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
一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本状况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紧紧围绕国家发展目标,培育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当前,我国坚持优先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稳步推进博士专业学位的原则,已建成博士、硕士两个专业学位层次并行发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制。(一)博士、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情况截至2019年,我国博士专业学位有口腔医学博士等13种(见表1),硕士专业学位有金融硕士等47种(见表2)。表1博士专业学位一览专业学位类别英文名称及缩写获批年份临床医学博士DoctorofMedicine(M.D.)1997兽医博士DoctorofVeterinaryMedicine(VM-D)1999口腔医学博士DoctorofStomatologicalMedicine(S.M.D)1999教育博士DoctorofEducation(Ed.D)2008中医博士DoctorofChineseMedicine2014电子信息博士—2018机械博士—2018材料与化工博士—2018资源与环境博士—2018能源动力博士—2018土木水利博士—2018生物与医药博士—2018交通运输博士—2018注:2011年设立的工程博士已于2018年调整,具体文件为《关于对已有的工程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进行对应调整的通知》(学位办〔2018〕28号)。资料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xwyyjsjxx/gjjl/szfa/267348.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12月31日;《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s78/A22/xwb_left/moe_833/201804/t20180419_333655.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5月8日。|Excel下载表1博士专业学位一览表2硕士专业学位一览专业学位类别英文名称及缩写获批年份工商管理硕士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MBA)1990建筑学硕士MasterofArchitecture(M.Arch.)1992法律硕士JurisMaster(JM)1995教育硕士MasterofEducation(Ed.M)1996临床医学硕士MasterofMedicine(M.M.)1998农业推广硕士AgriculturalExtensionMaster(MAE)1999兽医硕士MasterofVeterinaryMedicine(VMM)1999公共管理硕士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MPA)1999口腔医学硕士MasterofStomatologicalMedicine(S.M.M)2000公共卫生硕士MasterofPublicHealth(MPH)2001军事硕士MasterofMilitary2002会计硕士MasterofProfessionalAccounting(MPAcc)2004体育硕士MasterofScienceinPhysicalEducation(MSPE)2005风景园林硕士MasterofLandscapeArchitecture(MLA)2005艺术硕士MasterofFineArts(MFA)2005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asterofTeachingChinese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s(MTCSOL)2007翻译硕士MasterofTranslationandInterpreting(MTI)2007社会工作硕士MasterofSocialWork(MSW)2008金融硕士MasterofFinance(MF)2010应用统计硕士MasterofAppliedStatistics(M.A.S.)2010税务硕士MasterofTaxation(MT)2010国际商务硕士MasterofInternationalBusiness(MIB)2010保险硕士MasterofInsurance(MI)2010资产评估硕士MasterofValuation(MV)2010警务硕士MasterofPolicing(MP)2010应用心理硕士MasterofAppliedPsychology(MAP)2010新闻与传播硕士Masterof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MJC)2010出版硕士MasterofPublishing(MP)2010文物与博物馆硕士MasterofCulturalHeritageandMuseology(M.C.H.M)2010城市规划硕士MasterofUrbanPlanning(MUP)2010林业硕士MasterofForestry(MF)2010护理硕士MasterofNursingSpecialist(MNS)2010药学硕士ProfessionalMasterofPharmacy(M.Pharm)2010中药学硕士MasterofChineseMateriaMedica(MCMM)2010旅游管理硕士MasterofTourismAdministration(MTA)2010图书情报硕士MasterofLibraryandInformationStudies(MLIS)2010工程管理硕士MasterofEngineeringManagement(MEM)2010审计硕士MasterofAuditing(MAud)2011中医硕士MasterofChineseMedicine(MCM)2015电子信息硕士—2018机械硕士—2018材料与化工硕士—2018资源与环境硕士—2018能源动力硕士—2018土木水利硕士—2018生物与医药硕士—2018交通运输硕士—2018注:1997年设立的工程硕士(ME)已于2018年调整,具体文件为《关于对已有的工程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进行对应调整的通知》(学位办〔2018〕28号)。资料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xwyyjsjyxx/gjjl/szfa/267348.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12月31日;《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S78/A22/xwb_left/more_833/201804/t20180419_333655.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5月8日。|Excel下载表2硕士专业学位一览(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结构截至2019年,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行业产业需求设置了47个专业学位类别,共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9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8个,累计授予硕士专业学位321.8万人、博士专业学位4.8万人。1.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与结构(1)2019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情况根据教育部《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招收研究生总数为916503人,专业学位研究生为484659人,占研究生招生总数的52.88%。其中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0386人,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总数的2.14%;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474273人,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总数的97.86%(见表3)。表3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和结构单位:人,%类型专业学位学术学位合计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博士研究生103862.149478321.9510516911.48硕士研究生47427397.8633706178.0581133488.52合计484659100.00431844100.00916503100.00注:招生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资料来源:《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S78/A03/moe_560/jytjsj_2019/9g/202006/t20200611_464779.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6月10日。|Excel下载表3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和结构(2)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发展变化如表4所示,2017~2019年,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从404804人增加到484659人,增加79855人,增长率为19.73%;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从401299人增加到431844人,增加30545人,增长率为7.61%。可以看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较快,在总体研究生招生规模中的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略有增加,在总体研究生招生规模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表42017~2019年专业学位、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变化单位:人,%年份专业学位学术学位合计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201740480450.2240129949.78806103201844658852.0541137847.95857966201948465952.8843184447.12916503注:招生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资料来源:《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2018年教育统计数据》《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S78/A03/moe_560/jytjsj_2019/,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6月10日。|Excel下载表42017~2019年专业学位、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变化2.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生状况(1)2019年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规模和结构如表5所示,2019年全国共有在校研究生2863712人,其中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为1496761人,占全国在校研究生的52.27%,在校学术学位研究生人数为1366951人,占全国在校研究生人数的47.73%。