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市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工科实训大楼建设顼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9年4月专家意见回复完善文本深度,编制依据及政策性支撑文件按照设计项目补充回复:文本中已对内容薄弱章节进行丰富细化,相关依据及政策性文件已补充。规模确定性分析(对学校现状、教室、实训功能等细化分析)回复:已在文本2.4章节对项目规模、功能等进行了确定性分析。深化各章节内容、经济指标、节能、无障碍、消防、总图单体功能(需明确),进一步深化补充回复:文本中各相应章节内容均已深化补充。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补充绿色建筑设计回复:已在文本工程方案章节补充说明绿色建筑设计。实训教室需明确功能,涉及高层荷载,消防设施是不一样的,消防水池回复:文本中已对各相关实训教室进行明确,建筑层数已由九层高层降为六层多层,相应消防设施(消防水池、泵房等已补充至地下一层)O控制投资及规模,补充资金来源回复:已按最新设计方案进行投资及规模的调整修改,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不足部分由地方补足。单体:层高根据功能提高或调整满足最低,中部楼梯间一层疏散门应向外,二层及以上平台宽度受门的影响净宽复核满足规范回复:层高已根据实训教室功能进行调整,如汽修专业等或有大型设备的层高已升至4.5m,其余无特殊要求的实训教室,如计算机网络教室等已降至3.6mo设计方案中一层疏散门朝向、二层及以上平台宽度均已修改及复核至满足规范。结构说明应按设计编制深度标准编制。P17回复:结构说明已按设计编制深度标准进行编制。技术经济指标统计有误。P2回复:已修改复核经济技术指标。招标方案中应包含设备采购。P38回复:文本招投标章节中已对设备部分进行招标。资金来源除写明上级资金来源外,还应注明其他资金来源以补足缺口资金,避免出现资金不足造成建设不下去的情况回复:资金来源已补充,为中央资金,剩余不足部分由地方补足。核查报告中用到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10-180号),看是否有最新标准,避免出现建设生均面积不足和超标的情况回复:项目已根据最新《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92-2018)所规定的标准进行文本的编制。(13)补充政策以及及支撑,地方规划,教育部门的批复意见回复:相关附件已补充。造价偏低,且无室外工程及相关配套费用,是否规模偏大,压低为24m以下建筑回复:项目已按最新方案进行投资估算,且加入相关配套费用,项目大楼规模已按实际需求调整为24m以下多层建筑。技术经济指标表的容积率不对,应与总指标来做,讲述本栋建筑与规划(总体)关系回复: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已更新。规模的确定分析需要加强,根据相关标准结合学校的学科论述清楚回复:项目的规模确定性分析已在文本2.4章节重新论述。学校建筑在抗震、消防上要按标准加强,强化安全回复:已在文本工程方案章节对抗震、消防等专篇进行深化补充。增加绿色建筑篇章回复:以增加绿色建筑篇章。实训教室的名称应确定功能回复:各实训教室名称已确定相关专业。一层作为汽修层高偏低回复:已针对汽修以及其他相关有大型设备或设施的专业调整相应层局。对消防专篇应做详细的描述,如消防水池、泵房、配电房、消防控制室等回复:已对消防专篇进行补充完善,详见文本5.3章节消防设计对估算方向,土建、安装(给排水、电气、消防)估算较回复:已按最新方案对项目投资估算进行调整复核。建议文本中补充民族中等职业学校现状情况回复:已在文本2.2章节对学校现状进行描述。补充项目规模确定性分析回复:项目确定性分析已补充。项目建设方案建议进一步细化描述回复:文本建设方案已进一步细化。项目整体费用偏低回复:已根据调整后的建设方案重新调整及复核投资估算表。目录TOC\o"1-5"\h\z\o"CurrentDocument"第1章 总论 1L1 项目概况 1LL1项目名称 11.L2项目性质 1LL3项目建设期 1LL4建设单位 1LL5拟建地点 11*1.6建设目标 11.1.7 建设内容与规模 1ri.fi项目总投资与资金来源 3\o"CurrentDocument"L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3121 有关法律法规 3122规范、规程及标准 3123主有关地方规划、文件 3\o"CurrentDocument"研究结论与建议 4131研究结论 4132建议 4\o"CurrentDocument"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可行性 5\o"CurrentDocument"1省、2市中等职业教育背景 5\o"CurrentDocument"O 建设单位简介 6\o"CurrentDocument"项目提出的理由 6\o"CurrentDocument"项目规模及功能确定性分析 7\o"CurrentDocument"2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251项目的建设是推动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9252项目的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要 10253项目的建设是实现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1254项目建设是改善原有教学环境的需要 11\o"CurrentDocument"2土 项目建设可行性 1226」项目选址可行性结论 122E2项目工程方案可行性结论 1226.3投资估算可行性结论 122.7 建议 12\o"CurrentDocument"第3章 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13Ml 建设地址 13\o"CurrentDocument"3.2 建设条件 13321 地形、地质、气候条件 13322社会经济条件 14323项目周边配套条件 14\o"CurrentDocument"第4章 工程建设方案 15\o"CurrentDocument"11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15\o"CurrentDocument"42 设计依据 15\o"CurrentDocument"13 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15431指导思想 15432建设原则 16\o"CurrentDocument"建筑工程方案 16441平面设计 16442立面设计 16443功能分配 17444各用房单体功能 1744S 无障碍设计 18446室内交通设计 18447室外附属工程设计 18\o"CurrentDocument"装饰工程方案 18\o"CurrentDocument"结构工程方案 1946.1结构形式:本项目拟用框架结构,基础为独立基础或孔桩。19TOC\o"1-5"\h\z462设计依据: 194E3抗震设计 204.6.4荷载取值 204.6.5主要结构材料 20绿色建筑方案 214.7.1整体控制 214.7.2平面组织 214.73空间优化 21\o"CurrentDocument"第S章公用工程方案 23给排水设计 235.L1设计依据 235.L2设计范围 235.1.3用水量估算 235.1.4消防用水量 24S.LS室内给水系统 24S.1.6室内排水系统 24\o"CurrentDocument"5.2电气设计 26521设计依据 26S22供配电设计 27523电力系统 27524照明系统 28S2S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28526弱电系统 29M3消防设计 31531设计依据 31532总平面消防 31S33建筑专业消防 31S34给排水专业消防 3253S电气专业消防 32\o"CurrentDocument"第6章 节能节水 34\o"CurrentDocument"节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34\o"CurrentDocument"节能措施 34621总平面设计 35622教室节能 35623教室及走廊节能 35\o"CurrentDocument"节水措施 35\o"CurrentDocument"6-4 能耗分析 36\o"CurrentDocument"第7章 环境影响评价 37XI 环境保护规范及标准 37\o"CurrentDocument"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37\o"CurrentDocument"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38731项目建设期的环境影响 38732项目建成使用期的环境影响 38环境保护措施 38741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38742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39了凸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9\o"CurrentDocument"第8章 劳动安全与卫生 41\o"CurrentDocument"A.1 设计原则和依据 41设计依据 418.1.2 设计原则 41\o"CurrentDocument"影响劳动安全的因素分析 41&N 预期效果及评价 43\o"CurrentDocument"第Q章 项目管理及人员培训 44\o"CurrentDocument"组织机构组建方案 44\o"CurrentDocument"项目建设管理体系 449R 项目建设管理 44\o"CurrentDocument"人员培训 459艺 劳动制度 45\o"CurrentDocument"第1。