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现当代文学论文_第1页
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现当代文学论文_第2页
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现当代文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现当代文学论文T.W.阿多诺在(道德哲学的问题〕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Moral〔道德〕这个词来自于拉丁文mores,我希望你们大家都知道这个词,mores就是Sitte〔伦理,道德〕的意思。假如人们不是从一开场就想完全抽去伦理这个概念的内容,而不至于使自个对这个概念根本做不出任何表象,那么,人们就必定会在这方面考虑共同体内部中现成的各种伦理风俗,这些伦理风俗在各个特定民族内部占据统治地位。阿多诺在这里讨论的是伦理的实体性问题,即是一种正确生活的选择与可能性。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每个民族业已构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伦理风俗,这些基于民族情感、心理机制及思维特质的伦理风俗,注重信仰、与责任、与义务的高度一致。对具有特定信仰的民族来讲,这些伦理风俗具有广泛的认同性、约束性与不可僭越性。小讲(穆斯林的葬礼〕是个独特的艺术存在,它以一个穆斯林家族为叙述对象,讲述了这个家族长达半个多世纪荣辱兴衰的演变史,华而不实夹杂着社会、政治、宗教及生命等复合要素。作家把两个发生在不同年代、不同背景下的爱情悲剧,和深陷苦难泥沼中的男女主人公们同置于文本之中,将他们多舛的遭际和困难的爱情淋漓尽致地展如今世人面前,表现了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信仰与世俗、激情与忠实的困难抉择中对真爱真情的一种向往、一种坚守,进而彰显了霍达小讲世界不朽的艺术魅力。一、僭越:复合的人性在卢卡奇看来,小讲创作就是把异质的和离散的一些成分奇特地融合成一种一再被公布废除的有机关系。诸抽象成分的凝聚关系就抽象的纯粹性而言是形式上的关系;因而,最终的结合原则必定是创作性的主观性在内容上变得明晰的伦理。(穆斯林的葬礼〕是以复线的形式展开小讲叙事的,这种有机交织的叙事形式既是一种连贯性表示出,同时也将发生于各部分之间的伦理关系互联华而不实,相互照应。小讲以两代人的爱情为叙述线索,勾画出一幕幕温婉感伤的凄美画面,不管韩子奇与梁冰玉,还是韩新月与楚雁潮,都无法挣脱宗教伦理的规约和家庭、社会伦理的众多藩篱。身为一名忠诚的穆斯林,一个热爱祖国和民族的作家,我只是写了自个所了解、所经历、所感受的北京地区的一个穆斯林家族的生活轨迹,而不可能涵盖整个民族。这里可看出,霍达在小讲中着重关注的是文化统摄下人的生存需要、情感选择与现实境遇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性本能与伦理风俗之间的冲突。在整个教文化体系中,婚姻与家庭占有核心的地位,教鼓励婚姻,因它关系到种族的繁衍绵延;教也强调婚姻是建立在男女双方忠实感情的基础上,相互必须宗教信仰一致,否则就会同床异梦,没有共同的精神寄托,没有共同的语言,终究无幸福可言。教允许一夫多妻,反对违背人性的禁欲,但禁止淫乱,(古兰经〕中赫然载有这样的戒律:真主严禁你们同时娶两姐妹!韩子奇没有能遵守这一戒律,与姐姐梁君璧发生了婚姻关系,与妹妹梁冰玉产生了爱情关系、并都有了孩子,而教在教义学上由信仰〔穆斯林对安拉赐予穆罕默德的启示基本信条确实认〕、义务〔穆斯林必尽的五项宗教功课〕、善行〔穆斯林必遵的道德规范〕三部分组成。