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堕距理论研究江湖文化,文化论文_第1页
以文化堕距理论研究江湖文化,文化论文_第2页
以文化堕距理论研究江湖文化,文化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文化堕距理论研究江湖文化,文化论文1923年,美国社会学家W.F.奥格本在其(社会变迁〕一书中初次使用了文化堕距〔culturelag〕这一概念。所谓文化堕距,是指在社会发生变迁时,互相依靠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的变迁速度不一致,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导致各部分之间的错位和不平衡,并由此造成社会问题。文化堕距概念一经提出,就吸引了不少学者用以解释社会变迁中的众多现象和问题,成为社会学领域影响较大的概念之一。而江湖文化是深入影响近当代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变迁乃至主流价值观的特殊文化现象。一、江湖和江湖文化江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概念。和很多重要的名词概念一样,在中国人的语境中,江湖一词经常被提及,但其含义经常是语焉不详。江湖的本意是指长江和洞庭湖,后泛指三江五湖,即自然界所有的江河湖海;但春秋后,江湖一词逐步抽象化,从一个地理名词演变成为中国文化中重要的文化概念。华而不实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文人士大夫官场失意或逃避名利的隐居之所,也成为一部分失意文人政客的理想之所在;一种则是游民觅食求生的场所,脱离了宗法网络的游民们为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奔波打拼,不经意间又创造了一个属于自个的宗法网络,这也是我们如今经常活泼踊跃在口头上的江湖,也是本文着意关注的江湖。一般以为,江湖是指与庙堂相对应的民间社会或底层社会乃至机密社会。但这显然不是江湖的本质。底层社会或民间社会中外皆有,尽管江湖的范围很大程度上与此重叠,但那不完全是中国人所讲的江湖。由于江湖绝不仅仅仅是底层社会或民间社会。研究中国游民问题的学者王学泰在其(游民和中国文化〕一书中提出了隐性社会的概念,我觉得是特别恰切。甚至有学者以为,显性与隐性的二元社会架构,是王学泰先生奉献给学界的最大理论成果,也是他观察历史的基本方式方法论。中国社会是由显性社会和隐性社会所组成的特殊社会,而在某些情形下,隐性社会更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更能反映社会的本质。这是中国社会的特点,也是中国文化的两面性决定的。显性社会反映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凸显道统和正宗;而隐性社会自有一套不为人熟知的运行规则和运行机制,覆盖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往往从各个层面,对显性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个隐性社会其实正是中国人的江湖。所以,观察中国社会,不仅要观察外表显示出来的一切,更要观察潜藏着的隐秘的一切,而且有时候隐性社会更能反映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因而,严格来讲,中国人的江湖,横跨政商学各界,不仅仅存在于底层社会或民间社会,也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正所谓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江湖的主体仍然是底层社会。江湖产生的前提是大量游民的出现。游民乃是农业生产赶不上人口生产的产物。游民从严密的宗法社会中脱序而出,其人员构成,除破产农民、市民、手工业者、小商贩等失去生活依靠的劳动者外,还有散兵游勇、流氓光棍等游手好闲之辈以及倡优隶卒等操贱业之人,他们都是游离于正常经济生活和经济秩序之外的下层人物。游民们游走在社会边缘,采取种种正当或不正当手段谋生,将陌生人纳入自个熟悉的符号系统,相互建立了一种类血缘的亲近关系。江湖本质上仍然是儒家文化的变异,是一种泛家族主义的宗法制度的扩展和延续。江湖社会内部,帮主或江湖老大类似于族长,异姓兄弟通过结拜成为手足,江湖规矩彷fo家规家法,在这里具体表现出的仍然是宗法制度的伦常构造。那么,什么是江湖文化呢?刘平以为,江湖文化就是指存在于江湖人、江湖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但我以为江湖文化的含义显然要更深一步。江湖文化至少有两层含义:一个就是刘平所谓各种江湖现象的总和,诸如五花八门的三教九流之类;但更有意义的其实是第二层含义,即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价值观,尤其当这些价值观已经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并且与主流价值构成深入互动,这就更值得关注。我的理解,江湖文化是在〔儒家文化〕泛家族主义基础上,以利益交换或者利益分享为目的,以人情、面子、关系或程式化的文化符号等建立并维系起来的小团体或小圈子文化,在这个小团体或小圈子中,没有信仰及远大目的,只要私欲私利;没有原则,只要哥们义气;没有独立人格,只要蝇营狗苟充满时机主义的人身依附和交换关系。华而不实江湖义气是理解江湖价值观的一把钥匙,也是江湖文化的核心所在。二、江湖文化是社会变迁的产物江湖文化和社会变迁联络在一起。社会变迁是社会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经过及其结果,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现象和经过的总和。