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盘塔萃取操作及体积传质系数测定实验报告材料_第1页
转盘塔萃取操作及体积传质系数测定实验报告材料_第2页
转盘塔萃取操作及体积传质系数测定实验报告材料_第3页
转盘塔萃取操作及体积传质系数测定实验报告材料_第4页
转盘塔萃取操作及体积传质系数测定实验报告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3)姓名: 学号:日期:地点: 教 课程名称:过程工程原理实验 指导老师: 叶向群成绩: 实验名称: 转盘塔萃取实验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五、数据记录和处理七、讨论、心得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转盘萃取塔的基本结构、操作方法及萃取的工艺流程。2、 观察转盘转速变化时,萃取塔内轻、重两相流动状况,了解萃取操作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萃取操作条件对萃取过程的影响。、测量每米萃取高度的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传质系数,关联传质单元高度与脉冲萃取过程操作变量的关系。、计算萃取率n。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萃取是分离和提纯物质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是利用混合物中各个组分在外加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1、萃取的物料衡算萃取计算中各项组成可用操作线方程相关联,操作线方程的(,)和点(,)与装置的上下部相对应。在第一溶剂与萃取剂完全不互溶时,萃取过程的操作线在 坐标上时直线,其方程式如下形式:Y€Y Y€YTOC\o"1-5"\h\z—E 「= S—X€XX€X /、F R R (1)由上式得:Y-Y二m<X-X)其中m=丄二—s s X—XFR单位时间内从第一溶剂中萃取出的纯物质的量,可由物料衡算确定:M二B&-X)=S(Y-Y) (2FR Es2、萃取过程的质量传递不平衡的萃取相与萃余相在塔的任一截面上接触,两相之间发生质量传递。物质以扩散的方式由萃余相进入萃取相,该过程的界限是达到相间平衡,相平衡的相间关系为:Y*二kX为分配系数,只有在较简单体系中,才是常数,一般情况下均为变数。本实验已给出平衡数据,见附表。与平衡组成的偏差程度是传质过程的推动力,在装置的顶部,推动力是:,Y二Y*—Y ()RRS在塔的下部是: ,Y=Y*—Y (5FFE传质过程的平均推动力,在操作线和平衡线为直线的条件下为:,Ym,Y—,Y,Y物质由萃余相进入萃取相的过程的传质动力学方程式为:M二KA,Y ,Ym,Y—,Y,Y物质由萃余相进入萃取相的过程的传质动力学方程式为:M二KA,Y ()Ym式中:K 单位相接触面积的传质系数,kg/m2…s(kg/kg);YA 相接触表面积,m2。该方程式中的萃取塔内相接触表面积A不能确定,因此通常采用另一种方式。相接触表面积A可以表示为:A=aV=aQh ()式中:a——相接触比表面积,m2/m3;V——萃取塔有效操作段体积,m3Q——萃取塔横截面积,m2;h——萃取塔操作部分高度,m。这时,M=KaV,Y=KV,YY m YV m(9式中:KYV=Ka 体积传质系数,kg/m3-s(kg/kg)。Y根据(2)、(7)、(8)和(9)式,可得SY—Yh=-s=H…NKQ,Y oeoeYV m1)0在该方程中:H=——,称为传质单兀高度;OEKQYVY—Y,N =—E 4,OE ,Ym称为总传质单元数。K、K、H是表征质量交换过程特性的,K、K越大,H越小,则萃取过程进行的越快。YYV OE YYV OE)1M S€Y-Y)1K„ „ESyv V,Y V,Ymm、萃取率„被萃取剂萃取的组分„被萃取剂萃取的组分A的量…100%原料液中组分A的量所以S(y-Y)n„―e__-…100%BX所以FB(X-B(X-X)n„—f R—BXF/X'…100%„1-—<XF…100%1(3(、数据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一溶剂的质量流量)4B„F6-x)„Vp6-x))4F FF F式中:V——料液的体积流量,m3/h,P——料液的密度,kg/m3;FF料液中的含量,kg/kg°P由比重计测量而得。V由下式计算:FVFVF„*5)式中:V 转子流量计读数,ml/min或m3/h,p 转子密度,kg/m3,所以,P。°C时水的密度,所以,P。°C时水的密度,kg/m3°B„V(.pp(l-x)N0F F1)6()萃取剂的质量流量因为萃取剂为水,所以 S因为萃取剂为水,所以 S„VPN0(1(73)原料液及萃余液的组成x、xFR对于煤油、苯甲酸、水体系,采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可测定进料液组成XF、萃余相组成XR和萃取相组成yE,即苯甲酸的质量分率,yE也可通过如上的物料衡算而得,具体步骤如下:Vml溶液滴定至终点,如用去 溶液2mi,Vml NVml溶液滴定至终点,如用去 溶液2mi,用移液管取试样V1ml,加指示剂 滴,用浓度为b