去行善止歹以便后世赏善惩恶,这是真正的穆斯林相信的正义的内涵,是他们遵守的信仰与所希求的道德生活。中国教在教义、组织、教仪诸方面都是大致一致的,进而使各信仰民族在伦理上表现出很大的共同性。从这个层面来看,韩子奇这种破戒行为是严重违犯了教的教义的,而这正是导致韩子奇一生坎坷复杂、悲剧丛生的主要根本源头。身为玉器梁的传人,韩子奇始终处在传统与当代、理想与现实、激情与理性、亲情与爱情、信仰与生存剧烈碰撞的漩涡之中。从随吐罗耶定浪迹天涯到成为玉器梁的徒弟,与奇珍斋结下了不解之缘。玉器梁梁亦清是个传统的穆斯林,技艺超群却为人低调,不习惯与人尔虞我诈,过着与世无争的贫寒生活。为了信仰,为了民族,他把一生的气力与心血都凝聚到雕刻郑和航海图上,三年琢一玉图,未了却吐血而亡。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凸显了梁亦清与众不同的气度与风范,他身上特有的浑厚气韵对韩子奇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徒二人惺惺相惜,情如父子。等处理好梁亦清无常之后,韩子奇冒着被梁家人误解,忍辱负重追随梁家的堵施蛮蒲寿昌;三年后,他满怀抱负与胆识开场了重振奇珍斋的复兴征程。日本侵华全面爆发,为保存好心爱的玉,他离妻别子,与因失恋而受伤的梁冰玉出走英伦半岛,颠簸流离于异国他乡。文革十年浩劫,他忍气吞声、默默扞卫那些以生命为代价保存下来的玉,终被红卫兵抄家,直到死亡。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练就了韩子奇复杂而笃定的性格特点。自小深受穆斯林文化的熏陶,同时也深受中国传统伦理与当代文化的双重影响。由此,构成了他独特的心理镜像:他心怀抱负,渴望成功,对真爱有本能的呼唤与诉求,而内心深处固有的民族文化、心理机制约束了他的身与心,使他无法超越现实与突破信仰。韩子奇饱受多重精神伦理剧烈的冲击,在煎熬之中痛苦前行,他试图通过与现实的一次次抗争来获得个体价值的上佳表现。由穷困潦倒到名满京城,成功的轨迹再现了他倔强而固执的强大内心,也突显了他在人性方面坚守的气力与一种价值倾向。为不辜负师傅玉器梁,他忍辱负重三年,为重振奇珍斋赢取了翻盘的资本;为给回回争光,他英勇面对残酷的现实,努力寻求改变个人及家族命运的转机,主动接受汉文化与外来西洋文化,与重逢的梁君璧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喜结连理,履行了一名穆斯林最少的责任;他忍耐苦难,致力于收玉、赏玉,历经十年而终使奇珍斋名冠北京城。生于动乱年代的韩子奇,现实让他不得不做出困难的抉择,被迫离妻别子,背井离乡,踏上流亡英伦三岛的漫漫征程,走上了身在异国他乡的漂泊之路。梁冰玉自小聪明可人,受过旧式学堂和以燕京大学为代表的教会学校的双重教育,是一位有个人主见、生性温顺的当代知识女性。她生活于穆斯林家庭,童年时在姐姐梁君璧与姐夫韩子奇的呵护下,少了几分失去双亲的痛苦;青年时代接受了五四新思潮及当代文化的感染与熏陶,追求个性解放,性格坚强,常与管家婆式的姐姐发生冲突。她崇尚恋爱婚姻自由,却不失正义感与爱国热情,当得知初恋情人杨琛出卖革命的真相后,决然与卖国者决裂,我这辈子决不会嫁人,当做饭、生孩子的机器,我谁也不爱!谁也不爱!遭遇恋人背叛的梁冰玉,心灵遭到宏大创伤,跟随姐夫韩子奇出走英伦半岛;身在异国土地上的她,没有勇气接受英国男孩奥利弗的爱,因此回绝了奥利弗的追求,使得无辜的奥利弗为急赶回家送她一支红玫瑰而在空袭中丧生。纷飞的战火从北平波及伦敦,几乎要将世界的一切摧毁。美妙的将来憧憬、昂扬的生活等待被丑陋的人性、残酷的战争所摧毁,一次次遭遇现实宏大冲击的梁冰玉,过多的委屈堆满了她的世界,也煎熬着她本来脆弱的内心。