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生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参考模板范本_第1页
茶生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参考模板范本_第2页
茶生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参考模板范本_第3页
茶生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参考模板范本_第4页
茶生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参考模板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①茶叶粉尘本项目杀青、揉捻、烘干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粉尘。项目原料为鲜茶叶,产生的粉尘比重较大,起到一定的抑尘的作用。项目生产车间宽敞,通风良好,在建设单位加强通风换气措施后,经过有效扩散后,预计在周界外浓度最高点的排放浓度≤1.0mg/m3,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浓度限值,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不大。②天然气废气本项目杀青、烘干需要进行间接加热,项目设置2台的蒸汽锅炉,所用燃料为天然气,参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天然气燃料锅炉产生的废气量为136259.17m3/万立方米原料,产污系数为:SO24.0kg/万立方米原料(天然气含硫量按200mg/m3计),NOX18.71kg/万立方米原料。本项目锅炉年耗天然气量为150000m3,则污染物产生浓度约为:SO229.34mg/m3,NOX137.38mg/m3,能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燃气锅炉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SO2:50mg/m3,NOX:200mg/m3。③异味项目在杀青等工序过程中会散发一定的青草气,随着制茶的工序,在干燥阶段后,气味也逐渐减低,厂界外基本无异味,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车间内自然通风,异味为无组织排放。另外本环评建议将产生异味的杀青等工序中的机械设备布置在远离居民点的一侧,以进一步减轻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④食堂油烟项目内设有食堂,环评建议采用清洁能源液化天然气,项目员工共20人,员工日常生活烹调会产生油烟,油烟的主要物质为食用油受热分解产生的各类物质。项目设置油烟机,油烟机处理后的排放浓度小于2mg/m³,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规定,达标排放。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净化器的保修和维护,以保证正常运行和净化效率。通过采取上述措施,项目对区域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3、声环境影响分析(1)噪声源项目噪声源主要来自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热风炉等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设备噪声级约75dB~80dB,源强以及与厂界距离见表7-1。表7-1噪声治理措施隔声减造效果一览表序号降噪方式降噪效果本项目取值1墙体隔声10~40dB20dB2加装减震底座5~8dB5dB(2)噪声预测分析内容本项目夜间不生产,因此只针对昼间进行噪声预测。预测分析在考虑墙体及其它控制措施等对主要声源排放噪声的削减作用情况下,主要声源同时排放噪声的衰减分布;预测分析在考虑墙体及其它控制措施等对主要声源排放噪声的削减作用情况下,主要噪声源同时排放噪声对建设项目厂址边界声环境的叠加影响。(3)预测模式根据本项目营运期各噪声源的特征,并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要求,可采用点声源距离衰减公式预测噪声源对周围声环境质量影响程度。噪声衰减公式:LA(r)=LA(ro)-20lg(r/ro)—△L式中:LA(r)——距离声源r处的A声级,dB(A);LA(ro)——距声源r。处的A声级,dB(A);r0,r——距声源的距离,m;ro取值为1m,△L的取值原则为设备在露天取10dB(A);设备在厂房内并修建围墙,取20dB(A);△L——其它因素引起的衰减量,为修正值,dB(A)。噪声叠加公式:项目噪声贡献值采用噪声叠加公式进行计算,叠加公式如下:LTP=10lg式中:LTP—叠加后总声压级dB(A);Lpi—各声源的噪声值dB(A);n—声源个数。(4)预测结果与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推荐的噪声衰减模式,计算主要声源在各评价点处的声级,详见表7-2。表7-2主要设备至厂界的贡献值单位:dB(A)设备名称声源dB(A)降噪后距离厂界的距离(m)及贡献值dB(A)北厂界东厂界南厂界西厂界距离贡献值距离贡献值距离贡献值距离贡献值杀青机755520151517389368茶叶揉捻机70502572291413199烘干机7555201517158222611热风炉8060301635159261025贡献值dB(A)20212726表7-3厂界噪声预测值(昼间)单位:dB(A)预测点现状监测贡献值预测值标准值超标情况昼间昼间昼间昼间北厂界40.72040.7460达标南厂界45.32745.31达标西厂界43.72643.77达标东厂界43.52143.52达标噪声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设备噪声经墙体隔声、基础减震、距离衰减后,项目正常运行期间,厂界昼间噪声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本项目各噪声源布置合理,厂房各边界噪声监测点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2类标准,噪声排放通过距离衰减,对敏感目标周边居民的影响较小,不会产生扰民影响。另外建议建设单位采取一些降噪措施:如加强设备日常检修和维护,以保证各设备正常运转,以免由于设备故障原因产生较大噪声;增加绿化面积,种植树木,减少噪声;加强生产管理,文明生产,尽量避免原材料及工具的碰撞,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噪声;合理安排生产,减少机械噪声对员工的影响;此外在车辆的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噪声,通过限制车速、禁止鸣笛等措施后基本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普通工业固废:项目茶梗、废叶等杂质回用于农田;混入生活垃圾进行处置。