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演进和现状,财政学硕士论文_第1页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演进和现状,财政学硕士论文_第2页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演进和现状,财政学硕士论文_第3页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演进和现状,财政学硕士论文_第4页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演进和现状,财政学硕士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地方债务风险的演进和现在状况,财政学硕士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中国地方债务风险的演进和现在状况【第四章】【第五章】【结论/以下为参考文献】第3章中国地方债务风险的演进和现在状况3.1地方债务的历史与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与经济都尚在起步阶段,物价不稳定,战后重建任务宏大。为充实财政,保证建设资金,批准发行两次地方公债,分别是东北生产建设折实公债和地方经济建设公债。1950年,为筹集建设工业基础的资金,发展东北经济,批准,发布(关于发布1950年东北生产建设折实公债的命令和条例〕,该债券期限为5年,年付息一次,年息5厘,计划发行3045万份,但实际总发行量为3629万份,超过原有计划。1953年结束了朝鲜战争,开场国内工商业社会改造,并开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在1953年至1957年的五年间,先后5次发行地方债务,累计发行34.45亿元。1958年,通过了(中国地方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定停止发行全国性债券,改为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行地方债务。随着不断加深对经济的高度集中,市场中的企业主体失去应有的自主能力,地方公债逐步失去其存在意义。1968年,地方公债全部到期清偿,出现了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情况。1979年,中国开场发行地方负有偿债责任的债务。当年有8个县区举债,开场了最早的尝试,此后各地陆续举债。但各省级负有归还责任的债务并没有出现,直到1981年才开场出现,在1981年至1985年间,共有28个省级负有归还责任。在1986年至1996年,地方负有归还责任的债务出现了繁荣发展,市级和县级举借债务出现大幅增长。至1996年底,中国所有省级均发行地方性债务,全国239个市级发行债务,占所有市级的94.5%,全国2405个县级均举借债务,占所有县级的86.5%,地方性债务变得普遍存在。1978年至1996年间,正是改革开放、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经过,也是中国进行大幅改革,通过放权让利、分灶吃饭等方式扩大地方权利,调动地方积极性的时期。出现了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基础设施需求之间矛盾,某些地方为此开场了举债建设基础设施,并收费还本付息等形式,但总体来看,地方的举债规模仍相对较小。1997年,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开场实行以投资为主的积极的财政政策。1998年至2005年间,共发行了9000亿的长期建设国债,华而不实约3000亿转贷地方,签署转贷协议,且本息由地方承当。在积极财政政策下,各地的地方融资平台开场大量涌现,地方债务大幅增长,财政支出迅速上升。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再次施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不仅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各自配套计划,借助银行贷款和地方融资平台来筹措资金。审计署颁布,2018年中国地方债务余额较上一年度增长61.92%,地方投融资平台规模剧增。与此同时,为避免地方融资平台规模过大所导致的风险,开场代理地方发行债券,从2018年开场,连续两年为地方发行2000亿的债券,且代为归还。从2018年开场,由希腊所引起的欧洲债务主权危机使全世界人们对债务危机愈加的关注,也使中国地方债务风险凸现出来,也积极的寻找地方融资的新渠道,分散地方债务风险。2018年,批准开展地方自行发债试点,但此时仍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发债,还是财政部还本付息,但已逐步从代理走向自主发债。2020年,较最近几年代发2000亿地方债有所增加,发债规模到达2500亿元,增加的500亿主要是考虑保障性安居工程需要加大投入,与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发债仍有区别。2020年,扩大了地方自行发债的试点范围,新增了江苏省和山东省。2020年,经批准,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山东省、北京市、江西省、宁夏省和青岛市开场了真正意义上的自行发债,自主发行债券,且地方自行还本付息,由统筹管理,将发债额度控制在4000亿元之内。但到当前为止,地方自主发行的债券仍没有完全的市场化,且发债规模仅为发债额度的四分之一左右。2021年3月,公布了(关于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批复了地方债务的万亿置换债务额度。3.2地方债务风险的演进。由于早期中国开放程度不够,且(预算法〕规定地方不得发债等现实情况,地方的债务风险较低,鲜有人关注。2004年,中国的地方债务突破10000亿元,且地方债务呈加速上升趋势,乡镇所负担债务2200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担400万元,已经开场出现了地方债务风险的苗头。2005年,地方债务增长愈加迅速,风险进一步突出。财政部办公厅协作调研课题组在报告中指出:调查中的大部分省份地方债务规模均出现高速增长,年度债务余额超过当年全省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债务负担率大多数超过10%,债务增长速度几乎都超过了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2007年,中国地方债务到达41159亿元,华而不实政策性挂账为8%,担保债务为14%,直接债务为78%.2018年,高盛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性债务已经到达15.7万亿,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8%,华而不实地方性债务约占23%,总债务负担率超过发达国家认定的45%的警戒线,出现了一定的债务风险。据中金公司估计,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约为7.2万亿元,2018年新增债务3万亿,新增债务超过了债务余额的40%.上海申银万国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地方省级债务约为9.5万亿元。