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发展规划的监测评估行动方案_第1页
妇女发展规划的监测评估行动方案_第2页
妇女发展规划的监测评估行动方案_第3页
妇女发展规划的监测评估行动方案_第4页
妇女发展规划的监测评估行动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妇女发展规划的监测评估行动方案妇女发展规划的监测评估(一)加强妇女发展的监测评估制度建设对规划实施实行年度监测和中期、终期监测评估。规范完善并适时调整妇女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根据需要调整扩充统计指标,纳入统计调查制度及部门常规统计,探索并逐步建立性别统计监测方案。区统计局牵头组织开展年度监测,区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相关机构及有关部门向区统计局报送年度监测数据,及时收集、分析反映妇女发展状况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区妇儿工委组织开展中期和终期评估,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相关机构及有关部门向区妇儿工委提交中期和终期评估报告。通过评估了解掌握规划实施进程和妇女发展状况,系统分析评价规划目标达标情况,评判规划策略措施实施效果,总结有益经验,找出突出问题,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建议。监测评估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二)加强妇女发展的监测评估工作区妇儿工委设立监测评估领导小组,由妇儿工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监测评估工作,审批监测评估方案,审核监测评估报告等。领导小组下设监测组和评估组。监测组由区统计局牵头,由相关部门负责规划统计监测人员组成,负责规划监测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制定监测工作方案、监测指标体系,收集、分析数据和信息,向区妇儿工委提交年度、中期和终期监测报告,编辑年度妇女儿童统计资料等。监测组成员负责统筹协调本部门规划实施监测、分析、数据上报、分性别分年龄指标完善等工作。评估组由区妇儿工委办公室牵头,由相关部门负责规划实施的人员组成。负责评估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制定评估方案,组织开展评估工作,向区妇儿工委提交中期和终期评估报告。评估组成员负责统筹协调本部门规划实施自我评估工作,参加妇儿工委组织的评估工作,支持评估组成员结合工作,就妇女保护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调查、评估,结果可供规划中期和终期评估参考。(三)探索建立性别统计的妇女发展监测方案执行好上级统计部门对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调整、指标的扩充,探索建立性别统计指标监测体系,加强部门分性别统计工作,推进妇女发展统计监测制度化,逐步建立完善区级妇女发展统计监测数据库。鼓励支持相关部门对妇女发展规划缺项数据开展专项统计调查。(四)提升妇女发展监测评估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监测评估工作培训和部门协作,规范监测数据收集渠道、报送方式,提高数据质量。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丰富妇女发展和分性别统计信息。科学设计评估方案和评估方法,探索第三方评估。提升监测评估工作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五)有效利用妇女发展监测评估成果发挥监测评估结果服务决策的作用,定期向区相关部门报送监测评估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加强监测评估结果的研判和应用,对预计达标困难、波动较大的监测指标及时进行预警,对评估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对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总结推广。运用评估结果指导下一阶段规划实施工作,实现规划实施的常态化监测、动态化预警、精准化干预、高质量推进。妇女权益保护的机制和措施(一)营造妇女发展的良好环境从我国妇女权益保护的现状来看,妇女仍处于弱势地位,劳动就业、工资报酬、婚姻家庭、个人隐私等方面都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或侵害。产生这些问题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首先,我国是一个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从目前的国力来看,还不能为妇女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如妇女应享有的卫生、医疗、劳动保险等问题尚得不到根本解决;其次,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消除;再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人们精神生活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人道德失范,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负面社会现象也随之产生。要使法律上的男女平等真正成为事实上的男女平等,仍然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从性别平等的立场出发,注意反映非陈规定型的、均衡的、多样化的妇女形象,关注报道来自不同阶层的妇女的声音,使全社会充分认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重大意义。要加强对各级、各领导部门的宣传,提高他们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他们在决策和工作中增强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维护妇女权益的自觉性,致力于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宣传,使他们知法、守法,依法维护妇女的权益。加强农村、基层的薄弱地区,薄弱环节的宣传,切实提高宣传效果;同时要下大力气提高妇女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提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使妇女敢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二)建立健全社会化维权机制维护妇女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设立专司妇女维权工作的部门,法律赋予一定的职权。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全社会广泛参与、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齐全的社会维权体系。