章 建设进度 46WA 项目建设工期 461DJ 项目进度安排 46\o"CurrentDocument"第T1章 项目招标 471L1 招标依据 47\o"CurrentDocument"招标标准 47\o"CurrentDocument"招标方案 48\o"CurrentDocument"第T2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2\o"CurrentDocument"12.1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及办法 52\o"CurrentDocument"总投资估算 5212.2.1建设投资估算 52\o"CurrentDocument"第13章 社会效益分析 60\o"CurrentDocument"1戋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60\o"CurrentDocument"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61\o"CurrentDocument"社会风险分析 61\o"CurrentDocument"1^-4 社会评价结论 61\o"CurrentDocument"第14章研究结论及建议 62\o"CurrentDocument"研究结论 62建议 62第1章总论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2市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工科实训大楼建设项目1.L2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期12个月LL4建设单位2市民族中等职业学校L1-S拟建地点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内LL6建设目标总体目标是面向本校学生,以“填平补齐”为原则,建设职业学校工科实训平台,切实改善实验教学基础条件,夯实办学基础,为巩固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3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是按照实验教学的迫切需要,建设学校工科实训中心,使学生生均实验实训用房达到《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92-2018)(最新)教学用房标准。并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搭建综合实训平台。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有效构建具有先进性、系统性、开放性、示范性的实验教学环境,适应打造“一流中等职业教育”的需要。1.L7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内容:2市民族中等职业学校为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拟在主校区新建工科实训中心大楼一栋,地上六层(含地下消防水池及水泵房)。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用地面积1518.07m2,总建筑面积:6531.96m2,主要建设规模如下:项目数量单位备注学校占地面积175亩学校建筑面积68000平方米11.33人/平方米实训楼占地面积(拟建)1518.07平方米实训楼建筑面积(拟建)6531.96平方米6.52A/平方米(含已建)在校学生6000人项目总投资与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2598.04万元,其中工程直接费用1736.18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66.71万元,设备购置费用600万元,基本预备费95.14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及地方自筹。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21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122规范、规程及标准《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原国家计委编写组编著.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92-201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节约型学校评价导则》GBT29117-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123主有关地方规划、文件《1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2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委托人提供的其他有关基础资料、技术资料(5)编制人员调研资料等1,3研究结论与建议131研究结论本项目建设是提高2市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及学生实验实训条件的需要,本项目建设有利于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本项目建设是发展2市现代服务业的需要,符合学校的发展规划。项目选址已确定,项目建设条件基本其备。本项目总投资2598.04万元,本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为中央资金及地方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132建议按照计划落实建设内容和项目,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应积极、主动与国家、1、2以及3有关部门联系、协调,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落实项目建设的外围条件,以保证项目进程按预定计划推进。落实项目建设的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组织有经验、有能力、有水平的各专业人才,直接参与从项目前期、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参与项目投资控制与管理全过程的实施,应使本项目从一开始就进入科学化、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状态。应进一步落实资金方案,保证建设资金合理化利用。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可行性2.11省、2市中等职业教育背景中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人的生存能力,在国家和社会对工人的技能培训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近五年间国家陆续出台中职生免学费、国家加大贫困补助力度、注册制等多项有利于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政策文件,1省也因地制宜地出台了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政策文件。从国家政策的角度看,国家着力于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目标要求未来几年,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要大体相当,足见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一直是制约1教育事业发展的软肋。为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1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调查发现,1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依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尚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解决,且刻不容缓。近几年来1职业教育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现重人转变。发展1职业教育,必须进一步提高金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紧密结合1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改变思想,服务社会。