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nzs-2088-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车标准培训讲学_第1页
asnzs-2088-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车标准培训讲学_第2页
asnzs-2088-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车标准培训讲学_第3页
asnzs-2088-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车标准培训讲学_第4页
asnzs-2088-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车标准培训讲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SNZS-2088-2013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车标准该标准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标准委员会CS-020编制的卧式和坐卧两用坐式推车标准,取代AS/NZS2088:2009卧式和坐式推车标准。在此版本标准中,增加了一些定义,特性要求和测试方法有修改,例如:(a)介绍了“牢固连接”和“永久固定”的定义和相应的适用范围。(b)增加了一个新的幼儿站立平台的稳定性测试。(c)(a)中定义的牢固要求的进一步修改。(d)包含有位于车辆一侧儿童可触及的锁定装置的要求,当推把被施力且儿童正确束缚在车辆中时,锁定装置能保持完全锁定。(e)重新建立特定说明和标识的要求。(f)为了结构上的清晰和改进,一些条款上的轻微变更。进一步分类产品,三个轮子的推车或“跑步车”也属于该标准的范围。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竞赛和消费者委员会(ACCC)最近实施贸易惯例法案(TPA)卧式和坐卧两用推车强制安全标准,其中包含该标准的一些要求。该标准不同于澳大利亚TPA强制安全标准的一些要求。有关TPA强制安全标准更多信息可以从ACCC网站上获取。该标准使用“标准”这个词定义引用适用的附录。“标准”附录属于构成该标准的一部分。序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卧式推车、坐式推车及其附加装置的材料、结构、性能和标签要求。目的本标准目的是给制造商、官方和其他机构提供最低安全要求以降低儿童伤害的可能性。参考文献该标准引用以下文献:AS1815金属材料——洛氏硬度测试1815.1第一部分:测试方法等级AS/NZS2172家用童床——安全要求AS/NZSISO8124玩具安全8124.1第一部分:机械物理属性相关安全8124.3第三部分:某些元素的迁移ISO4287几何产品规范(GPS)-表面结构:剖面法—术语,定义和表面结构参数4.定义:该标准应用以下定义4.1附加装置:不属于推车的构成部分、由制造商规定适合用于该推车的任何用品,包括与推车一起销售或单独销售并在推车说明书中指定的所有用品。4.2自动的:不需要使用者额外的干涉就能执行功能。4.3睡篮:用于乘坐完全躺卧的不超过9kg的婴幼儿、连于推车的盒状或船状附件。4.4儿童束缚装置:束缚儿童乘坐者于推车中的装置。4.5折叠:通过提供的折叠用铰链机构,把推车的一部分进行折叠或弯曲。4.6衬垫:一个可拆卸且/或附加的坐垫。4.7牢固连接:以这种方式连接,即不能意外或无意的被拆卸,但也不是永久地连接。4.8永久固定:以这种方式连接,即没有使用工具或大量的力,技巧或技能时不能被拆卸。4.9卧式推车:用于乘坐不超过9kg的婴幼儿、主要用于完全躺卧位置的盒状或船状带轮车辆。4.10单个动作释放机制:通过向一个方向施力释放的固定装置。4.11必须:表示强制4.12应该:表示建议。4.13置物容器:一种用于携带物品的特征或附件,如篮筐、托盘或置物袋。4.14坐卧两用推车:用于乘坐儿童、通常于坐立位置也可以调节至半卧或全卧位置的带轮车辆。4.15结构失效:可视的破损或操作失效。4.16幼儿小拖板:连于推车、幼儿可以站立且通过扶住推把或其他结构稳住自己的装置。小拖板可以装有轮子。小拖板可以作为推车的构成部件或可拆卸附件。4.17儿童座椅:提供附加坐立位置的附件,其包含可以连于推车或可以移除的单独座椅。4.18推车:卧式推车或坐卧两用推车。4.19车轮:除另有说明,单个轮子或连于同一个安装点的一组相邻轮子。5.尺寸从坐垫上表面的上边缘或与其紧挨着的水平面(若有座位的话,即座位)测量,离安全带固定点300mm范围内的任何位置的卧式推车车体的最小深度必须为140mm。如果没有安全带连接点,则使用位于沿着卧蔸每侧长度的一半的点。车体端部或侧面其他任何点的最小深度必须为100mm。注:判定卧式和坐卧两用推车的有用数据源:NHMRC分布图表——婴儿、儿童和成人身高、重量和头部周长图表,堪培拉:AGPS,1981.6.材料6.1毒性:根据AS/NZSISO8124.3测试时,当儿童正确束缚于推车时所有可以吮吸、舔食、入口或吞咽的材料和涂层必须符合元素迁移的最大允许等级。6.2腐蚀性:所有金属零件(包括弹簧、螺母、螺栓和垫圈),必须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或者具有防腐蚀保护。注:目测检查是否符合要求。7.附件7.1总则推车和附加装置的连接必须符合该标准的要求。7.2儿童束缚装置可以装配儿童束缚装置作为附加装置的推车,儿童束缚装置必须紧固于推车保证乘坐者能按制造商说明坐立。卧式或坐式推车和儿童束缚装置的连接必须符合该标准8.7.2、9.8.1、9.13的要求且须通过第10部分和表1要求的测试。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政府对汽车使用的儿童束缚装置都有强制要求。7.3玩具作为玩具出售的推车附件和作为推车一部分出售的玩具附件必须符合AS/NZSISO8124.1和AS/NZSISO8124.3的相关要求。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政府对玩具都有强制要求。8.结构8.1可能触及儿童头部的物体任何结构的推车不得有儿童正确束缚于推车中时可能触及儿童头部造成伤害的未加衬垫或未加保护的突出物。