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产生原因分析,东方文学论文_第1页
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产生原因分析,东方文学论文_第2页
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产生原因分析,东方文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产生原因分析,东方文学论文曾对艺术发生学作过精辟阐述,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即以希腊史诗为例阐述艺术与社会生产的关系: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讲,甚至谁都成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而,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要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1]此论断根据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原理。在看来,文艺属于一定社会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它产生并服务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或社会存在。只要现实的社会生活〔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与历史条件约束下构成,包括自然环境与历史文明等一切关系的现实生活〕,才是产生特定的文学艺术的源泉。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产生经过正是这一原理的生动具体表现出。一史诗通常以神话传讲和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摩诃婆罗多〕书名的意思就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固然史诗穿插很多寓言、插话、哲理、法典,但其故事内核是古代俱卢族与般度族为争夺王位而发生的一场大战。这场战争在长期的流传、加工中逐步构成了以(摩诃婆罗多〕为代表的文学经典。我们注意到,从发生学原理来看,该史诗的产生首先与印度的自然条件关系密切。印度东临孟加拉湾,南接印度洋,西濒阿拉伯海,北靠喜马拉雅山,雄踞南亚而地处东西方海陆交通要冲。其北部是难以逾越的自然天险昆仑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东北方也是崇山峻岭,交通极为不便,西北经巴勒斯坦可通向中亚和阿富汗,但路途遥远且沿途有荒凉沙漠。东、西、南三面临海,但缺乏良港,且印度洋风暴较多,不便航行。这使得印度成为基本与外界隔绝的独立单元。印度内地地貌多样,有盆地、丘陵、高原、湖泊,这给交通造成众多困难,加上道路不畅,运输工具落后。印度常年的雨季愈加剧了交通的困难,使得印度本身分割成很多小的独立王国.印度境内温度不一,气候多样,既有喜马拉雅山的枯燥严寒,又有科罗德海岸的潮湿炎热,兼具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印度一年一般划分六季,足见其气候的多样化。总体而论,印度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除高山地区外,各地年均气温在24~27℃之间,动植物种类繁多。印度河流经平原地区以及半岛沿海平原地区水量充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十分适于农业生产。兼以热带蔬果丰富,独立王国的居民容易存活,政权长期以来也无力统一全国,遂使得印度常年处于隔离与争战状态,构成很多相互隔离乃至与世隔绝的村社,即便在莫卧尔王朝与英国人统治时期,印度境内也存在数百个大小不等的王国。在(不列颠对印度的统治〕中指出,印度村社常年自治管理,不关心国家状况与君主的更替,村社制度构成了印度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他进而指出,常年的隔绝状态使得印度注定成为侵略者的目的。由于这些不开化的村社居民把自个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一块小得可怜的土地上,静静地看着整个帝国的崩溃、各种难以形容的残暴行为和大城市居民的被屠杀,就像观看自然现象那样无动于衷[2].印度历史上长期为外来民族入侵,先后为雅利安人、古希腊人、突厥人乃至近代英国殖民者所强行占有。