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学校培训记录培训主题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培训记录培训时间2022年4月12日主持人培训地点参加人员学校党政干部和教职员工培训内容:一.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1.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2.潜伏期新冠肺炎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3.传播途径(1)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2)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3)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有经气溶胶传播可能4.传播源5.传染性发病前1-2天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新冠病毒在流行过程中基因组持续发生变异,当前研究提示局部变异病毒传播力增高。6.消杀方法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7.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局部患者能够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极少数患者还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肢端缺血性坏死等表现。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曾接种过疫苗者及感染0micron株者以无症状及轻症为主。有临床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8.密切接触者判定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合相关部门提供的大数据信息,依据以下原则判定密切接1.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2.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3.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诊疗活动的医护人员;4.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5.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6.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7.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米内)人员,包括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8.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9.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二、理解防控方案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2.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三、防护服准确穿戴方法1.清理手部卫生对手部实行消毒,清理手部卫生后佩戴一次性帽子至头发、耳朵全部被包裹。2.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手托住口罩外侧面,将口罩紧贴面部,另一手拉下方系带至于颈后双耳下,拉上方系带至于头顶部,避免系带压迫耳朵。塑形,行气密性测试。3.穿防护服取防护服,避免接触地面,检查效期及完好情况。拉开拉链,先穿下半身,再穿上半身,后戴帽子,系好拉链、扣子、密封条,双人互检。若防护服未能完全贴合面部,可用胶带辅助固定。4.戴护目镜一手托住护目镜,另一手拉系带至于头顶部,调整位置,确保皮肤黏膜完全被防护用品遮盖。5.戴内层手套内层手套最好为深色。检查有无破损,穿戴后确保防护服袖口完全被包裹。手套如破损,应即时更换。6.穿靴套检查,穿着后确保背部完全被包裹。使用中隔离衣如遇血液体液污染或破损,应即时更换。7.穿隔离衣检查,穿着后确保背部完全被包裹。使用中隔离衣如遇血液体液污染或破损,应即时更换。8.穿鞋套穿鞋套。四、口罩准确佩戴方法(1)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或褶皱朝下)。(2)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3)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4)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一次性医用口罩建议4小时更换一次;N95医用防护口罩建议使用时限为6-8个小时。更换时手部不可接触口罩外侧,直接将口罩从耳部卸除即可。注意不要接触口罩前面,用手捏住系带投入垃圾袋中。取下口罩后,应立即洗手,注意手部卫生,如口罩变湿或沾到分泌物也要即时更换。五、洗手七步法第一步(内):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第二步(外):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实行;第三步(夹):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第四步(弓):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实行;第五步(大):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实行;第六步(立):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交换实行;第七步(腕):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实行。六、消毒(一)方法选择1..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2.室内空气消毒。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喷用紫外线对空气实行消毒。3.手消毒。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实行擦拭消毒,也可选择碘伏、过氧化氢等消毒剂。(二)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1.室内空气。在无人条件下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实行消毒。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实行消毒,用紫外线消毒时,可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到1小时以上。2.污染物(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药比例1:2浸泡消毒2小时。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实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用有效氯溶性包装袋盛装后直接投入洗衣机中,同时实行洗涤消毒30分钟,并保持间。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按上述方法7.皮肤、粘膜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或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8.餐(饮)具餐(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9.冰柜及冷冻食品。冰柜外表面消毒参照“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内壁消毒采用低温消毒剂,或待冰箱内温度恢复常温后参照“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当储存的冷冻食品疑似污染时,可将其恢复至常温,煮沸消毒30分钟。若明确污染或无法实行煮沸消毒,则按医疗废物处理。1.开学准备(一)组织要求。(1)提前筹划,做好开学准备。学校根据开学时间,科学制定开学工作方案,提前掌握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开学前连续14天的健康状况、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其他异常情况,周密安排师生员工有序返校。确保疫情防控措施部署到位、应急预案到位、责任明确到位、人员组织到位、设施完善到位、物资储备到位、制度落实到位、风险排查到位、检查督促到位。(2)责任到人,确保工作落实。