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过错责任原则问题研究_第1页
无过错责任原则问题研究_第2页
无过错责任原则问题研究_第3页
无过错责任原则问题研究_第4页
无过错责任原则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过错责任原则问题研究无过错责任原那么问题研究论文摘要

本文首先概述了侵权行为归责原那么的根本范畴,明确了无过错原那么作为一种归责原那么的特性。同时,具备理论探讨的条件与必要性。接着,按照论文的一般体例,介绍了无过错原那么的概念: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那么。并且阐述了我国法律体系中“无过错原那么〞的法律渊源。

在第二个层面,文章着重阐述了“无过错原那么〞的构成要件和法律特征。在这一局部,首先明确界定了该原那么的构成要件:⒈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2.非有法律条款的明文规定,不能构成无过错责任;同时,没有法定的免责事由不能免责。⒊特殊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⒋行为人不必有过错。接着,又花了大量的篇幅按类别不同从九种不同的侵权类型分别介绍了每一种侵权行为的法律特征:缺陷产品的侵权行为、高度危险作业的侵权行为、环境污染的侵权行为、地面施工引起的侵权行为、饲养的动物引起的侵权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中的侵权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侵权行为、法人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因建筑物等物件引起的侵权行为致人损害的赔偿案件。

文章的第三局部,又将无过错责任与一般过错责任、混合过错责任、推定过错责任从法律角度加以辨别,以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无过错原那么的法律特征和具体适用。

最后,文章再次重申无过错原那么的构成要件,进一步加深读者的印象,并提出“罪当其责〞的适用原那么。

关键词:无过错原那么

构成要件

法律特征

法定

罪当其责

一、引言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具体形式,伴随着历史的演进,也在不断地开展与完善,更接近人类精神的根源。当然,作为一种历史严谨的产物,法律不可防止的被打上了历史的烙印。民法的观念自罗马法肇始,历经数千年,产生了烁烁生辉的理论学说。每一种理论的产生与开展,无不显示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自罗马法以来,物权与债作为民法范畴中的两大体系,不断地被加强和完善。按照传统的民法理论,债分为侵权之债和合同之债。在侵权之债中,关于侵权行为的归责原那么,作为理论体系中的核心,自产生以来,始终处于争论的漩涡,各种学说层出不穷。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那么,它是确定侵权行为人的民事责任的根据和规范,也是贯彻于整个侵权行为法之中、并对各个侵权法标准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纵观归责原那么理论的开展历程,不外乎三种原那么:无过错责任、过错责任、公平责任。

在归责原那么的开展史上,罗马法始终确立的是过错原那么。即无过错那么无责任。过错原那么在罗马法之后的漫长历史中,作为核心原那么,始终指导着侵权行为法理论的开展。但我们也应看到,每一种理论的产生均出自于历史实践的需要。而随着历史的开展,科学的技术的进步,现实生活比罗马法时代有了无法比较的进步。从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用过错原那么也无法解决,无法体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历史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留。当历史伴随着机器大工业走到19世纪的时候,各种工业事故频频发生,成了当时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当面临伤亡巨大的工业事故时,通过法律的救济是不可防止的。但在这个时候,法律工作者们发现了一个无法绕过的法律障碍。那就是按照当时的法律,过错原那么是侵权行为的归责原那么。它要求受伤者证明工厂主存在过错。这对于受伤者来说,无不是难上加难。出于维护社会稳定以及调和社会矛盾的想法,无过错责任逐渐成为归责原那么的一种。

在1884年德国制定了?劳工伤害保险》,该法首次推行了工业事故社会保险制度,使工伤事故的无差错责任得以实施。在1916年,美国学者巴兰庭在?哈佛法律评论》发表文章,第一次提出了无差错责任,随后在很多危险作业领域采用了这一赔偿责任原那么,在合同的违约责任中,也逐渐适用这一原那么。