生活垃圾经统一袋装收集后运至环卫部门统一处理。综上,该项目固废经妥善处置后对环境影响不大。三、环境风险分析1、评价目的风险防范意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本评价将对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进行分析,以找出主要危险环节,认识危险程度,从而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和应急措施,尽可能将风险可能性和危害程度降至最低。2.环境风险识别本项目为茶叶加工项目,不使用化学品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的原辅材料均不属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的重大危险源。但是原料及其产品均为易燃物质,而且车间的茶尘有爆炸性,因此本项目的环境风险为火灾所导致的大气污染事故。茶尘是茶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属于植物性粉尘,具有爆炸性。3.风险源位置本项目风险源位于项目生产车间。4.环境风险类型分析本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技术咨询和对同类生产装置的类比调查,列出了厂内的潜在危险种类、原因及易发场所,见表7-4。表7-4潜在危险识别表类别事故原因发生场所电气火灾设备及线路本身及其引燃周围可燃物生产车间受伤机械伤害生产车间天然气天然气管道可能会发生泄漏,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等项目厂区5.风险事故影响分析(1)电气火灾的影响分析本项目可能发生电气火灾,电气火灾主要是由电器及线路本身及其引燃周围可燃物两种。一旦着火则火速快、烟雾大,又是带电灭火,扑救有较大的困难。电气火灾发生后,电气设备可能因绝缘损坏而碰壳短路,电气线路可能因电线断落而接地短路,使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各构架、地面等部位带电,因此,也可能导致触电电压或跨步电压触电的危险。带电灭火的关键是在带电灭火的同时,防止扑救人员发生触电事故。本项目多为电器设备,一旦发生火灾会直接影响生产。本项目火灾影响的主要范围是厂区车间及全体员工,及时灭火后这种影响波及到厂外居民住宅和本厂生活区的可能性不大。(2)机械伤害分析在设备工作运转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挤压、夹击、碰撞、剪切、卷人、绞、辗、割、刺、扎、砸等伤害。为避免机械伤害应做到:采用安全设计方法和人机工效学方法设计各类设备及生产线布局,确保机械及生产线的本质安全;采用安全装置和防护装置,规避设备可能产生的意外不安全;制订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并制订应急预案。(3)天然气使用分析厂区使用天然气,天然气管道可能会发生泄漏,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等。6.风险事故的防范对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预防工作,从管理入手,把风险事故的发生和影响降到可能的最低限度,本工程选择安全的技术路线,采用安全的设备和仪表,增加装置的自动化水平,认真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原则,要求设计时认真执行我国现行的安全、消防标准、规范,在设计时拟对风险事故采取以下主要预防措施:(1)经常检查连接燃气管道和燃气用具的胶管是否压扁、老化,接口是否松动、是否被尖利物品或老鼠咬坏,如发生上述现象应立即与燃气公司联系。(2)定期更换胶管。根据有关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每两年应更换一次胶管。由于各种品牌胶管的质量不一,为了自身安全,建议每年更换一次胶管。(3)使用天然气时,请勿远离并注意观察,以防止火焰熄灭。并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4)使用完毕,注意及时关好开关,同时将表前阀门关闭,确保安全。(5)在燃气使用过程中如遇突发供气中断,应及时关闭天然气开关,防止空气混入管道内。在恢复供气时应将管道内的空气排放后方可使用。

(6)请勿在安装燃气管道及燃气设施的室内存放易燃及易爆物品。(7)燃气设施出现故障后,请勿自行拆卸,应及时联系燃气公司,由燃气公司派专门人员进行修理。(8)请勿在燃气管道上拴宠物、拉绳、搭电线或悬挂物品,容易造成燃气管道的接口处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松动,致使燃气泄漏。(9)安装管道燃气设施的室内,经常保持通风换气,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请勿在安装管道燃气设施的室内休息或睡眠。(10)请勿自行变更燃气管道走向或私接燃气设施,如需变动请及时与当地燃气公司联系,由燃气公司专业人员进行接改。(11)经常用肥皂水、洗涤灵或洗洁精等检查室内天然气设备接头、开关、软管等部位,看有无漏气,切忌用明火检漏。(12)安装燃气报警器,配备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剂,以防燃气事故的发生。(13)合理布置总图,综合考虑风向、安全防护、消防等因素,建构筑物尽量留足安全间距,设计遵循防火规范。(14)在可能发生火灾的地方配制有各型手提式、推车式灭火器,设有消防系统,消防水源充足可靠。另外,针对电气火灾和机械伤害的可能风险事故,本环评提出具体的措施来防范风险事故,具体的对策见表7-5。7-5项目风险事故防范对策表序号事故防范对策1电气火灾加强生产线上操作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加强设备的检修维护2机械伤害确保机械及生产线的本质安全;采用安全装置和防护装置,避免设备可能产生的意外不安全;制订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7.环境风险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无论预防工作如何周密,风险事故总是难以根本杜绝,工厂必须制定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制定预案的目的是要迅速而有效地将事故损失减至最小,应急预案原则如下:确定救援组织、队伍和联络方式。制定事故类型、等级和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配备必要的救灾防毒器具及防护用品。对生产系统制定应急状态切断终止或自动报警连锁保护程序。