要把维护妇女权益和实施发展纲要结合起来,把妇女发展计划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充分发挥各级妇儿工委的组织协调职能,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督促检查、监测评估,使妇女的各项权益真正落到实处。公检法司各部门,要着力提高有关人员的性别平等意识,使其增强维护妇女权益的责任感和能力。要因地制宜地成立各种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建立必要的制度,继续推广在地方法院设立维权法庭,聘请妇联干部为特邀陪审员的先进经验。妇女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得到深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制度机制不断创新完善。妇女平等享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妇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素质能力持续提高。妇女平等享有经济权益,经济地位稳步提升。妇女平等享有权利,参与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妇女平等享有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支持家庭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广泛弘扬。男女平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妇女发展环境更为优化。法治体系更加健全,妇女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展望2035年,与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南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妇女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妇女与法律的保障措施(1)加强妇女相关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工作将男女平等宪法原则和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到法治南郑建设全过程。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和地方执法检查。拓展涉及妇女权益保障的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将保障妇女权益内容纳入基层社会治理、法治队伍建设、普法规划、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和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健全全区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明确评估范围,规范评估流程,细化评估标准。加强地方法规政策制定前研判、决策中贯彻、实施后评估的制度化建设。定期开展性别平等评估相关培训,加强性别平等评估专业化队伍建设。提升妇女法治意识和参与法治南郑建设的能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专项普法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普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引导妇女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和行为习惯。鼓励妇女多途径参司法和普法活动。(2)加大反家庭暴力等妇女相关法及实施办法的实施力度宣传倡导对家庭暴力零容忍的理念,建立健全反家庭暴力多部门合作机制,探索建设智慧联动平台,落实法律主体责任。加强家庭暴力的预防排查,建立社区网格化家庭暴力重点监控机制。完善落实家庭暴力发现、报告、处置机制,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培养强制报告意识。加大接处警工作力度,开展家庭暴力警情、出具告诫书情况专项统计。加强对家庭暴力案件的立案监督。及时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提高审核签发率,加大执行力度。加强紧急庇护场所建设与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对受暴妇女的心理抚慰和康复救助。加强对施暴者的教育警示、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开展系统完整的家庭暴力案件跟踪回访。加强反家庭暴力业务培训和统计。坚决打击拐卖妇女犯罪。完善落实预防、打击、救助、安置、康复为一体的反拐工作长效机制。完善互联网+反拐工作模式,推动现代科技手段在拐卖人口犯罪预防工作中的应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妇女的反拐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发现、举报拐卖人口犯罪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打击拐卖妇女犯罪团伙。重点整治买方市场,及时解救被拐妇女并帮助正常融入社会。加强国际区域司法协作和情报信息交流,坚决打击跨国跨区域拐卖妇女犯罪。加大对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严厉打击利用网络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的犯罪活动,完善监测、防御和惩处举措。依法加大对强迫、引诱幼女卖淫或智力残疾妇女卖淫的打击力度。(3)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的性骚扰有效控制和严厉惩处强奸、猥亵、侮辱妇女特别是女童和智力、精神残疾妇女的违法犯罪行为。将防性侵教育作为妇女特别是女童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重点人群和家庭关爱服务机制、侵权案件发现报告机制、多部门联防联动机制和侵权案件推进工作督查制度。加强性侵害的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动态管控,建立健全涉性侵违法犯罪人员的入职审查制度和从业限制制度。加强受害妇女的隐私保护、心理疏导和干预。建立健全预防和制止性骚扰工作机制,加强联防联控,发挥案例示范指引作用。畅通救济途径,探索多形式多渠道传播防止性骚扰的知识,提升妇女防范、制止性骚扰的意识和能力。预防和减少公共场所和工作、学习等场所的性骚扰,推动机关、企业、学校建立预防和制止性骚扰工作机制,预防和制止利用职权和从属关系等实施的性骚扰。保障妇女免遭互联网违法有害信息和利用网络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加强信息发布的审核工作力度,加强对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的监管和查处,依法打击对妇女实施猥亵、侮辱、诽谤、性骚扰、散布谣言、侵犯隐私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妇女个人信息安全,提高妇女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侵犯妇女个人信息和骗取妇女钱财的犯罪行为。(4)依法保障妇女的财产权益依法保障妇女在家庭中享有平等的财产所有权、继承权、知情权。