2018年,1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规模继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183所,在校生47.22万人,专任教师1.74万人,1省各中职学校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向,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在办学机制上,大力推进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等办学模式;在运行机制上,全面推行订单培养,弹性学制等;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突出以能力为本,强化实践教学,着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2市中等职业教育,在近几年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取得重大进展,办学规模继续扩大,2018年,中等职业学校有9所,在校学生数22960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及《2市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精神,适应实现建设创新型城市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2市“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统筹管理和规划,推进中等和中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促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建设单位简介2市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原名2市民族师范学校,始建于1976年,是1省重点中职学校、1省示范性中职学校,建有1省150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2市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站",是2市学前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省教育“9+3〃计划实施以来,在省市上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学校先后投入1.72亿元资金,学校建设发展取得了巨大突破。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75亩,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有教职工128人(另外临时聘用179人),在校学生6000人。建有学前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信息技术、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5个专业部,有专业实训室70余个。学校办学突出“德育为先、兴趣引导,专业合格,特长突出”的特色。为探索“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学校确立了“开设一个专业,对接一个行业,引进一批企业”的办学思路,引进2鸿安汽修、善风服装、黔优品电商、上海舒雨美容美发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深入开展校企融合工作。同时深入推进与镇宁治县的校政合作,办学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校企融合,校政合作,推动了内涵建设,促进了学校提速发展。2.3项目提出的理由2市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始建于1976年,学校位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原名叫“镇宁民族师范学校",2000年,更名为“2市民族师范学校",2005年,加挂“2市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是1省八所优先发展的民族师范学校之一,1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学校建设规划已有年份,现有的建筑物和功能用房已满足不了职业教育这一特殊教育的需耍。《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92-2018)要求,5000学生规模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实验实训用房建筑而积指标应不大于7.55平方米(第二产业及部分第三产业平静)(取最大值)。本校原有实验、实训用房接近1万余方。生均面积只有2平方米,于国家标准相比,该校实训用房建筑面积存在不足,项目建成后生均实训用房面积达到6.52人/平方米,能满足学生需求且不超过国家标准,由于原校实验教学基础条件薄弱,已成为制约该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瓶颈,所以加快实验实训用房建设迫在眉睫。>4项目规模及功能确定性分析学校新建实训楼主要服务于学校汽车维修(含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平面设计、服装、无人机等专业,以上各专业在校学生人数约4000人,职业学校秉承注重实训与理论并重的原则,学生在校时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各占一半上课时间,理论上最大实训人数为2000人,约45班(45人/班),学校现有27个服务于以上专业实训教室(班),还需补充至少18个班额的实训教室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实训课程的要求。考虑学校类别、在读学生人数等问题,本实训楼建设规模为6531.96皿,在校人数为6000人,实训用房生均面积6.52m2(含已建),项目建筑面积、生均面积均满足规范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建筑面积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表3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建筑面积指标 单位:m2/生学校类别在校学生人敷1000人2000人3000A4000A5000A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类22.7121.852L0320.2519.S2第二产业资源环境、能源与新能源,土木水利、加工制造、石油化工、轻纺食品类23.3022.4121.5620.7519.99第三产业交通运输类24.1423.2122.3221.4820.69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教育、司法服务,公共管理与服务类21.3120.5219.7619.05)8.38医药卫生、休闲保健类22.0121.1820.3919.6518.95旅游服务类22.3121.4720-6619.9019.19文化艺术、体育与健身类21.8120.9920.21——注:1学校的在校学生人数介于表列两规模之间者,可用插入法取值。2学校的在校学生人数小于或大于表中最小或最大规模时,分别采用表中最小或最大规模的指标。3综合类学校的建设规模按照各专业的学生人数乘以相应的生均指标并相加。4下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实训用房生均建筑面积指标不应超过表4-1〜表4-3的规定。*4-1第一产业教学实训用房生均建筑面积指标 单位:m2/生学校类别用房名称在校学生人数1000人2000人3000人4000人5000人农林牧渔类普通教室1.131.07L020.970.92合班教室0-150.140,130.120.11基础课实睑室0.670.640.610.580.55实训用房7.747.356.986.636.30小计9.699.208.748.307.88表4・2第A业教学实训用房生均建筑面积指标 单位:m2/生学校类别用房名称在校学生人数1000人2000人3000人4000人5000人资源环境、能源与新能源,土木水利、加工制造、石油化轻纺食品类普通教室1.131.071-020.970.92合班教室0.150.140.】30.120.11基础课实教室0.670.640.610.580.55实训用房8.337.917.5!7.136.77小计10.289.769.278.808.35
表4・3第三产业教学实训用房生均建筑面积指标 堕位:m2/生学校类别用房名称在校学生人数1000人2000人3000A4000人5000A交通运输类普通教室1.131.071.020.970.92合班教室0.150.140.130.120.11基础课实验室0.670.640.610.580.55实训用房9.178.718.277.867.47小计11.1210.5610.039.539.05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教育、司法服务、公共管理与眼务类普通教室1.311.241.181.12】.06合班教室0.150.140.)30.120.11基础课实验室0.330.310.290.280.27实训用房6.506.185.875.585.30小计8.297.877.477.106.74医药卫生、休闲保健类普通教室L31L241.181.121.06合班教室0.150.140.130.120.11基础课实验室0.330.310.290.280.27实训用房7.206.846.506.185.87小计8.998.538.107.707.31旅游服务类普通教室1.311.241.181.121.06合班教室0.150.140,130.120.1)基础课实验室0.330.310.290.280.27实训用房7.501.136.776.436.11小it9.298.828.377.957.55文化艺术、体育与健身类普通教室1.311.24L18—合班教室0.150.140.13——基础课实验室0.330.310.29*—*—实训用房7.006.656.32——小计8.798.347.92——,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51项目的建设是推动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突出实训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既具有职业技术的属性,又具有中等教育的属性。