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志摩的诗歌
主要书目:一、关于徐志摩二、徐志摩诗歌1、歌咏爱情与志向2、灵动飘逸的浪漫抒情风格3、旋律美丽三、关于《再别康桥》1、感情基调和主题思想2、旋律美丽中国文学欣赏一、关于徐志摩徐志摩是20年头著名的诗人,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在20年头的文坛上,他以一种飘逸灵动、潇洒美丽的风格,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甚至成为青年男女的偶像。但是,由于政治缘由,在建国以后的文学史上,却没有他的名字。中国文学欣赏80年头以后,随着思想解放和文学解放,徐志摩的价值被重新确定,影响日益扩大,并很快被社会广泛接受。徐志摩的诗集、散文集、全集大量出版。同时,文化市场也大量地抄作徐志摩的浪漫的爱情故事,徐志摩几乎成为大众文化中的一道浪漫的风景。中国文学欣赏徐志摩(1896——1931),名章序,字志摩,1896年诞生于浙江省海石县硖石镇一个富商家庭。1918年留学美国,先学银行专业,后学社会学。1921年又到英国剑桥高校学习政治经济学,获硕士学位。留学期间,深受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影响,和浪漫主义诗歌影响,宠爱雪莱、拜伦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1922年回国,曾担当北京高校、清华高校教授,同时,起先大量诗歌创作。1923年参与发起新月社,1926年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等人一起提倡新格律诗。1928年主编《新月》月刊,曾经与无产阶级文学发生激烈的论战,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身亡。时年36岁。被认为是诗坛上的一颗流星。中国文学欣赏徐志摩创作过多种文学体裁,散文、戏剧、小说、诗歌等。其文学成就主要是诗歌和散文,是20年头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他的散文也是比较优秀的。曾经出版诗集《志摩的诗》(1923)、《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三部诗集,在他死后,陈梦家又给他出版《云游集》。中国文学欣赏徐志摩是比较典型的江南才子,相貌清秀,风流倜傥,戴一副眼镜。他在课堂上讲课,也仿佛在作诗,眼睛望着窗外,或者对着天花板,天马行空,天花乱坠,滔滔不绝。在当时,他几乎是一个明星诗人,成为青年文学偶像,照片也广泛流传。特殊为很多青年女性所崇拜、爱恋。徐志摩四周美女如云,有的甚至给徐志摩写求爱信。中国文学欣赏徐志摩的思想,基本上是欧美化的自由主义思想。在二、三十年头,有两高校问分子群体。一个群体是留日学问分子。思想比较激进,大部分在后来转向革命,比如,鲁迅、郭沫若、成方吾等人,在20年头中期以后,都和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关系。成为左翼文学人物。另一群体是留学英美的。思想受英美自由主义影响。在政治上,倾向西方民主政治,反对暴力革命,主见一点一滴地改良;文化上持一种宽容、稳健的自由主义精神。比如,胡适、梁实秋、陈西莹等人。徐志摩就属于这一类。中国文学欣赏作为自由主义学问分子,徐志摩思想并不是很深刻,而是比较单纯。胡适说徐志摩的思想是“爱”、“自由”、“美”的“单纯的信仰”,这种单纯的信仰,在本质上是特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他表面上显得很驳杂,接触各种思想家、思想潮流和作家,但是,却并没有对任何一种思想进行深化探讨,也未形成自己的思想,他曾经说,自己在思想上恒久也无法形成一个系统。所以,他基本上不属于“思想类型”的作家,而是属于那种单纯的情感类型作家。他的思想基本上停留在对欧美政治、文化的情感性的渴望,明显地带有浪漫诗人的特点。中国文学欣赏徐志摩性格浪漫,情感多于理性。这种情感在他的生活中,也留下深深的痕迹,特殊是对于女性的情感看法,对他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有人说徐志摩有点像贾宝玉,对于女性,有一种无法抑制敏锐感情,或许有确定的道理。