岗位培训和演习,设置事故应急学习手册及报告、记录和评估。制定区域防灾救援方案,厂外受影响人群的疏散、撤离方案,与当地政府、消防、环保和医疗救助等部门加强联系,以便风险事故发生时得到及时救援。根据本环境风险分析的结果,对于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突发性事故制定应急预案纲要,供项目决策人参考,详见表7-6。表7-6环境风险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序号项目内容及要求1危险源情况详细说明危险源类型、数量、分布及其对环境的风险2应急计划区装置区、临近地区3应急组织企业:成立公司应急指挥小组,由公司最高领导层担任小组长,负责现场全面指挥,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和善后处理。临近地区:地区指挥部负责企业附近地区全面指挥,救援、管制和疏散4应急状态分类应急响应程序规定环境风险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状态分类,以此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5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防火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消防服等;消防水池6应急通讯通告与交通规定应急状态下的通讯、通告方式和交通保障、管理等事项。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信设施,如手机、固定电话、广播、电视等7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价由专业人员对环境分析事故现场进行应急监测,对事故性质、严重程度所造成的环境危害后果进行评估,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事故,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8应急预防措施事故现场:控制事故发展,防止扩大、蔓延及连锁反应9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与保护公众健康事故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制定毒物的应急剂量,现场及邻近装置人员的撤离组织计划和紧急救护方案;临近地区:制定事故影响的临近地区内人员的烧伤程度、公众的疏散组织计划和紧急救护方案10应急状态中止恢复措施事故现场: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秩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生产措施临近地区:解除事故警戒,公众返回和善后恢复措施11人员培训与演习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事故出路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并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演习;对工厂工人进行安全卫生教育。12公众教育信息发布对工厂临近地区公众开展环境风险事故预防教育、应急知识培训并定期发布相关信息。13记录和报告设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和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负责管理14附件准备并形成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理有关的附件材料风险评价结论:本项目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其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可靠,从环境风险角度而言是可行的。四、清洁生产分析实行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企业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清洁生产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以增加生产效率并减少对社会和环境的风险。本项目尽力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先进设备,力求达到节能、降耗、减污要求,尽量改善操作环境,做到清洁生产。1、清洁生产分析由于国家没有颁布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参照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有关要求,本次清洁生产分析拟从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生产规模本项目的实施,将为提高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和经济效益,着力实现全乡茶叶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为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一个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2)生产工艺先进性分析本项目加工工艺成熟,选用的设备型号均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为国内同行业中先进的设备。(3)废物综合利用项目茶叶加工过程产生的茶叶杂质、筋梗、老叶、茶叶粉末以及不合格产品等固废,由提炼茶叶的企业上门进行回收利用。因此,茶叶杂质、筋梗、老叶、茶叶粉末以及不合格产品等得到了综合利用。2、清洁生产措施建议通过以上清洁生产分析,本项目本着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基本原则,从工艺上力求做到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实现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创造了条件,设计思路基本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另外,环境管理是实现清洁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清洁生产是动态的,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而发展,为本项目更好的实现清洁生产的要求,本评价就环境管理提出如下建议:完善项目各种环保设施,确保各种环保设施能够正常稳定运行,确保各种污染物能够稳定达标排放。