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中职中专学生与一般普通高中学生的明显区别是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主要场所。实训基地的教学基础设施、工作状况和组织管理将直接反映一所中职中专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实训,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当前一线所需要具备关键技术和职业技能,畅通就业通道,就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训基地是中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基础性建设。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靠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治校策略外,还需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达到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与生产实际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的目的。252项目的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职中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中职毕业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产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已经由过去的买方市场逐渐向卖方市场转化,出现结构性供大于求,企业要继续生存和发展,迫切需要大批掌握本专业技术应用的技能型人才,不再欢迎没有掌握专业关键技能的实习生或技术不熟练的毕业生。也造成非常普遍的人才供需矛盾,一方面是缺乏专业技能的毕业生难以就业,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高薪难聘高级技工"已成为全社会各行各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已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党中央明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中职中专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教学计划中,必须注重专业技能的反复训导,在教学计划中列出其所学专业的关键技能的教学目标,甚止能在实习期间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岗位。但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滞后已成为阻碍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项目正是基于此目的进行建设。253项目的建设是实现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大众化的要求职业院校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认可程度逐渐提高,报考的学生日益增加,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巩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掌握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群的技术应用的技能,毕业就业后在生产岗位上尽快适应企业的需要,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畅通了学生就业渠道。高质量的就业就会使报考的学生愈来愈多,生源的质量越来越好。如此良性循环,就提高学校的办学经济效益和社会,中职院校就能够持续发展,也才能更好地肩负职业教育为祖国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一重大而急迫的历史使命,而实训基地的建设,正是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物质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中职中专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实践教学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需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畅通就业渠道的需要;也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54项目建设是改善原有教学环境的需要项目建成后,公共基础课程和综合实训平台互为一体,有利于建立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新型关系,艮"基本实验紧密围绕核心理论课程,以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和基本能力;综合实验贯通已修的相关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现实验项目跨课程逐次向上综合;创新实验引领后续的辐射课程,引导学生带着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超越已修课程知识,主动学习后续课程和课外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热情。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深化核心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知识、主动探求后续课程知识,有效提高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自身知识、能力如何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与发挥,让学生丰富体验和见识,增强综合判断意识和能力。2,6项目建设可行性26」项目选址可行性结论项目选址为学校校区用地范围内,为学校建设预留用地。故选址可行。Z6.2项目工程方案可行性结论本项目采用的工程方案设计科学合理,建设技术相对成熟,与当地技术物质条件相适应。项目建设期管理科学,项目建成后机构完善,工程方案措施具体到位,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行。故该项目工程方案可行。Z6.3投资估算可行性结论本项目总投资2598.04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及地方自筹,资金来源有较大保证,项目建成后,可普及当地职业教育水平,进一步扩大当地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积。故本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7建议1、 应积极、主动与国家、1、2、3有关部门联系、协调,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落实项目建设的外围条件,以保证项目进程按预定计划推进。2、 落实项目建设的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组织有经验、有能力、有水平的各专业人才,直接参与从项目前期、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参与项目投资控制与管理全过程的实施,应使本项目从一开始就进入科学化、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状态。3、 应进一步落实资金方案,保证建设资金合理化利用。第3章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3.1建设地址项目拟建于1省3城关镇犀牛路276号2市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内,项目拟选场址是师生相对集中,教学设施相对密集的地方,场址四面环路,出入十分方便。3.2建设条件321地形、地质、气候条件3地处1高原向南倾斜的斜坡地带,属于黔中丘原中山类型。境内出露地层以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下三系和第四系为主。地质构造属黔西北西向构造体系,以北西为主,北东向次之,县境北部位于黔西“山”字型构造前弧的外沿,中部和南部呈反“多”字构造形迹。全县整个地势北高南低。东北部茅草坡山主峰蜂糖寨梁子海拔1645m,是全县最高峰;南端坝草河口海拔365m,为全县最低点。海拔高程大体上是自北向南递减。除南部六马谷地海拔多在400m—800m外,其余多在1000m—1300m之间。综合考虑土壤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和属性等方面的影响,3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主要分布在高原丘陵盆地、低中山槽谷、河谷、沟谷和低山丘陵河谷盆地等,其次为红壤,主要分布在六马区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地段;居于第三位的是石灰土,广泛分布于碳酸岩出露地区,有黑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大土泥、大土泥田等类型。