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在校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2757人,占比为1.52%,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474004人,占比为98.48%。表52019年全国在校研究生规模和结构单位:人,%类型专业学位学术学位合计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博士研究生227571.5240142529.3742418214.81硕士研究生147400498.4896552670.63243953085.19合计1496761100.001366951100.002863712100.00注:在校研究生包含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料来源:《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S78/A03/moe_560/jytjsj_2019/9g/202006/t20200611_464779.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12月31日。|Excel下载表52019年全国在校研究生规模和结构(2)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发展变化从表6可见,2017~2019年,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生规模从1350541人增加到1496761人,增加146220人,增长率为10.83%;学术学位研究生在校生规模从1289020人增加到1366951人,增加77931人,增长率为6.05%。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呈逐渐扩大趋势且所占比重也在逐年增加。表62017~2019年在校专业学位、学术学位研究生规模变化单位:人,%年份专业学位学术学位合计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20171350541518326395612018141145851.68131979948.3227312572019149676152.27136695147.732863712注:在校研究生包含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料来源:《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2018年教育统计数据》《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S78/A03/moe_560/jytjsj_2019/,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12月31日。|Excel下载表62017~2019年在校专业学位、学术学位研究生规模变化3.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生状况(1)2019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生规模如表7所示,2019年全国博士毕业生共62578人,其中专业学位毕业生2142人,占比3.42%,学术学位毕业生60436人,占比96.58%;硕士毕业生577088人,其中专业学位毕业生290602人,占比50.36%,学术学位毕业生286486人,占比49.64%。表72019年博士、硕士毕业生规模单位:人,%类型专业学位学术学位合计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博士研究生21420.736043617.42625789.78硕士研究生29060299.2728648682.5857708890.22合计292744100.00346922100.00639666100.00资料来源:《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S78/A03/moe_560/jytjsj_2019/9g/202006/t20200611_464779.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12月31日。|Excel下载表72019年博士、硕士毕业生规模(2)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生规模发展变化从表8可见,2017~2019年,全国研究生毕业生规模由578045人增长到639666人。其中专业学位毕业生人数由237566人增加到292744人,增长率为23.23%;学术学位毕业生人数由340479人增加到346922人,增长率为1.89%。由此可见,专业学位毕业生的规模及在毕业研究生总数中所占比重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表82017~2019年专业学位、学术学位研究生毕业生规模变化单位:人,%年份专业学位学术学位合计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201723756641.1034047958.90578045201826021343.0634415556.94604368201929274445.7734692254.23639666资料来源:《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2018年教育统计数据》《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S78/A03/moe_560/jytjsj_2019/,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12月31日。|Excel下载表82017~2019年专业学位、学术学位研究生毕业生规模变化(三)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培养质量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底线和生命线,因此提升培养质量是各级政府和学位授予单位所面临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中央政府、省级地方政府、专业学位授予单位三级监控的立体化质量管理体制,构筑了以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内部质量保障为主体,以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为导向,第三方(学术组织、行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内部质量保障和外部质量监督融为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见图1)。图1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主要由中央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安排,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及各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自职责具体如下。教育部主要负责宏观调控研究生招生规模、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宏观质量监管等方面。每年国家教育部和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其中将明确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总体招生规模。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主要职责包括:开展相应类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咨询、指导、评估、研究及合作交流等工作;研究并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并指引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认证工作的进程;组织实施专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质量监测和专项检查工作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责包括协助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评估、评审工作,同时根据实际发展需求面向社会开展与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有关的评估、评审工作。二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特点1990年我国批准设立工商管理硕士,1991年正式启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历30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为专业学位类别不断增多,招生规模大幅增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我国已经形成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均衡发展,双轮驱动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一)发展历程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支撑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本报告根据关键政策发布时间,结合现实发展状况,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为孕育萌芽阶段(1949~1989年)、初步建立阶段(1990~2009年)、快速发展阶段(2010~2014年)、全面提升阶段(2015年至今)四个阶段。1.基于国情时情:孕育萌芽阶段(1949~1989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在此发展阶段,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急需大量人才,然而各层次教育师资力量的短缺成为当时面临的客观事实,处于起步阶段的研究生教育顺应时势主动承担起培养研究生师资的重要使命,为当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培养教学科研人员。这一时期的研究生培养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未能有效衔接。1954年7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务常务会议通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该条例1955年8月25日经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8月31日由周恩来总理签发命令公布实施。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有关培养高级科学人员的条例。条例要求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有本门科学的坚实基础和有关国家建设的实际知识,并能独立地进行专业的、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工作的科学干部。因1967年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废止,研究生招生工作停止12年。