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反问行为的重新定义,汉语言文学论文当代中国语言学对于反问范畴的研究,始于中国当代语法学奠基著作(马氏文通〕。其后,中国第一部当代修辞学著作唐钺(修辞格〕也对此作了分析。从此,几乎所有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和修辞著作都有论及,不过,迄今为止,反问仍然是汉语研究中难以准确阐释的一个范畴。早期语法著作对反诘或反问的讨论,最重要的认识应以黎锦熙、吕叔湘等人为代表。黎锦熙把疑问句分为表然否的疑问和助抉择或寻求的疑问。吕叔湘使用的则是反诘概念,他明确指出反诘和询问在句子形式上并无分别,反诘是假性问,是否认的方式。这一认识深入影响了语法学者。如张斌(当代汉语描写语法〕以为有的疑问句是无疑而问,问话人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了确定的见解这种无疑问句叫反问句,又叫反诘句。邢福义(当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更明确提出:所谓反问,是提出一个不存在疑问的问题,且答案:在问话当中,自然不需要回答。与此相关,一些学者干脆就直接把反问列为陈述句的一种。如刘月华等编(实用当代汉语语法〕、王还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都以为,反问句是一种强调陈述句。而在修辞学界,从唐钺(修辞格〕开场,几乎都以为反问是一种修辞方式,或者讲是修辞格。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将反问称作激问,以为这是为激发本意而问,必定有答案:在其反面。迄今为止,专门的修辞学著作在修辞格中也都予以介绍。一些语法修辞通论性的汉语教学资料,如黄伯荣、廖序东(当代汉语〕(1991)也以为反问是一个修辞学问题,是修辞手段的一种。刘大为则把疑问分为语法性疑问和修辞性疑问两种,以为反问是疑问句形式+让步推理而构成的修辞性疑问。无论是修辞学界还是语法学界,不管是叫作辞格、语气还是句式,对于反问的共同认识都是:其一,反问是假性问。华而不实认识上的区别只是在于究竟是把反问归入修辞还是语法。假如是归入语法问题,则到底是归入疑问句还是陈述句。其二,反问是无疑而问。华而不实认识上的区别在于究竟反问等于无疑而问还是反问是无疑而问的一种。其三,反问表示的是对命题的否认。其四,反问采用的就是疑问句形式。华而不实认识的区别在于究竟反问的成因在于疑问句形式+强调语气,还是疑问句形式+让步推理。其五,反问的结果是不要回答的。华而不实认识上的区别在于究竟是不等待回答,还是不许回答。这些认识能够讲非常明确,已经构成一种固有的形式。但是,假设引入新的语言事实,也许我们会获得新的认识。二、反问能否无疑而问所谓疑是一种心理状态,表示出的是对命题认知上的不确定,反问假如就是无疑而问,那么也就是讲在认知上应该都是确定的。可是:(1)甲:老板,我明天到老家去看我父母,请假三天。乙:他们不是下周要来吗?(2)甲:你要辞职?乙:我不是早跟你讲了吗?(3)甲:我明天去厦门。乙:你不是还有课要上吗?(4)甲:小王已经离婚了。乙:难道他们夫妻感情一直不好?(5)甲:我打算出国留学。乙:难道出国就一定能比在国内学到更多东西?(6)甲:刘叔叔要给丁乐介绍女朋友。乙:难道刘叔叔不知道丁乐出事?这里的不是吗是非常典型的反问,可是(1)中对于甲的父母下周要来这个命题,这里乙是完全确定吗?显然不是!他不可能比甲本人还确定甲的父母下周要来。例(4)更明显:有道是婚姻就像一双鞋子,合不合脚只要自个知道,小王已经离婚了,但是离婚的原因到底是一时冲动还是他们夫妻感情一直不好,乙其实自个根本不可能、别人也不会要求他作出确切的判定。即便是一个难道标记的反问,仍然表示出的是一定程度的不确定。那么,能否存在无疑而问呢?假如就讲话人本身对命题的认知而言,确实不少询问表示出的都是无疑而问,也就是讲话人对命题本身确实定性是没有怀疑的,如任何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都知道1加以2等于3,但是仍然会对小孩提出1加以2等于几的问题。由此,能够得出:结论一,无疑而问是存在的。结论二,反问不是无疑而问,反问仍然是能够表示出疑,甚至表示出略有一定程度的疑。三、反问能否比一般否认更强的否认张伯江等指出,反问不但表示出的能否定,而且其否认的强度要高于一般否认。丁婵婵进一步列出一个否认等级序列:简单否认(他不去上海)可能否认(他能够不去上海)补语否认(他去不了上海)意愿否认(他不愿意去上海)反问否认(难道他去上海吗),越往后否认程度越高。我们则以为,这是把情感强弱和事理本身的否认度、把语气强度和否认度混在了一起。如他不去上海是全量的否认,而难道他去上海吗这样一个反问句,能否一定表示全量的否认呢?其实不然,由于我们不能排除它能够有这样的回答:是的,他去上海。所以在这个反问句中,还是包含了问话人对答案:的不确定,否认的程度也就没有一般的否认句强。