3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县因南北跨度大、高差悬殊,大致可以分为4个气候类型,即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及南温带气候,以北、中亚热带气候为主。表现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水热同季,农耕期长,垂直变化明显,地域差异大的特点。全县年均气温14.4°C—19.7°C,极端最高气温39.4°C,极端最低气温-9.2,年积温5274.4°C-7208.9°C;年无霜期较长,大部分地区297-345天,部分地区全年无霜;全县降水量常年在1105.5-1526.7mm之间,最丰年(1979年)为1532.7mm—1794.6mm,最枯年(1975年)703.4mm-782.5mm,最大日暴雨量205.8mm;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在空间上,成南少北多,暴雨最多是丁旗、大山、城关、革利、朵卜陇等;在时间上,历年降水量的月、季分配极不均匀,四季当中,以夏季降水量最多,冬季降水量最少。这种大气降雨在时间和强度上的集中,雨量充沛,气候宜人。322社会经济条件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861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09亿元,比上年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7%;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3%;财政总收入达8.31亿元,比上年增长8.01%,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0亿元,增长2.23%;财政支出3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33亿元,增长5.30%;税收收入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2.84亿元、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20.86亿元;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04元,比上年增长9.4%;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22元,比上年增长10.1%o323项目周边配套条件供电本项目采用220V/380V电源供电,由学校已建电网引入。供水项目用水就近取自学校供水管网。排水该项目统一规划雨、污水处理管网。雨水可直接排入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水市政污水管网。通讯学校内通信与市政通讯网相联,省、市联网的电视网、宽带网、移动通讯网络已覆盖该项目区域,通讯条件极为方便。综上所述,项目拟建场地自然条件较好,无不良地质现象,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捷,施工条件优越,公用设施完全能够满足本项目建设的需要。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完全能够满足建设要求。
第4章工程建设方案4」项目建设主要内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2市3城关镇犀牛路276号2市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内,学校规划面积175亩,现有建筑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本项目占地面积1518.0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531.96o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地上6层各专业综合实训楼(含地下1层消防水池及泵房),建成后可容纳800师生同时参加实训课。4?设计依据1、2、3、《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1、2、3、《节约型学校评价导则》GBT29117-2012;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6);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13);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8、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6);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13);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10、《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T50222-2001);11、《2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3);12、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数据和资料。4,3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431指导思想本项目将根据“营造现场氛围,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则,尽可能与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相一致,配备专业试验、生产器材及用具,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完成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培训鉴定(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资格认证)任务。本项目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新建实训楼与教学区相对独立,有机结合、便于管理。实训楼专业实训场地及配套用房,要端庄大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使用方便。环保节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突出职教育人环境的特点。专业实训场地、各类教室及附属用房及与之配套的教学设施等要合理安排,做到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互不干扰。432建设原则(1) 应满足学校建设的有关政策、法规、规划设计指标的要求;(2) 出入交通便捷,管理方便,按照静动分开原则,并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必须利于安全疏散;(3) 应充分利用地形和其它空地进行绿化,有利于绿化美化学校环境;(4) 道路系统布置为保证不同的交通流向互不干扰,提高内部交通实效、安全;(5) 设计应执行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政策规定。4,4建筑工程方案441平面设计平面功能合理、交通组织流畅。在平面组合中,将各种用房功能关系有机的结合为一体,便于教学功能要求,使其成为功能齐全,又方便教学活动的整体建筑。楼内置疏散楼梯,楼梯宽度满足规范要求,根据消防设计要求,均按封闭式楼梯间进行设计,其每层最远的房门至楼梯间的距离均满足规范要求。各部分空间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布置,充分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布局严谨且又创造了丰富的使用活动空间。项目每个防火分区有两个安全出入口,可供消防安全疏散。442立面设计实训楼的体量处理紧密结合总体构思,在整体处理上追求现代校园风格的塑造,力图通过简洁的体量构图及有力的形体线条来展现校园公共建筑的独特表现力。整个体量有虚有实,虚实对比强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丰富的联想。由于综合实训楼是人流量很大的建筑,上下的交通组织显得尤为重要,并以此作为建筑造型的最活跃元素加以强调,将功能要求与外部表现形式充分有机结合,塑造校园建筑的美学形象。建筑主色调采用以暖色为主,浅灰色构架,白色线条作为外装饰,适当点缀现代建筑符号,既统一又分隔,在活泼中有对称,既不失庄重的手法,又富有时代气息,体现出校园建筑特有的明快而又雅致的文化建筑性格,使之完全融于校园环境之中。本工程建筑高度为23.4m(不计突出构筑物),室内外高差为0.45m。443功能分配楼层主要功能名称层周(m)层门厅、理论教室、汽修实训教室(含新能源)、卫生间等4.5层理论教室、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实训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无人机维修实训室、教师休息室、卫生间等4.5层理论教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平面设计实训室、教师休息室、卫生间等3.6四层理论教室、服装设计实训室、教师休息室、卫生间等3.6五层理论教室、服装设计实训室、广告设计与制作实训室、教师休息室、卫生间等3.6六层理论教室、广告设计与制作实训室、卫生间等3.6负层消防水池、水泵房3.6444各用房单体功能门厅:进门大厅在实训楼进门的缓冲区。