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专题学习要点_第1页
美学专题学习要点_第2页
美学专题学习要点_第3页
美学专题学习要点_第4页
美学专题学习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专题》学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 美学:美学是什么,或什么是美学,即美学的定义,是美学学科六大核心概念(美学、美、美感、艺术美、审美、美育)之一,但是美学的定义,却并不象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哲学,什么是新闻学等那么明确,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同学们可以在下面所提供的概念中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自己的结论)a美学即是在审美关系中,全面研究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形态,审美经验,艺术美和审美经验等的学科。b、 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简洁的说,美学是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王一川《美学与美育》)c、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辨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和美育。在研究艺术时,也是从审美的角度,把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以区别于艺术概论。(杨辛《美学原理新编》)d、 美学是关于人的(人性的)审美的高峰体验的人文学科。人的、(人性的)、审美的都是一个意思,即正面的积极的有助于人性的提升。即通过审美活动,研究人在现实生活中怎样获得更多的有助于人性提升的审美高峰体验的人文学科。一一2、鲍姆加通:德国哲学家,美学的提出者。他在1750年发表了《美学》第一卷,首次使用“爱斯特惕克”来为美学命名,认为美学应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标志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此确立。鲍姆加通也通常被尊为美学之父。3、美是生活:“美是生活”是俄国19世纪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什么是美的著名论断,他指出,“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4、 美感: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审美感受等的总和;狭义的美感是指具体的审美感受,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的综合心理反映。5、 科学美:科学美是指自然界本身的美与和谐的特征在理论上的表现,包括理论美与实验美,通常以理论美为主。许多科学家都把科学研究过程当成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科学未知数的揭秘能使他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以至产生强烈的生理性变化。6、 美感直觉:美感直观性的两层涵义:形象直观性,身心直接面对审美对象;瞬间生成性,审美不必借助抽象的思考,逻辑的推演,无须深思熟虑,就能获得审美享受。7、 “有意味的形式”:[英]贝尔《艺术》:“在各个不同在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的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8、 小说:小说是语言艺术的种类之一,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生活环境的文学体裁。除分为长中短篇外,还可以分为人物小说,情节小说,环境小说。9、 舞蹈:以经过编排的精美的人体动作将内在思想感情直观化肉身化的艺术。即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人的形体运动,抒发人的审美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必须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10审美净化:审美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审美对象的体验、品味和领悟,从而受到激励与鼓舞,使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提高,精神境界得以升华的一种接受效果。11审美活动:广义的审美活动,即是涵盖全部美学内容的美学活动,美学也就成为审美学,被誉为“美学之父”的鲍母加通就使用了这样的含义。狭义的审美活动:就是接受者对于美的对象或对象的美的体验、品藻、和鉴赏活动,即接受活动;借用经济学术语,就是对美的对象或对象的美的消费。(审美活动实际是审美主体倾心的投入对象的境界,以对象的唤情结构对主体实施“格式化”,从而使主体获得再生性体验的活动。)12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审美对象(比如艺术美)和审美公众之间的桥梁,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基础上,理性地探寻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以及对审美公众的启迪意义。二、简答题1、 美学的研究对象。以审美活动为载体,研究审美活动的客体,审美活动的主体,审美活动的有效方法,审美创造,审美教育五大范畴。a审美活动的客体目前学术界研究的最为充分,包括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的范畴;b、审美活动的主体包括美感的本质,审美心理的构成等; c、审美活动的有效方法,是目前学术界研究最为欠缺的一个方面,他应该研究的是审美主体通过何种方法才能获得更加有效的审美体验; d、审美创造的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很不够的方面,它应该研究人们怎样将自己的审美活动的收获充分的展示出来,使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美好的人间;e、审美教育研究的是怎样培养人们的审美观,怎样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怎样具备更高的审美活动的修养。美学研究的对象无论多么复杂,艺术美始终都是美学最重要的研究对象2、 谈谈审美关系和认识关系、功利关系的区别与联系?A、审美关系不同于认识关系:明理和经过概念的逻辑判断并不导致审美。B审美不能排除认识:广博的认识有助于扩大加深审美范围,提高主体的美感能力。审美关系以认识关系为前提和基础,审美不是认识,却包含或趋向与某种认知。C审美关系不同于功利关系:功利活动的目的是占有、支配甚至是消灭对象,具有排他性;审美活动的目的是观照对象,求得精神的享受与充实,具有共享性。D审美关系潜伏着功利关系:功利活动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功利关系本身的内涵也在丰富,社会美、自然美包含浓厚的伦理意味,艺术也要求尽善尽美。