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国际经济贸易论文_第1页
中韩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国际经济贸易论文_第2页
中韩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国际经济贸易论文_第3页
中韩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国际经济贸易论文_第4页
中韩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国际经济贸易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韩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国际经济贸易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第一章】【2.1】【2.2】【2.3】【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中韩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六章】【结论/以下为参考文献】第5章中韩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在经贸、政治、文化沟通及民间往来等领域获得重大成就,两国关系在总体符合两国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平稳向前发展。推进中韩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将来两国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两国加强政治互信的重要举措。本部分拟结合中韩当下关系的现在状况,从不同角度对推进中韩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唯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才能在推动中韩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上趋利避害,对症下药,使两国整体关系迈进新阶段。5.1中韩经济一体化的有利因素。5.1.1天然睦邻的地缘关系。纵观世界上发展已经比拟成熟的一体化地区,无论是以经济合作为主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南亚国家联盟,还是经济政治一体化程度都很高的欧洲联盟,严密相连的区位关系是其实现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在东北亚地区,中韩两国隔海相望,当前两国之间开通的山东荣成港到韩国平泽港近期海上航线仅102海里,每周往返中韩之间的航班到达830余架次。睦邻的地缘关系决定了两国天然的互相依靠性,便捷的交通也降低了两国经贸往来的成本,使得两国的产品在对方市场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除此之外,睦邻关系也为中韩加强政治互信提供了保障,一方面有助于推进两国互助互信的安全保障合作,另一方面在发生误解和矛盾时有助于及时商量解决。总之,一衣带水的中韩地缘关系是推动两国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在还未构成任何区域性联盟的东北亚地区具有先导和示范性意义。5.1.2源远的文化沟通沟通。早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儒家文化即已传入韩国,开启了中韩之间源远流长的文化沟通沟通。在古代中国国力兴盛,中韩文化沟通主要具体表现出为中国对韩国的文化输出和影响,进而构成了影响整个东北亚的儒学文化圈。时值今日,我们仍然能够看出中韩文化中某些领域的趋同性。固然两国建交不长,但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中韩人民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有很多一致性。近代,韩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又遭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东西方混合基因使得韩国文化个性突出,灿烂卓著;而中国在继承传统与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也逐步发展出具有中华特点的社会文化体系。因而在文化领域,中韩既有共通的文化渊源,也有各自的文化特质,这既便于中韩文化的沟通沟通,也凸显了中韩互相学习的必要性。建交以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双方的文化沟通一直走在前面,在学术研究、文学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卫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韩流汉风已深切进入影响着两国人民的生活。文化沟通的深切进入也拓展了文化产业和精神产品的发展,韩国的影视作品和创意文化在中国市场大开,中国人通过直观的产品感受独具韵味的韩国文化;孔子学院和汉语热也让更多现代韩国年轻人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发展状况,促进了双方人才的沟通互通,为两国经贸合作的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持。5.1.3共同的政治利益共鸣。在上世纪美苏冷战和意识形态分歧的背景下,中韩曾长期处于互相隔绝状态。直到两极格局被打破,双方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双方高层屡次互访,双边关系也从最初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发展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固然在建交后中韩在一些政治问题上出现过矛盾分歧,但双方仍在很多方面存在共同的政治利益共鸣,而这也必将更好的推进中韩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首先,固然两国意识形态不同,政治制度各异,但两国都需要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当前朝鲜半岛无核化和半岛安全关系到中韩双方的亲身利益,固然在处理问题的思路上仍有分歧,但双方对半岛和平稳定的目的是一致的,在外交方式上,两国也尽力通过商量会谈的方式解决,避免半岛矛盾激化,促进半岛和平发展。其次,从历史政治背景来看,中韩两国都为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的受害国,两国对战争带来的灾难深有同感,也都有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避免战争的美妙愿望,基于此,双方在东北亚地区具有安全保障合作的政治基础。尤其是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崛起,对战争责任、慰安妇、历史教学材料和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的态度和行为伤害了中韩人民的感情,同时也增加了中韩双方对历史战争问题的共鸣,加强了中韩人民的友谊。最后,从两国建交后政治关系发展的轨迹来看,固然不像经贸合作那样热火朝天,但总体上还是稳步推进,中韩历届领导人都注意和重视发展与对方的关系,增进政治互信。韩国现任总统朴槿惠更是精通汉语,是典型的知中派.因而放眼将来,中韩双方在政治领域的合作具有愈加广阔的前景。5.1.4互补的经贸合作关系。