注意:突出物例子包括—(a)一个非连续的表面,形成高度超过5mm,边缘半径为5mm(或更小)或45。(或更小)的倒角的段差。(b)一突出物,高度超过5mm,半径或宽度有10mm(或更多),或边缘半径为2mm(或更小);(c)一突出物,高度超过10mm,边缘半径为5mm(或更小)。8.2开口的管子儿童正确束缚于推车中时,推车不得存在可挤夹儿童手指的外露开口管子。儿童坐于推车中可触及的所有外露管口如果允许直径5mm的塞规通过且其塞入深度≥10mm时,也必须允许12mm的塞规通过。对于非圆形的管口,则须从孔中心测量孔的最大尺寸。8.3可换向推把三个轮子的推车不允许推把换向。具有可换向推把的推车必须应用下列两者之一:(a)通过单一释放启动器操作换向推把的区域必须在推把零件与扶手或推车侧面之间、推把活动弧度区域向下留有不小于50mm的间隙(见图1)。必须保证用直径12mm、长度50mm的塞规可以进入且施加不超过20N的力可以拉出通过该间隙(见图1所示间隙)。(b)具有多个释放启动装置时,至少一个释放机制必须装于一侧推杆上,离推把前向或反向锁定时推车扶手平面或侧面上端以上不超过300mm(见图2)。注:在8.3(a)和8.3(b)的要求在于降低儿童手指位于推把换向活动路径的可能性。如果儿童的手放在扶手上或车辆侧面,间隙能够避免挤夹手指。或者至少装有一个推把操作机制强制操作者操作推把时靠近儿童以便可能发现儿童的手是否在推把活动路径上。8.4脚踏坐式推车必须装有脚踏。设计用于多个儿童乘坐的推车,则每个儿童都要配有脚踏。儿童座椅前边缘与地面或任意车轮的距离小于等于30cm时,则必须要求提供脚踏。注:本要求目的在于降低儿童正常束缚于推车时双脚触及地面或车轮的可能性。8.5可拆卸部件任何设计为可拆卸的、拆卸这类部件会对儿童造成危险的部件,与车辆的连接方式必须是:(a)儿童正常束缚于推车中时不可触及这类部件;或者(b)儿童不可操作。这就要求不可以使用快拆机制(即单个动作释放的机构),除非该操作力至少40N。注:很难规定释放机制的位置以保证所有使用情况下儿童都不能触及到释放机制。据附录T

测试时,设计为可拆卸的部件不可以完全置入小零件测试圆筒。(见9.2)附录T小零件测试(标准)T1范围该附录制定了测试零件是否会对儿童造成窒息危险的测定方法。T2原理将零件放入小零件圆筒测定其尺寸。T3仪器设备要求如图T1的小零件圆筒或者任何具有同样参考尺寸并产生同样结果的仪器。T4程序程序必须如下:(a)不施加任何压力、向任何可能方向将零件放入如图T1的小零件圆筒。(b)确定该零件是否完全装入小零件圆筒。(c)对所有零件重复该程序。T5报告必须记录以下内容:(a)推车标识。(b)零件描述。(c)零件是否完全装入小零件圆筒。(d)参考该测试方法,即AS/NZS2088,附录T。8.6停车刹车8.6.1一般要求推车必须装有——(a)一个符合9.6.2要求的人工操作刹车或一个自动刹车;或者(b)一个符合9.6.2要求的人工操作刹车,以及一个符合9.6.3和9.6.4要求的自动刹车。人工操作刹车和自动刹车都必须符合9.6.1的要求。注:制造商应该考虑应用自动刹车以防止家长未使用人工刹车时推车会溜走。8.6.2刹车启动器每个刹车启动必须符合以下要求:(a)位于儿童正常束缚于推车中时不可触及的位置(见8.5的注释)(b)颜色必须为红色,其周围部件如车架和塑胶件必须为对比色。(c)能用一只手或一只脚来操作。9.6刹车(同时参考8.6)9.6.1耐久根据附录I进行测试时,人工和自动刹车都不得产生结构失效。9.6.2效用按照附录J进行判定时,各个刹车档位两点间距离必须符合——(a)直径不大于200mm的轮子不得超过50mm;或者(b)直径大于200mm的轮子不得超过90mm。9.6.3滚动阻力装有自动刹车的推车根据附录J进行测试时,滚动不得超过300mm。9.6.4自动停车刹车自动停车刹车的释放启动器操作力要求不超过40N。附录J停车刹车效能测定(标准)J1范围该附录制定了停车刹车效能的测试方法。J2原理推车负重,启动停车刹车,放置推车于斜坡上制动;然后记录停车刹车是否保持推车静止。J3仪器设备要求以下仪器设备:(a)能连续调节的倾斜台,其平表面上覆有60号氧化铝砂纸;(b)负载设备(见附录A)。(c)车轮表面标记位置的仪器(见附录R)。(d)适合的计时器。(e)适合的测量长度的仪器,单位mm。(f)倾角仪。J4程序程序必须如下:(a)相对倾斜平台斜坡、推车使用下列方向进行步骤b-j:(I)推车与倾斜轴方向一致,斜向斜坡方向。(II)推车横跨倾斜轴方向,朝下。(III)推车横跨倾斜轴方向,朝上。(b)将平台表面调至水平位置。(c)释放所有停车刹车。(d)据附录A负载推车。相应地负载储物袋和口袋。(e)所有轮子都处于正常推车前向行走的位置。(f)据制造商说明操作人工停车刹车。如果停车刹车是要求销子、杆、夹子或其他装置进入车轮上一系列的孔、切口或其它缺口或突出物中,则控制性的转动轮子直至该装置阻碍其制动的轮子且保持推车静止。(g)用附录R规定的方法定位轮子。注:仅需要定位测试中装有相应刹车的轮子。例如,如果测试的停车刹车仅作用于后轮,则没有必要定位前轮。(h)逐渐倾斜平台与水平面成12±5°,允许推车稳定不少于30s。(i)用附录R规定的方法定位轮子。(j)测量并记录轮子g和i相应位置两点之间的距离。(k)如果推车为自动停车刹车,则重复a-j,但是跳过f,即不操作人工停车刹车。注:确保有足够的平台表面足以让推车滚动以防自动停车刹车启动需要行走一端距离。(l)如果推车有任何其他刹车,重复该刹车程序的适用步骤。(m)推车可以配用儿童坐立、躺卧或站立的睡篮、儿童束缚装置带、儿童座椅、小拖板或其他附件时,则根据该程序使用附录A规定的相应测试砝码进行测试。(n)如果推车有自动刹车,用j测得的距离,确定推车的状态(即附件的方向和组合,比如配儿童座椅向下)会导致最大的移动距离。(o)对n确定的推车状态进行该测试的适当步骤,但是步骤h后步骤i前保持该状态2小时。附录I停车刹车耐久测试(标准)I1范围该附录制定了停车刹车耐久的测试方法。I2原理刹车耐久连续做200次,然后检查是否有任何损坏。I3程序程序必须如下:(a)做刹车耐久200次,每次在同一接合位置啮合。注:1有些停车刹车需要销子、杆、夹子或其他装置来进入车轮上一系列的孔、切口或其它缺口或突出物。操作停车刹车时可能需要转动车轮使得销子进入其中一个孔。每次操作这类停车刹车时车轮位置须保证销子、杆、夹子或其他装置不得立即进入孔中,然后转动车轮直至该机制如上启动。2一些停车刹车机制通过对车轮施加压力或摩擦来制动,该类停车刹车不需要另外转动车轮。(b)检查刹车机制是否有结构失效。I4报告报告须记录以下内容:(a)推车识别号。