徐志摩在现实中的一些行动,往往都和女性、爱情有关。在20年头,回国,出国,从北京到上海,办书店,在高校兼职等,最终又回到北京任教,都和女性有重要关系。最终,他的死,也和女性具有干脆的关系。在徐志摩短暂的生命历程中,曾经和几个女性发生比较深的感情交往。中国文学欣赏人間四月天劇照中国文学欣赏张幼仪徐志摩1915年,和张君励的妹妹张幼仪结婚。但是,徐志摩对张幼仪毫无感情。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促使他决心离婚。1922年两人在柏林离婚,而且还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在离婚以后,张接着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业务也相当发达,直到56岁才再次结婚。中国文学欣赏林徽因徐志摩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倾注在林徽因身上。1922年徐志摩回国,就是为了追求林徽因。林徽因是出名的才女,在五四时期也是比较著名的女性作家。中国文学欣赏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两人虽然相知很深,但最终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从今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行及的一个完备身影。林徽因对徐志摩也有很深的感情。林徽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置“志摩奖金”激励文学青年。中国文学欣赏陆小曼随后,徐志摩又把感情转向陆小曼。陆小曼当时是北京社交场中出名的美女、才女。能诗能画,会唱歌,会演戏,能写一手蝇头小楷,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行为举止落落大方,落落大方。中国文学欣赏当时,陆小曼已经结婚。她的丈夫王赓,毕业于清华高校,后来在美国普林斯顿高校读哲学,又转到西点军校攻军事,他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是同学。1918年回国,其次年,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我国出席巴黎和会武官。后来,王赓回国,到哈尔滨当警察局长。王赓虽然对陆小曼特殊关爱,但是,陆小曼对他并没有很深的感情。中国文学欣赏后来,画家刘海粟的斡旋、帮助,陆小曼离婚。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在婚礼上,遭到证婚人梁启超的训斥:希望不要有下一次。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了天堂,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而陆小曼整日沉醉在上海的社交场上,生活奢侈,挥金如土。住豪宅,有汽车,有特地的厨师,有很多佣人,还有特地的按摩师。一些日用品,如服装、化妆品,手帕等是法国进口的。陆小曼日常生活懒散,特殊好吃。徐志摩说陆小曼,“你一天就是吃,从起身到上床,到合眼,就是吃。或许你想芒果或是想外国白果倒要比想老爷更亲热更急。”(《致陆小曼1931年月12日》)中国文学欣赏陆小曼的这种奢侈的生活,迫使徐志摩舍命地赚钱,创办新月书店,同时,在三所高校兼职,当时,徐志摩的月收入最少五、六百大洋,但是,照旧入不敷出。徐志摩终归不是那种花花公子,所以,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感到特殊苦痛。在感情上,也陷入了危机,一度离家出国,回国后想从这样的生活中挣扎出来,所以才到北京任教。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创作陷入了“穷、窘、枯、干”的境地。《生活》(1928)可以反映那时徐志摩的苦闷心境。中国文学欣赏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