通过公正司法,在认定和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认定和清偿夫妻共同债务中,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保障离婚妇女的土地、房屋、股份等权益,保障妇女获得离婚经济补偿、离婚损害赔偿和离婚经济帮助的权利。为妇女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实体、热线平台融合发展,制定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完善区级法律服务网功能。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数据中心建设。为妇女特别是低收入妇女、老年妇女、残疾妇女、单亲困难母亲等提供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实施力度,逐步扩大面向妇女的法律援助事项范围,保障妇女依法享有法律援助服务。加强妇女法律援助类社会组织和专业律师、基层法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保障特定案件中生活困难妇女能够获得司法救助。发挥妇联组织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支持妇联组织健全联合约谈、联席会议、信息通报、调研督察、发布案例等工作制度,推动妇女权益保障法规政策的实施。健全全区信访网络,持续开展建设法治南郑.巾帼在行动活动。充分发挥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作用,畅通妇女有序表达诉求的渠道。及时发现报告侵权问题,依法建议查处性别歧视事件或协助办理侵害妇女权益案件,配合打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受侵害妇女提供帮助。妇女与社会保障的主要目标妇女平等享有社会保障权益,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完善生育保障制度,提高生育保险参保率。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妇女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待遇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妇女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到2025年达到90%,到2030年达到95%以上,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完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提高妇女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落实相关待遇水平。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困难妇女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妇女福利待遇水平持续提高,重点向老年妇女、残疾妇女等群体倾斜。建立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和长期照护保障制度。保障老年妇女公平享有可及的基本养老服务,失能妇女照护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对妇女的关爱服务,重点为困难妇女提供帮扶。我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面临的问题(一)妇女参政议政程度仍然偏低从总体上来看,各级中女干部比例偏低,特别是高级女干部、正职女干部比例低。有些地方基层女干部比例也很低;后备女干部不足,全国人大女代表的比例增长缓慢,全国政协女委员的比例仅为15.5%。(二)妇女的劳动权益问题突出妇女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妇联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表明,2000年末,城镇18岁到49岁妇女在业率为72%,比1990年下降了16.2个百分点,与男性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下岗再就业的仅为39%,比男性低24.9个百分点。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2001年8月对62个定点城市劳动力市场就业供求情况调查,有67%的用人单位在进人时有性别限制,有的甚至明文规定女性在受聘期间不得怀孕生育;许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女大学生参加工作后,大多要结婚生子,势必要影响到工作,且认为妇女的工作能力不如男子,所以大多女大学生的毕业分配也就显得困难重重;一些私有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无视妇女职工的特殊权益,而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差的国有企业或改制企业,职工的工资都难以发放,也就无力保障妇女职工的特殊权益。(三)贫困地区妇女受教育程度低在贫困人口中,妇女的处境尤为艰难,贫困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妇女受教育程度低。全国未达标的近300个县,大多数是国家贫困县,文盲中女性占70%。贫困地区女生的入学率明显低于男生,辍学率却高于男生。(四)妇女的土地承包权得不到根本保障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人多地少,土地价值高的农村,或以耕作为主的贫困地区,侵犯妇女土地承包权的现象尤为严重。如河南省卫辉市人民法院审理的岳合云土地承包权纠纷案就是一例。岳合云是该市狮豹头乡塔岗村的村民,与非农户口的冯卫东结婚后,户口一直留在原村。1998年秋,塔岗村决定重新调整土地,并规定出嫁闺女不再分地,岳合云和其女冯林雪便成了无地户,两人因此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判决塔岗村分给两原告与同村村民同等亩数承包地。(五)在婚姻家庭关系中,妇女仍处于弱势地位全国各省市的群众来信、来访、来电有过半数是反映婚姻家庭关系问题的。如在离婚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男方在外地务工,女方在家种地,照顾父母和小孩(据统计这类家庭占33.3%),这类案件,女方往往难以掌握男方的收入状况,一旦因夫妻感情不和提出离婚,在分割财产时,法院只能就查明的夫妻财产进行分割,使妇女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又如,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在离婚后,不和子女在一起生活的一方享有对子女的探视权,但现实中,因婚姻法对探视权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离婚妇女对子女的探视权难以得到保障。近年来,家庭暴力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一些案件情节恶劣,受害妇女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妇女与经济的保障措施:(1)落实保障妇女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参与经济建设、享有经济发展成果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实施支持女性人才参与经济发展、更好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创新制度机制,保障妇女在就业创业、职业发展、劳动报酬、职业健康与安全、职业退出、土地与资产收益等方面的权益。