3、 怎样理解孔子的“诗教”与“乐教”?孔子诗教乐教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内容,以艺为手段:A、兴于诗:因为《诗经》是百科全书,知识又是美德的组成部分,所以兴于诗,就是一方面让知识的追求伴随生命的历程,使自己成为具有崇高的理性以及内心丰富、修养深厚的人;另一方面又要借助于诗的内在活力启迪、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塑造生命活力。B立于礼:就是要诗教乐教把人培养成符合礼的要求的人,从而投身到国家的建设和治理中,礼成为人立身立世的外在保证,即个人进入社会的通行证。。成于乐:通过集诗乐舞于一身的“乐”(或乐舞)潜移默化地陶冶性情,培养高尚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因为知识、道德、礼仪等要想成为自己内在的素质,必须通过乐教的内化作用。4、 悲剧美感的实质。悲剧性美感的实质:悲剧是崇高的集中表现,悲剧性美感即崇高感。A、 悲剧的崇高感是美好期待的不断强化,这种美好期待不仅发生在悲剧结局出现前,更在悲剧后获得升华。B、 悲剧的崇高感是直面人性处境的艰难而产生的理性升华。C、 悲剧的崇高感是人类人性尊严的自我证明。D悲剧的崇高感不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而且能够启迪人们进行深入的人生思考,使人们在体验悲怆的同时感悟人生的真谛。5、 美感的实质。A、美感首先是一种快感;美感总归是一种快感,快感是美感的基础,因为“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美感总是在快感的矿床上孕育的。B、美感其次是一种体验;美感又不是一种纯粹的快感,因为纯粹的快感只是点式的,局部的,单次性的,而美感必然在此基础上弥漫性的身心愉悦,即一种情感性体验。C、美感再次是一种再生性体验;美感体验不是一般的日常生活体验,更不是破坏性、毁灭性的恶性体验,而是一种有益的再生性的,有助于身心美化的体验。D美感最终是一种再生性高峰体验;美感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再生性的高峰体验,即如痴如醉,情不自禁,全身心的忘我体验,这种体验有时也可能表现为极端的悲怆。E、美感的实质是人性的证明,或人性的自觉,是由实现人性的提升而在主体展开的高峰体验;6、 如何审丑?A.丑的形象外观包孕了美的意趣与理想,借助形象本身外丑和内美的强烈对比产生审美效果,成为激发物:《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庄子》中的哀殆驼。B以否定的态度表现丑,真实地展现出丑的事物被历史抛弃的必然性,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丑的本质,寄寓了美的理想,如:《死魂灵》。C以某种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表现丑,但因艺术家高超的技巧和独创的形式使丑的题材具有可观赏的外观,如:《恶之花》,《金瓶梅》?7、 审美活动有哪几种方式?1、 日常式审美:审美活动的基本方式日常式审美是一种自在而非自觉的审美。一方面是消遣和休闲式的审美活动;一方面日常化层面的实用性或伦理性审美活动。接受者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审美对象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处于浅层次的独白状态。2、 鉴赏式审美:审美活动的本质方式接受者能够以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加以接受的审美方式。在鉴赏式审美中,接受者和审美对象均处于一种积极的参与中:接受者的主动性活现了审美对象的潜在性实现了客体的审美价值。3、 研究式审美:审美活动的高级形态研究式审美是以理性分析为手段,以获取知识性结论为目的的审美活动接受方式。其接受主体往往是美学家,理论家,批评家,科学家,及其它各类专家学者,在研究式审美中,接受者本身主要是非审美的,审美对象的审美性也“迷失了”。8、 审美活动有哪些特征?1审美活动的超越性:A、审美活动对功利关系的超越;B、审美活动对实用目的的超越;C审美活动对物我界限的超越;D审美活动对距离感的把握,“看小说有如看铁槛中的老虎”。2、 审美活动的想象性:一是审美想象活化审美对象;二是审美想象呈现审美对象;三是审美想象补充审美对象,如《红楼梦》中“《西厢记》妙词通细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3、 审美活动的情感性:审美活动的情感性就是指审美欣赏过程中,无时无刻不伴随情感活动。审美欣赏活动是以接受者的情感为驱动力的。4、 审美活动的个人性:审美欣赏活动的个人性特点决定了审美接受的差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5、 审美欣赏活动某些潜在方面,其作用仿佛骨骼支撑起肉体,却被肉体包裹;树根供养了枝干,却被泥土深埋一样9、 为什么说“鉴赏式审美”是审美最本质的方式?接受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对象的美,了解美之为美的特性,并且能够以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加以接受的审美方式。在鉴赏式审美中,接受者和审美对象均处于一种积极的参与中:接受者的主动性活现了审美对象的潜在性 方面接受者既体验又回味,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提升,实现了接受主体的审美性;一方面审美对象引导又呈现,对象的本质也得以显现和张扬,实现了客体的审美价值。10、 审美批评有哪几种?1、 感官印象式审美批评:随意性的评论,敏锐的观察,恰当的理想、丰富的想象,既是审美批评的表现形式,也是审美批评的特点。2、 形式主义审美批评:形式主义审美批评认为:形式分析是评判家了解艺术家创造意图的本质和深度,了解艺术家在艺术品中表达的感情、想象、经验的最最重要的手段。3、 背景主义审美批评:背景主义审美批评范围很大---社会历史批评更多地把艺术作品与其产生的社会、思想、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心理分析批评主要是基于心理分析的理论,在解释每一艺术作品时,都尽可能使用最新的心理学术语。11、美育在当代社会中的使命是什么?1、美育对当代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重建具有启悟作用:人除了物质的幸福以外,还有更高级的精神价值,人的七情六欲如能得到理性的滋润和调节,就会使感性欲求变得更美好,人的审美品位就会得到提高。2、 美育对当代人人格境界审美品位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提高审美理解力使人们增强和完善人际审美交流。审美教育活动是以发展个性通过审美欣赏审美体验涵濡人性,提升人的审美的人生境界。3、 美育对当代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推动作用:美育能培养人们与破坏自然的行为做坚决斗争的生态伦理意识,教会人们在审美的世界里生活12、美育的任务1、 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是以审美情趣为核心的对审美对象形式整体的一种直观感悟能力一是培养审美感知的敏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