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除了歼灭更有什么愿望?中国文学欣赏凌叔华和赛珍宝徐志摩还和凌叔华有过比较深的感情,徐志摩1925年曾经把一个小箱子交给凌叔华,“百宝箱”,其实,里面装的是徐志摩的一部分文稿和日记。日记内容不便于让陆小曼知道。所以,这个“百宝箱”在凌叔华那里长期保存,始终到徐志摩遇难。凌叔华后来嫁给了陈西莹。还有人透漏,在结识陆小曼之前,徐志摩与美国着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宝有过短暂而隐秘的恋情,赛珍宝直到晚年才透露了这一消息,而徐志摩始终未留一字痕迹。中国文学欣赏二、徐志摩诗歌
1、歌咏爱情与志向
徐志摩的单纯信仰包括“爱”、“自由”、“美”,事实上,是相当宽泛的特性主义和人道主义。这就确定了徐志摩诗歌思想的多样性。五四文学流行的思想主题,几乎在徐志摩在诗歌中有所涉及。比如说,社会批判的。《大帅》、《人变兽》、《太平景象》批判军阀斗争的罪恶。还有关怀弱者的。《叫化活该》、《先生,先生》是乞丐的凄惨生活和命运,《盖上几张油纸》是写一个一般妇女不幸。但是,徐志摩最擅长的,写的最好的内容,关于爱情和追求自己的精神志向的。艾青曾经说,徐志摩“擅长的是爱情诗”。他的爱情诗,的确是特殊精彩。中国文学欣赏《雪花的快乐》是一首爱情诗,
也是徐志摩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确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中国文学欣赏在半空里娟娟的飘舞,认明白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芳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容,消容,消容——容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中国文学欣赏诗是用“雪花”飘落来这种自然现象,象征自己的执著的爱情追求。诗歌的才华,除了音乐性以外,更主要地体现在想象力上,把雪花与自己内心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客观事物与内心情感完备地结合在一起。创建了一种特殊新颖 的意境,但同时也很贴切。再看看追求精神志向的。中国文学欣赏《为要寻一颗明星》(1924)我骑著一匹拐腿的瞎马,向著黑夜里加鞭;---向著黑夜里加鞭,我跨著一匹拐腿的瞎马。
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为要寻一颗明星;---为要寻一颗明星,我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
中国文学欣赏累坏了,累坏了我胯下的牲口,那明星还不出现;---那明星还不出现,累坏了,累坏了马鞍上的身手。
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荒野里倒著一只牲口,黑夜里倒著一具尸首。---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中国文学欣赏诗照旧以“星星”象征志向,但是,却更多地突出了对志向追求的艰难困苦的历程,有一种悲壮感。“骑着拐腿的瞎马”意味着追求者本身就存在着缺陷,“茫茫的荒野”象征着追求者所遭遇的艰险的境遇。最终虽然出现了光明,但是,追求者却死去。中国文学欣赏徐志摩对志向的歌咏,还有一个特殊明显的特点,就是往往以追求爱情来象征追求志向。有一些爱情诗,明显地是以追求爱情隐喻着追求志向。所以,朱自清说,“他的情诗,为爱情而咏爱情,不确定是实生活的表现,只是想象着自己保举自己作情人,如西方诗家一样。”(《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茅盾:“我以为志摩的很多披着恋爱外衣的诗,不能够把来当作单纯的情诗看;透过那恋爱的外衣,有他的那个对于人生的单纯信仰。”中国文学欣赏《我有一个恋爱》:我有一个恋爱;——我爱天上的明星;我爱它们的晶莹: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
在冷峭的暮冬的黄昏,在孤独的灰色的早晨。在海上,在风雨后的山顶——恒久有一颗,万颗的明星!中国文学欣赏山涧边小草花的知心,高楼上小孩童的欢欣,旅行人的灯亮与南针:——万万里外闪烁的精灵!