二、无过错责任原那么的概念

无过错责任原那么,也称无差错责任原那么,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那么。适用这一原那么,主要不是根据行为人的过错,而是基于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根据行为人的活动及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由法律规定的特别加重责任。所以,学说上也把无过错责任原那么称之为客观责任或危险责任,英美法那么称之为严格责任。民法通那么第106条第3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当责任的,应当承当民事责任。〞这是我国民法对无过错责任原那么的成认。无过错责任原那么适用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具体的适用范围是民法通那么第121条、第122条、第123条、第124条、第125条、第126第、第127条、第133条所规定的侵权行为。此外,我国单行法规对适用无过错责任原那么也作出了规定,比方卫生法第39条、第40条;药品管理法第56条;兽药管理法第47条;环境爱护法第23条;水污染防治法第41条、第42条等。

三、无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

按照一般的责任承当模式,一种责任的构成要件均需具备下列条件:行为、过错、损害结果、行为和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过错责任。但是,无过错责任却具有不同的构成要件:

1、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这一点与过错责任没有区别,也是责任承当的根底所在。因为如果没有损害事实,自然不存在赔偿,即无需承当责任。

2、没有法律条款的明文规定,不能构成无过错责任;同时,没有法定的免责事由不能免责。这个要件是无过错责任所独有的。之所以确立这个构成要件。我认为应当是基于下列考虑:在债的责任承当上,过错原那么仍然是根本原那么,其地位不可动摇。为了在实践中不使过错原那么和无过错原那么混同,或为人为的扩大或缩小归责原那么的适用范围,在法条中做出明文规定,不可不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3、特殊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果关系也是构成要件的一个根本要件,这点勿庸赘述。

4、行为人不必过错。是指责任的承当不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在认定责任时无需受害人对行为人具有过错提供证据,行为人也无需对自己没有过错提供证据,即使提供出自己没有过错的证据也应承当责任。这个要件才是无过错责任的核心精华所在。

四、无过错责任的法律特征

(一)、无过错责任适用于损害后果的发生为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所导致的场合。在无过错责任中,任何一方当事人在主观中并不存在成心或者差错,这是适用该责任的前提,如果可归责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事由就属于过错责任。

(二)、法定的适用范围:无过错责任原那么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适用,不能随意扩大或者缩小其适用范围。民法通那么规定的典型的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案件有:缺陷产品的侵权行为、高度危险作业的侵权行为、环境污染的侵权行为、地面施工引起的侵权行为、饲养的动物引起的侵权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中的侵权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侵权行为、法人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因建筑物等物件引起的侵权行为致人损害的赔偿案件。

〔三〕、法定的免责事由:适用无过错责任的特殊侵权行为的免责条件由法律规定,但各特殊侵仅行为的法定免责事由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1、机关或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中的侵权行为。民法通那么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当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贯彻民法通那么的意见第152条对此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国家机关应当承当民责任。〞这种侵权责任,在国外的立法例中多称为“公务侵权责任。〞其特点为:侵权行为的行为人是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侵权行为系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所为;侵权行为违背了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所应当的注意义务。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适用无过错原那么归责,受害人只须举证证明存在侵害行为和损害事实及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而国家机关不能证明其有免责事由的即构成侵权责任。特别应注意的是,现行法关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侵权责任,除民法通那么第121条外,还有行政诉讼法第67条规定和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在适用中所应遵循的原那么是:优先考虑适用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假设不能适用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时,再考虑适用行政诉讼法第67条规定;假设行政诉讼第67条也不能适用,才可适用民法通那么第121条规定。

2、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侵权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虽然不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但他们实施的致他人以损害的行为同样构成侵权行为。这种侵权行为在各国民法上均被规定为特殊侵权行为,其特点在于:侵权行为的行为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行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所为的致人损害行为;侵权行为为客观上的不法行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监护人)承当替代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那么。但是,纵如法定代理人能够证明并未疏懈其监护职责,或已尽了相当的注意义务,而仍不免发生损害的情形,由其承当全部责任有失公平。为此,民法通那么第133条第1款还规定:“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3、法人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法人作为社会组织,自身无法为具体行为。它对外进行业务活动,需要通过法人的代表人或代理人来完成,这主要表现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其特点为:侵权行为的行为人是法人的工作人员;侵权行为系法人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所为;侵权行为须为不法行为。法人工作人员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由法人承当民事责任,通常称之为“法人侵权责任〞。就责任承当而言,这种侵权责任也是一种为他人行为负责的替代责任。在归责原那么上,应适用无过错原那么,即只要法人工作人员职务行为致人损害,无论法人主观上有无过错,均应由法人承当赔偿责任。