(b)推车测试结构描述。(c)停车刹车的任何结构失效。(d)参考该测试方法,即AS/NZS2088,附录I。8.7锁定装置8.7.1折叠式推车的锁定装置8.7.1.1总则锁定装置应有一个明显锁紧的位置,如果没有锁紧就不应显示锁紧。折叠式推车必须至少有下列两者之一:(a)8.7.1.2和8.7.1.3规定的一个独立的主要锁定和二次锁定装置;(b)8.7.1.4规定的一个主锁定和二次锁定的联合锁定装置。注:锁定装置包括导致推车车架锁定的机构的所有零件,包括启动器、与车架的连接件及锁定方式。其他锁紧装置如可拆卸坐蔸,可折叠推把,踏脚板或包装盘不包含在此条标准内。8.7.1.2独立的主锁定装置要符合以下要求:(a)在推车正常操作状态下,主锁定装置必须能锁定折叠机构.(b)要求操作者释放该装置时需要施加明确的动作.该装置可以手动操作。8.7.1.3独立的二次锁定装置要符合以下要求:(a)二次锁定装置必须与主锁定装置分开且独立起作用。(b)当推车直立使用时该装置必须自动锁定折叠机构,但是要求操作者施加明确的动作来释放。(c)释放二次锁定装置不得释放主锁定装置,或削弱主锁定装置的效用。(d)车架和主体或车架和座位可分开时,二次锁定装置必须作用于车架。(e)主锁定装置释放时,二次锁定装置不得允许推车座位表面上方任何平面内的任何折叠动作的移动量超过正常操作和完全折叠位置之间总活动量的1/3只要二次锁定装置符合以上二次锁定装置的要求,则其可以与主锁定装置的设计和操作完全相同。8.7.1.4主锁定和二次锁定联合装置二次锁定装置用来阻止主锁定装置启动的联合锁定装置若符合以下条件则是可以接受的:(a)主锁定装置必须作用并锁定车架于两个分开的位置,且符合8.7.1.2的要求;(b)推车直立使用时主锁定装置和二次锁定装置都必须自动锁定。(c)二次锁定装置必须要求操作者施加明确的动作来释放锁定。该装置要求操作原理不同于主锁定装置的操作原理,且要求操作力不少于20N或0.5Nm,且使用后必须自动回复到锁定位置。(d)释放二次锁定装置不得释放主锁定装置,或削弱主锁定装置的效用。8.7.2锁定装置和闭锁装置启动器防止推车折叠的锁定装置启动器和保持坐蔸、睡篮、儿童束缚、儿童座椅、支撑乘坐者的小拖板或其他附件的闭锁装置的启动器不得意外释放。儿童正常束缚于推车中时不可触及任何锁定装置或闭锁装置启动器,或者如果儿童可触及这些装置则要求至少40N的操作力。8.7.3存储锁扣推车应有一个能固定推车处于折叠状态时的装置。当推车折叠时此锁扣能自动锁紧。注意:要求有锁扣,这样推车携带的时候不需要打开车架,也没有可能造成的伤害。8.8乘坐者保持8.8.1安全带结构符合以下要求:(a)坐式推车和儿童座椅的每个座位都必须具有完整、永久固定的安全带组件,包括肩带、腰带、胯带。安全带必须符合8.8.2、8.8.3、8.8.4和9.7.1的要求。(b)安全带的调节范围应该保证可以调节至说明书或其他印刷品上说明的推车适合的乘坐者范围。(c)安全带组件的扣合装置、连接舌片和其他部件的结构必须防止安全带从其中脱移。(d)主要搭扣不能无意间释放,必须符合以下其中之一:(I)释放时要求两个独立的操作;或者(II)如果单个动作可以释放,则要求不小于40N的释放操作力。操作力必须以正常操作方式作用于搭扣启动器,但不得作用于离启动器表面边缘3mm范围内。注:应该通过带锥尖头的塞规施力,锥尖头直径不超过0.1mm。每个主搭扣上可单独释放的连接点应符合(d)中的要求。(e)释放主搭扣舌、所有安全带调节至最长时,不能有绳索或绳索组合会产生内部周长超过360mm的环。(f)如果主搭扣的设计是为防止安全带形成绳圈,则启动搭扣后肩带端部和腰带端部必须相互分离且从搭扣脱离。如果肩带腰带从搭扣脱离后仍然保持连接,则必须在任意方向上施力不大于20N的情况下分离。(g)卧式推车不要求有安全带。8.8.2肩带应符合下列要求:(a)肩带最小宽度须为15mm;(b)必须提供有适应乘坐者的调节;(c)不得形成8.8.1(e)和8.8.1(f)要求的绳圈。(d)具有以下一种连接:(i.)提供有调节装置,当靠背位于完全直立档位时,肩带在座椅靠背上的固定点应符合下列高度:(A)265±25mm,(B)320±25mm,(C)如果推车适用于18kg及以上的儿童,则380±25mm,(D)儿童座椅265±25mm。该要求并不排除还存在其他的高度。座椅靠背上肩带连接点之间的内侧最大距离为150mm。(ii.)肩带连接于腰带的尾部,保证在肩带腰带交叉处腰带的上边缘测量肩带内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0mm。8.8.3腰带应符合下列要求:(a)肩带最小宽度须为15mm;(b)腰带和腰带配件必须直接固定于坐式推车/儿童座椅车架上;或者固定于紧固在坐式推车/儿童座椅车架的座位上,固定点为不能完全从正常乘坐位置拉脱座位的位置。如图K3所示,从座位表面和靠背交界处施加50N拉腰带,交界处的位移不得超过100mm。如果没有确定的交界处,则从腰带连接靠背的最低边缘测量。(c)不得形成8.8.1(e)和8.8.1(f)要求的绳圈.8.8.4胯带胯带必须——(a)最小宽度为20mm;(b)永久连接于主搭扣;并且(c)连接于座位表面以阻止乘坐者向前滑动。胯带长度可以设计为可调节。8.9头部围栏坐式推车/儿童座椅靠背或座位调节完全斜躺的角度相对水平面超过150°时,应---(a)必须设有围栏以防乘坐者滑出座椅头端;(b)且不得造成头部诱陷危险(见9.7.2)。当推车具有前后排列的多个乘坐者位置时,该头部围栏的要求仅适用于推车最后端的乘坐者位置。8.10脚部开口靠背或座椅调节斜躺的角度相对水平面超过150°的坐式推车/儿童座椅必须符合—(a)设计须保证脚部开口的尺寸能阻止儿童头部挤夹;或者(b)在脚部设有一种闭合开口的方法以保证不会挤夹幼儿。座位区域周围及儿童座椅下面的其他开口尺寸必须不得挤夹幼儿(见9.7.3)。8.11座位表面和斜躺面不包括衬垫,任何构成座位表面和斜躺面的零部件均不可移除,除非使用工具移除或完全移除包括座位表面和斜躺面的推车装饰组件。注:当完全斜躺时,座位表面和斜躺面及其上方100mm范围内的任何布套结构不应形成会挤夹儿童头部的袋兜。8.12小拖板小拖板必须连接于坐卧两用推车,保证儿童不受坐蔸、蓬头或其他附件的阻碍站直。必须在推车上设有如把手一样的结构使得儿童每只手都可以抓握。小拖板表面不得打滑。8.13织带符合下列要求:(a)车辆应提供有一个可调整的织带,当推车使用时允许推车操作者能栓住推车;(b)织带应永久地固定在车架上,以便车辆操作者可触及到;(c)织带应设计成尽量减少儿童在推车内或推车外的勒死的可能性,像(i)当绳索连接到车辆使用部分时,其自由长度不能超过400mm,和(ii)绳索上的任何环的周长不能超过360mm。