚至还拍了照。那块石头确实很精妙,名字还是我给取的,就叫“岁寒三友”。送石头的人叫什么名字我记不得了,好像是外地一个老板,姓费吧,对,就是姓费。我发现,马跃的脸色变了,不但脸色变了,额头还沁出了汗珠。看来,刚反馈完,我这调查工作又得重启了。回单位的路上,我对张平说,张书记,您也是一块奇石呀!张平回头对着我微笑。(有改动)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故事开始是风平浪静的调查反馈会,接着是参观奇石展厅,双方看似和谐,实则暗中较量。作者善于描写人物表情。如反馈会上,马跃“表情很轻松”,表现了他故作镇静心理。小说没有明写“我”如何调查马局长,马局长如何应对“我”的调查,这是运用留白手法。作者对张平这一人物虽着墨不多,但一位清正廉洁、明察秋毫的反腐干部的形象跃然纸上。请简要分析“奇石”在文中的含义。请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答案】7.D 8.①“奇石”指文中那块纹理似松、似竹、似梅,被命名为“岁寒三友”的奇石;②指纪委副书记张平,如“奇石”一般主动拒贿,又如一块“奇石”探知了马局长贪腐的内幕;③“奇石”寄托了作者对张平清正廉洁、明察秋毫的赞扬。9.①“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