N则试样中苯甲酸的摩尔浓度a为:1)81)9VN1)81)9= __bV1NMX€——a A式中:M浴质的分子量,g/mol,本实验中本甲酸的分子量为 g2mol;Ap——溶液密度,g/1。F式中:x亦用同样的方法测定:RN'式中:x亦用同样的方法测定:RN'M—aaRPRN'€V'N—2 bV'12)0(2)1三、主要仪器设备V'三、主要仪器设备V'、V—分别为试样的体积数与滴定所耗的 溶液的体积数。12主要设备是转盘萃取塔,具体流程图见图1原-料液槽萃2余-液相电3机-搅拌系统电4器-控制箱5转-盘萃取塔6萃取-剂流量计7萃-取液槽8磁力-泵原9-料液流量计1磁0力-泵1萃1取-相导出管图1.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四、 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向.原料液储槽中注入配置好的原料液,向萃取剂槽中注入足量自来水。电机转速至约 ,开萃取剂调节阀,向塔内加入水,并充满全塔。调节萃取剂调节阀,设定萃取剂流量为 ,调节原料液流量与水流量相同,并维持不变。4待.轻相在塔顶凝聚一定厚度的液层后,再调节萃取液出口阀门,使油、水相分界面控制在萃取剂与萃余液出口之间,并保持恒定。5调第一次实验稳定时间约30~分4钟0,当操作稳定后可取样分析,用中和滴定法测定萃余液及萃取液的组成。6调改变转速,重复上述步骤。7实调验结束后,依次关闭重相和轻相的磁力泵,同时关闭进出管路上的阀门,关闭电机搅拌装置,最后将实验装置和场地恢复原状。五、数据记录和处理1、原始实验数据萃取塔内径: ,有效萃取高度 ,标准碱浓度 。表原始实验数据记录表项目转速()水转子流量计读数 )原料液转子流量计读数( )原料液密度( )原料液取样量()滴定用碱量()萃余液萃余相密度( )萃余相取样量()滴定用碱量()、数据处理塔横截面积0 1有效操作体积 ,苯甲酸摩尔质量 ,°0水的密度。利用煤油苯甲酸水系统在室温下的平衡数据表,可得煤油苯甲酸水系统平衡关系图。由图知,和关系曲线方程:计算示例:原料液流量校正:转子为不锈钢,查得其密度为()()P X原料液中苯甲酸质量浓度P2X20.0X10.8/第一溶剂流量 P1791X-91.137167PP0.000517计算:0.000517由物料衡算,Y=Y*—YRRS,YF二Y*—YFE,Ym,Y—AY,Ym F Rl,Yln f-,YRK=yv VAYS(Y-K=yv VAY ESVAYOEK€YVN=—sOE,Ym„0<=-——„k 丿„0表2数据处理表项目水流量校正后原料液流量()原料液流量第一溶剂流量原料液质量分数萃取相质量分数△萃取率n六、实验结果与分析由表2知,随搅拌速度加快,传质系数、萃取率和总传质单元数增大,传质单元高度减小,即传质效果增强。这是因为随着搅拌速度加快,分散相被打散成更小的液滴,加大了传质面积,增强了传质效果。实验中存在一定误差,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在萃取过程中,转子流量计的示数会发生波动,特别是萃取剂流量计的波动比较剧烈;2、 取样分析时,可能在萃取体系尚未达到完全稳定就取样分析;、由于煤油溶液与 溶液不能互溶,酸碱中和滴定过程比较慢,终点判断存在较大误差;、转盘的转速不稳定;5、原料液的浓度很低,计算时的相对误差较大。七.思考题1、 请分析比较萃取实验装置与吸收、精馏实验装置的异同点?答:萃取实验装置与吸收、精馏实验装置都是基于传质理论建造的设备。三种实验装置的共同点是塔设备为主要设备,均有进料和出料口,均可以使物料在塔内物理分离。不同点是精馏设备的有一个进料位置,通常在塔体上;萃取和吸收有两个进料位置,通常一上一下,吸收时气相从塔底进入,液相从塔顶流下;萃取时重相从塔顶进入,轻相从塔底进入。精馏塔需要加热设备,为了强化传质效果萃取实验装置有转盘或脉冲发生器,吸收实验装置仅仅是利用普通的塔设备。2、 本萃取实验装置是如何调节外加能量和测量的?从实验结果分析转盘转速变化对萃取传质系数与萃取率的影响。答:外加能量由转盘转动提供,转盘转速是通过调节电器控制箱上的旋钮来调节,控制面板上的数字显示即为转盘转速。实验结果表明,随搅拌速度加快,传质系数、萃取率和总传质单元数增大,传质单元高度减小,即传质效果增强。这是因为随着搅拌速度加快,分散相被打散成更小的小液滴,加大了传质面积,故增强了传质效果。3、 测定原料液、萃取相、萃余相组成可用哪些方法?答:酸碱中和滴定法、色谱分析仪分析法。4、 萃取过程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