8.14伤害操作者而不是乘坐者的开口和夹缝危险推车应设计成当推车使用时,特别是折叠或展开过程中,对于使用者和其他人而不是乘坐者而存在的剪切,切断,挤夹或碰撞伤害是最小化的。(见9.5)9.性能要求9.1耐久性9.1.1静态耐久根据附录B进行测试时,推车不得产生结构失效。附录B静态耐久测试(标准)B1范围该附录制定测试推车静态状态下耐久的方法。B2原理放置规定重量的沙袋于推车和附件中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移除沙袋,检查推车是否有任何结构失效。B3仪器设备要求以下仪器设备:(a)总重如表B1所示的沙袋。可以做成几个沙袋以防测试人员过重提不起。(b)适合的计时器。B4程序程序如下:(a)放置推车于水平面上。(b)启动刹车。(c)根据表B1,均匀放置沙袋于推车或附件坐立位置的斜躺或直立表面。(d)放置沙袋8小时。(e)移走沙袋。(f)检查推车是否有结构失效。推车配有儿童可以乘坐、躺卧或站立的睡篮、儿童束缚装置带、儿童座椅、小拖板或其他附件时,必须根据该程序进行测试但须使用表B1规定的适当测试砝码。测试时间为每个附件8小时。(见章节10)B5报告报告须记录以下内容:(a)推车的识别号。(b)推车测试结构和附件的描述。(c)任何结构失效。(d)参照该测试方法AS/NZS2088,附录B。9.1.2动态耐久性根据附录C进行测试时,各车轮的角度晃动量不得大于0.1弧度(5.7°),推车不得产生结构失效、任何附件不得移动或脱落。附录C动态耐久测试(标准)C1范围该附录制定了动态状况下测试推车耐久的方法。C2原理先测量车轮角度位移,然后负载推车且放置于环带上保持规定的时间。再次测量车轮的角度位移。然后检查推车是否有任何结构失效。C3仪器设备,要求以下仪器设备:(a)负载设备(见附录A)。(b)安装于环带上、由刚性材料制作的撞击块,环带下面在撞击块与车轮的接触点用平板支撑(撞击块截面如图C1)。注:不可以用滚筒作为支撑。该设备的设计须保证推车外侧轮子接触撞击块为30±1次/分钟。撞击块的位置必须保证推车两侧轮子交替抬起。对于外侧轮子中间有附加轮子的推车,其车轮抬起顺序为左侧和中间车轮一起然后右侧和中间车轮一起。(为达此目的图C2为适合的示例)(c)保持推车于环带上的设备为下面任意一种:(I)一个卡扣,将推把夹在卡扣中或卡扣外,连于推车推把且传送带静止时其垂直平面上可以自由活动,其与水平面成15°角(见图C3)。卡口装置的重量不得加载在推车车架上导致推车比正常使用承载更多重量。(II)如图C4和C5,根据推车推把的设计安装两个软性圈,保证圈可以在测试夹具宽度范围内调节以适用不同的推车设计。圈的尺寸须保证推车撞击挡块时推把上下活动不受限制。圈必须用橡胶(或类似软性材料)制成,厚度为6±1mm。对于测试带有位于两个外侧推把中间的附加推把的推车,橡胶圈必须置于两个外侧推把上。另外,测试夹具可以含有可调节的导向轨道或带子以利于保持推车至测试夹具上(见图C6)。两种方法推车都必须可以侧向自由活动5-75mm。导向轨道必须用低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或由低摩擦系数的材料覆盖(如PA)。(d)适合的计时器。C4程序如下:(a)测量各个车轮的角度位移量(轮子晃动),单位为度或弧度。(b)将推车放于测试设备上且保持推车车轮与撞击块一致。见图C3和C4。(c)靠背调节至最直立档位。(d)据附录A负载推车。e)必要时(如吊床式坐蔸),在测试模型下放置泡沫垫以阻止测试过程中模型穿过坐蔸。(f)测试时将可调节靠背或脚踏置于最不利位置,考虑到有多种坐立位置和按制造商说明允许乘载附加儿童、货物或附件。(g)操作测试设备保证表面速度为1.4±0.1m/s(大约5km/h),保持64小时。如果推车推把可换向或座椅可换向,则对推把或座椅的每个方向都测试32小时。(h)在初始轮胎边缘测量点同一点测量各个轮子的角度位移量。(i)展开闭合推车10次。(j)检查推车是否有结构失效。(k)推车可以配合儿童乘坐、躺卧或站立睡篮、儿童束缚装置带、儿童座椅、小拖板或其他附件时,根据该程序测试但应使用附录A规定的相应测试砝码。各个附件测试时间为64小时。如果附件已经做过附录B的静态耐久则该附件可用于新车上做测试。(见章节10)C5报告必须记录:(a)推车的识别号。(b)推车测试结构和附件描述。(c)C4(a)和C4(h)测量的角度位移差。(d)任何结构失效。(e)参考该标准,即AS/NZS2088,附录C。9.1.3举起下压耐久根据附录D进行测试时,推车不得产生结构失效。附录D举起下压耐久测试(标准)D1范围该附录制定了测试举起下压耐久的测试方法。D2原理确定举起前轮离测试表面120mm高所需施加于推把的力。然后以适当施力角度施加所需力举起下压前轮达规定次数。然后检查推车是否有结构失效。D3仪器设备要求以下仪器设备:(a)负载设备(见附录A).注:可以要求附加一根带子以阻止测试模型的过度活动。(b)测力计。(c)最大高度为50mm的轮子挡块。(d)举起下压推车推把的设备。(e)适当的计时器。(f)适当的测量长度的仪器,单位mm。D4程序如下:(a)放置推车于坚硬的水平地面,靠背调至最直立档位。(b)据附录A负重推车。(c)据制造商说明锁定轮子。(d)垫起最靠近推把的轮子。(e)施力举起下压推把使得后轮和前轮交替抬起离地面120mm后受控下压,循环3000次、频率15±1/分钟(见图D1)。如果推把可换向,则每个推把位置进行1500次循环。(f)折叠推车,展开闭合10次。(g)检查推车是否有结构失效。(h)对于可以配合儿童坐立、躺卧或站立的睡篮、儿童束缚装置带、儿童座椅、小拖板或其他附件,则配合附录A相应测试砝码模型或砝码根据该程序进行测试。每个附件测试耐久3000次。做过附录B和附录C耐久测试的附件可以用在新的推车上做测试。(见章节10)D5报告要求记录以下内容:(a)推车的识别号。(b)推车测试结构和附件的描述。(c)任何结构失效。(d)参考该标准,即AS/NZS2088,附录D。9.2突出部分除了可拆卸的部件外,当儿童正确束缚在车辆中时所有能被儿童拇指与食指抓住或牙齿咬住的部件必须根据附录E和F进行测试。此包含有拉链头,布套和塑料标签和其他类似的附件。根据附录E和F测试后,任何脱落的零件根据附录T进行测试都不得完全置入小零件测试圆筒。(见附录8.5)附录E突出物可移除性的扭力测试(标准)E1范围该附录制定了至少能够被儿童拇指和食指夹住或牙齿咬住的突出物扭力强度测试方法。E2原理对测试的突出物施加指定的扭力保持指定的时间。测试后检查推车以确定施加扭力后是否导致任何危险。