2018年,中国地方性债务持续高速增长,风险逐步展现出来。从总量上看,根据审计署颁布的数据显示,地方性债务余额为107174.91亿元,全国6576家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余额为4.97万亿元,约占债务总额的46.38%.根据央行(201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指出,2018年地方融资平台到达10000余家,县级地方融资平台较多,约占70%左右,东部的地方融资平台较多,约占总数的一半,其余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县级地方。湖南、江西两省,县级地方融资平台占全省的比例均超过70%,云南、四川两省更是高达80%左右,部分地方的县级债务风险较为突出。银监会统计的2018年全国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余额约为9.09万亿元,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19.16%,公司数量为9800余家。固然审计署、央行和银监会所统计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但三者均共同讲明了中国地方债务规模之宏大,市县级债务风险突出,地方债务风险不容小觑。从债务构造中看,地方直接的债务风险为6.7万亿,约占62.62%,地方或有债务的风险4万亿,约占37.38%.来源于直接债务,但也不容忽略,两项加总后还是难以忽略的风险。从借款来源上看,最为主要的是银行借款,约占全部债务的79%,需要地方信誉的债务占到85%,但在2018年禁止地方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这使得无信誉担保的债务大幅出现,风险愈加隐蔽。2020年,审计署的结果显示地方债务规模较2018年增长12.94%,若按2018年审计署颁布的数据推算,2020年地方债务规模可超过12万亿,且局部风险仍然突出,地方债务率最高到达219.57%,部分地方偿债率最高到达67.69%,已经超过警戒线,且最高的借新还旧率为38.1%.由于禁止地方使用信誉提供担保举债,这使得城投债在2020年出现了跳跃式增长,发行额超过8500亿元,也出现各种新融资方式,企业债是城投债的主要方式,但城投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中定向工具的增长也特别迅速。从城投债的债券等级看,评级在AA级的规模大幅增加,发行总量占比近五成,但从动态来看,城投债等级逐年整体下降,无担保城投债占比也逐年扩大。截至2020年6月,地方债务总规模到达了17.9万亿,与2018年相比,省级、市级、县级年均分别增长约14%、17%和26%,华而不实县级债务风险不仅总量宏大、构造不均,还存在增长过快的问题。全国各级负有直接归还责任的债务为20.699万亿,负有间接归还责任的债务9.576万亿,合计共30.275万亿,债务负担率到达了53.22%,较2018年上升了5.22%,债务的总体规模仍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从内部构造分析,全国负有归还责任的债务较上一年度上升8.57%,负有归还责任的债务上升3.98%,地方负有归还责任的债务上升13.06%,可见地方债务还是性债务的主要风险点,且增长速度较快。从行业债务状况看,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的债务余额较高,债务归还压力较大。从债务来源上看,银行贷款、BT融资、发行债券仍居高不下。从将来偿债年度上看,归还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2020年和2020年。从2021年开场,地方债务开场逐年下降,2021年及以后占比仅18.76%,但由于地方借新还旧率的居高不下,以后年度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除此之外,部分地方和单位违规融资、违规使用性债务资金,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靠程度较高都成为现前阶段地方债务风险的关键点。3.3当下地方债务风险的特征。3.3.1总体风险可控,局部风险突出。近年来,中国地方债务急速膨胀,从2018年开场,年均增长19.97%,债务规模已近18万亿,全国整体债务超30万亿,但债务负担率为53.22%,仍低于警戒线60%,存在一定债务空间,在总体规模上仍属于可控范围。2020年,审计署颁布个别地方债务率最高到达219.57%,部分地方偿债率最高到达67.69%,已经超过警戒线,且最高的借新还旧率为38.1%.这昭示着中国固然总体规模可控,但在局部地区,地方债务仍然存在较大风险。这从地方债务违约事件中即可看出,如表3.4所示,各种债务违约事件不仅导致投资者自信心不断下降,还进一步提高了地方债务违约的可能。3.3.2存量风险可控,流动性风险凸显。当前,中国地方债务存量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安全状态,风险较低。将地方的分析企业化,考察地方的资产负债表的良好程度,与企业类似,地方政资产负债表分为资产和负债两项,地方的资产应包含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包含地方的非经营性资产、土地资源和持有非上市公司的权益;流动资产包含地方存款和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等。地方负债相比照较稳定,主要包括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地方债券、或有负债〔城投债、基建信托〕、其他隐性负债等。由此可列出地方的资产负债表,如表3.5所示,地方资产负债率从2018年的36.8%上升至2020年的47.6%,地方的资产负债率比拟健康,但若剔除非经营性资产,2020年地方的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到达73.6%,超过60%的国际警戒标准,但总体上仍属可控范围。资产负债表健康并不一定意味着地方债务无风险,不会产生债务危机,由于债务危机并非是资产或资本金出现问题,可以能是出现流动性危机。流动性危机也应该是中国地方融资平台需要十分关注的地方,从相关机构考察800多家地方融资平台来看,至少有三分之二现金流出现一定问题。当前,中国地方融资平台数量过大,且近70%的融资平台均在县级,现金流偿债能力有限,这足以引起高度关注。3.3.3债务透明度较低,隐性风险加大。中国地方债务虽仍未到达国际上的警戒线,但其构造复杂、难以统计,隐蔽性较大。2018年至2020年是地方债务的偿债高峰,但仍未发现显性地方债务或城投债券违约事件。某些地方早已是负债运营,大量债务存量以债务循环的方式再次发行,借新还旧的现象逐年增加,地方只能增加收费,以其他方式增加财政收入,显然这种方式愈加隐蔽,愈加具有危险性。中国现有地方融资平台多为县级,而县级偿债能力有限,某些县级债务负担率竟高达219.57%,一旦出现风险,省级地方债务风险将愈加难以承受。除此之外,地方存在贷款展期,借新还旧的同时,对新增融资的消耗,正常运营成本都会造成隐匿的负担,且融资源头日益多元化,渠道扑朔迷离,更使审计加大了难度,也使地方加大了债务负担,隐性风险进一步加大。3.3.4偿债能力有限,过度依靠土地财政。现前阶段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国际大环境仍不乐观,且人口红利已大不如前,经济下行压力宏大,地方面临着财政收入增幅降低的风险。地方本身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