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韩子奇和梁冰玉,在炮火连天的异国他乡相拥而泣,战争的残酷几度把他们推向死亡的边缘;正是这种绝处逢生的患难与共让他们俩倍加珍惜相互,一直以来的相濡以沫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对真爱的渴望,终使他们不顾一切地走向爱情。抛开长期束缚在他们思想上的种种宗教戒律、伦理道德,被压抑久了的人性如同奔放的激流,以宏大的爆发力和盘托出;他们以史无前例的胆魄打破了千年以来禁锢在人们心身上的宗教禁忌,强烈地冲击了必须遵守的信仰体系,让人的真实自我得到最大化的本性呈现。他们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一起,以一种寻求爱的寄托让相互接受对方,在互相抚恤安慰中唤回了个体生命的本真需求。梁冰玉英勇地追求属于自个的爱与幸福,以宏大的勇气冲破宗教、道德、伦理、亲情等重重障碍与韩子奇走到一起,尽显了五四以来中国当代知识女性的动人形象,成为中国当代知识女性意识觉悟、自我解放的时代歌者,女儿们在传统禁令下的反传统的爱情,她们的内心理想与内外压力的交战,女儿们步入成熟后面临的矛盾和选择以及无可选择的躲避,,以及对将来生活命运发生的思虑、向往、担忧、恐惧,她们有的背叛家庭,违抗父母之命,决然寻求爱情和人格独立。梁冰玉至真至纯的爱给了处于生命最危难时刻的韩子奇莫大的鼓舞,让他有了支撑下去的理由,也让人到中年的韩子奇尝到真爱带来的美妙。然而,教有个明显的特征,即以宗教的手段干涉穆斯林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个人到家庭直到整个社会生活。韩子奇与梁冰玉的异国恋情也不例外。他们的爱情发生于二战最残酷时期的伦敦这一特定时空下,缺乏持久下去的伦理土壤与信仰支撑;他们的爱情背离了教的教义,触犯了穆斯林根深蒂固的伦理风俗,是真主与穆斯林们所不允许的。当韩子奇与梁冰玉带着新生儿返回北京时,随即遭到姐姐梁君璧近乎疯狂式的抵制。梁君璧是个忠诚的传统穆斯林,随父母信仰无处不在的真主,时刻根据真主的意志来生活。能够讲,遵守教义教规是她做一切事情的精神动力。当看到韩子奇与妹妹梁冰玉带着孩子从异国归来时,她怒形于色地狠狠地打了梁冰玉一记耳光,并将妹妹逐出家门,在教义与亲情之间发生冲突时,她坚决扞卫了信仰;一个苦苦等候丈夫十年的妻子,她无法容忍丈夫和妹妹的私通,更何况她要维护好历经艰苦才获得的博雅宅女主人理应拥有的一切。无法面对眼前的一切,因梁君璧身上背负了复杂的情愫,既有的美德,又不乏性格负面,教规教义影响制约着她,扼杀了亲人的幸福,自个也为传统风俗的牺牲品。从传统文化层面来看,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爱情有悖于正常的道德伦理与社会价值:一方面韩子奇面对眼前历经战争磨难与离别之苦的妻儿,他无法超越心中沉淀已久的道德伦理和传统穆斯林固有的文化心理机制,他深爱着冰玉,却又无法了断与梁君璧无爱的婚姻家庭。当看到心爱的男人无法鼓起勇气与她一同寻找心中的家时,梁冰玉悲愤地喊出了我是一个人,独立的人,既不是你的,更不是梁君璧的附属品,不是你们能够任意摆布的棋子!女人也有尊严,女人也有人格,!人格,尊严,比你的财产、珍宝、声誉、地位更贵重,我不能为了让你在这个家庭、在这个社会像人而不把我自个当人!这是扞卫真爱的宣言,也是面对残酷现实的一种无畏的抗争。面对容不下自个的姐姐和不敢正视现实的韩子奇,梁冰玉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再次出走。到这里,选择尊重人性还是遵从伦理风俗?其结果都无关紧要了,真心相爱的人从此天各一方,这种活生生的离别造成的人间悲剧分外凄凉。