E3仪器设备要求以下仪器设备:(a)施加扭力0.45±0.02N.m的仪器。(b)适合的计时器。(c)一套适合的夹钳。E4程序须如下:(a)固定推车。(b)确定所有至少能够被儿童拇指和食指夹住或牙齿咬住的突出物。(c)将夹钳紧紧夹住突出物。(d)以顺时针方向在5s内逐渐施加0.45±0.02N.m的扭力,直至达到下列一种——(I)离初始位置旋转180°;或者(II)达到要求的扭力。(e)达到以上要求旋转角度或扭力后再保持10s,然后移除扭力允许突出物回到释放状态。(f)以逆时针方向重复d-e。(g)如果制造商装配或根据制造商说明装配的用螺纹连接的突出物在施加扭力过程中变松,则继续施加扭力直至达到要求扭力或突出物脱落。如果测试部件很明显在达到要求扭力前继续旋转且没有脱落,则停止测试该突出物。(h)对b中所有其他突出物重复c-g。(i)对睡篮、儿童束缚装置带、儿童座椅、小拖板或其他附件重复该程序。E5报告须记录以下内容:(a)推车的识别号。(b)测试推车的结构和附件描述。(c)脱落的部件描述。(d)参考该测试标准,即AS/NZS2088,附录E。附录F突出物可移除性的拉力测试(标准)F1范围该附录制定了至少能够被儿童拇指和食指夹住或牙齿咬住的任何突出物的拉力强度测试方法。F2原理对测试的突出物施加指定的拉力保持指定的时间。然后检查推车以确定施加拉力后是否导致任何危险。F3仪器设备,要求以下仪器设备:(a)施加且测量拉力70±2N的仪器。(b)适合的计时器。(c)一套适合的夹钳。F4程序如下:(a)固定推车。(b)确定所有至少能够被儿童拇指和食指夹住或牙齿咬住的突出物。(c)将夹钳紧紧夹住突出物。(d)以平行于突出物主轴的方向在5s内逐渐施加70±2N的拉力。(e)另外保持拉力10s,然后移除拉力允许突出物回到释放状态。(f)重新放置夹钳或者再次夹住突出物使得拉力方向垂直于突出物主轴。(g)垂直于突出物主轴方向在5s内逐渐施加70±2N的拉力。(h)对b中确定的所有其他突出物重复c-g。(i)对睡篮、儿童束缚装置带、儿童座椅、小拖板或其他附件重复该程序。F5报告须记录以下内容:(a)推车识别号。(b)测试推车的结构和附件描述。(c)脱落部件描述。(d)参考该测试方法,即AS/NZS2088,附录F。9.3危险利边根据附录G进行测试时,推车不得存在危险利边。附录G危险利边测试(标准)G1范围该附录制订了推车危险利边的测试方法。G2原理在指定的圆棒上粘上指定的胶带,胶带沿着所测边缘滚动。然后检查切口长度。G3仪器设备要求以下仪器设备:(a)按照ISO4287量测表面处理Ra值不大于0.4μm的,按照AS1815.1硬度不小于40HRC的钢制圆棒。圆棒直径9.53±0.12mm、长度适中。(b)压敏聚四氟乙烯(PTFE)高温电气绝缘带,厚度0.066-0.090mm。粘合剂是压敏的硅聚合物,额定厚度是0.08mm。绝缘带宽度不少于6mm,测试中绝缘带温度保持23±2°C。(c)测力计(如果G3(a)指定的仪器设备不能达到施力要求)。(d)测量长度、单位mm的适合仪器。G4程序必须如下:(a)确定推车可能存在利边的表面。(b)圆棒上包裹一层测试胶带,以保证胶带周长和宽度提供足够的测试区域。(c)放置缠带的圆棒使得其轴线相对直线边缘为90±5°,或者相对弧线边缘测试点处的切线为90±5°,圆棒旋转时胶带接触边缘。变动测试边缘的角度以达到“最不利”状态(见图G1)。(d)对圆棒施加不大于6N的力,沿着测试边缘围绕圆棒轴线旋转360°,确保圆棒旋转过程中圆棒与测试边缘无相对运动。圆棒旋转初始、结束都要平稳,旋转达75%时达到切向速度恒定为25±2mm/s。(e)从圆棒上移除胶带,不得增大胶带上的切口或造成胶带划痕而形成切口。(f)测量胶带切口长度,必须包括间歇切口。(g)测量测试过程中接触边缘的胶带长度。(h)计算测试过程中胶带切口长度百分率。(i)推车上可能存在利边的其他所有表面重复b-h。(j)对睡篮、儿童束缚装置带、儿童座椅、小拖板或其他附件重复该程序。G5结论解释如果胶带与边缘接触线有50%都完全切割,则该边缘就归为危险利边。G6报告须记录以下内容:(a)推车识别号。(b)推车测试结构和附件的描述。(c)发现为危险利边的任何边缘。(d)参考该测试方法,即AS/NZS2088,附录G。9.4危险尖点根据附录H进行测试时,推车不得存在危险尖点。附录H危险尖点测试(标准)H1范围该附录制定了推车危险尖点的测试方法。H2原理应用指定的尖点测试仪测试尖点,观察尖点是否穿入尖点测试仪规定的距离。H3仪器设备,要求有如下设备:(a)要求如图H1所示尖点测试仪或者具有同样参考尺寸且产生相同精确的结果的仪器。计量头上应有计量槽,计量槽为矩形口,尺寸1.02±0.02mm宽×1.15±0.02mm长。计量头外表面与接触测试尖点的传感头端部之间的距离必须为0.38mm±0.02mm,如图H1所示。如果尖点用2N的力穿入计量槽,则弹簧必须保证危险尖点能够点亮指示灯。(b)施加和量测为4N的装置。H4程序必须如下:(a)确定推车上可能存在尖点的任何突出物。(b)松开锁定环以调节尖点测试仪,旋转测试仪向着指示灯组件运动足够的距离以露出圆柱体上的校准基准标记。顺时针方向旋转计量头直至传感头从接触干电池再移动0.12mm,如图H1所示。如果计量头包含千分尺刻度,则可以通过逆时针方向旋转计量头移动距离直至千分尺刻度吻合校准基准标记。转动锁定环在该位置锁定计量头直至锁定环紧紧抵着计量头。(c)将测试点以最坚硬的方向穿入计量槽,施加4N的力尽可能地压下弹簧但不得刮到计量槽边缘或者穿出计量槽。(d)观察指示灯是否点亮。(e)推车上可能存在尖点的所有其他突出物重复b-d。(f)对睡篮、儿童束缚装置带、儿童座椅、小拖板或其他附件重复该程序。H5结果解释测试点穿入的深度决定了其尖锐度,所以如果测试点伸入计量槽大于0.51±0.02mm深,导致指示灯点亮,且测试点在4N作用下保持初始形状,则该测试点归为危险尖点。H6报告报告必须记录以下内容:(a)推车识别号。(b)推车测试结构和附件的描述。(c)发现为危险尖点的任何点。(d)参考该测试方法,即AS/NZS2088,附录H。9.5伤害乘坐者的危险间隙和开口根据附录U进行测试,儿童正常束缚于推车/儿童座椅时推车不得由于以下原因产生伤害危险——(a)相邻或临近部件转动、折叠、开启或闭合时剪、切、挤或压;或者(b)施力于相邻式推把或每个分离式推把时产生的间隙。注意:当车辆折叠时,剪切可能被发现在车辆的蓬头上。在或接近铰链的剪切或刚性相邻部件的绕转比两头弯曲接触远离铰链或柔性相邻部件的绕转能产生更大的伤害。附录U危险间隙和开口测试(标准)U1范围该附录制定了可能伤害儿童的手指夹缝及危险间隙和开口的测试方法。