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_第1页
岳麓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_第2页
岳麓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_第3页
岳麓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_第4页
岳麓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麓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五次侵华战争与三大条约中国近代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一一中国,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一一中国,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3、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一一中国,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美等八国一一中国,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日本一一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涮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战争名称时间签订条约条约内容影响鸦片战争1840年南京条约(1842年)割地(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协商关税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马关条约(1895年)割地(香港岛)赔款(白银2亿两)开放通商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开设工厂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辛丑条约(1901年)拆、驻,划赔款(白银4.5亿两)禁止参加反帝活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事件领导阶级代表人物主张学习内容影响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早自强,求富先进军事技术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先进政治制度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三民主义先进政治制度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文化运动先进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民主、科学先进思想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人们追求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失败原因或局限: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务派只学先进技术,不学先进制度,未触动封建统治制度。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维新派无实权,光绪帝只是傀儡;没有群众基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中国近代化的特点: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层层递进、逐渐深入。重要会议1、中共一大(1921年,上海)重要会议1、中共一大(1921年,上海)2、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3、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北京)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附: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北平)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北京)军队建设1、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2、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抗战时期,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4、解放战争至今,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大战事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1927年):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红军长征(1934年―-1936年):保存了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百团大战(1940年):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4、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5、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6、渡江战役(1949年):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政权。专题四:新中国的农村政策(生产关系的三次变革)1、土地改革(1950—1952年)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基本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基本内容: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意义: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目的: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走集体化道路。形式:建立农业合作社实质:改农民土地所有制为土地公有制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目的: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而建立的农村基层组织。特点: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后果: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和共产风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专题五: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的提出:1984年,邓小平2、香港澳门的回归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1984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20世纪80年代,正式签署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3、台湾问题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全部归还中国。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归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垮台,败退台湾1984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992年,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专题六: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①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③国民政府: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的秘密交易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二.新中国的外交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建国初期的外交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成就:⑴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⑵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⑶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⑷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3、70年代的外交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主要成就:⑴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关系正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⑵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4、改革开放后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成就:⑴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成功运用⑵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⑶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5、原因: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②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专题七: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它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及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3、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4、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政权,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5、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6、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7、罗斯福新政增强了国家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加强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民主与法制1、《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性质,标志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确立。2、《独立宣言》: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3、美国1787年宪法: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4、《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官否定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5、《民法典》(《拿破仑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拿破仑在位期间颁布,确立资本主义立法规范。6、《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7、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废除了农奴制。8、《国家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制定了《国家工业复兴法》。附:1.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专题八:国际格局的演变政治格局:多极化1、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世界的角逐回到会议桌上。确立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一系列条约。作用: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的世界统治秩序。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结束:二战的爆发。2、二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冷战格局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产生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形成过程: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冷战开始。北约和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影响:美苏争霞,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了新的大战爆发。结束:1919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3、冷战后国际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多极化趋势背景:冷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发展趋势: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经济格局:全球化1、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表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趋势。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起着主要作用专题九:三次科技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兴起)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应用主要发明:珍妮机;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富尔敦制成第一船汽船影响: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惊人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物质基础(积极作用),同时也加重了这些国家对不发达地区的掠夺和剥削(消极影响)。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期兴起)主要标志:电力、石油等新能源的利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电话、电报等通讯手段的发明。主要发明:德:西门子一发电机、有轨电车;卡尔本茨一内燃机、汽车。美:爱迪生一电灯泡; 贝尔一有线电话;莱特兄弟一飞机; 意:马可尼一无线电报特点:①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发展促进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其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③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影响:①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和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②促进了企业和部门间的联合,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③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50年代兴起)主要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领域的成就。主要成就:原子弹、核电站、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登上月球、航天飞机、克隆技术等特点:第三次与前两次相比,最突出的是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的高速化。影响: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国际经济格局得到调整;人类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得到改善(积极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对人类造成了严重威胁(消极影响)。4、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是把双刃剑)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战争问题:如一战中的飞机、毒气弹、坦克;二战中的原子弹。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汽车尾气等。高科技犯罪:如网络“黑客”。其他问题:如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科技革命的启示:专题十:美国简史1.独立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4年工业产量超过英国,跃居世界首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并获得了胜利。.一战后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格局。.经济大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爆发,而后蔓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罗斯福新政增强了国家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加强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美苏冷战苏美对峙的两极格局由此形成。冷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阻碍多极化发展。.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三阶段二战后,美国成为经济超级大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70年代,美元危机;80——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10-发展,率先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战后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专题十一:英国简史、日本的崛起、欧洲的联合英国简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工业革命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失去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