198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标志着中国学位制度正式建立,全面开启了中国独立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征程。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提出研究生的培养规格单一,对实际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在博士、硕士层次要加大力度培养应用学科的研究生,如工程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工程硕士等。在培养目标上既要注重培养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师资及科研人员,又要注重培养部门行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1]1989年初,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成立了“培养中国式MBA研究小组”,围绕在我国探索设置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的可行性和开展试点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相关工作开展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9年6月发布《关于加强培养工程类型工学硕士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逐渐发展壮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急需师资和科研人员的状况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研究生教育应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工程类型工学硕士研究生。开展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2]从新中国成立到1989年,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研究生的培养理念也由早期仅注重学术逐步向学术和应用并重转变,这些探索和努力都为后来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立足服务需求:初步建立阶段(1990~200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0年审议通过《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批准设立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史上的第一个专业学位,并于1991年开始正式招生。这一重要部署标志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式拉开帷幕。[3]1994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国发〔1994〕39号)指出:“在培养基础学科人才的同时,要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1995年1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加强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统筹规划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教育,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占硕士生教育的比重。强化专业学位教育与特定职业的职位(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的联系。做好已有工商管理硕士、建筑学专业学位、法律专业硕士等专业学位硕士生的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扩大范围并适时地增设新的专业学位。”[4]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明确指出:“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专业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但一般只设置硕士一级。专业学位的名称表示为‘XX(职业领域)硕士(学士、博士)专业学位’。”1997~1999年国家设置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兽医三个博士专业学位,正式开启了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于2002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学位〔2002〕1号),指出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制,保障专业学位教育事业的稳健发展,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同时明确提出专业学位与相应的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2008年国家新增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逐步推进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由此可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建立初期,国家逐步加强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招生规模和结构等方面做出初步探索和尝试。但是此时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面临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培养特色不突出等主要问题,需要继续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寻求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3.坚持深化改革:快速发展阶段(2010~2014年)2010~2014年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国家围绕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启动并实施了几项重大举措。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教育部研究决定在拟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招生计划5万名,全部用于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值得注意的是,扩招的名额主要面向参加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的应届本科生。新增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有助于缓解当年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大决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0年1月召开第27次会议,会议批准新增19种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在原有专业硕士学位类别的基础上,学位种类达到38种,学位类型结构进一步优化;研究增设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相关的专业博士学位。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0年9月下发《关于下达2010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通知》(学位〔2010〕32号),通知指出,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列入2011年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专业目录,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加大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统筹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布局。要求各学位授予单位积极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实现提高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标。值得关注的是,在此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初创时期的在职攻读为主、一般不招收应届毕业生,逐步转变为以应届毕业生为主要培养对象。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不可或缺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组成部分。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取得长足发展,逐渐从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这一单一模式转型为重点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生分类培养的步伐逐渐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更加合理规范,针对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等环节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4.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阶段(2015年至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2015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占整体硕士生招生比例达到50%以上,随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化发展逐渐走上内涵式发展的轨道。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早有部署,早在201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2次会议上强调,要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高端人才支撑。[5]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这是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的配套文件,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以上这些加强内涵建设的工作部署都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出要求和指明方向。2015年之后,国家专门针对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教育部于2015年下发了《关于做好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旨在从地区、高校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三个层面树立典型,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这两份文件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时期。