二、窘迫:错位的生命从社会伦理文化复杂性来看,民族宗教伦理的功能是多重复杂的,这种多重功能有突出的复杂性,主要在于:经济影响、政治影响、文化影响内在一体、同时并存;正面作用、负面作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积极效应中有消极效应,消极效应中有积极效应。深受传统汉文化与穆斯林文化双重影响的霍达,其写作视野是宏阔而多元的,她文学世界中的一切都处于相对多元的状态之中。然而,作家本身固有的民族感情与穆斯林文化因子却时常闪如今她的字里行间,不时地左右着小讲主人公的命运及将来。韩新月是作家在(穆斯林的葬礼〕中着力塑造的一个清纯美丽、聪明智慧坚强、近乎完美的回族少女形象,她是回族漫长文化传统美的精灵。小讲以错落有致的方式展现了韩新月与楚雁潮这对年轻人纯美而纯洁的爱情,文本深处弥漫着青春的气息与年轻的活力。他们之间的情感碰撞所激发的爱的火花理应是绚丽多姿、美丽动人的,然而他们的爱与乐、悲与苦却被蒙上一层凄美的迷雾。他们的纯美爱情令人动容,却终因阴阳两隔让人分外可惜。直面他们所处的现实境遇,这对年轻人的爱情被理想化了,是作家对浪漫爱情的一厢情愿式的纯美想象。韩新月与楚雁潮之间,既有民族之别,更有信仰之异,而这些差异是不可跨越与不可逆转的。这些差异的存在,注定了他们之间发生的爱情终会以悲剧收场。韩新月的出场,如同出水芙蓉一般,她不必十分地打扮自个,便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朴素的美。她美丽自信,坚持填报、并如愿考进北京大学,进入北大后便以全身心的投入获得全班(穆斯林的葬礼〕这一文本之所以拥有如此宏大的艺术张力,原因在于小讲中主要人物的人生抉择都在能否坚持信仰、遵守伦理与尊重人性这三点之间左右彷徨、并发生着剧烈的冲突。他们最终所做的这些有悖于常理的选择及行为,从很大程度上危及到教本身伦理体系的历史架构,这势必会给伦理价值构建带来某些危机。就人物形象塑造而言,韩子奇无疑是小讲中的主线性人物,前半生风生水起,后半生沉默孤单,一种宿命意味镶嵌其间。然而,他悲剧的一生是其内在性格与外在环境复合作用的直接后果,而外在环境对他一生的影响格外突显。自小是个漂泊儿,先是被云游四海、一心向往麦加圣地的吐罗耶定收养,后因缘际会,拜了梁亦清为师并成为玉器梁的传人。由此,他将个人的生命、家庭与事业都与玉紧紧捆绑在一起,他爱玉,护玉,守玉。为保卫玉,他离妻别子、出走异国十多年;亦是为玉,放弃与梁冰玉之间的真爱而郁郁终老。能够讲,韩子奇直到临死时才明白一个道理,那些玉,本不属于他这个玉王,也不属于当年的玉魔老人,不属于任何人,他们这些玉的奴隶只不过是暂时的守护者,玉最终还要从他们手中流失,汇入滔滔不绝的长河。他自个,只能赤条条归于黄土,什么也不能带走,只要一具疲惫的躯壳,一个空虚无物的灵魂,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和永不可宽恕的深重的罪孽在这里,作家将生命的有限与玉的永远恒久粘附在一起,引发人们对宇宙、对人生更多的考虑。然而,悲剧的魅力就源自这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对抗精神,即便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也要英勇地走向那无尽的未知世界。韩子奇为了玉耗尽一生,临终前对于玉、对于生命意义的彻悟虽令人叹息,但一生与玉为伴,其传奇一生充满诗意之美。韩子奇一生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内在心灵不断历练与完善的经过,也如霍达在小讲的(自序〕中所讲: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由于他毕竟完成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的大写的人。韩子奇身上杂糅了过多的矛盾因子,复杂的情感造成了他苦难的一生。