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3吸收制硫酸-25演示稿件_第1页
SO3吸收制硫酸-25演示稿件_第2页
SO3吸收制硫酸-25演示稿件_第3页
SO3吸收制硫酸-25演示稿件_第4页
SO3吸收制硫酸-25演示稿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四SO2的催化氧化1.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的基本原理1.1化学平衡SO2+1/2O2=SO3-96.24kJ/mol反应特点:可逆放热、体积缩小、有催化剂参加。平衡常数:400~700℃范围,Kp与T的关系:T↓—→Kp↑;平衡转化率通过式(7-16)(P182)采用试差计算。硫酸任务五SO3吸收及尾气处理炉气中的SO2经催化氧化生成SO3后,用硫酸水溶液吸收,可得到硫酸或发烟硫酸:nSO3+H2O=H2SO4+(n-1)SO3△H<0当n<1,生成含水硫酸;当n=1,生成无水硫酸;当n>1,生成发烟硫酸。硫酸生产的成品规格为:92.5%或98%的浓硫酸;含游离SO320%或者65%的发烟硫酸。硫酸1.吸收的工艺条件1.1吸收酸浓度为何SO3的吸收要采用98.3%H2SO4来吸收?吸收酸的浓度为98.3%H2SO4时,可以使气相中的SO3的吸收达到最完全的程度。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适宜。浓度过高(>98.3%):酸面上SO3的分压高,吸收不完全;浓度过低(<98.3%):酸面上H2O的分压高,吸收时产生硫酸蒸气,然后在空间冷凝产生细小的硫酸液滴即酸雾,酸雾很难完全分离。而且吸收酸浓度愈低,温度愈高,酸雾的形成量愈大,相应的SO3损失也就愈多。硫酸1.2吸收酸温度T对SO3吸收的影响较大。T↓—→吸收率↑(吸收温度低有利)是否吸收酸的T越低越好?错误!为什么?

T:60~75℃①进塔气中含有水分(指标:<0.1g/m3),进塔气温度高,如吸收酸温度低,传热中会不可避免出现局部温度低于硫酸蒸气的露点温度,导致产生酸雾;②气体温度高,且吸收是放热反应,导致吸收酸有较大的温升,为保持低温,需大量冷却水冷却并需增加酸冷器面积,导致成本升高。近年由于两转两吸工艺的应用,及低温余热利用技术,已采用较高酸温和进塔气高温吸收工艺;此工艺可避免酸雾的生成,减少酸冷器的换热面积,提高余热利用价值。但考虑到设备和管道的防腐,酸温不宜过高。硫酸硫酸1.3进塔气体温度吸收温度低有利。但温度过低易生成酸雾,炉气干燥也不得。进塔气含水<0.1g/m3时,其露点为112℃,故一般控制进塔气体温度不低于120℃,以减少酸雾的生成。如炉气干燥程度较差,则气体温度还应适当提高。1.4硫酸浓度计算CH2SO4=1.225CSO3

CSO3=0.8163CH2SO4

发烟硫酸=[CSO3/81.63]×100%

81.63为100%硫酸中SO3的含量硫酸2.吸收工艺流程2.1吸收流程的配置浓硫酸吸收SO3气体,一般在塔设备中进行。吸收SO3系放热过程,随着吸收过程的进行,吸收酸温度增高。为使循环酸的温度保持一定,必须使其通过冷却设备,以除去在吸收过程中增加的热量。每个吸收塔除应有自己的循环酸储槽外,还应有输送酸的泵。因此,吸收工序的设备应由吸收塔、酸储槽、泵和冷却器等组成。硫酸(a)特点:酸冷器在泵后,酸流速较大,传热系数大,所需换热面积小,投资省;冷却管内酸压力高,温度高,腐蚀严重;酸泵温度高,酸泵腐蚀严重。(b)特点:酸冷器管内流速低,所需换热面积大;塔出口到酸槽液位差较小,可能会因酸液流动不畅而造成事故;冷却管内酸压力低,流速小,腐蚀小。(c)特点:酸的流速介于以上两种流程之间,传热好;冷却器配置在泵前,酸在冷却器管内流动一方面靠位差,另一方面靠泵抽吸,管内受压较小,比较安全。硫酸吸收的典型工艺流程硫酸尾气回收一转一吸工艺转化率大多在95%~97%之间,排放尾气中SO2浓度高达3000~4000ml/m3,必须设置尾气处理装置,方能实现达标排放(两转两吸工艺转化率为99.5%,尾气中SO2浓度为500ml/m3,可直接排放;尾气中SO2浓度新标准为200ml/m3

)。低浓度烟气回收的方法很多,经济合理工艺成熟的方法主要有氨-酸法、钠法和活性炭法,其中以氨法应用最广,其次为钠法。这些方法除了能消除的SO2污染外,还能副产固体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亚硫酸钠、液体二氧化硫等。3.尾气的处理

尾气主要成份:SO2(约0.3%~0.8%)、微量SO3和酸雾。

解决的根本方法:提高SO2的转化率(采用“两转两吸”工艺,SO2转化率达99.5%以上,不必处理可直接排放)。生产中没有采用“两转两吸”工艺的,转化率一般为97%,尾气必须处理,采用氨-酸法处理尾气。3.1氨-酸法处理尾气氨-酸法用氨水吸收尾气中的SO2、SO3和酸雾,最终生成(NH4)2SO4溶液。氨-酸法过程由吸收、分解、中和三个部分组成。硫酸(1)吸收氨水吸收SO2、先生成(NH4)2SO3和NH4HSO3溶液2NH3·H2O+SO2=(NH4)2SO3+H2O(NH4)2SO3+SO2+H2O=2NH4HSO3

SO32-+O2=SO42-尾气经吸收后,SO2含量符合排放标准,即可放空(2)分解吸收液用93%硫酸进行分解,可得到含有一定量水蒸气的纯SO2(用H2SO4干燥后,加工成液体SO2—液硫)和(NH4)2SO4溶液(3)中和分解过程中加入过量的H2SO4需用氨水中和,加工成硫铵产品H2SO4+2NH3=(NH4)2SO4硫酸3.2尾气处理的其他方法(1)生产亚硫酸氢铵(2)生产亚硫酸铵(3)生产亚硫酸钠(4)活性炭吸附法(5)过硫酸氧化法硫酸4.资源的综合利用4.1硫酸废水处理原则(1)尽量减少废水排放量例如改水洗工艺为封闭酸洗循环工艺,减少酸性污水量。(2)优先考虑以废治废若有废碱液可利用,可代替石灰中和酸性污水。硫酸4.2稀酸的利用净化工序洗涤酸浓度一般有15%~20%,可合理利用。(1)作为硫酸生产工艺补充水加入吸收循环槽;(2)稀酸与浓酸混合成76%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