我有一个裂开的灵魂,像一堆裂开的水晶,散布在荒野的枯草里——饱啜你一瞬瞬的殷勤。中国文学欣赏人生的冰激与柔情,我也曾尝味,我也曾容忍;有时阶砌下蟋蟀的秋吟,引起我心伤,迫使我泪零。
我坦露我的坦白的胸襟,献爱与一天的明星;任凭人生是幻是真——地球存在或是消泯——太空中恒久有不昧的明星!中国文学欣赏诗的标题是恋爱,但是,事实上根本不是爱情诗,而写自己对奇异人生志向的渴望和憧憬的。是诗人奇异而坚决的人生信念的书写。尽管现实、人生有很多不幸、苦难,尽管诗人也有过哀痛,但是,照旧对人生有执著的憧憬。作品用“明星”来象征心中的憧憬、追求,用一系列的意象衬托,来表达这种人生追求。徐志摩说,他从小近视,从来看不到星星,第一次带上眼镜,到晚上抬头一看,满天的星星,特殊激烈。星星对于徐志摩有很大魅力,他宠爱用星星的意象。中国文学欣赏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1928)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中国文学欣赏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蜜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中国文学欣赏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哀痛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中国文学欣赏这首诗也特殊著名。这里,爱情和志向几乎完全容为一体,无法分开。“我不知道风是往那一个方向吹”表达的是一种迷惘困惑的心境,对于志向的渴望,仿佛总是处在一种迷离而朦胧的梦境之中一样,一方面是一种甜蜜的沉醉,另一方面却又感到与志向的距离,流露出无奈的悲凉和失落感。中国文学欣赏2、灵动飘逸的浪漫抒情风格徐志摩是20年头比较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性格属于情感类型,他在留学时代又深受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特殊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这种影响确定了他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卞之琳说:“尽管徐志摩在身体上、思想上、感情上,好动不好静,海内外云游,但是,一落到英国,英国的19世纪浪漫派诗境,他的思想感情发而为诗,就从没有超出这个笼子。”“他的诗思、诗意几乎没有越出这个英国浪漫派雷池一步。”(卞之琳:《人与诗:忆旧说新》)中国文学欣赏徐志摩说自己的诗歌是从性灵深动身出来的。“性灵”是徐志摩常常运用的词汇,指的是特性、情感领域。也就是说,他的诗是表达内心情感,表现自我的。表现自我,情感,徐志摩说,自己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他的内心感情体验远远胜于对外部的视察,这正是浪漫主义诗歌最重要的特征。中国文学欣赏对情感的抒发,在徐志摩的诗歌中,主要体现在两类感情:
(1)种是激烈峻急的感情可以看作是“高调抒情”。也就是拜伦、雪莱那种恶魔派风格——激进浪漫主义风格。其抒情主子公具有孤傲、决绝、躁动,具有一种孤独的力气感,表现出一种猛烈的抗拒性和叛逆性。沈从文说:这种诗是“一种奢侈的想象,挖掘出心的深处的苦闷,一种放纵的,热忱的,力的奔驰。”(《新月派评论资料选》,《论徐志摩的诗》)中国文学欣赏《去吧》(1924)去吧,人间,去吧!我独立在高山的峰上;去吧,人间,去吧!我面对着无极的穹苍。
去吧,青年,去吧!与幽谷的香草同埋;去吧,青年,去吧!哀痛付与暮天的群鸦。中国文学欣赏去吧,梦乡,去吧!我把幻景的玉杯摔破;去吧,梦乡,去吧!我笑受山风与海涛之贺。
