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见效的腰腿痛针法_第1页
一针见效的腰腿痛针法_第2页
一针见效的腰腿痛针法_第3页
一针见效的腰腿痛针法_第4页
一针见效的腰腿痛针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针见效的腰腿痛针法腰腿痛与足少阴、足太阳、足少阳、督脉等经脉有关,如足少阴在内者不能仰。故阳属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抑”,足太阳膀胱之脉“挟脊仰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国医大师贺普仁临证常用的治疗腰腿痛的腧穴亦多位于太阳、少阳等经脉上。同时,贺普仁认为“病多气滞”,认为气滞是疾病发生发展不可逾越的主要病机,临证取穴重视气血的作用,最善取用多气多血的阳明经上的伏兔。贺普仁还强调“治腰先治肾”,在此基础上,他亦善于单用人中、养老、环跳等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等引起的腰腿痛。临证取穴异于常法,本文将从穴性原理、定位取穴及刺法、典型病例等方面介绍贺普仁治疗腰腿痛的经验用穴。01、人中【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分之二交界处)及面神经颊支。穴性原理人中一名,首见于《灵枢经·经脉》“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天气通于鼻”,天在上为阳;“地气通于口”,地在下为阴;“天食人以五气”,人中位于督脉上,督脉循行贯腰脊,故对急性腰扭伤有立竿见影之效。定位取穴及刺法贺普仁认为:人中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点处。微通法::毫针针刺,针尖向鼻中隔方向,直刺进针0.5~0.8寸。贺普仁亦有应用人中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用法。取穴则从平人中穴所在,人中沟外侧处透刺对侧的刺法。岁。2016年11月19日初诊,主诉:因搬抬重物不慎挫伤腰脊1天。刻见:患者因腰部活动受限,致前后俯仰、左右转侧均感不利,起坐时需用手臂撑支。贺普仁遂取穴人中,从平人中穴所在,人中沟外侧处透刺对侧,持续行针1分钟后,患者当时起坐即不需用手臂支撑。遂留针20分钟,针后患者起立、蹲坐、俯仰等动作自如,仅局部稍有酸楚;次日复诊,腰部功能活动自如。02、养老养老首见于《针灸甲乙经》以手掌面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中。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l穴)。【取穴法】第1步:屈肘,掌心向胸;第2步:在手腕部小指侧可摸到一凸起的高骨;第3步:沿高骨的最高点往大拇指侧(桡侧)即为本穴。其穴在手尺骨茎突上一空,腕后一寸凹陷处,为手太阳小部气滞血瘀、经脉闭阻不通的腰腿痛,结合一定的补泻微通法:毫针针刺,掌心向胸,向肘关节方向,斜刺进针0.5~0.8寸,治疗急性腰痛。温通法:治疗颈肩腰腿痛,艾烛灸3~5壮,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典型医案患者,女,4220175620173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建议患者卧床休息,并行常规治疗,经治月余症状未见明显同时嘱患者活动腰部,行针过程中患者即感疼痛明显减轻,嘱其继续活动腰部及右下肢,留针301次,以加强针感。继予辨证施以中药善其后。03、环跳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在股骨大转子上,拇指指脊柱,当拇指尖处,按压有酸胀感。【穴位解剖】有臀大肌,坐骨神经和股方肌;浅层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有坐骨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和臀下动、静脉等。穴性原理《针灸甲乙经》言“环跳,在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之,足少阳脉气所发”,环跳位于少阳胆经,又是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足太阳经分布于腰、臀和下肢的后面;足少阳胆经分布于髂部和下肢的外侧部;足太阳和足少阳经筋结于踝、膝、腘、臀和骶部。又足太阳经“主筋所生病”,足少阳经“主骨所生病”,筋骨是人体结构的主体,关系着人的运动。根据经络分布及其主病,结合环跳穴位于髋部为下肢运动之枢纽,故环跳穴是治疗腰绕毛际,横入髀厌中”;足厥阴“环阴器”。因其皮下深浅层有多条神经分布,针感可向多个方向放散。如针尖偏向于外阴,提插刺激,针感可传至阴部,通过其相表里的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联系,所以本穴尚可用治阳痿、遗精、早泄、尿潴留等生殖系统疾患。定位取穴及刺法俯卧或侧卧取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1/3与外1/3交点处。微通法:毫针直刺,针尖向外生殖器方向,进针3~3.5电感向下肢放散;毫针直刺或左右探刺,进针2~3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关节,本穴的取效关键在于针感。针刺时以4寸毫针刺入环跳3.5寸深,向内上方刺。岁。2016年12月1010天前因用力不慎扭伤腰部。当时患者尚可活动,未曾治疗。次日晨起后遂觉腰部疼痛,起床困难,不能弯腰、转侧。咳嗽、用力时疼痛加重,并有向右下肢走窜感。经X腰痛时轻时剧,活动受限,局部怕凉。伴有右下肢放射痛,痛重则抬腿困难,纳可,二便调。取环跳行毫针刺法,针感向下窜走,留针分钟,初诊起针后,患者即感腰痛明显减轻,下肢疼痛基本消失,稍有不适感,并辨证施以汤药。隔日复诊时腰痛未见反复。04、伏兔穴性原理伏兔首见于《灵枢经·经脉》“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下足跗,入中指内间”。位于骼前上棘与骸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骸底上6寸,位于大腿前面股四头肌处。《针灸甲乙经》认为该穴“在膝上六寸起肉间,足阳明脉气所发”,归属于足阳明胃经,又为“脉络之会”,故具有强腰益肾、通经活络之用。贺普仁常用之治疗下肢麻木、肌肉萎缩、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贺普仁运用本穴的特点是令患者采取跪姿进行针刺,只有取跪姿,才能充分体现伏兔穴的穴名、穴性特征。采取这种特定的姿势后,使股四头肌隆起,便于取穴和操作,利于准确定位和得气。如患者不能坚持此体位,可缩短留针时间。定位取穴及刺法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膑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跪取伏兔是贺普仁临床常用显效穴之一,特别是治疗坐骨神经痛。治疗时,患者体位很重要,一定是屈膝跪取。微通法:屈膝跪坐,毫针直刺2.5毫针直刺,局部酸胀感,治疗腿痛痹证。温通法:火针点刺3~5分,治疗中风、痹证、小儿痿证。岁,2017年5月22日就诊。主诉:因前日夜间受风,晨起突发右腿疼痛。刻见:患者因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