反问应该就是讲话人预设已经存在某种陈述,但对这种陈述不同意。再看一组例子:(7)A国会做超级大国吗?(8)A国不会做超级大国吧?(9)A国难道会做超级大国吗?确实,从(7)到(9)呈现出从中性疑问到否认的经过,能够讲,比拟而言,例(9)确实比(7)、(8)表现出更强烈的对于A国会成为超级大国命题的否认。但是,我们假如将之与直接陈述的否认形式相比拟:(10)A国不会做超级大国。(11)A国无论在什么事情上都不会做超级大国。(12)A国无论在什么事情上永远不会做超级大国。我们会发现(10)到(12)也呈现出否认语气越来越加强的经过。也就是讲,在这里,无需反问形式,语言本身也已经提供了在陈述行为基础上加强否认语气的手段。更进一步讲,我们把第(10)到(12)与(9)加以比拟,就能够看到,例(9)的否认度其实没有例(10)那么强烈,更不要讲是与例(11)和例(12)相比。也就是讲,我们其实不难发现,当A国需要明确否认A国会做超级大国的命题时,一般只会选用(10)~(12)的否认陈述形式,而很少采用(9)的反问形式。由于从(10)到(12)都是斩钉截铁的否认,而例(9)尽管语气强烈,却是并未封闭可能性的否认,由于任何一个询问行为都同时在呼唤回答。这样,哪怕是反问,在对话形式上已经给了对方某种解释的权利,进而难以成为一个唯一性的结论。反问确实能够表示否认,但是假如以为用反问的否认是比一般否认更强烈的否认,我们对此表示怀疑。反问是给予辨别解释时机的否认,当表示百分之百否认时,是不合适用反问的,反问不能否定度更高层次,只是语气更强烈。这也就是在科学语言中任何对命题最明确的否认都不会采用反问的形式之原因所在。比方数学中平面不是只要一条线,不可能讲成平面难道是一条线吗?工程技术中的否认、法律语言中的否认也都是如此。由此,我们能够得到下面结论:第一,反问句只是表示出在客观上对于命题的部分否认或接近全部否认,在主观上态度更强烈;第二,否认程度的加强,完全能够通过对于否认陈述的本身条件参数的调整而实现,无需借用询问形式;第三,与反问性否认相比,简单否认陈述愈加具有逻辑上的明确性;第四,反问性否认只合适于表示出日常生活中带感情的否认,而不能够用来表示出科学规律中的否认;第五,反问不能否定程度更高层次的否认,而是语气强烈的带有倾向性的否认。四、反问能否就是疑问句形式+强调反问是表示强调的一种方式是常见的一种理解。可是,就下面A、B两种形式比拟而言,显然B比A对自个的话语更为强调。(13)A:他难道会成功吗?(反问)B:他一定会成功的。(强调、陈述)而在下面的两组对话中,甲、乙的语气强弱比拟更为明显:(14)A:甲:他好似讲会走的。(不确定的陈述)乙:他会走吗?(反问)B:甲:他一定会走的。(强调、陈述)乙:他会走吗?(反问,不确定)在A组中,乙的陈述比甲要强调,但是在B组中,乙的陈述却远远不如甲那么强调。由此能够看到,反问能够表示强调,但并不一定表示强调。五、反问能否不能回答一般以为,反问是不要或是不能回答的。其实,反问不是不要回答,也不是不能回答,而是讲话者启用了默示即同意的语用策略,降低了对方回答的时机。因而,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听话人都是能够回答的:第一,假如听话人坚持自个原来的认识,当然就能够回答;(15)陈白露:难道从前我们有什么关系?方达生:自然也不能讲有。不过你应该记得你是很爱过我,并且你也知道我这一次到这里来是为什么。((曹禺选集〕145)第二,假如听话人要明确表示对讲话人的附和,可以以回答。(16)李石清:你难道这点世故还不明白?黄省三:我我明白,李先生,我知道我身边没有人撑腰。((曹禺选集〕198)在下面这条语料中能够看得更明白:(17)A:天桥一带解放前是什么情况?B:就这地方原来没有住户儿。A:天桥不是挺热闹吗?B:热闹是在那、那角儿里头,北角里头。((1982年北京话调查资料〕)在这里,A的反问天桥不是挺热闹吗,就是建立在B就这地方原来没有住户儿基础上的,由此,B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接受A的批评,成认自个的错误;二是进一步申辩:热闹是在那、那角儿里头,北角里头。也就是讲,反问行为的一个完好的经过,其实是这样的:反问话轮是一个中间话轮,前面有先导话轮,后面还能够有继续申辩话轮:(18)先导话轮:(陈述)这地方原来没有住户儿。反问话轮:(反问,否认先导话轮的陈述)天桥不是挺热闹吗?申辩话轮:(再陈述,申辩)热闹是在那、那角儿里头,北角里头。((1982年北京话调查资料〕)询问是与回答相对的一个话轮,因而,但凡询问,就意味着需要回答,没有不能够回答的询问,只要不一定回答的询问。六、对反问行为的重新定义(一)言语行为的重新分类询问通常被以为是一种语气,语气是言语行为的功能类型。要清楚明晰地理解反问,就有必要重新认识整个言语行为的基本类型。任何言语行为都是为了施行某种特定的目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始创者奥斯汀(Austin)根据显性施为句的形式,通过对英语中3000多个施为动词的研究,将言语行为分成裁决、行使、承诺、行为、阐述五类。