4、产品的侵权行为。缺陷产品的侵权行为是指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人身伤害、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后果的行为。它既不同于自己行为致人损害的一般侵权行为,也不同于为他人行为负责的其他特殊侵权行为。民法通那么第122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当民事责任。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产品质量法第29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当赔偿责任。〞第30条规定:“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当赔偿责任。〞“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当赔偿责任。〞上述法律所规定的因产品质量不合格(存在缺陷)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通常简称为产品责任,其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在于它具有下列主要特点:侵权行为是因产品存在缺陷所引起的;侵权行为是因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的行为;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为产品制造者或产品销售者。对产品责任属过错责任还是无过错责任,适用何种归责原那么,存在有不同观点。通常认为,民法通那么第122条所规定的产品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或称严格责任,即无论产品制造者、销售者主观上有无过错,均应对产品所造成的损害承当民事责任。而依产品质量法第29条、第30条、第31条的规定,生产者所承当的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销售者所承当的责任,属于过错责任。另外关于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责任,在法律适用上应优先适用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对于担缺陷产品责任中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那么应免除其法律责任:一是不当使用,即消费者违反产品的特定用途、目的、操作办法、不按产品表明使用保管产品的,由消费者自行承当责任。二是消费者明知产品有缺陷而购置、使用的,这一免责事由须具备下列条件四个条件。其一、产品本身虽未到达国家的有关质量规范,但仍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其二、产品须经企业主管机关批准前方可销售;其三、须在产品及包装上显着标出“处理品〞字样;其四、消费者明知是“处理品〞而购置。但是,“违反国家平安、卫生、环境爱护、计量等法规要求的产品,不得以‘处理品’流入市场,违反这一禁止性规定,即使经主管机关同意且标明“处理品〞字样,在发生损害后,产品制造者、销售者仍应承当法律责任。

[1]

[2]

下一页

5、高度危险作业的侵权行为。高度危险作业的侵权行为是指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后果的行为。所谓高度危险作业,民法通那么第123条作了概括性的列举,即:“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它的构成主要具有下列特点:侵权行为是因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而引起的;侵权行为是因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行为;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是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作业人。根据民法通那么第123条的规定,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当民事责任。这种侵权责任,通常简称为高度作业的侵权责任,依民法通那么第123条规定,高危作业致人损害的,应适用无过错责任,作业人不得以自己无过错为由主张免责。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作业人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成心造成的,不承当民事责任,因此,受害人成心为高危作业侵权责任的免责条件。

6、污染环境的侵权行为。污染环境的侵权行为,与前述缺陷产品的侵权行为、高度危险作业的侵权行为是同一种性质的特殊侵权行为。它们教师随着现代工业的开展而出现的,其致害因素均属于工工业灾害的范围,故也称为“公害的侵权行为〞。具体而言,构成污染环境侵权行为的特点主要有:侵权行为是违反国家爱护环境避免污染规定污染环境的行为;侵权行为是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行为;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是污染环境行为人。对于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不管行为人有无过错,都应对污染造成的损害结果负民事责任,也就是说,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那么,这是民法通那么第124条和环境爱护法第41条规定的根本精神体现。虽然无过错责任要求行为不得以自己没有过错为抗辩,但在合乎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情形,行为人可以免责。如海洋环境爱护法第43条和水污染防治法第41条、第42条规定,完全由于战争行为、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第三人或受害人行为,且经过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防止的污染损害,免予承当赔偿责任。此外,诉讼时效期间的届满也是行为人主张抗辩的法定事由之一。

