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_第1页
论文: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_第2页
论文: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自主学习是当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学期我根据教学实际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一、时髦品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必须以兴趣作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大脑感官处于活跃状态,彰显其学习主动性。学生对一些新鲜的事物最容易感兴趣。将学生喜欢的现代元素引进我们的课堂,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魅力。例如,当前网络中盛行一种游戏,那就是种植虚拟农场。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开心农场风靡全国,让无数网民着迷,甚至有不少人定闹钟半夜起床“偷”菜。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自从学生嘴里第一次听说“偷菜”,到后来N次耳闻学生的“偷菜”成果交流,我不禁在想,如果我们的课堂也能像虚拟的开心农场一样,深深吸引学生,又何愁学生不去自主学习呢?于是,我把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单换名成为“知识农场”,欢迎大家到“知识农场”偷菜。简单的一种形式的改变,居然让所有的孩子津津乐道。再如,生活中的学车众人所趋,网络中的飞车学生喜欢。在教学认识交通标志相关内容时,我设计了学生领取“驾照”的理论考试。这样的设计,促使学生带着兴奋,主动观察认识生活中所见的交通标志,理解其指示意义,并积极了解掌握有关交通安全常识和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二、活动品德,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活动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突出亮点。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注重创设学生的活动。我们可采用的活动方式很多,要不拘一格,具体选择哪一种活动方式应具有针对性,旨在通过活动致力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查一查。在成人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品德教学前让学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显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适当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小任务。例如教学《祖国江山的保卫者》前,我让学生收集“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事例,如解放军参加抗洪防汛、森林救火、地震抢险、地方建设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了解他们的斗志和奉献精神,从而更加热爱解放军。2、议一议。讨论是最常用的学生学习、交流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全班讨论。有一句话说得好:“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讨论活动,能使学生全员参与,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明确值得学生讨论的主题,引导学生讨论,注重讨论的反馈。例如教学《我是参与者》,可组织学生讨论:集体活动除了生病或因特殊情况可以请假不参加,是不是必须在参加?如果因有不同意见,不想参加就可以不参加,那么集体活动和集体订出的计划会怎样?如果大家都抱有“缺我一个没关系”的想法,结果又会怎样?为什么集体活动大家都要积极参加?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认识集体组织活动的成功与否有赖于在家的积极参与,作为集体的一员有责任参与集体活动。3、演一演。有目的地创设情景,让学生合作参与表演,可以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爱表演,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总希望有表演的机会,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例如在进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学设计时,我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四生合作,学生分组查找反映和介绍不同民族生活习俗、文化特点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反映民族文化习俗的实物等,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用多种形式交流:民族博物馆、民族服装展示会——说一说:知道哪些民族歌舞,并说出它的特点;跳一跳:把最喜欢的民族舞蹈表演出来;唱一唱:演唱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奏一奏:鼓励有特长的孩子介绍并演奏他们所学的民族乐器。学生通过图片情绪受到渲染,激发了热情,同时通过自己唱一唱、跳一跳、说一说、演一演,感受到了民族歌舞的魅力,把课堂带到了欢歌笑语的气氛中,进一步体会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4、唱一唱。用音乐、歌曲等渲染课堂气氛,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潜能是十分有效的。如教学《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这课时,我播放《感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绿叶对根的情谊》等歌,把学生带入一种浓浓的思乡情绪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理解海外华人的一颗中国心,让学生明白“家”的真正含义,激发强烈的归属感。L、、、、5、访一访。我们应注重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访问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体悟获得成功的感受。例如教学《假如没有诚信》,我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查找媒体报道、观察周边生活、回忆生活经历和询问身边的人等方法,开展调查活动,另一方面,也是引导孩子从不同侧面,认识不讲诚信给社会造成的危害,给他人带来的伤害、不便和烦恼,并从中体会到,失去诚信,最终受到损失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这正像鲁洁教授对一位品德任课教师所说的:“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想到、认识到、体验到,让劳动者能在学生的心中活起来,找到感觉,让书本上的东西活起来,让学生与生命对话,你就是一个高明的教师。”6、问一问。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我们要恰当把握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对于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我们应区别对待,有效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有一定难度的疑问,可以小组讨论互助解答;有相当价值的疑问,我们就要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师生合作释疑。例如教学《诚信是金》时,学生所关注的“什么是诚信”,学生可自己解决;而“如果一个人失去诚信,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结果”,则采用小组讨论解决;“人无信不立”的道理,则是师生合作解决。三、社会品德,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深度今天的小学生是未来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小学阶段是奠定、形成一个人意识、观念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确立新道德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度。其中,有如《道德与法治教师用书》中所描述的:生态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共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分享观,“共同分享,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对话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等”;我你观,“把其他人都看作和我同样的、与我相对等的人”;我们观,“我在集体中,集体在我中”。我们更要以一种世界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