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2015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旨在推动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内涵式发展成效显著。2016年4月,在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领导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旨在通过水平评估分析专业学位教育质量和建设成效,分析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更好地贯彻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本次评估在法律、教育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开展,全国符合条件的293家单位的65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全部参评。历经两年的努力,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并于2018年正式发布评估结果。此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是国家首次开展的大范围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是加快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为今后全面开展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年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更加合理的目标,以及继续保持研究生培养规模适度增长的态势,到2020年实现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体规模的60%左右。近年来,国家通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和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基本实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地位平等、分类培养”的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步迈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围绕“服务需求、提高质量、深化改革、内涵发展”的发展理念,国家逐步健全和完善加强产学结合、提升实践技能、满足职业需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二)发展特点1.坚持党对研究生教育事业的统一领导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统一领导,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设立至今,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稳步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通过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已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基本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协调有序发展。2.坚持服务需求的根本导向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以满足、适应、引领需求为导向,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以适应国家改革与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切入点,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结构,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国家实施的几项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政策及专业学位类别设置均与国家发展战略部署密切相关,这些事实充分体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坚持服务需求的发展特点。3.坚持保证质量的发展理念保证培养质量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必须坚守的底线,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政府有关部门和学位授予单位坚持把提升培养质量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核心、最重要的任务,积极树立质量理念,强化质量意识,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切实肩负起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神圣使命。三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一)国际形势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出新挑战当今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各种文明既有交流融合又有相互激荡,人类处于深刻复杂演进的发展时期。世界经济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发展机遇,全球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学习能力、职业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清醒认识国际形势带来的新挑战,统筹研究部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积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二)国家建设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出新任务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于2017年出台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方向并提出发展目标。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已步入新的阶段。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该在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坚持内涵式发展,积极发挥引领和支撑的功能。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印发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从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大力提升培养质量等入手,加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是支撑、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引擎,应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为指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在服务需求中加快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内涵式发展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出新要求基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律及趋势,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历了跨越式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得到大幅提升,已经迈入内涵式发展的新时期。持续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是解决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面临问题的必由之路。内涵式发展要求避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术化”倾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真正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四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中国已建立相对完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在培养模式创新、提升培养质量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存在培养特色不够鲜明、教育立法滞后、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事业的稳健发展。(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有待创新根据教育部《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招收研究生总数为916503人,专业学位研究生为484659人,占研究生招生总数的52.88%。可以说在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中,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相互独立又相互连通的二元模式存在。目前承担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单位多数情况下是一体的。相比而言,我国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较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一出生”就容易落入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窠臼,这就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结果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悖。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却缺乏相关实践经验,无法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给予有效指导,部分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趋同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悖。此外,部分相关人士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实践认识不够清晰,观念的偏差造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创新相对滞后,存在“专业学位”低于“学术学位”、属于“次等学位”的错误认知。