这种地理上的隔绝状态正是史诗主要故事存在的前提,(摩诃婆罗多〕的主分即为般度五子与俱卢百子争夺王位,由于印度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才能构成俱卢族与般度族以及其他小邦的多年割据状态。除此之外,史诗主要围绕恒河与大森林展开,史诗由歌人之子厉声向修道人讲述故事开场,而讲述地就在森林中①.而气候湿热,多有物产的森林也使得般度五子被放逐其间多年仍能坚持存活,他及其部族也是在大森林中得到常年苦修的仙人的指点与帮助,进而东山再起。例如(森林篇〕中,阿周那就得到毁坏灭亡大神湿婆的法宝,进而功力大增。我们更要注意的是,史诗的主神,战争胜负的决定者毗湿奴就是在印度的汪洋大海中开场创造的。在史诗的结尾部分,般度族战胜俱卢族后,老国王持国归隐森林,最终死于森林大火。可见,在(摩诃婆罗多〕中,地理因素不仅作为史诗很多故事发生的背景,多方面点缀了史诗的场景,并增添很多美感②,而且在很多情况下直接影响了故事情节的推进经过。印度多姿多彩的自然地理环境培养了印度人民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为他们的美妙梦幻想象提供了一个能够海阔天空、随心所欲驰骋的空间。在封闭的地理环境和无法驾驭的自然气力面前,印度先民很早就感到宇宙的广袤和个人的渺小,感到寻求一种足以安居乐业的依托的需要。于是梦幻想象着用祈祷、祭献或巫术来影响主宰自然界的神灵以获得庇佑,同时赋予这些神灵以神秘的超自然的性质,由此产生了印度最初的宗教。印度宏伟的崇山峻岭、奔腾的河流、繁花茂林、奇禽异兽这些美妙的景物就成为文学艺术的题材,如着名诗人迦梨陀娑的名诗(云使〕和(鸠摩罗出世〕就是以雪山〔喜马拉雅山〕为背景,(时令之环〕更是以鲜艳色彩直接描绘印度各季节的景物。印度的宗教神话也经常反映出地理环境的作用,印度气候炎热,旱涝交替,水的问题至关重要,印度司风雨的神就有很多,如因陀罗、楼陀罗等,(火神往世书〕中还试图了解自然现象的变化与人事的关系。也正是在这片土地上,热带气候使得植物生长更替很快,释迦牟尼才可能从中体悟到人的生老病死之内涵,进而创立以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这四法印为核心的fo教。而(摩诃婆罗多〕中多处牵涉到神话传讲与神话人物〔如太阳神苏尔耶、风神伐由、暴风雨神摩录多等〕,正是印度先民对其自然地理之合理想像。在万物有灵的思维形式之下,除了对以上非生命元素的想像,先民们还设想动植物与人发生关系,它们或在仙人的帮助下,或借助自然的机缘偶合,与相关核心人物结合生子,直接介入到史诗的故事中。史诗屡次提到动物与人交合产生后代,例如一头雌鹿吃进了无瓶修道士遗下的元阳,生下了鹿角仙人;一条大鱼吞下空行国王遗下的元阳,生下一男一女。这些带有浓烈厚重的自然崇拜因素的情节在很多时候对史诗的进程起到宏大推动作用。在史诗的插话部分,印度独特的动植物种群也有多种展示。在(宝沙篇〕(布罗曼篇〕(阿斯谛迦篇〕中,反映了人类与蛇族的恩怨情仇,由于仙人之子阿斯谛迦的干涉,蛇族最终免于灭绝。而且,在双方交战经过中,象群作为主要战争工具也屡次出场。总之,印度丰富多样的花鸟虫鱼、珍禽异兽或作为氏族图腾,或作为史诗人物得力助手,或作为精灵神仙,不断介入到史诗的文本之中,营造出一种亦真亦幻的巧妙情景。综上,印度的地理环境及其间衍生的动植物对史诗的生成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但我们也绝不能因而而忽略古代印度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对史诗生成所做的奉献。二(摩诃婆罗多〕离不开印度社会的现实土壤,史诗的故事于史有据:俱卢王室内的一起家庭纠纷导致了一场流血战争,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毁坏灭亡性战争。在战争中,古老的俱卢族,甚至整个婆罗多家族险些毁坏灭亡殆尽描绘叙述这次大战的诗歌在民间传颂着,一位姓名早已埋没的伟大诗人把这些诗歌编成了一部英雄颂歌,歌咏俱卢之野的伟大战争[3]313.在反映这场大战的同时,(摩诃婆罗多〕还较全面地反映了印度社会的思想文化特征,古印度各派教规和法典、古代哲学思想流派等内容在史诗中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季羡林先生曾以(罗摩衍那〕为例,指出印度文学呈现出深入而糊涂的特征,例如该史诗思想深入,内容宏大,但情节简单,笔墨多花在人物、战场、风景等细节的精细刻画上,可谓思想深入,逻辑不清[4].我们以为,季先生的评价对于(摩诃婆罗多〕也完全适用。(摩诃婆罗多〕的思想特别深入,这主要具体表现出在大史诗真正的核心[3]246---(薄伽梵歌〕中。(薄伽梵歌〕是黑天大神在这次俱卢王室之战中对般度族将军阿周那所做的教导,主要内容是印度早期的数论哲学和瑜伽学讲。数论哲学散见大博罗他纪事诗诸书中[5],以为原因与结果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区别仅在于原因是隐性的存在,结果是显性的存在。现实的世界万物作为显性结果必定有一个最初的或终极的原因,这就是自性.