U2原理用塞规探测尖点和间隙,适用时可以施力于塞规以确定尖点和间隙是否在各个使用状态下由于剪切挤夹造成危害。注:12mm、5mm圆柱形塞规是用来查找可能挤夹手指和四肢的间隙。5mm-12mm的间隙会夹手指和皱皮,所以通常认为这样的间隙是不安全的。以上塞规的尺寸及其使用标准基于AS/NZS2172。U3仪器设备要求以下仪器设备:(a)负载设备(见附录A)。(b)两个适当刚性材料制成的圆柱形塞规,端部倒角、约10mm长,尺寸如下(I)12±0.1mm。(II)5±0.1mm。(c)能够施加、测量10±0.5N的测力计。(d)能够施加、测量200±10N的测力计。U4程序必须如下:(a)根据附录A负载推车。(b)正确束缚于推车中的儿童可触及的相邻零件转动、折叠、开启或闭合时造成任何剪、切、挤夹动作,确定可以以这类方式活动的点。(c)对于步骤b确定的各个点,在其整个活动范围内操作相邻零件,同时在活动的相邻部件之间对可能夹住手指的所有点用直径12mm的圆柱形塞规探测。用最小的力操作塞规使得塞规自由活动不受阻碍(测试不包括完全由塑料薄膜材料形成的间隙、布套或帐砂)。(d)记录不允许12mm塞规自由不受阻碍活动的所有点。注:这些点认为是不安全的,因为间隙小于12mm且手指、手或四肢可能在产生剪、切、挤夹动作的相邻部件之间夹住。(e)对推把相连的推车的推把施加200N;对推把不相连的推车各个独立推把各施加100N的力,方向如下:(I)水平向前。(II)垂直向上和垂直向下。(III)任何其他可以造成间隙的方向。如果在未达到所要求的施力前车轮就离开地面,则仅需施力保持车轮刚好离开地面无需继续施力。(f)施加步骤e所需力时,用5mm的塞规施加10N的力探测儿童正常束缚于推车中可触及、未施加步骤e所需力时通常不会产生间隙而施力后会产生的任何间隙(测试不包括完全由塑料薄膜材料形成的间隙、布套或帐砂)。(g)记录允许5mm塞规通过的所有点。注:这些间隙认为是不安全的,因为手指、手或四肢可以进入且在推把受力后开启、推把施力释放后闭合的相邻部件间夹住。(h)对所有可能的推把和座位结构重复该程序。U5报告必须记录以下内容,适当时可标注在推车图表上:(a)推车标识。(b)推车测试结构描述。(c)U4(d)记录的未允许12mm塞规通过的间隙。(d)U4(g)记录的允许5mm塞规通过的间隙。(e)参考该测试方法,即AS/NZS2088,附录U。9.7乘坐者保持9.7.1安全带组件(a)效用根据附录K进行判定时,安全带组件的所有部件不得有任何损坏的迹象,腰带肩带不得有松动,每次测试负重后可调节安全带的滑移量不得超过6mm。(b)结构根据附录W判定时,安全带组件必须符合8.8的要求和以下要求:(i.)腰带必须位于测试圆柱体上50mm-125mm刻度之间。(ii.)测试圆柱体和腰带之间的任何间隙以及测试圆柱体与靠背之间的任何间隙不得允许直径25mm的塞规通过。(iii.)胯带与座位表面的连接点或过渡点离靠背不得超过136mm,即在测试圆柱体的下面或正好边缘处。(iv.)相对胯带长度范围,腰带高度范围必须在100mm至200mm之间。(v.)肩带应满足8.8.2(d)(i)中规定的靠背或通过靠背转换的高度。附录K安全带和安全带固定点效能测定(标准)K1范围该附录制定了安全带及其固定点的测试方法。K2原理对安全带固定点、腰带和肩带都负重且允许自由悬挂车身的任何一侧,保持规定的时间。然后系牢所有安全带且施加拉力,保持规定时间。然后检查安全带组件是否有任何损坏。K3仪器设备,要求以下仪器设备:(a)15kg的砝码,砝码挂在直径不超过5mm的绳子上,然后将绳子钩在安全带或安全带固定点上。(b)圆棒,直径25mm,长250mm,每一端系有绳子。(c)能够施加拉力300±15N的拉力计。(d)标记安全带上调节扣位置的用具。(e)适合的计时器。(f)适合的测量长度的仪器,单位mm。K4程序须如下:(a)固定推车。(b)从搭扣中释放腰带、肩带。如果安全带可以调节,则标记任何调节扣的位置。(c)依次在腰带、肩带(包括双人车中间的带子)各固定点挂重K3(a)的砝码,允许其自由悬挂推车侧面,保持5分钟(见图K1)。(d)用K3(b)的圆棒对胯带施加300N的拉力,保持5分钟(见图K2)。(e)据制造商说明系牢腰带,用K3(b)的圆棒对腰带施加300N的拉力,保持5分钟(见图K3)。从腰带移除胯带和肩带或者调节使其在测试中不受力。(f)据制造商说明系牢肩带,用K3(b)的圆棒对肩带施加150N的力,保持5分钟(见图K4)。(g)移除负重,标记调节扣的位置并测量任何滑移,单位mm。K5报告必须记录以下内容:(a)推车识别号。(b)推车测试结构描述。(c)安全带组件任何部件的明显损坏。(d)腰带、肩带是否保持系牢。(e)可调节安全带的任何滑移。(f)参考该测试方法,即AS/NZS2088,附录K。附录W安全带结构测试(标准)W1范围该附录制定了安全带组件的测试方法以确定安全带是否可以有效束缚乘坐者。W2原理用刻度圆柱体和直接的距离测量确定安全带部件的位置以测定安全带组件束缚乘坐者的效能。W3仪器设备,要求以下仪器设备:(a)刚性材料制成的、带刻度的测试圆柱体,直径136±0.5mm、高度340mm、重4.6kg。上下边缘倒圆角半径13mm。圆柱体侧面每25mm标一个刻度,第一个刻度离圆柱体底部25mm,如图W1所示。(b)由光滑刚性材料制成的、直径25±0.2mm、至少75mm长的圆柱形半球头塞规。也可带手柄。(c)施力可达到20N的拉力计。(d)适当的测量长度的仪器,单位mm。W4程序必须如下:(a)固定推车。(b)调节靠背至完全直立档位。(c)将测试圆柱体置于座椅上保证圆柱体底部边缘接触靠背与坐立表面连接处、圆柱体侧面完全接触靠背,如图W2(a)。没有明确的连接处时,允许圆柱体稍微向下滑动直至砝码稳定到位且圆柱体侧面完全接触靠背,如图W2(a)。将腰带围着测试圆柱体扣紧搭扣,调节腰带使其扣紧使得腰带与测试圆柱体上的刻度足够平行。调节胯带确保胯带不得限制腰带与测试圆柱体上的刻度平行。肩带可以不连接或允许悬空挂着。(d)记录腰带在测试圆柱体上的位置是否在刻度50mm-125mm之间。(e)施加不大于20N的力在测试圆柱体和腰带任何部分之间、测试圆柱体和靠背任何部分之间用直径25mm砝码探测。(f)记录塞规是否探入任何间隙。(g)利用测试砝码上的刻度记录肩带至靠背的所有固定点。如果固定点高于测试砝码,则测量超过测试砝码的额外距离。(h)松开腰带直至测试砝码底部完全接触坐立表面,如图W2(b)。放置测试砝码使得砝码底部边缘接触靠背与坐立表面的连接处。如果没有明确连接处,则允许测试砝码稍微滑下靠背直至测试砝码稳定到位。(i)记录胯带与坐立表面的固定点位置是否在测试圆柱体下面或正好在圆柱体边缘处。(j)在测试砝码上标记距离搭扣中心50mm两侧腰带下边缘位置(“测量点”如图W3所示)。