自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合作不的断迈向深切进入,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究其原因在于中国与韩国在过往20多年的发展中经济互补性较强,两国加强经贸合作有助于实现双赢。首先,在经济发展阶段上,中国落后于韩国,在中韩建交时,中国才刚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市场经济时期,国内工业体系和产业构造不完善,经济发展水平比拟落后,然而此时的韩国已经通过七八十年代的黄金发展期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依靠出口拉动和国家政策的扶持,韩国已经构成了比拟当代化的工业体系。经济阶段上的差距使中韩经贸合作有了共同利益点,基于中国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韩国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成倍增长。而基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人口红利提供的宏大消费市场,韩国电气、机械、电子、化工等先进技术产品和生活耐用品较快的占领了中国市场,也极大的拉动了韩国经济的发展。从中国方面来看,基于中国的农业基础和矿产资源,中国向韩国出口了大量初级产品,有效地开拓了中国产品在韩国的市场,也弥补了韩国国内在农业和资源产业发展中的瓶颈。两国经济上的互补使两国经贸合作依存度很高,双边经贸合作的积累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下了基础。有人以为,随着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加强,综合国力的提高,加之对环境资源保卫力度的增加和对反垄断审查的重视,中韩将来经贸合作会有所降温,经济互补的优势不再,而更多的是竞争关系。对此,本文以为,对于上述客观现象对中韩经贸关系的影响应当辩证看待。确实中国经济发展获得重大成就,但客观上仍与韩国具有一定差距,短时期内贸易构造不会被打破,经贸合作依存度不会明显降低。其次,在中国以可持续发展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中韩经贸合作更将向纵深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各国的主流,但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是闭门造车的经过,而是在竞争与合作中谋求自我的经过。中国固然喊出了口号,但政策的落地还需要擅长借鉴并付诸行动,因而,基于中韩技术水平的差距,在将来中韩经贸合作不再是单纯的货物贸易,而是货物与技术并重的经贸合作局面,一定程度上会加强中韩的经贸合作关系。最后,固然中国加强了对环境资源的保卫,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韩国对华的投资和中国对外初级产品的出口,但是也应当看到,环保标准的提高更有助于提高中国初级产品的质量,对于韩国这样资源困乏的刚需性国家来讲,对中国产品的依存度会更高层次。5.2中韩经济一体化的不利因素。5.2.1经贸合作中的问题。固然中韩经贸合作成果显著,但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还存在下面亟需解决的问题。最为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对韩国贸易额逆差严重,贸易构造不合理。这集中讲明在贸易数字的背后,贸易质量和可持续性较差。就2020年统计数据来看,韩国对华贸易顺差到达898.12亿美元。造成这一现象的客观原因在于,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多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品,而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则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从投资方面来看,中韩亦存在宏大逆差。固然造成上述逆差的原因有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原因,但华而不实也有不容忽视的主观因素阻碍了中韩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首先,韩国国内有较强的本土产品保卫和消费倾向,在韩国市民社会和社会团体比拟发达,外国商品要进入韩国首先需要通过这一关,而其较强的排外思想使很多外国产品在韩国陷于尴尬境地。加之韩国市民对中国产品始终抱有低端质差的刻板印象,这在无形中造成民间消费对贸易进口的壁垒,中国产品很难打开韩国市场。其次,韩国对中国贸易保卫加剧,一方面韩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例如芝麻、绿豆和大枣的配额外关税超过了600%,大蒜的配额外关税也到达了360%;另一方面通过反倾销调查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比方,2018年韩国对中国大蒜展开反倾销调查,打击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和对外竞争力。5.2.2政治互信有待加强。中韩固然已经进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时代,但政治互信仍有待加强。首先,中朝互助合作关系对中韩互信产生不利影响。基于二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两大阵营的对立,朝鲜半岛划线而制,固然当今世界已经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半岛局势并未缓和,朝韩基于历史和意识形态以及大国操控的原因仍然存在很多矛盾。而朝鲜作为中国的北大门,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友好互助的合作关系,中国力图保持半岛和平局势的思路与韩国尽力实现半岛统一的思路也存在较大出路,因而中国在朝韩之间的深奥玄妙关系增大了韩方对中方的猜疑和不满,2018年发生的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一度使整个半岛局势升级至战争状态,韩方对中方偏袒朝方的做法也使中韩关系遭遇寒流。在韩国方面,韩美同盟也不利于中韩政治互信的加强。美国一直妄图通过盟友韩国、日本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和对中国的限制,而韩国也希望通过韩美同盟为其提供安全防卫保障。然而驻韩美军以及韩美在中国东海领域内进行的联合军事演习对中国安全和主权构成威胁。总之,基于历史原因以及第三方外交因素的干扰,中韩之间政治互信缺乏,政治关系的不确定性不利于两国经贸合作的持久稳定发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也将是一块不小的绊脚石。5.2.3民族文化认知分歧。民族文化认知分歧表现为两国对于历史文化界定的争论,华而不实主要牵涉高句丽归属问题。为澄清历史中国于2002年启动了东北工程学术研究计划,其目的在于对朝鲜半岛比邻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归属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华而不实认定高句丽历史属于中国史,并提出了相关根据。对此学术争论问题,韩国学术界反响较大,甚至借此鼓吹中国文化霸权主义,将学术问题政治化,导致韩国民众反华情绪高涨。历史文化认同是推进两国关系的重要保障,中韩在这里问题上需要慎重,固然2004年中韩官方对历史问题达成口头谅解,但怎样消弭历史文化上的分歧,并避免将学术问题政治化还是中韩将来关系发展的一大问题。5.2.4海洋权益利用冲突。由于中韩在黄海和东海有重叠的海洋经济专属区,因而海洋划界以及海洋权益的利用是中韩必须处理好的现实问题。应当讲海洋权益问题既牵涉到两国的经济关系,又牵涉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