去吧,种种,去吧!当前有插天的高峰;去吧,一切,去吧!当前有无穷的无穷!中国文学欣赏这里,表现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无望而激烈的否定和抗拒。诗人面对自然,对人间、青春和志向,对一切的一切,都产生了一种决裂的感情,是一种极度无望哀痛的情感,但是,却并不柔弱,反而给人一种高度刚毅感。是那种刚性的特性主义。这种感情,与拜伦的情感特殊相近。拜伦常常在苦闷无望的时候,激烈的诅咒人间,孤独傲岸,用拜伦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独自抗拒你们全体。”中国文学欣赏散文诗《毒药》激烈地批判社会。作品把这个社会的种种黑暗、丑恶排列起来,进行最猛烈的批判:信任我,我是思想是恶毒的,因为这世界是恶毒的,我的灵魂是黑暗的,因为太阳已经灭亡了一切光彩,我的声调是象坟堆里的夜枭,因为人间已经杀尽了一切的和谐,我腔调象是冤鬼责问他的仇人,因为一切的恩已经让路于一切的怨;
中国文学欣赏信任我,猜疑的巨人的黑影,象一块乌云似的,已经笼盖着人间的一切关系:人子不再悲哭他新死的亲娘,兄弟不再来携着他姐妹的手,挚友变成了寇仇,看家狗回头来咬他主子的腿;是的,猜疑沉没了一切;去路旁坐着啼哭的,在街心里站着的,在你窗前探望的,都是被奸污的处女;池潭里只见些烂破的荷花。到处是奸淫的现象,贪心搂抱着正义,猜忌逼迫怜悯,懦怯狎亵着英勇,肉欲侮弄着恋爱,暴力侵凌着人道,黑暗践踏着光明。中国文学欣赏《拜献》(1929):山,我不赞美你的壮健,海,我不歌咏你的阔大,风波,我不颂扬你威力的无边;但那在雪地里挣扎的小草花,路旁冥盲中无告的孤寡,烧死在沙漠里想归去的雏雁——给他们,给宇宙间一切无名的不幸,我拜献,拜献我胸肋间的热,管里的血,灵性里的光明;中国文学欣赏我的诗歌——在歌声嘹亮的一俄倾,天外的云彩为你们织造快乐,起造一座虹桥,指引着永恒的逍遥,在嘹亮的歌声里消纳了无穷的苦厄!这首诗所抒发的却是那种昂扬激越而又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感。是一种博爱的感情。诗人要为一切苦难者和弱者,奉献出自己的热忱、热血,为他们消退苦难,指引他们进入奇异的生活。这里,徐志摩作为自由主义学问分子的正义和良知。中国文学欣赏(2)和顺舒缓情感也可以说是“柔调抒情”。这种感情更接近英国湖畔派诗歌,和拜伦、雪莱相比,湖畔派是比较保守的。在这种柔调抒情中,抒情主子公的情感相对比较从容、轻快、舒缓,甚至安静超然,有的带有一点愁闷、感伤。就整体上而言,呈现出一种灵动飘逸的境界。徐志摩更擅长抒发这种情感,这种抒情风格是徐志摩的诗歌的最典型的风格,是徐志摩诗歌的最高成就。徐志摩性格,温情的一面更多,而刚性的比较少。他虽然很崇拜拜伦,却缺乏拜伦血管里的那种桀骜不逊和愤世嫉俗气概。中国文学欣赏《沙扬娜拉》(1925)最是那一低头的和顺像是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
中国文学欣赏这首诗,在短短的四句中就把日本女性的情态、性格表现出来。诗歌抓住日本女性的一个日常行为,然后,用比方去表现这种行为性格、情感。中国文学欣赏《黄鹂》(《猛虎集》)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看,一只黄鹂!”有人说。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忱,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忱。中国文学欣赏这里的“黄鹂”,可以看作是自由精神或者某种奇异事物。中国文学欣赏《苏苏》(1925)苏苏是一痴心的女子,象一朵野蔷薇,她的丰姿;象一朵野蔷薇,她的丰姿来一阵暴风雨,摧残了她的身世。
这荒草地里有她的墓碑沉没在蔓草里,她的伤悲;沉没在蔓草里,她的伤悲——啊,这荒土里化生了血染的蔷薇!中国文学欣赏
那蔷薇是痴心女的灵魂,
在清早上受清露的滋润,
到黄昏里有晚风来温存,
更有那长夜的慰安,看星斗纵横。
你说这应分是她的平安?