(k)如果胯带可调节,则调节至最短长度并重复步骤(j)。然后,调节胯带至最长长度并重复步骤(j)。(l)从推车上移除测试砝码。(m)测量肩带至靠背的固定点处肩带内边缘之间的距离。根据靠背固定槽内肩带允许的最宽距离处测量。(n)对于肩带与腰带相连的安全带,则在腰带与肩带连接处测量肩带内边缘之间的距离。(o)对于所有乘坐者位置和儿童座椅重复步骤(a)至(n)。W5报告必须记录以下内容:(a)推车标识。(b)如W4(d)记录,腰带是否在测试砝码50mm-125mm刻度处。(c)如W4(f)记录,塞规是否能塞入测试砝码与腰带之间和测试砝码与靠背之间的任何间隙。(d)如W4(g)记录,肩带至靠背的所有固定点的高度。(e)如W4(i)记录,胯带与坐立表面的固定点位置是否在测试圆柱体下面或正好在圆柱体边缘处。(f)如W4(j)记录,相对胯带的腰带高度范围。(g)如W4(m)和(n)记录,肩带之间的间隙。(h)参考该测试标准,如AS/NZS2088,附录W。9.7.2头部围栏靠背或座椅调节最大角度相对水平面大于150°的坐卧两用推车/儿童座椅必须符合以下要求:(a)效能根据附录L进行测试时,塞规不得通过围栏或者翻过推车靠背或围栏,且围栏不得破损。(b)挤夹根据附录L进行测试时,坐卧两用推车/儿童座椅头部的布套装饰件不借助工具可以移除或部分移除、或者不需要从坐立和斜躺表面拆卸布套即可移除或部分移除,则坐卧两用推车/儿童座椅头部不得存在允许通过塞规的间隙,除非间隙位置高于斜躺表面250mm及以上。注:坐蔸和斜躺表面上方100mm内的任何布套结构在靠背完全斜躺时不得形成能够夹住儿童头部的口袋。附录L头部围栏塞规测试(标准)L1范围该附录制定了头部围栏效能的测定方法以保证推车/儿童座椅调至大于150°时头部围栏不会造成头部挤夹危险。L2原理推车/儿童座椅靠背或座椅完全倾斜,在倾斜表面上方侧面和头部施力于塞规以测定塞规能否穿过围栏或穿到围栏的背面或者围栏是否破裂。然后从推车背面移除任何可拆卸或部分可拆卸的装饰件。在推车倾斜表面上方头部周围所有区域用塞规测试以确定是否有造成头部挤夹危险的间隙。测量塞规可塞入的间隙并记录倾斜表面与推车结构之间的距离。注:用直径75mm的塞规检查大于75mm的开口,75mm的开口会造成头部挤夹的危险。50-75mm的开口认为相对安全。这些要求旨在防止儿童头部挤夹在间隙中或者防止儿童的身体滑入间隙而夹住劲部或者导致窒息。L3仪器设备要求以下仪器设备:(a)直径75±0.5mm、由适合的刚性材料制成的球形塞规。(b)测量90±2.5N的测力计。(c)倾角仪。L4程序须如下:(a)固定推车。(b)据制造商说明调节靠背至完全倾斜位置。(c)测量并记录靠背或座椅倾角。如果倾角不大于150°,则该测试不适用。(d)在图L1所示区域沿着倾斜表面对推车侧面和头部用塞规施加不大于90N的力,试图将塞规塞入侧面和头部围栏。5s内逐渐施加该力,并另外保持10s。塞规不得离开倾斜表面。(e)如果塞规穿过围栏、越过座椅头端或围栏、或者围栏破裂,做记录。(f)推车头部有不借助工具就可以完全拆卸或部分拆卸的布套装饰件,从推车头部相应地拆卸装饰件(见图L1(a))。注:拆卸装饰件旨在包含推车头部但不包括侧面和倾斜表面。完全拆卸装饰件会导致推车不可用,所以不作要求。(g)如图L1和L2所示,沿着倾斜表面施加不大于90N的力试图将塞规塞入潜在的间隙。5s内逐渐施加该力并另外保持10s。塞规不得离开倾斜表面。注:塞规可能受刚性围栏或不可拆卸布套围栏的限制。(h)记录允许通过塞规的所有间隙。(i)对于(h)提到的每个间隙,测量倾斜表面和上方结构之间的距离并记录距离小于250mm的所有间隙。(j)对完全倾斜位置所有可能的推把和座兜结构都重复该测试。(k)如果推车配有儿童座椅,则根据制造商说明将儿童座椅装于推车上并用儿童座椅重复该测试。注:该要求指完全倾斜位置可前向后向使用的结构及车身可高低调节的结构。L5报告报告须记录以下内容:(a)推车测试的结构的描述。(b)如L4(c)所述,靠背或座椅的倾角。(c)如L4(e)所述,塞规是否穿过围栏、越过座椅头端或围栏、或者围栏破裂。(d)如L4(h)所述允许通过塞规且如L4(i)所述倾斜表面与上方结构之间距离小于250mm的任何间隙的描述。(e)参考该测试方法,即AS/NZS2088,附录L。9.7.3脚部开口根据附录M测试时,靠背或座椅角度可调节至大于150°的坐卧两用推车或儿童座椅的脚部开口,必须符合以下要求:(a)装配有围住脚部开口的区域,必须阻止95mm的塞规通过任何间隙;(b)能允许160mm的塞规通过。注:(1)鼓励靠背调节大于150°的婴儿用推车制造商设计脚部围栏装置以防止婴儿滑出。(2)脚套,腿套,靴套被认为是脚部闭合装置。附录M脚部开口塞规测试(标准)M1范围该附录制定了倾角大于150°的推车或儿童座椅脚部95-160mm危险开口的确定方法。M2原理用塞规检查推车或儿童座椅脚部以确定任何会造成挤夹危险的完全封闭的外露开口。如果制造商提供闭合推车或儿童座椅脚部区域的装置,则据制造商说明装配固定好该装置后再用塞规检查。用塞规检查该装置与座位接合处以确定可能造成挤夹危险的间隙。M3仪器设备,要求以下仪器设备:(a)塞规A——直径160±0.5mm、重量不大于2.5kg(不包括把手)、由适合的刚性材料制成的球形塞规。(b)塞规B——直径95±0.5mm、重量不大于1.1kg(不包括把手)、由适合的刚性材料制成的球形塞规。(c)可以测量50±2.5N的仪器。(d)负载的装置(见附录A)M4程序必须如下:(a)固定推车。(b)据制造商说明调节靠背或座椅至完全斜躺位置。(c)据制造商说明闭合座兜脚部的闭合装置。如果制造商说明书没有指定闭合脚部的方法,则必须对脚部的任何可调节机构的所有档位都进行测试。(d)确定从推车内部可触及、位于推车脚部和两侧的开口或潜在开口。必须包括坐立或斜躺表面及其上方任何结构(如前扶手、托盘或侧扶手)之间的任何开口及前后座椅之间的空隙。(见图示M1)(e)沿着坐立或斜躺表面、垂直于开口的有效平面、逐渐施加50N的力用塞规A检查各个开口,试图塞入塞规。(f)记录不允许通过塞规A的所有开口。(g)对于不允许通过塞规A的各个开口,沿着坐立或斜躺表面、垂直于开口的有效平面、逐渐施加50N的力用塞规B检查,试图塞入塞规。(h)记录允许通过塞规B而不通过塞规A的开口。(i)推车配备有儿童座椅时,据制造商说明将儿童座椅装于推车上,按照附录A对儿童座椅进行负载,对儿童座椅重复该测试。(j)如果推车可以配合可能会造成脚部危险开口的睡篮、儿童束缚装置带、儿童座椅、小拖板或其他附件时,据制造商说明装上这些附件。注:相比小拖板这些附件,推车脚部开口的潜在危险开口更可能存在于如儿童座椅这些附件。