这种带有宿命意味的命运布置是他的个体性格、教、回族文化及社会伦理等因素混合作用的直接后果。与妻子妹妹梁冰玉的英伦之恋,是韩子奇人生轨迹的转折点。他们之间发生的爱情破了(古兰经〕中严禁同时娶两姐妹的戒律,这种违犯教规戒律的行为从根本上挑战了教所持的伦理立场;因而,他们之间发生的爱情的合法性自然遭到宗教传统的质疑与拒绝。站在梁君璧的立场看,妹妹与自个丈夫之间发生的爱情直接威胁到自个在博雅斋苦心经营所得的家庭地位;作为传统保守的教信徒,对妹妹与自个丈夫的这种违犯教义戒律的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就韩子奇本身而言,与梁氏姐妹之间发生的情感纠葛具有多重意义:出于一种担当,与梁君璧结为连理,为振兴奇珍斋而忍辱负重;出于一种责任,与梁冰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发生爱情,让身在异国他乡的他们坚定了活下去的自信心;出于一种道义,从跟随吐罗耶定到师从玉器梁,坚持为信仰、为玉的事业而鞠躬尽瘁。活着的价值和对玉的固执在韩子奇身上积压了过多太久,这些来自宗教教义、伦理道德、家庭家族及人生追求等方面的种种压力使得韩子奇不得不选择一种妥协、唯唯诺诺的姿态来面对发生在他身上的不幸的一切。能够讲,韩子奇苦难与不幸的一生并非是他先天性格的懦弱无能,现实境遇使他不能随心所欲,在信仰与伦理两难取舍的窘境之中,只好将个人的真性情压抑在内心深处而踽踽独行,并且每向前一步便如履薄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文学伦理学批评要求批评家能够进入文学的历史现场,而不是在远离历史现场的假自治环境〔falseautonomysituation〕里评价文学。文学伦理学批评甚至要求批评家自个充当文学作品中某个人物的代理人,做他们的辩护律师,进而做到理解它们。能够讲,惟有回到小讲文本之中,立足于人物成长的历史场域之中,方能理解韩子奇为何在其后半生中,每当与梁君璧发生争论时经常表现出一种妥协退步忍让、息事宁人的姿态,在处理儿女问题上也显得优柔寡断,之所以出现这些情态并非因其软弱的缘故,而是他深藏于内心深处对梁君璧、对家庭的愧疚之意。这种尴尬的家庭处境让韩子奇时常处于一种悖论式的选择与被选择之中,甚至有时不得不舍弃收藏多年的玉器来求得一种平衡。为支持女儿新月报考中意的北京大学西语系,他不得不做出让步,与韩太太达成某种深奥玄妙的妥协。当被韩太太倒卖出去的那块乾隆年间的翠佩回到自个手中、并请求鉴定时,一种仿fo失去亲生骨肉般撕裂的巨痛让韩子奇顿时魂不守舍,导致其滑倒骨折被送进医院。韩子奇一方面为实现女儿的大学梦,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弥补心中对冰玉母女的愧疚之感,被迫答应梁君璧的无理请求;同时也为儿子天星的婚事做了资金储备,弥补因出走英伦离家十年,没有能对儿子尽到父亲义务的一种物质补偿。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韩子奇日常在家中所表现的懦弱是有原因的。因而,只要将韩子奇这一人物置于特定的伦理关系中,才能理解导致其性格改变的复杂原因。进一步而言,当自由意志与伦理秩序发生冲撞时,人的性格往往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由于信仰的个人选择,韩子奇要时刻铭刻真主安拉的教导,顺从主、归依主,而这时宗教伦理风俗对他的日常行为发生一种规约作用。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下的韩子奇,考虑到家庭、家族的责任、民族将来的前途以及社会文化的传承,不得不为一生的承当与负疚去付出各种艰苦。