严格落实部门责任、学校责任、家庭和个人责任,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是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全各项工作。(3)机制有效,保障防控效果。按照当地疫情形势和防控规定,制定并动态优化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落实预防新冠肺炎疫情等传染病防控“两案九制”的各项措施,完善教育、卫生健康、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学校完善疫情防控要求及各项方案,并在部和教职员工实行方案和预案专题培训。(4)完善预案,增强应急演练。学校开学前与公安机关、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等做好对接,根据疫情形势进一步完善学校应急预案,健全防范和处理机制,针对性地展开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迅速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启动应急处置机制。(5)明确要求,确保顺利开学。低风险地区师生员工经学校审核健康状况符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后即可返校。严格落实属地对从境外、中高风险地区返校或其他特殊情况师生员工的健康管理要求,返校前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境外师生员工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时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政策要求接受管理。(6)增强宣传,做好健康教育。学校要即时发布或转发国内外疫情形势和最新防控要求,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引导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到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出省,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及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应主动向社区和学校报备,积极配合落实健康管理规定。(二)保障要求(7)合理筹划,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学校根据师生员工数量做好常用防疫物资储备,储备数量为很多于一个月使用量,安排专人管理。做好消毒剂使用培训与记录,注意物品的有效期。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等候区和健康观察室,为入校时出现疑似症状的人员提供临时处置场所。(8)应接尽接,做好疫苗接种。鼓励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9)整治环境,保障学习生活安全。开学前对校园室内外环境实施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做好垃圾清理,提前做好重点场所彻底清洁和通风换气,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通风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实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增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38号)要求,开学前对学校食堂及学校饮水设备设施定期实行检查、清洁消毒,饮水设备设施应取得行业检测、监测合格资质、确保饮用水安全。即时更换已经损坏或陈旧的设备,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的安全性,开学前对食堂员工实行全面健康检查,持证上岗。增强冷链食品包装、邮件包裹预防性消毒,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10)配备人员,确保防疫工作落实到位。学校根据相关规定足额配备校医,并(一)重点环节管控。(1)入校排查登记。落实网格化管理要求,动态精准掌握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开学前连续14天的健康状况、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等。理解新冠肺(二)入校后管控。(3)落实主体责任。按照“两案九制”中的传染病防控制度和联防联控工作机(4)做好健康管理。坚持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因病缺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档案,建立“一人一台账”,重点监(5)巡检重点区域。学校每日展开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巡查,排(6)增强活动管理。组织活动要根据疫情形势、国家和属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必要举办的活动,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压缩规模、缩短时间、保持距离,可通过错峰开会、网络视频或提前录制会议材料等方式召开会议。引导学生在校期间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尽量减少前往校外人员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场所,科学佩戴口罩,随身备用口罩。(7)保持手卫生。学校在体育运动场所、食堂、宿舍、卫生间等场所要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并确保运行正常,配备洗手液或免洗消毒液。引导师生员工注意个人卫生,做好手卫生,采用准确方法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8)保障食品安全。增强对食材尤其是冷链食品的采购、存储、加工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管理,食品等原料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来源可追溯。开餐前半小时完成就餐区域的消毒和通风换气。规范就餐流程,尽量集中分餐、送餐到班,或错时、错峰食堂就餐。做好食堂地面、桌椅和餐(饮)具、炊具的清洁消毒和餐余垃圾无害化处理。校外供餐单位送餐人员全程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健康码和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学校。(9)增强寄宿管理。正常教学期间原则上不得出校。如必须出校,须严格履行请假程序,规划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并告知学生家长。增强宿舍出入管理,凭证出入并实行体温检测,严禁外来人员入内。增强宿舍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保持卫生间清洁,做好垃圾分类。每日实行自我健康监测,测量体温并注意观察有无疑似症状,当出现疑似症状时,即时报告班主任。(10)增强健康教育。学校理应将新冠肺炎和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学习《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定期对学校党政干部和师生员工展开培训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将相关信息推送给师生员工和学生家长。密切注重师生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即时提供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11)增强近视防控。引导学生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237-2025信息技术数字孪生能力成熟度模型
- 厂房代理销售合同范本
- 共用施工电梯合同范本
- 企业招商外包合同范本
- 农牧机械出售合同范本
- 关于仓储搬迁合同范本
- 合同部分条款解除协议
- 别墅全案设计合同范本
- 共同产权购房合同范本
- 公司多人合股合同范本
- 青马工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学创业政策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烟支检测器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学校特殊教室管理制度
- 2025年少代会工作报告
- 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 2024年9月电力负荷聚合商资质认证协议
- 中国当代知名作家鲁迅生平介绍课件
- 2024海康威视DS-VM11S-B系列服务器用户手册
- 采棉机作业合同协议书
- 班组日常自主管理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