但运命又叫无情的手来攀,
攀,攀尽了青条上的绚丽,——
可怜呵,苏苏她又遭一度的摧残!中国文学欣赏这首诗有确定的叙事性,在叙事的框架中绽开想象。只是写一个女性的悲剧命运。但是,并无更具体的叙述,主要是情感抒发。徐志摩的那些最精彩的诗歌,几乎都是这样一种灵动飘逸的意境。《雪花的快乐》、《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有一个恋爱》、《再别康桥》等等,几乎全部是这样的抒情格调。中国文学欣赏3、旋律美丽综合地看,徐志摩诗歌最富魅力的地方是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节奏感很强,是那种舒缓的节奏,形成一种美丽的旋律。徐志摩那些优秀的诗歌,都具有这样的节奏和美丽的旋律。徐志摩特殊留意音乐性,他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内在的音节的道理我们才能领悟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心情怎样热忱,你拿来彻底的音乐,才取得诗的相识。”(《诗刊放假》)《雪花的快乐》、《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有一个恋爱》、《再别康桥》等都是这样的。中国文学欣赏这种音乐性,涉及了三个因素:押韵、平仄和音尺。押韵,除了行末韵母有规律的排列。音尺也叫音组,读起来自然成一组声音单位,这些单位在诗中要有确定的规律。要每一行诗音尺相同。平仄就是要求平声和仄声有规律地交织在一起,这样读起来也顺口。事实上是古典诗歌的规则。在音乐性,徐志摩不如闻一多更严谨,但是却也能够达到特殊好的效果。对音乐性的追求,是新月派诗歌最重要的美学原则。中国文学欣赏五四初期的诗歌,是完全的“自由诗”。当时追求的是诗歌的自由解放,冲破一切束缚,快速从古典诗歌中摆脱出来。当时,遵循的是胡适的诗体大解放的口号: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但是,当新诗自由解放以后,就暴露出过分散漫、缺乏诗意的弱点。诗歌成了分行的散文。于是,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在1926年创办《诗镌》,提倡一种“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主见对感情加以限制,让感情在确定规则形式中抒发出来,闻一多主见让诗人带着镣铐跳舞,而不是随意自由的抒发。他们提倡新诗格律化。就是新格律诗运动。新格律诗创作,对于提高新诗艺术水平起到特殊巨大的作用。代表20年头诗歌艺术水平的,就是新月派的诗人。中国文学欣赏新月派的新格律诗规则,主要体现在三个原则: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是节的匀整和句的均齐。绘画美是用词讲究色调。音乐美,就是要有节奏感和旋律。这事实上,是吸取了西方格律诗和中国古典格律诗的一些因素。徐志摩诗歌,是新格律诗的最重要的实践,他的诗基本上符合这三个原则。但是,他最突出的,最有魅力的是那种音乐性。中国文学欣赏三、关于《再别康桥》(1928)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中国文学欣赏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中国文学欣赏寻梦?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静静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缄默,缄默是今晚的康桥!中国文学欣赏静静的我走了,正如我静静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中国文学欣赏1、感情基调和主题思想康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高校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徐志摩曾经在这里学习。在剑桥高校学习,对于徐志摩来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几乎是确定了徐志摩一生的基本思想,徐志摩对欧美政治、文化和浪漫主义的信念,就是在康桥形成的。徐志摩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1928年徐志摩再次来到康桥,故地重游。回到上海,就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歌成为徐志摩最优秀的作品,也是流传最广的作品。中国文学欣赏诗歌表达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和思想呢?我认为,是“回来自然”的浪漫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儿童色彩创作课件大纲
- 课件智能AI教学课件
- 广东会计初级自考试题及答案
- 历年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 礼仪学堂考试题及答案
- 乐器辅助考试题及答案
- 广东房屋构造自考试题及答案
- 康复基层考试题及答案
- 钼钨冶炼辅料制备工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信息安全管理员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泵送式桥塞与射孔联做技术介绍n课件
- 大型医院耗材管理SPD系统
- 精选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正确率品管圈讲义
- 大金龙纯电动车hvcm及bms外网协议
- GB/T 8295-2008天然橡胶和胶乳铜含量的测定光度法
- GB/T 19960.1-2005风力发电机组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 生产作业管理讲义
- 二年级上册《树之歌》优秀课件
-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初中音乐《快乐的女战士》《水草舞》课件
- 易制毒化学品岗位责任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