数论哲学从原始的直线性的因果论来看待宇宙生成与变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构成因中有果论.至于瑜伽学讲,则并非哲学观点,而是传自远古的人生实践方式或修炼方式,核心是通过苦行或修炼使人获得超自然气力。它将各种对立物视作本质上的同一,以为物质世界是幻象、错觉的成双与对立,如苦乐、成败、祝福、得失、男女等等。这些外表的现象固然对立,但都由宇宙之神创立,因而本质同一。瑜伽学派让人超越这种幻象对立,到达对本真的认识,而超越之法即通过瑜伽方式修炼,以求得精神解脱。(摩诃婆罗多〕还宣扬了正法观、战争观、妇女观与民主意识等,华而不实最重要的正法观念,可解释为天道、大道、天理等[6]135,史诗形象地表示清楚正法观念在人世间的推行。用史诗中黑天大神的话来讲,人间的正法遭到毁坏时,他就下凡来重建正法,以使人间能够恢复正常的理想的社会秩序,让所有生灵能够成长、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正法并不等同于我们的正义思想,史诗提到,般度族与俱卢族争战时,很多天神要选择支持的一方,黑天意欲支持般度族,却又将自个的与自个各作一分,让双方来选,以示公平.既然俱卢族代表邪恶,黑天为何要多此一举呢?而且,黑天在随后的战争中又屡次采取不正当的手法打击对方。这表示清楚史诗宣扬的是某种善恶同源的思想,从根本上讲,善恶都统属于正法的范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然善恶同源,那么战争也无法清楚明晰地区分正义与非正义属性。史诗中的战争因王位继承问题引起,但史诗提到,老国王持国天生目盲,不宜当王,于是王位由般度继承,可是般度不能生育,必须借种生子〔这是当时的风俗,也为后来的法典所成认〕。如此一来,持国既然让位,其后代不能继承大统,但般度五子为借种所生,没有王族血统,继位也遭非议。战争因而不可避免地爆发。假如讲战争原因已难辩是非,那么因之而起的争战就更是复杂难解。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在开战之前,签订了一个关于战争规则的协议,为进行战争规定了某些准则,以约束战争的某些残忍和疯狂,这寄予了史诗作者的美妙愿望,可惜史诗并未提及怎样防备单方的毁约。为战争订立文明条约,尝试用文明与理性来约束非理性的战争,这也表示清楚了善恶交织思想的某种深入性。(摩诃婆罗多〕糊涂的方面也比比皆是,这首先表如今内容的驳杂上。(摩诃婆罗多〕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一,共分十八篇,长达数百万字,但其核心只是般度五子与俱卢百子争夺王位的故事,也即(毗湿摩篇〕(德罗纳篇〕(迦尔纳篇〕(沙利耶篇〕这四篇,这个情节我们用几千字即可叙述清楚,那么,印度人怎样处理这数百万字的篇幅呢?原来史诗采取了话中套话、故事中套故事的框架式叙事构造,整部史诗好像一段漫长的对话,一切故事都被吸纳进来,而且大故事中又穿插进中故事,中故事中又插入小故事。这使得史诗充斥了大量传讲,古代法典,以及颂神诗歌和神学、哲学等着作。不少插话的内容也特别驳杂,以(教诫篇〕为例,这段插话是毗湿摩对坚战王的长篇教导,它包括对刹帝利与婆罗门教义的尊崇,以及祭祖、斋戒、婚姻法、继承法、业报和轮回等内容,华而不实有些内容还与史诗其他部分矛盾。例如婚姻法中提到刹帝利娶妻数目是两个,婆罗门可娶三个妻子,但是在史诗中提到,阿周那有四个妻子,黑天娶妻则不可胜数,而婆罗门倒经常只要一个妻子。这些插话思想内容复杂,甚至相互矛盾,致使今天的读者经常陷于华而不实而难以把握史诗的基本内容。而且,诸多插话的存在,也在某种意义上混淆甚至淹没了史诗的主干,造成了(摩诃婆罗多〕糊涂的另一面:史诗主题的含混不明。史诗最初可能由婆罗多民族所作,用于表示出对民族英雄的追慕,对民族图腾及神灵的赞颂,以及对敌对势力的诅咒等。但由于印度半岛争战频仍,占领者不断变换,胜利者都喜欢在史诗中为本民族增添光芒,因而史诗中的神祉与传讲越来越多,讲教与道理越来越复杂,终于使得史诗本来的主题被冲淡,进而呈现出多样化主题阐释的可能,例如正义必胜讲,正法观念讲,四季循环讲,瑜伽修炼讲等等。需要指出的是,(摩诃婆罗多〕深入而糊涂的特点,正是印度人思维形式的某种具体表现出。印度人想象力丰富,擅长考虑,在远古时期就创造了不少的既有栩栩如生的梦幻想象又有深入的教育意义的神话、寓言和童话[7],华而不实包含大量关于自然、人生、宇宙的深入学讲。但印度人在一些所谓的细节方面又特别糊涂.例如他们习惯以神话传讲代替历史事实,直到公元10世纪才有较可靠的史书。直到今天,印度仍有学者根据神话传讲来断定史诗成书于公元前3100年①.印度人对史诗的作者也不关心,史诗署名广博仙人,但他同时又是印度最古老的4部吠陀的编纂者,这4部书与(摩诃婆罗多〕根本不在同一时代。但是不少印度学者以为广博仙人是史诗真正的作者,由于他本来就是修道人,而且其本人在史诗中也具有非凡能力,其长寿并非不可能。印度学者用神话传讲作为论证根据,显然不符合当代科学精神,而其用作品来解释作品,则有循环论证之嫌,这也显示了印度人糊涂的一面[6]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