社会变迁既包含社会的进步和退步,又包括社会的整合和解体。江湖文化无疑产生于社会变迁。从历史上看,社会动乱、战乱频仍以及连年灾荒,是江湖产生的主要原因。斯时大量农民丧失家园流落异乡,成为流民或者游民。流民们经过辗转磨难最终仍然会回到原先的生活轨迹,而游民则永远地离开了故土,进入了陌生人社会,他们根据宗法网络建立了江湖并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断冲击既有秩序,加剧社会变革,某些情况下即成为社会变迁的潜在推动气力。贵族势力的过早衰落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根据王学泰的观点,先秦社会仍然是贵族社会,贵族社会是身份社会,贵族和平民之间泾渭分明;而宋以后游民文化泛滥,至此中国就成为平民社会或世俗社会了。过早进入世俗社会,贵族势力不断被削弱,作为一个整体的贵族文化不断衰落解体,本来属于底层文化的江湖文化则活泼踊跃异常并向全社会广泛扩散;江湖文化随着底层游民屡次入主中原而逐步被主流价值观接受甚或成为其一部分,这种社会的不断崩解、停滞乃至倒退,朝代更迭。城头变幻大王旗,长时期的分裂割据,江湖和庙堂角色的经常性转移,正统和非正统地位的周期性置换,底层文化和上层文化之间没有明显的区隔,恰恰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特点之一,也是理解江湖文化长期横行于华夏大地的一个重要原因。近代以来的江湖文化则又有其特殊的一面。我们现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变迁。我们最感兴趣的不是特定规划,而是社会变迁中那些最一般、最基本的东西。和历史上内源性的社会变迁不同,近代以来的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国家陷入史无前例的剧烈变动之中,其社会变迁形式是挑战反响型。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再也不能自外于世界,而被迫卷入世界文明大潮,中国文化被迫根据和以往完全不同的西方文明形式进行改造甚或重构,中国人的文化自自信心和民族优越感跌落谷底。相应地,每每和大变动时代联络在一起的江湖文化此时也活泼踊跃异常,江湖义气、江湖做派风行一时,江湖气弥漫社会,江湖规则横行于世,形形色色江湖人物层出不穷。革命、保皇,立宪派、守旧派,概莫能外。历史上看,江湖文化从来没有像近代中国这样接近主流文化,甚至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成为主流价值观的一部分。那么,近代江湖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呢?陶连生提出近代江湖文化具有五大特征:是一种反文化;是宗法制度文化的缩影;活动的机密性;道德上的缺失;价值观的腐朽。杜向阳以为江湖文化具有五个基本特征:聚群、趋利、恃强、尊上、寄生。他进而作了解释具体:聚群是讲江湖文化强调拉帮结伙,构成帮会或建立人情网络;趋利是指江湖组织成员聚集在一起,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个体或组织利益,这种利益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利益;恃强是指江湖组织获取利益的经过不是通过在体制内的正常经营获得的,而是把别人的存在当作知足自个的资源,通过恃强凌弱,钻营取巧得到的;尊上是指江湖组织的构造是唯上的。在帮会等江湖组织中,尊上主要具体表现出在组织成员听命于帮会老大和上一级会众,在人情关系网络中,尊上主要具体表现出在人们喜欢结交社会地位或经济地位高并控制一定社会资源的人。社会生活中,面子有时具有信誉功能和货币功能,也是人们尊上的具体表现出;寄生则是江湖文化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出。他指出:江湖组织通常不从事社会生产,追求的是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而不是创造,而这种分配都是以个人主义和特权思想为基础的。他们奉行弱肉强食的价值观念,通过坑蒙拐骗、强取豪夺的手段来获取社会资源,寄生于社会。我曾经把江湖文化特性归结为四点,即:挥之不去的江湖情结、无所不在的江湖规则、包打天下的江湖义气、高于一切的江湖圈子。我以为近代江湖文化是古老中国糟粕文化的集合体,是国民性中不适应当代性的消极成分,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当代化的本能的恐惧和抗拒,它以一种不为人发觉的方式,阻滞着社会变迁,使所有当代化的努力最终都化为泡影。假如讲早期的江湖文化还存有一点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意味〔所谓侠客文化〕;那么,近代以来的江湖文化,则彻底堕落成为一种落后的反当代化气力,与当代社会的法治精神、民主观念、人本主义、独立人格等格格不入乃至背道而驰。从文化堕距理论角度而言,江湖文化就是文化变迁中文化各部分的错位和不平衡所产生的消极现象,它用漂亮的伪装,用各种花哨手段,改头换面、借尸还魂,试图延缓和维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旧有价值体系和伦常构造的寿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明转型。三、江湖文化何以成为社会发展的严重阻碍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沉淀物。文化本身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奥格本曾屡次谈到文化本身的保守性。