作用为公共活动区,起过渡及缓冲上下课人流作用。理论教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讲授、传播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学习的场所。实训教室:为学生提供实践能力训练,对提高学生动手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场所。教师休息室:为课余教师的休息提供场所。44S无障碍设计实训楼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设置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设置扶手。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小于1.2米,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小于1米,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小于1.5米。3) 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平整但不光滑。4) 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5) 走道的地面平整、不光滑、不积水和没有障碍物。走道内有台阶时,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6) 在坡道、楼梯及超过两级台阶的两侧及电梯的周边三面设扶手,扶手保持连贯。7) 扶手的形状、规格及颜色易于识别和抓握,扶手截而的尺寸为35mm至50mm,扶手内侧距墙而的净空为40mm。8) 公用洗手间入口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小于0.90m,洗手间内通道的净宽度不小于1.5m。9) 男洗手间供残疾人使用的小便器下口的高度不大于0.50m,在小便器的上方和两侧,安装高1.20m和宽0.60m的安全抓杆。446室内交通设计垂直交通共设有两处疏散楼梯和两部电梯。楼梯位于主楼的南部及北部,便于缩短水平交通的距离,实现快捷交通。两部电梯布置在主楼中部,与两处直跑楼梯联系建筑的地上所有层。447室外附属工程设计本项目建设完成后,还需在大楼周边部分区域进行铺装及绿化,绿化柩被选择灌木及草坪,铺装材料选用与实训楼色彩相匹配的火烧面花岗岩砖。4.5装饰工程方案(1)墙体外墙均采用200厚烧结页岩空心砖砌块,局部内墙采用100厚烧结页岩空心砖砌块,砂浆砌筑。(2) 屋面屋面防水等级为I级,防水层耐用年限N20年,设防要求为二道,PVC卷材一道,刚性整体防水层一道。(3) 门窗1) 地上防火门采用钢制防火门。2) 教室门采用硬木夹板门。3) 教室窗采用铝合金窗,玻璃为净白中空玻璃。4) 人员进出主要大I[为大玻璃时,米用透明安全玻璃。(4) 室内装修本阶段建筑用房均只做基础装修,墙面采用防霉防潮内墙涂料,天棚涂料同内墙,大厅、走廊墙面采用面砖至吊顶底;门厅等可采用大理石地面,卫生间采用防滑地砖。其它功能用房及特殊用房装修根据需求将在下步设计阶段由专业公司完成。4.6结构工程方案46」结构形式:本项目拟用框架结构,基础为独立基础或孔桩。46.2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可靠度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9)《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工程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对房屋进行抗震设防。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的有关要求,框架按照“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以增强其延性和耗震能力。对非结构件采用设置拉墙筋、构造柱、水平系梁等构造措施加强抗震设防。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地地震烈度属6度区,本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1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混凝上结构抗震等级框架为三级。464荷载取值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活荷载取值如下:实训教室(活动的人很集中、有时很挤、或有较重的设备):3.0KN/H12;理论教室:2.0KN/H12;楼梯间:3.5KN/H12;卫生间:2.5KN/H12;走廊:3.5KN/H12;一般上人屋面:2.0KN/H12;不上人屋面:0.5KN/m2;电梯机房:7.0KN/m2o46S主要结构材料预制混凝土:采用C25-C35;填充墙体:采用轻质砌块,容重<8KN/m3;钢筋:普通热轧钢筋HPB300、HRB400(直径6~25mm)屋楼面板采用HRB400(直径6、8、10mm)。梁柱箍筋HRB400(直径6、8、10、12)梁柱主筋采用HRB400(25>d>12)o4.7绿色建筑方案4.7」整体控制(1) 合理的朝向和优化的布局设计本次实训楼的朝向是在遵循校园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参考冬夏季主导风向和3日轨分析图得出的最佳朝向,实训楼在夏季和过渡季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冬季避开寒风侵袭,同时能有效利用自然光。(2) 紧凑的体量组合和高性能的围护结构由于冬季建筑室内外温差较大,外围护结构热损失占主导地位。因此实训楼采用较为紧凑的体量组合来适应寒冷的气候条件。同时建筑形体对散热量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优劣。当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很差时,增加建筑的体形系数会显著增加散热量,但是对于围护结构保温性能非常好的建筑,体形系数对散热量的影响较小。本项目最大程度的优化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为建筑的保温提供了保障。4.7.2平面组织设置热缓冲空间减少外围护结构热损失实训楼利用南北向的房间作为主要实训教学用途;实训教室置于南侧采光条件最好的位置以最大化地利用自然光。建筑的室内外过渡空间(如门厅、楼梯间、阳台、屋顶平台等热缓冲区域),置于西北角或者东北角等冬夏季热环境较差的位置,作为良好的温度阻尼区(Bufferzone),以减少围护结构热损失,提升室内空间热舒适度。473空间优化(1)实训教学空间光环境优化由于实训教室空间进深较大,室内自然采光照度向进深方向降低趋势明显,室内照度均匀性不够。采光窗的设置有利于教室深处的空间更好地获得自然采光;提高采光窗上沿高度,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室深处的照度;在此基础上引入反光板装置,室内已基本能满足照度要求,将靠近窗口的大花板适量倾斜,起到增加反光的作用,室内照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2)教学空间风环境优化通常情况下,高处的窗多作为排风口;中部的窗能够提供均匀易被察觉的吹风感;低处的窗则相对通风换气效率较低。通过不同高度窗户的组合可以结合风压及热压作用,使室内得到良好的自然通风。优化的侧窗形式以调节室内光环境和风环境舒适性为出发点,用合理的侧窗形式将实训室观景窗和采光窗分开设置,结合反光板和倾斜大花板进行设计;同时开启观景窗、采光窗和内走廊高侧窗可以营造较好的室内自然通风效果。绿色建筑按以下标准进行设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b.《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第5章公用工程方案5.1给排水设计设计依据1省行业用水定额DB52T725-201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其他现行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S.L2设计范围本项目给排水设计范围为大楼建筑给排水系统。S13用水量估算本项目水源取市政给水管网,自市政引入两根DN150的管道引至本工程室外给水环网,按0.3~0.35MPa供水。用水主要来源为学校师生用水。根据1省行业用水定额DB52T725-2011中相关规定:学校师生用水按照人数定额采用30L/人•d;给水管道漏失及未可预见的按照用水量的10%计算。日用水量统计表项目水量标准用水单位日用水量(m3)小时变化系数最大时用水量(m3)教师、学生用水30L/A•d800A241.54.5未预见水量2.40.5总计26.45.0项目日用水量为:26.4m3o最大时用水量为:5m3oS14消防用水量根据防火规范要求,本工程为多层民用公共建筑,建筑层数为6层,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30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5L/S,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于-1F设消防水池及泵房,供室内消防用水,储存室内消防用水量108m3,室外消防用水由市政直供。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室外消火栓间距小于120m,室外消火栓距公路边小于2m,距建筑物外墙大于5m。消火栓系统采用内外壁热浸镀锌无缝钢管。当管径小于或等于DN50时,采用螺纹,当管径大于DN50时,采用沟槽连接。管道工作压力为1.6MPa。S.LS室内给水系统1、 供水方式生活给水采用由中心内室外生活管网直接供给。