为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培养单位应严格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结合自身发展特色,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不断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等。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是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从宏观层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学位层次设置及学位授予标准等做出规定,但是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对独特的特征暂未提及。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制度保障,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效衔接有待推进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鲜明特色。加快推进与职业资格认证紧密衔接,有效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亟待完成的重要任务。该项任务主要包括博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与特定职业需求的有效衔接,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标准与特定职业人才评价标准的有效衔接,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内容与特定职业人才工作实际的有效衔接,以及博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成果与获得相应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多数已有相匹配的职业资格,但是也存在没有相匹配的职业资格的现象。此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由教育部主管,职业资格认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分属不同的管理体系,两者的衔接存在壁垒,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效衔接缺乏政策的指引和规范。(四)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导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和重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等文件都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面临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学位授予单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数量难以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际需求,因此需安排大批学术学位研究生导师担当起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角色;二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指导力度不够;三是实际培养过程中“双导师制”仍未发挥应有功能,校外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参与不够,校内外导师合作培养机制不够健全。(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结构有待调整近年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如表4所示,仅2017~2019年,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从404804人增加到484659人,增加79855人,增长率为19.73%,但是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未增加新的领域。这种招生规模与专业学位类别增长速度的不一致性,也造成了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和实际需求存在偏差的现象。新兴职业领域的人才供需矛盾更为显著,因此现有专业学位类别需要做出优化调整,同时根据实际需求逐步设置更多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专业学位领域的设置及总体招生规模都相对较为保守,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健全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内外结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一是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内部质量保障机制,该层面的保障机制是整个保障体系的核心;二是教育行政部门质量监管体系;三是第三方机构的积极参与。目前专业学位评估领域中,处于权威地位的仍然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领导下的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的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第三方机构的参与有限。国内专业学位项目引领或参与国际认证的项目更是少之又少。如何统筹协调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形成上下一心、内外协调、整体发力的质量保障机制成为当前亟须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五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策略(一)坚持正确方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功能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根本任务,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要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学习、实践学习乃至整个培养过程,引导广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导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时了解所指导研究生的思想动态,积极配合所在单位满足研究生的实际需求,为研究生在校学习、实践创造良好条件。(二)坚持依法依规,逐步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法律法规任何改革都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和在法治的轨道内运行,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法制建设是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处于加强内涵建设、质量全面提升阶段且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也出现了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新问题。政府部门和专业学位授予单位要坚持运用法治精神、法治原则及法治手段来解决此类新问题。逐步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法制建设是一项体系工程,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深入调研、充分调研确保新制定的法律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校、社会组织的人力物力资源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法治研究,提升相关立法立规的质量和水平;三是要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关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的计划和管理。(三)坚持理念创新,持续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性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政府部门和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应坚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学结合为依托,打造符合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培养过程中,鼓励专业学位授予单位与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有效衔接,共同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东莞市寮步镇人民政府招聘3名党建组织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广东广州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医教研岗位招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湖南株洲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交驾驶员、ART站务员招聘3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上半年上海市卫生健康技术评价中心工作人员公开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广西玉林市北流生态环境局招聘公益性岗位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南平延平黄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医师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共大庆市委督查考评办公室所属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广东中山翠亨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选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河南新乡医学院本科生学院专职辅导员招聘1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车间师带徒管理办法
- 事业位协议班培训合同
- 2025年中国50岁以上成年人益生菌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机遇研判报告
-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腹部外伤文库课件
- 医院门诊急诊统筹管理方案
- 胃肠外科医生进修汇报
- 2025高级会计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 贵阳辅警管理办法
- 慢病健康宣教课件
- 生产领班的工作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