确实,文化具有稳定和保守的性质,消极的文化无疑也会抵制社会变迁,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之所以讲江湖文化是一种文化堕距现象,是由于江湖文化终究反映了一种文化不适和文化变异。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面临的挑战史无前例,自被迫踏上了社会转型之路开场,其变化之大,社会震动之剧烈,反复迂回之弯曲复杂,不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以个人主义和契约责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西方文明,不仅彻底颠覆了传统价值体系和文明根基,而且这种强势文明最终将彻底终结江湖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然而吊诡的是,近代中国,皇权的衰落,主流价值体系的崩解,却给了江湖文化史无前例的发展良机,使之如过江之鲫,得以全面侵入社会的各个层面。一方面各种变革气力纷纷试图利用江湖势力到达自个的目的;另一方面,江湖文化又与当代文明及其制度体系存在深入价值冲突;一方面物质文明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变迁,人们尽情享受着当代文明的物质成果;另一方面当代文明体系又遭到选择性排挤,人们仍然习惯因袭传统,物质文明的光鲜外表掩盖不了腐朽不堪的价值真空,新的价值体系始终无法得到广泛认同乃至最终确立。这种目的和手段的分离,物质和精神的分离,现实和价值的分离,凸显了东方古老文明社会变迁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成为奥格本文化堕距理论的极好注脚。开放构造和信任合作是当代社会的基础。当代社会是陌生人社会。开放式社会构造中陌生人之间的普遍信任与合作,是市场经济构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法律当代化的前提。依靠契约和法律制度,陌生人社会的诚信体系得以构建,各种当代社会所必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联络得以维系和保卫。近代英国正是依托开放式社会构造,以维护和保障这种普遍信任为目的,构成了法律职业阶层,明确了私人财产权利,确立了司法公正,发展和建立了议会制度,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发生,进而确保英国成为第一个资本主义强国,进而过渡到当代社会。契约责任和法律制度是当代社会的基石。英国法律史学家梅因讲过:迄今为止,所有社会进步的运动,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身处变化中的陌生人社会,其利益的获取、调整和维护,应当也只能依靠契约和法律来规范。比之于道德和宗教,法律是人类社会发明的最好的调剂手段,以法律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也已经是文明社会的普遍的成功经历体验。契约精神源于商品交易的发达,与陌生人进行商品交换才需要契约,有契约才会守约。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里,商品交易极度匮乏,是产生不了契约精神的。创造辉煌政治或商业文明的国家,无一不是契约精神的楷模,西方文明的历史可以以讲是一部契约的发展史。到了当代社会,契约内涵已被广义化:在经济层面,它是社会公认的让渡产权的方式,是创设权利义务关系的途径;在政治层面,它是联合与民众的纽带,是公共权利合法性的根本源头;在伦理层面,它是个人或团体信守承诺的道德具体表现出。契约精神不但蕴含了当代商业法则和风险管理原则,而且也具体表现出了平等、尚法、守信、公平和合理、承诺和执行等底线伦理。从传统身份社会到当代契约社会的范式转换,本质是人的解放,是用自由流动取代身份约束、用时机平等取代社会不公、用后天奋斗取代先赋特权、用法治取代人治、用民主取代专制的历程,是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性变革。独立人格和公民权利更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是伴随着当代民族国家一起产生并成长起来的。它与民族国家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民族国家需要公民的支持,而公民的权益也需要国家的保卫。当代意义上的国家发展,决不仅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和的增长,而首先应是公民人格的发展,是使公民独立人格得以充分发挥的那一套规范的制度体系的进步和完善。公民独立人格不仅具体表现出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沟通沟通中,也具体表现出在个体面对强大的国家威权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平等意识上。儒家文化主导下的中国社会,宗法制度是其核心,家族组织成为传统中国社会构造的基本单位,家族式的特殊信任(也称熟人信任)与合作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基础,也是江湖文化得以延续和蔓延的基础。固然经过近代以来历次政治风雨的冲刷洗礼,但几千年构成的文化积淀不可能一日消除,碰到适宜时机仍然会沉渣泛起。江湖文化通过血缘或类血缘的关系,织成复杂而广泛的人情关系网,使人际关系世俗化,并构成新的人身依附关系。它赤裸裸地以小团体利益为纽带,混淆公共价值观,一切从小圈子私利出发,漠视别人利益和公共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