2、 给水管材(包括进户给水管)主干管采用钢塑复合管,其它采用PP-R管,管材、管件公称压力应根据其工作压力选用,均高于1.25MPaoPP-R管与其它设备和生活给水铸铁管的连接方式宜采用法兰连接,与金属管件应采用丝扣或法兰连接。S.L6室内排水系统1、排水系统选择室内排水采用污废水分流排放。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生活废水汇合排入学校污水管网,达到污水排放标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道。(1)实验废水的排放根据实验室废水的性质、成分和污染的程度,采用以下排水方式:对于含有一般致病微生物的实验废水,设置专用排水管道,以便污水消毒;对于含有有机药剂的实验废水,由于有机药剂不溶于水,会随排水支管道进入其他实验室的水封而散发至室内。因此需单独安装专用的排水管道,统一收集处理;对于三级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废水,按照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排水收集至特种灭菌槽处理;含有无机污染物的实验废水,采用与其他无害的实验废水合流后排至学校污水管网;以上实验废水经污水管道收集后排至学校污水管网,经处理后,达到三类水体一级安全排放标准,再排入市政污水管道。2、 卫生器具公共卫生间采用普通白陶瓷蹲式大便器,延时自闭阀冲洗。地漏米用潦水封(>50niin)地漏,当米用普通地漏时,应在下面加装存水弯。3、 管材及管径室内主排水立管采用dnl60PVC-U实壁螺旋消音管。排水横支管等采用PVC-U新型复合排水管,承插粘接。4、 管件配置排水立管上每层设伸缩器一支;排水立管穿过每层楼板应加设阻火圈。5、 各种排水管的管径应根据其通过的最大流量确定,并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5.1.7、环保与卫生防疫本工程在环保与卫生方面采取如下措施:1、 总水表后采用防回流污染止回阀,避免室内给水回流入市政给水管网产生二次污染。2、 排水器具均带存水弯水封,防止下水道内污气进入室内。通气管顶部端口设于屋面之上。3、 采用水封深(大于等于50mm)且效果好的地漏,以降低水面蒸发对水封的不利影响。4、 采用具有尾流冲水功能的坐便器,以保证每次冲洗完毕后水封被充满。5、 排水系统雨水、污水、废水分流,污浊分用,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6、 噪声防治:室内排水管道采用低噪声型产品。5.1.8、抗震设计专篇:本项目给排水工程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具体深化设计由专业公司完成,相关内容满足规范要求。为防止地震时给排水管道系统及消防管道系统失效或跌落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2条、第3.7.1条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1.0.4条等强制性条文,应对机电管线系统进行抗震加固。本项目对直接NDN65的管道设置抗震支吊架,与混凝土、钢结构等须采取可靠的锚固形式,具体深化设计由专业公司完成。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原则为: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2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参数减半(为保证抗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对长度低于300mm的吊杆,也建议进行适当的补强);最终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深化设计阶段确定。所有产品需满足《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o5.2电气设计S21设计依据1、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2、 《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0-2013;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9、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规范》GB51309-201810、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1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12、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13、 《2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3);14、 国家及地方其它现行相关法律、法规。S22供配电设计1、负荷等级和负荷计算(1) 负荷等级应急照明系统、消火栓系统属于二级负荷;一般照明负荷为三级负荷。(2) 负荷估算本项目由学校原有引入的市政电网引来电源供电,每层按每平米建筑面积用电负荷估算,其详细用电情况详见表。日用电量统计表项目数量(Itf)用电指标(w/ltf)使用时间(h)日用电量(KW.h)建筑室内照明6531.9630W/m24195.96教学设备14100合计295.96本工程配电系统采用树干式配电方式,采用塑料绝缘铜芯电缆穿金属管保护暗敷设方式,应急照明及消防设施采用阻燃型双回路送至末级进行自动切换。各场所的照度设计值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选定,灯具选型配合建筑装修,光源采用荧光灯和节能灯。公共场所及出入口疏散通道等处应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灯。523电力系统1、电源电压和配电系统本工程分区设总配电箱,按楼层设电表箱,分室设开关箱,系统形式主要采用树干式供电,部分采用链式供电。各用电设备处设配电控制箱,其中消防动力设置在末端配电控制箱内设双电源自投自复功能,动力配电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方式配电。2、 导线选择和敷设方式低电压馈线电缆一般采用YJV-1000型,绝缘导线采用BV-750型。建筑竖向干线沿墙敷设,横向各楼层分支线沿墙,板暗敷设。3、 设备选择及安装照明、动力配电箱、双电源切换箱等末端配电装置分布在各楼层,选用嵌墙式安装。524照明系统1、 照明配电系统形式照明配电以放射式向各楼层照明配电箱供电,楼层照明配电箱以链式向各房间照明配电箱支路供电。2、 设备选择及安装一般照明以电子镇流器节能三基色T5荧光灯为主,紧凑型节能灯为辅,其它立而照明、重点照明等另做专项设计;灯具选用高光效灯具,荧光灯灯具开敞式光效不低于75%,格栅灯不低于60%,附近采用符合国家效能标准的节能型电子镇流器;另外,根据警卫和消防要求设置带蓄电池的应急灯,照明配电箱嵌墙式安装。所有插座回路(除壁挂空调插座),均采用漏电保护装置,防止出现电击事故。公共部分照明采用声光延时控制。3、 照明控制方式教学楼、实验室等采用就地分散控制方式;其他公共活动中心采用集中控制方式。4、 线路敷设普通照明主干线采用YJV-1KV电缆,分支线采用BV-500V电线穿管在各层墙、板内暗敷设;室外照明路灯干线前端和灯杆接线盒内设置漏电保护。所有的室外线路全部地埋敷设。52S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设计1.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本工程建筑均按二类防雷设防。本工程在屋顶女儿墙敷设中12热镀锌圆钢避雷带作为接收器,避雷连接线网格为lOinXlOm或12hiX8hi。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子内的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并利用结构基础内钢筋网作接地极,引下线间接不大于18mo防侧雷和等电位措施:沿建筑物外的金属门窗构件与该层楼板内的钢筋接成一体后,再与引下线可靠焊接,本工程接地采用TN-C-S系统,其工作线与保护接地线在接地点后严格分开。正常不带电而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外壳应可靠接地。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及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等共用统一的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否则应增打人工接地体。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进行联结。计算机电源系统、共用电视天线引入端、电信引入端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并在其专用房间内作总等电位联结。建筑防雷接地系统与电气接地系统共用接地装置,综合接地电阻小于1Q。对楼内信息系统做防雷击电磁脉冲保护,其配电设备处装设SPD电涌保护装置。526弱电系统电话通信系统自学校电话电缆交接箱引来市话电缆,在各教室内设置智能配线箱。设计交接点设于楼层电话分线箱。室内线路采用RVS-4*0.5电线穿薄壁金属电线管暗敷。系统使用联合接地形式,接地电阻不大于IQo引入建筑物的电缆线路,其金属外皮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网络系统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由共享区主干网系统和建筑物局域网系统构成。