(2)按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的要求进行定期审核,不断吸取同行业国内外先进工艺与技术,实现环境污染预防的全过程管理。(3)加强管理,完善清洁生产制度。加强生产中的现场管理,加强生产管理和设备维修,尽量减少和防止生产过程中的事故性排放,降低原辅材料的消耗。(4)采用“即时进料”定货制度,对不合规范要求的初加工茶叶杜绝入厂,节约原材料的用量和耗量。(5)全面落实清洁生产岗位责任制,并制定奖惩措施,以提高职工清洁生产积极性。综上分析,评价认为本项目体现了清洁生产原则,类比同行业,本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较高。五、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1、环境管理企业的环境管理机构是我国环境管理的最基层组织,完善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是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各项法规,政策的组织保障。对企业的生产进行有效的监控,及时掌握和了解污染治理与控制措施运行的效果,以及场区周围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为制定防治污染对策,强化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污染防治任务的逐年加重,对水、气、噪声和固废污染源监控程度的提高,更需要有一个熟悉和贯彻执行环保政策,法规和环保治理技术的组织管理机构。结合本项目的实际状况,建议设置环保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环保管理机制。公司领导必须亲自抓环保,并设一名兼职环保负责人,统管公司环保工作;各项治理设备要齐全,设兼职分析员及维修员。(1)环保管理机构职责具体环境管理机构人员设置及职责见表7-7。表7-7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机构人员设置及职责时段机构设置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及工作内容营运期主要负责人1人①审批全厂环保工作计划规划;②重大环保工作决策;③不定期抽查环境保护情况。兼职环保负责人1人①主管全厂各项环境保护工作;②编制全厂环保工作计划、规划;③组织开展单位的环境保护专业技术培训;④组织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体职工的环保意识;⑤组织制定本项目的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⑥掌握本项目各污染治理措施工艺、建立污染源管理档案;⑦协同有关部门解决本单位出现的污染事故;⑧事故状态下环境污染分析、决策,必需时聘请设计单位或有关专家协同解决。(2)环境管理手段①经济手段:在企业内部把环境保护列入统一评分计奖的指标。②技术手段:在制定产品标准、工艺文件和操作规程工作中,把环境保护的要求统一考虑在内。③教育手段: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干部和广大职工的环境意识,使干部和职工自觉的为环境保护进行不懈地努力。④行政手段:将环境保护列入岗位责任制,纳入生产调度,以行政手段督促、检查、表扬、奖励或惩罚,使各部门更好的完成环保任务。把环境管理纳入企业总体管理计划,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持续改进,达到减少污染、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要求,从而提高企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2、监测计划环境监测包括常规监测和事故监测。常规监测包括本项目各污染物治理措施处理效果的自我监测和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常规监测的主要内容有:①声环境监测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点:项目厂界四周监测评率:噪声每季度监测1次,每次昼夜各监测1次,监测1天。②大气环境监测监测项目:颗粒物、SO2、NO2监测点:废气排放口监测频率:1次/每年废气监测方法按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进行。噪声监测方法按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在运营期间,如发生事故性排放时(环保处理设施出现故障或运行不正常),也必须及时进行环境取样监测,并对事故的种类、起因、污染物的排放量、造成的后果和损失等进行统计、建档、上报。五、环保投资估算一览表本项目总投资10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0.5万元,占总投资的10.1%。项目环保投资估算及“三同时”竣工验收情况一览表见表7-8。表7-8环保措施及投资一览表工期类别污染来源治理措施投资(万元)治理效果及要求营运期水污染防治措施生活污水化粪池(旧)0.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大气环境防治措施燃料废气经8米排气筒有组织排放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茶叶粉尘、异味加强通风(旧)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食堂油烟设置油烟净化机(新)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噪声污染防治设备噪声加工厂房封闭,选用低噪声设备,设备底座设减震垫,合理布局、墙体隔声、距离衰减2《声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生活垃圾由垃圾桶收集并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旧)1妥善处理绿化绿化面积1001环境监测管理1健全环保制度合计10.5六、环保验收一览表表7-9环保验收一览表序号项目治理内容治理及处置措施验收内容1废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5m³2废气燃料废气经8m排气筒有组织排放8m排气筒一个食堂油烟通过油烟净化机处理油烟净化机1套3噪声高噪声设备加工厂房封闭、低噪设备等加工厂房封闭、低噪设备等4固废生活垃圾由垃圾桶收集并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垃圾桶若干含油抹布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