二战风云、文革动乱等重大历史事件都成了韩子奇一生命运重要的转接点,多股气力的犬牙交织、互相制衡扼住了韩子奇这一人物命运的咽喉,他只能放弃来之不易的真爱,屈服顺从于宗教教义、社会人伦与家庭责任。能够讲,韩子奇的软弱不是不去抗争,而因经历过过多的磨难与命运的艰苦,他选择了无爱的婚姻,选择在博雅斋里生活下去。他的选择是复合伦理框架内的一种危机躲避,这种带有悖论式的选择方式无形中显露出深处夹缝中生命个体无法言讲的悲剧美学。再者,几乎所有的文学文本都是对人的道德经历体验的记述,几乎在所有的文学文本的伦理构造中,都存在一条或数条伦理线〔ethicalline〕,一个或数个伦理结〔ethicalknotorethicalcomplex〕。在文学文本中,伦理线同伦理结是严密相连的,伦理线能够看成是文学文本的纵向伦理构造,伦理结能够看成是文学文本的横向伦理构造。就(穆斯林的葬礼〕而言,信仰与宗教禁忌、伦理风俗就是那条或明或暗的伦理线,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及丰富小讲构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本中以这条伦理线代言人自居的便是梁君璧,能够讲她是教信仰的扞卫者与伦理风俗的执行者。教(圣训〕中规定凡穆斯林必尽的念、拜、课、斋、朝五功的基本义务,她都身体力行。她时刻将真主的教义教规谨记心中,并视为自个言行处事的标准贯彻执行,且坚定而不可动摇。因而,家中的大小事务基本上都由她讲了算。韩子奇则属于这条伦理线上的线索人物,也是伦理线上不可或缺的伦理结的构成者。与梁君璧的结合是其在困难环境下的一种担当与责任,目的在于报答师傅梁亦清的培育之恩,在于照顾梁氏姐妹重振奇珍斋,在于对得起玉器梁的祖祖辈辈。起家于困苦的困难年代,与梁君璧的结合更多的是道义与责任使然,华而不实能否含有真爱值得考量,也正是这桩嫌有温存、饱含复杂情愫的婚姻为其日后的家庭生活埋下了悲剧的基因。在这里,韩子奇与梁君璧已构成一对伦理结,而他与妻妹梁冰玉发生的爱情不仅触犯了教的禁忌、也有悖于正常的社会伦理道德,这两人亦构成一对伦理结。同样,韩新月和楚雁潮之间的爱情虽不惧生死、可歌可泣,然这两人之间的爱情则是隔着教门发生的。梁君璧眼中的楚雁潮是个卡斐尔,尽管楚雁潮出于一份真爱,试图以爱的气力延长新月的生命之旅,换来的仍然梁君璧的严词拒绝。能够讲,楚雁潮与韩新月从出生那刻起就分别属于两个世界里的人,不同的宗教信仰是他们无法逾越的鸿沟,而这两者又构成了一对伦理结。梁氏两姐妹虽是血缘至亲,由于都与韩子奇发生了情感关系,并都育有后代,导致姐妹俩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与矛盾,继而也构成了一对伦理结。而韩天星也在母亲梁君璧的预谋下与初恋容桂芳告吹,稀里糊涂娶了其母比拟中意的、且门当户对的陈淑彦,能够讲韩天星对淑彦基本没有爱恋,只是觉得应该娶,却并不明白为何要娶。他们俩的结合又产生了一对无爱的婚姻:男方是为了责任,女方是为了感恩,所以他们俩可以算作一对伦理结。而这些纠结着爱恨离愁的伦理结都和韩子奇这个线索人物的行为娶了姐姐梁君壁又爱上了妹妹梁冰玉发生着或远或近的关联。能够讲,韩子奇的破戒行为直接导致了固有伦理体系中内在秩序的混乱,进而给这个传统的穆斯林家庭带来了一连串的不幸与恩怨。韩子奇的行为违犯了教的教义,已构成对既定宗教伦理秩序准则的宏大冲击,而这种冲击则给伦理体系中固有的内在秩序造成一种危机。文学大师鲁迅曾以为,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坏灭亡给人看,在这场生命的葬礼中,每个人都试图与既定的命运进行抗争、与固有的伦理秩序展开抗衡,也正是这种对立与冲突造就了小讲人物性格的自我升华,这种带有不可逆的危机感使文本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