设置一台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主干网系统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主干网系统向下连接不同教室内的网络工作站和计算机终端,接通分布式数据库,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确保整个建筑物内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信息的高速流通。在物理上,网络拓扑结构上建立一个统一的网络,而在逻辑上却可根据建筑物功能定位的不同,灵活划分虚拟局域网(VLAN),以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并要保证网络的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高速和可扩展性。教师音响系统整个系统的设计着重考虑系统的科学性、设备的先进性、功能的实用性以及使用的可靠性,采用先进的音响扩声设备,使扩声系统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该音响系统主要用于人声的扩音及DVD的声音播放,系统具有音频信号放大和处理功能,能够达到扩散性良好、声场分布均匀、响度合适、自然度好等要求,能够提供清晰自然的语言扩声,满足日常教学扩声、报告演示、教学表达的功能需求。保安监控系统(1) 本系统包括防盗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在中心监控室,设立多媒体控制主机,在重点防范部分安装红外线报警探头,主大门出入口安装门禁系统,同时配合摄像机、隐蔽式紧急报警按键及控制主机联动成为一套保安系统。同时,配置电子巡更作为人工巡逻监督,进行主动人防。(2) 各个子系统间能实现系统集成,如防盗报警系统或门禁系统发生报警时,能够联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使安防中心的工作人员能及时地观察到现场的图像信息,并能自动录制联动的摄像机图像,以便事后进行分析。(3) 在主要出入口、通道、重要房间等场所设置双鉴防盗探测器。(4) 由专用电源统一供给摄像机、监视器及其它安防设备所需的电源。(5) 系统的深度设计由专业厂家设计施工。5.3消防设计S31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S32总平面消防本项目建筑建设地点位于职业学校院内西南部,将建实训楼为南北向分布,东西对称布置,西面正对运动场地。依据《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本工程距北面北面教学楼不小于9米,距西南面图书馆不小于9米,距东边界不小于11米,均满足规范要求。新建实训楼与现状北面教学楼相互连通,连通处设甲级防火门。实训楼周围环状道路兼做消防车道,道路宽度10m,实训楼东侧在消防车道上布置于实训楼长边等长的消防登高场地,场地距实训楼距离为5m,满足间距要求。S33建筑专业消防(1) 新建实训楼地上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最大投影面积为1440.25m2,每层面积均不超过2500m2o(2) 每个防火分区设三个人员疏散口,两个疏散口之间最远距离均小于70m,各层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满足规范要求。(3) 防火门:楼梯间设有乙级防火门;管道井检修门设丙级防火门;各层与现状北楼相连通处设甲级防火门。(4) 管道井管道安装好后在每层楼板处用混凝土封堵,耐火极限不低于l.Oho(5) 屋面分为上人屋面和不上人屋面,上人屋面女儿墙上做800高不锈钢栏杆。出屋面楼梯仅供维修用,屋面基层为最薄120mm厚钢筋混凝土楼板,耐火极限为l.Oh,防水层上分别为40厚C20细石混凝土、15m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燃烧性能为A级。满足防火规范要求。(6) 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设于主体地下一层,并设出地面楼梯间。(7) 消防控制室设在新建楼首层。消防控制室与其他房间分隔墙体为200mm厚加气混凝土,耐火极限为8h。上下楼板为12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耐火极限2.5ho(8)配电间、弱电间与其他房间分隔墙体为200mm厚加气混凝土,耐火极限为8h。楼板为12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耐火极限l.Oh。534给排水专业消防本工程按火灾发生一次考虑。本设计按一类多层建筑进行设计。(1) 消防水量实训楼室内消火栓系统:15升/秒,室外消火栓系统:30升/秒,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市政自来水管道在室外绕大楼呈环状布置。在建筑物四周的消防车道沿线接间距小120m设室外消火栓。(2) 消防水源室外消防由市政环状管网直接供水;室内消火栓系统为临时高压系统,水源、水压由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供给,火灾初期10分钟消防水量由校区高位消防水箱供给,其有效容积4:18m3o(3) 室内消火栓系统:每层均设消火栓,保证每一点均有2股水柱同时到达。采用临时高压供水系统,压力由稳压泵和气压罐保持。大楼消火栓系统管道呈环状布置。竖向为一个区。本系统消火栓管道与原已建教学楼消火栓系统相连成为一个大系统。消火栓箱采用单口消火栓,箱内配置D65mm消火栓一个,D=65mm,L=25m麻质衬胶水龙带一条,D=19mm直流水枪一支,消防卷盘一套(DN25mm、软管卷盘胶管长30m、DN6mm小水警铃、指示灯、碎玻报警按钮由电气专业配置。(4) 移动式灭火装置走廊、楼梯间等处按消防规范适当配置移动式和手提灭火器。S3S电气专业消防实训楼为二级防护对象,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灯。火灾自动报警采用集中报警形式,所有消防信号送至消防报警控制室。在实训教室、办公室、走廊等处设置智能烟感探测器,在各层走廊出口处设置手动报警按钮,火灾声光报警器。在各楼梯间设事故照明,在各层走廊设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灯,疏散指示灯间距不大于10米。疏散指示灯照度值大于0.5LXo应急照明灯具均采用自带蓄电池型,电池放电时间不小于30分钟。导线采用阻燃线,敷设在不燃结构体内。第6章节能节水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基本国策,实现能源有效配置,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本章分析了项目建设后学校运行管理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节能措施。本项目参照了相关行业的节能设计规范、节能设计要求和用能用水标准,采用的工艺和设备必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节能降耗,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贯彻我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各专业有关节能的要求。另外,应建立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休闲专用车及其零附件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河南洛阳市汝阳县面向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招聘教师7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贵州黔西南州望谟县消防救援大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文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南阳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鸭河医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5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直型荧光灯管项目发展计划
- 工程工程合同样本5篇
- 2025年建筑防水卷材及制品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滕州市法院系统招聘真题
- 2025年上半年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公开招聘编制内工作人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小学国防教学课课件
- 小区物业规划方案(3篇)
- 口腔修复桩核冠病例汇报
- 山东省高级农艺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cad上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家庭累积风险对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干预研究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电子版教材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 教师培训系列讲座: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
- 2025急性心梗诊疗指南
- 超星尔雅学习通《商务英语口语与实训(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 电梯维保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