7、因地面施工引起的侵权行为。因地面施工引起的侵权行为是指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平安措施而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对这种侵权行为,依民法通那么第125条的规定,施工人应当承当民事责任。因地面施工引起的侵权行为属于一种特殊侵权行为,其特点主要有:侵权行为是地而施工未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平安措施的不作为行为;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是施工人违背其应有的注意义务所致;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为施工人。因地而施工而致人损害的多为人身损害,通常还由此带来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害。因此,这种民事责任主要表现为损害赔偿。赔偿的范围,就是侵权行为经受害人所造成的实际损害。根据民法通那么第125条的规定,因地面施工致人损害侵权责任的承当,是以施工人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平安措施为条件的,也就是说,如果施工人已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平安措施,客观上已尽其应有的注意义务,即可以免除责任。对此,应由施工人淮证明自己已按规定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平安措施;举证不能或举证缺乏的,应承当赔偿责任。由此可风,对因地面施工致人损害侵权责任的归责,虽属于无过错责任,但在实质上类似于过错推定责任。

8、因建筑物等物件引起的侵权行为。民法通那么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同、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当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这一条文规定的侵权行为,即为因建筑物等物件引起的侵权行为,其具有下列特点:侵权行为是建筑物等物件直接致人损害的行为;侵权行为是建筑物等物件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行为;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为建筑物等物件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根据民法通那么第126条的规定,对建筑物等物件致人损害的,如果其所有人或管理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免除赔偿责任。这一规定说明,建筑物等物件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适用过错推定原那么。也就是说,当建筑物等物件致人损害的事实发生后,首先推定其所有人或管理人对此有疏懈注意的过错,建筑物等物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只有举证证明自己事实上没有过错,方可否认这种推定而免责,否那么过错推定即为成立,应承当相应的赔偿责任。除能证明自己无过错而免责的情形外,建筑物等物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还可以不可抗力、第三人过错、受害人过错等抗辩事由主张免责。

9、因饲养的动物引起的侵权行为。民法通那么第127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当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当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当民事责任。〞这一条文规定的侵权行为,即为因饲养的动物引起的侵权行为。其主要特点如下:侵权行为是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行为;侵权行为是饲养的动物独立动作致人损害的行为;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为动物所有人或占有人。对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那么,这是无可争议的,但并非所有情形都由所有人或占有人对饲养的动物所造成的一切损害承当赔偿责任。民法通那么第127条明确规定了两种免责事由:一是受害人过错,即致害事实完全由受害人的过错所造成,动物所有人或占有人不承当赔偿责任;二是第三人过错,即第三人因过错引起动物致人损害,第三人承当赔偿责任,动物所有人或占有人不承当赔偿责任。此外,不可抗力在一定情况下也得为免责事由。上述法定的免责事由虽不均衡,但受害人的成心和民法通那么第107条规定的不可抗力应当作为所有适用无过错责任的侵权行为通用的必然免责事由。

〔四〕、无过错责任的根本宗旨在于合理补偿损失。过错责任的发生根据是违反合同的当事人具有主观过错或侵权人具有主观过错,因此要求有过错的当事人承当责任可以同时实现惩办功能和补偿功能。在无过错责任的情况下,由于当事人并无过错,惩办功能也就失去了目标,而只能保存其补偿功能,在合同领域“无过错责任的根本思想只在于合理分配不幸损害,而不在于惩办不履行合同;因而它只具有补偿作用而无惩办作用〞①。

五、无过错责任与一般过错责任、混合过错责任、推定过错责任的区别

首先,应将无过错责任与一般过错责任加以区别。特殊侵权的种类很多,但并非所有的特殊侵权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那么。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侵权。宪法第41条第3款、民法通那么第121条、国家赔偿法第2条均作了规定,虽然三者在用词造句上不完全相同,但相互是统一的,并不矛盾。其次,将无过错责任与混合过错责任加以区别。混合过错是指对于损害的发生,加害人与受害人均有过错。民法通那么第131条规定:“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此规定是对该法第106条第2款的补充,同样是一般过错责任条款,体现了过错必须担责的原那么。再次,将无过错责任与推定过错责任加以区别。推定过错是指在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下,如果加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以及不存在过错,那就推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