塞尔(Searle)则在这里基础上,从言语行为目的、词语与世界的适切方向、讲话者心理状态、命题内容等角度,又将言语行为分为阐述、指令、承诺、表情、宣告五类。对此,列文森(Levinson1983)以为,塞尔的分类与奥斯汀的相比,固然可能更完善,却仍然缺乏原则性基础,也就是讲仍然缺乏一个逻辑鲜明的标准。同样是为言语行为分类,功能语言学派的代表韩礼德(Halliday)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他将人类语言交际经过分析为两组变项:交际角色(基本任务)和沟通物。华而不实,交际角色(基本任务)可分为给予(giving)和求取(demanding)两类,沟通物可以分为物品和服务和信息两类。这样,语言交际的最重要的功能就表现为四种:提供、命令、陈述和提问,如以下图所示:韩礼德这种对人际沟通中的语言从功能角度切入,用二分法将沟通角色的基本任务分为给予和求取,从分类标准的逻辑性上显然要比前辈学者都更清楚明晰,不过他的分类仍然存在问题:其一,命令、陈述、提问三类与提供显然存在某种不一致,后者在语言感觉上更像是一般性的行为而非一个言讲性的动作;更重要的是,以物品和服务概括用语言施行的给予或者索取行为的内容,能否适宜?而胡范铸的新言语行为分析理论则从交际角色出发,提出了言语行为分类的另外一幅图景:也就是讲:第一,任何言语行为都是一种有意图的互动行为。第二,言语行为能够根据沟通的意图不同而构成不同的类型。第三,言语行为的意图类型根据交际角色的面向来讲,都能够分为给予与索取。根据索取的沟通物的不同,索取的能够是信息可以以是非信息。假如讲祈使是一种讲话人向对方索取行动的言语行为,那么,询问就是一种讲话人向对方索取信息的言语行为。(二)询问范畴体系怎样构拟在社会交际中,人们向听话人索取的信息并不都简单地出于自个对于所陈述信息的不确定,由此,根据所索取的信息的不同,询问又能够分别构成不同的详细类型:一种是讲话人对某一命题无法确定,需要索取听话人对讲话人所提供命题的讲明信息,如:(19)哟!刘先生,你是不是把什么东西给忘了?由此构成的就是传统狭义的疑问再是讲话人已经基本把握了某一信息,只是索取听话人对讲话人所提供命题的确认信息,如:(20(早晨)A:老王,去上班哪?B:哦,你也上班哪?就例(20)而言,讲话人根据经历体验基本上确定对方是去上班,之所以仍要问,只是请求对方对此给予确认。这时构成的就是揣问,通常所讲的招呼问、测度问都是揣问。又如讲话人也已经基本把握了某一信息,但是要索取听话人对讲话人提供命题的附和信息,如:(21)难道它们不是在水面睡眠吗?这里讲话人用询问形式表示:自个以为它们是在水面睡眠并且要听话人接受这一观点,这就是反问。不过,还有一种是讲话人也明确把握某一命题,但是不知道听话人能否同样认识,要索取听话人对讲话人提供命题的认知信息:(22)教师:3加3等于几?教师不可能自个不明白3加3等于几,之所以发问,是对听话人能否明白不确定,于是索取听话人对讲话人提供命题的认知状态的信息,于是构成考问。由此,询问范畴的概念体系应该为:(三)对反问范畴的重新定义反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影视行业报告:工业化制作流程与质量控制关键指标体系研究
- 洞察2025年二手奢侈品市场交易活跃度分析消费者心理变化趋势报告
- 能源互联网在电力系统电力交易中的应用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合作模式研究报告
- 地热能供暖技术在智慧城市公共设施中的应用前景报告
- 混凝土模具工应急处置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主题公园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发中的虚拟现实与虚拟现实游戏报告
- 复合机床操作工理念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新能源行业安全管理技术创新与安全文化建设策略报告
- 丙烯酰胺装置操作工专项考核试卷及答案
-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竞赛-无人机驾驶(植保)选拔赛备考试题库(附答案)
- 体重管理相关试题及答案
- 2026届高职单招考试大纲英语词汇(音标版)
- 临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课件
- 2025纯电动路面养护车技术规范
- 《烹饪营养与安全》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寄生虫课件 吸虫学习资料
- 2025变压器中性点直流偏磁监测装置
- ktv业绩提成合同协议
- 长城汽车2025人才测评答案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四册全册各单元重点语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