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毒物的危害与防治_第1页
工业毒物的危害与防治_第2页
工业毒物的危害与防治_第3页
工业毒物的危害与防治_第4页
工业毒物的危害与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工业毒物的危害

第二章工业毒物的危害与防治

第一节工业毒物的危害一、工业毒物及其分类

1.工业毒物

工业生产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是化学物质,称为工业毒物或生产性毒物。

由毒物侵入机体而导致的病理状态称为中毒。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化学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2.工业毒物的分类(1)按物理形态分类:粉尘为飘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直径大于0.1μm者,大都在固体物质机械粉碎、研磨时形成。

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为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状固体微粒。直径小于0.1μm的,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氧化凝聚而成。2.工业毒物的分类

雾为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液滴。多系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散而成

蒸气为液体蒸发或固体物料升华而形成。气体

生产场所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气态物质。

(2)按毒物的作用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类类:

1)刺激性毒物,和蒸气尽管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但它们直接作用到组织上时都能引起组织发炎。如:酸的蒸气、氯、氨、二氧化硫等均属此类毒物。

2)窒息性毒物,窒息性毒物可分为窒息及化学窒息性毒物两种。前者如氮、氢、氦等,后者如一氧化碳、氰化氢等。

3)麻醉性毒物,主要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如:芳香族化合物、醇类、脂肪族硫化物、苯胺、硝基苯及其他化合物均属此类毒物。

4)其他毒物,包括腐蚀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致突变性、致畸胎性等。

(3)最常用的是按化学性质、用途、生物作用结合起来分八类:

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卤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强酸和碱性物质、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窒息性惰性气体、有机毒物、农药类毒物、染料及中间体。2、毒性分级表2-1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LD50(mg/kg)小鼠吸入染毒2h的LC50

(mg/m3)兔经皮的LD50(mg/kg)剧毒﹤10﹤50﹤10高毒11~10051~50011~50中等毒101~1000501~500051~500低毒1001~100005001~50000501~5000微毒﹥10000﹥50000﹥5000各国对化学物质的毒性分级不同(1)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3.影响毒物毒性的因素:化学结构物理性质环境条件个体因素①碳链的长度②分子结构的饱和程度③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和几何异构体④有机化合物的氢取代基团⑤芳香烃衍生物毒性大于相同碳数的脂肪烃的衍生物化学结构物理性质环境条件个体因素①溶解性②挥发性③分散度化学结构物理性质环境条件个体因素①浓度和接触时间②环境温度、湿度和劳动强度③多种毒物联合作用化学结构物理性质环境条件个体因素毒物对每个人毒害不一样,个体有区别。三、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和毒理作用1.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人体呼吸道皮肤消化道2.毒性物质的毒理作用(1)对酶系统的破坏(2)对DNA和RNA合成的干扰(3)对组织或细胞的的损害(4)对氧的吸收、输运的阻断作用四、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工业毒物对人体全身的危害工业毒物对皮肤的危害工业毒物对眼部的危害工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工业毒物与致癌致变性①呼吸系统②神经系统③血液系统④泌尿系统⑤循环系统⑥消化系统工业毒物对人体全身的危害工业毒物对皮肤的危害工业毒物对眼部的危害工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工业毒物与致癌致变性皮肤瘙痒、干燥、皲裂,口腔粘膜病变①接触性眼部损伤②中毒性眼部损伤工业毒物对人体全身的危害工业毒物对皮肤的危害工业毒物对眼部的危害工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工业毒物的致癌致变性①全身中毒②呼吸道疾病③局部刺激④变态性反应⑤尘肺五、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氯气,损害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的黏膜,引起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严重时引起肺水肿。光气,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1、刺激性气体

氮氧化物,血压下降,与血红蛋白作用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二氧化硫氨,高浓度时可引起接触部位的碱性化学灼伤,组织呈溶解性坏死。2、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汞铅铬3、金属及其化合物甘肃省徽县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铅中毒事件,村民中毒人数有877人了,其中包括成人和儿童,儿童有334个4、有机化合物苯硝基苯和苯胺有机氟化物有机磷农药

近年我国职业性苯中毒事故多发生在制鞋、箱包、玩具、电子、印刷、家具等行业,多由含苯的胶粘剂、清洁剂、油漆等引起。其中最严重的案例:2002年河北省白沟镇箱包加工企业发生苯中毒致6人死亡;浙江温岭市制鞋企业发生苯中毒致4人死亡;

北京某包装制品企业20人苯中毒致1人死亡1人病危等。

第二节防毒措施一、防毒技术措施防毒技术措施1.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质2.采用危险性小的工艺3.以密闭、隔离操作代替敞开式操作4.

以连续化操作代替间歇操作5.以机械化、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

为防止工业中毒发生,可具体采取如下技术和管理措施:

①改革工艺技术,提高生产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密闭程度和生产场所的通风,严格防止跑、冒、滴、漏的现象。②采用防护器材,如在毒物浓度比较高的特殊环境中,可使用防毒面具等。

③对工厂加强卫生监督,对工人进行安全操作教育,严防意外事故发生。④从事接触工业毒物作业的工人要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⑤对于毒物作业工人,提供保健膳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保护易受毒物损害的器官。

二、有害气体产生源的控制和隔离

1.全面通风①全面排风;②全面送风;③全面排、送风。2.

局部通风①局部排风②局部送风③局部排、送风。3.

混合通风北方用得多,风先预热,再通风。排风罩1)密闭罩2)柜式排风罩——通风柜

3)外部排风罩

4)接受式排风罩1.燃烧净化用燃烧的方法销毁有害气体、蒸气或烟尘,使之成为无害的物质,这种废气的净化方法称为燃烧净化。优点:最为彻底,可回收一部分热量。缺点:不能回收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消耗一定的能源。适用:有机溶剂蒸气、碳氢化合物、恶臭气体的治理。三、有害气体的净化挥发性有机物燃烧净化直接燃烧热力燃烧催化燃烧(1)直接燃烧将高浓度的有害有机废气直接当燃料烧掉。(2)热力燃烧把低浓度的有害气体提高到反应温度,使之达到氧化分解,销毁可燃成分。(3)催化燃烧

直接燃烧的温度

1100度以上;热力燃烧的温度540-820度;催化燃烧的温度200-400度即可。注意: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和利用2吸附净化净化废气较为彻底,对于低浓度废气,可回收有机物吸附剂:活性炭(任务:查资料)性质、种类、适用范围3吸收净化原理适用于净化水溶性有机物硫化氢废气的处理

干法脱硫湿法脱硫四、职业中毒、现场急救1.职业中毒的分类急性职业中毒一个工作日或更短的时间内接触高浓度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急性中毒发病很急,病情严重,变化较快。慢性职业中毒长时期不断接触某种较低浓度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慢性中毒发病慢,病程进展迟缓,初期病情较轻,容易误诊。亚急性职业中毒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的职业中毒。一般是接触工业毒物一个月至六个月的时间,发病比急性中毒缓慢一些,但病程进展比慢性中毒快得多,病情较重。2、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原则1)救护者要做好个人防护2)切断毒物源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4)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如心肺复苏①救离现场、去除污染②消除毒物防止沾染皮肤和黏膜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五个人防护措施

1、

呼吸防护(1)过滤式防毒呼吸器(2)隔离式呼吸器2、皮肤防护依据个人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口罩、眼镜等使皮肤不外露。3、

消化道保护毒从口入,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吃饭或吃零食,包括在实验室。例如:在HCN生产中,手接触过HCN,未洗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