贯彻落实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为妇女充分参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优化性别平等就业环境,加大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工作力度。全面落实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法规政策,创造性别平等的就业机制和市场环境。对招聘、录用环节涉嫌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进行联合约谈,依法惩处。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就业性别歧视自查自纠。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对涉嫌就业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依法处理。健全司法救济机制,依法受理妇女就业性别歧视的相关诉讼,为符合条件的妇女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协调监督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意识。充分发挥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在招录(聘)人员、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过程中的男女平等示范引领作用。(2)促进城乡妇女就业创业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深化就业专项服务活动,促进妇女就业人岗对接。支持妇女参与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加大帮扶力度,多渠道帮助就业困难妇女实现就业。实施妇女创新创业巾帼行动,开展妇女手工创新创业大赛,扶持妇女手工产业发展,促进妇女就地就近就业。支持女性科研人员投身科技创业,支持农村妇女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外出务工妇女返乡创业。创新金融、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宽妇女创业融资渠道。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完善落实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拓宽女大学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鼓励女大学生到基层、中小微企业和新经济领域就业。推广女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开展女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对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女大学生实施就业帮扶。(3)改善妇女就业结构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女性劳动者。不断提高妇女在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中的比例,促进妇女高质量就业。逐步消除职业性别隔离,缩小男女两性就业差距。加强女性专业技术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策法规保障,落实科技部等部门制定印发的《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投身我区高质量发展,积极承担科技项目、参与决策与咨询。完善女性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激励女性科技人才锐意创新,加强对女性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专业知识、科研管理、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培训。加强典型培养宣传,为女性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4)缩小男女两性收入差距全面落实男女同工同酬,保障收入公平,促进女性对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掌握和应用,提高女性职业竞争力。督促用人单位制定实施男女平等的人力资源制度,畅通女性职业发展和职务职级晋升通道。探索开展女性薪酬调查,加强收入的分性别统计,动态掌握男女两性收入状况。改善女性从业人员劳动安全状况。广泛开展劳动安全和健康宣传教育,提高用人单位和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对用人单位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劳动保障监察以及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监督,保障女职工在工作中免受有毒有害物质和危险生产工艺的危害。加大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力度,定期开展女职工生育权益保障专项督查。加强用人单位对女职工经期、孕期、哺乳期的特殊保护和产假制度落实的监督。(5)保障妇女职工的劳动权益加强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依法与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推动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指导用人单位建立预防和制止性骚扰工作机制,完善相关执法措施。加大对侵犯女职工劳动权益行为的失信惩戒力度。推动有条件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设立女职工维权仲裁庭,依法处理女职工劳动争议案件。为女性生育后的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构建生育友好型职场。加大对用人单位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工资、辞退、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等行为的监督处罚力度,推动落实生育奖励假期间的工资、待遇。为因生育中断就业的女性提供再就业培训公共服务。为女性生育后回归岗位或再就业提供支持。高校、研究机构等用人单位探索设立女性科研人员的生育后科研回归基金。将生育友好作为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的措施,依法协商确定有利于照顾婴幼儿的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方式。推动用人单位根据女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