车间粉尘加强通风车间燃料废气8m高车间异味自由扩散加强通风食堂食堂油烟采用清洁能源液化天然气,设置油烟机水污染物生活废水COD、BOD、SS、NH3-N、油脂化粪池处理、用于农田施肥不外排固废员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统一处理均得到妥善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一般固废茶梗、废叶等杂质收集后外卖危废含油抹布混入生活垃圾噪声运营期设备噪声噪声加工厂房封闭、生产设备采取减震、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选用低噪设备,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本项目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须经治理达标后排放,以减少本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加强厂区及其周围环境绿化,绿化以树、灌、草相结合的形式,起到降低噪声、吸附尘粒、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防止水土流失,严格控制目的性不强的地表剥离,加强项目完成后对破坏植被的恢复。加强生态环境意识宣传,提高员工的生态环境保护素质。本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不会很大。结论与建议一、结论××县××茶生产建设项目位于××县××镇××村六组,总投资104万元,占地面积5000㎡,该项目年产红茶50t,绿茶200t。1、产业政策符合性本项目为茶叶加工项目。根据国务院2013年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2013年修正)》中相关规定项目不属于鼓励、限制和淘汰类规定的范围,因此,本项目属于允许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同时××县发展和改革局于2018年12月10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项目选址合理性项目位于××县××镇××村六组,租赁流转土地,作为本项目的加工厂场地。根据现场踏勘,该区域为农村环境,项目周边主要为林地及少许住户,且租用土地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不在风景名胜区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地。因此项目土地利用合理。根据区域污染源调查,项目所在区域范围内没有大的工厂及其大的废气排放源,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较好。道路、供电、供气、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通过采取相应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外环境对工程的不利影响轻微。综上所述,本项目与周围环境相容,从环保角度讲该项目选址可行。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外环境关系见附图3。综上,本项目选址合理。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大气环境现状项目评价区域内的环境空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区内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2)地表水环境现状项目评价区域内的地表水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的要求,项目所在地地表水体的水质较好。(3)声环境现状项目区域内声环境昼间、夜间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良好。(4)生态环境现状根据实地踏勘结果及已有资料分析,评价区内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项目区生态环境良好。4、清洁生产本项目充分利用公司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通过购置新型先进设备和仪器,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废品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通过选购低噪声设备,减少噪声污染;降低运输成本;从上述几方面来实现清洁生产的宗旨。本项目从工艺、技术、管理、组织生产各个环节采取有效、可行措施,较好贯彻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的清洁生产。评价认为:本项目贯彻了清洁生产的原则。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该项目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为生活污水,项目产生废气主要为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生物燃料废气。进行生产活动时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生产过程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以及生活垃圾等。(1)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进行收集处理,回用于农田施肥,不外排。因此,本项目的运营对水环境的影响甚微。(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本项目产生的粉尘经过车间加强通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天然气废气经8m排气筒达标排放。(3)声学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本项目营运期主要为设备噪声,噪声值在55dB(A)以下。本环评要求采用墙体隔声、基础减震和距离衰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项目噪声对周围环境及项目本身影响较小。(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结论普通固废:项目茶梗、废叶等杂质回用于农田;废包装材料回收利用;混入生活垃圾进行处置。生活垃圾经统一袋装收集后由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