因此,不太可能造成脚部开口危险的附件无需装配测试。(k)据附录A规定负载附件,重复步骤a-h。步骤f和h中要特别注意儿童座椅形成的开口。M5报告须记录以下内容:(a)推车识别号。(b)推车测试结构和附件的描述。(c)M4(f)中记录的不允许通过塞规A的间隙。(d)M4(h)中记录的允许通过塞规B的间隙。(e)参考该测试方法,即AS/NZS2088,附录M。9.8稳定性9.8.1一般稳定性按照附录N进行试验时,推车不得倾翻。(同时参考9.15)附录N稳定性测试(标准)N1范围该附录制定了推车稳定性的测定方法。N2原理将推车放于倾斜平台上,先横向放置后纵向放置,锁定轮子阻止其运动。然后倾斜平台至规定角度。N3仪器设备要求以下仪器设备:(a)附录J描述的倾斜平台。(b)负载设备(见附录A)。(c)能够防止轮子在倾斜平台上滑移的矩形挡块,有足够的重量和/或与倾斜平台表面接触的足够摩擦力或以合适的装置固定在倾斜表面上,挡块的高度如下:(i)对于直径不大于200mm的轮子,挡块高度不大于20mm;(ii)直径大于200mm的轮子,挡块高度不超过轮子直径的15%。(d)角度仪(e)向下施力50±5N的装置。(f)一根钢制的棒,长度适中,重量不大于0.5kg.N4程序必须如下:(a)据附录A负载推车/附件,并且符合以下:(I)座位表面下方的储物袋和口袋不得负载。座位表面上方的储物袋和口袋视最不利情况根据附录A负载或不负载。(II)如果靠背或座椅可以倾斜,则测试完全直立和完全斜躺两个档位。(III)如果靠背或座位倾斜角度大于150°,当靠背或坐蔸完全斜躺测试时,测试模型必须斜躺放置,模型中心尽可能靠近座位表面与靠背交界处。如果推车有吊床型座位表面和靠背,其座位表面和靠背交界处不好清楚的定义,则按照制造商说明调整靠背或座位至完全直立状态。允许模型自由放置,把模型最低边缘处与座位表面和靠背接触的点定义成座位和靠背交接处。然后调整靠背或座位至完全斜躺位置,模型应应斜躺在刚定义好的座位和靠背交接处的中心。(IV)多人推车的负载必须符合以下:A.仅用一个模型放在不同乘坐位置依次测试;B.所有可用的乘坐位置都负载测试模型。C.测试模型按照可能导致不稳定的所有其他可能的乘坐者档位组合放置。(V)如果推车可以配有睡篮、儿童束缚装置、儿童座椅、小拖板或其他附件,则测试须配合睡篮、儿童束缚装置、儿童座椅、小拖板或其他附件测试,一次只配一个附件且所有可能的组合按可能导致不稳定的最不利状态进行测试。所有附件和坐立位置必须根据附录A进行负载。(VI)确保测试模型受束缚以防止过度活动。注:可以使用轻重量材料如EPS泡沫挡块或楔形块以防测试模型滚动。(b)不启动任何手动的刹车装置。解锁任何可能限制车轮万向的装置。(c)据图N1,相对倾斜平台斜坡方向按以下方向进行步骤d-f:(i)推车与倾斜轴方向一致,相对斜坡侧向。(ii)推车横跨倾斜轴,沿下坡方向。(iii)推车横跨倾斜轴,沿上坡方向。(d)将平台表面调至水平位置。(e)据图N1定位车轮,放置N3(c)的挡块以防止车轮在平台上滑移。(f)逐渐倾斜平台至12°,观察推车是否倾翻或是否有任何附件脱落。(g)对步骤a描述的各种结构重复该程序。(h)如果车辆配置有小托板,执行以下额外的测试:(i)放置推车于水平面上,如果靠背或座位可以斜躺,在靠背或座位完全直立和完全斜躺的位置上执行测试。(ii)按照附录A负载小托板。(III)施加一个垂直向下的50N的力至推把中心。对于分离式推把,用一个棒(N3(f))穿过推把连接起来,施力至推把中心。(iv)观察车辆是否倾翻。N5报告必须记录以下内容:(a)推车识别号。(b)推车测试结构和附件的描述。(c)观察N4(f)和h(iv)中推车是否倾翻或有任何附件脱落。(d)参考该测试方法,即AS/NZS2088,附录N。9.8.2带有斜躺靠背或座位的推车根据附录S测试时,座椅或靠背调节大于150°的推车不得倾翻。附录S抗失衡稳定性测试(标准)S1范围该附录制定了倾角大于150°的卧式推车或坐卧两用推车(包括其所配睡篮)的乘坐者移动至推车前端时稳定性的测定方法。S2原理推车放于平坦水平面,以规定方式在乘坐区域负载,测试推车在该负载状态下是否稳定。S3仪器设备,要求以下仪器设备:(a)平坦水平表面。(b)A3(a)规定的9kg测试模型。S4程序必须如下:(a)将推车放置于平坦水平表面。(b)对于坐卧两用推车,据制造商说明调节靠背或座椅至完全斜躺位置。(c)推车负载如下:(I)推车座位表面下的置物篮筐和口袋无需负载;座位表面上的置物篮筐和口袋,则视最不利情况据附录A规定负载或不负载。(II)测试模型必须斜躺居中放置,尽可能靠近斜躺表面长度中心线上并稍微接触坐卧两用推车头部围栏或卧式推车端部。(III)多人推车的负载如下——A.依次仅放置一个测试模型于各个完全斜躺的乘坐位置;然后B.在所有完全斜躺乘坐位置都放置测试模型。(d)观察推车是否倾翻。(e)对所有推把和座椅结构重复该测试。S5报告必须记录以下内容:(a)推车标识。(b)推车测试结构描述。(c)如S4(d)所述推车是否开始不稳定。(d)参考该测试方法,即AS/NZS2088,附录S。9.9车轮的牢固性按照附录O进行试验时,车轮和车轮锁定装置既不得从推车脱落也不得产生结构失效。附录O车轮安全性测试(标准)O1范围该附录制定了推车各个轮子安全性的测定方法。O2原理连接测量装置的抓钩作用于推车各轮子,施加指定的轴向拉力。检查各个轮子和轮子锁定装置是否损坏。O3仪器设备,要求以下仪器设备:(a)可以调节以适合不同直径尺寸轮子的齿轮拉出器或类似装置,连接于能够施加且计量200±10N(如弹簧秤)的仪器。(b)适合的计时器。O4程序必须如下:(a)固定推车。(b)与车轴同向施加200N的拉力保持2分钟,试图移除车轮然后释放该力。(c)对推车各个车轮重复步骤b。(d)检查各个车轮和车轮锁定装置是否有结构失效。O5报告须记录以下内容:(a)推车识别号。(b)推车测试结构描述。(c)车轮或车轮锁定装置是否拉脱。(d)测试车轮或车轮锁定装置的任何结构失效。(e)参考该测试方法,即AS/NZS2088,附录O。9.10可换向推把锁定的牢固性按照附录P进行试验时,可换向推把不得从锁定位置解锁。附录P可换向推把接合安全性(标准)P1范围该附录制定了可换向推把是否保持锁定位置安全的测定方法。P2原理推把锁定后,可能导致推把解锁的任何方向施力于各推把。对推把各个锁定位置重复该测试。P3仪器设备,要求以下仪器设备:(a)将推车侧扶手连接于固定物体上或束缚车轮以防止推车抬起离开地面的装置。(b)能够施加且计量200N±10N拉力的仪器。P4程序(a)启动一次锁定和二次锁定。万向车轮位于正常行走状态且锁定万向轮。(b)推把可调节时,调节推把至最高/最长档位。(c)为防止推车倾翻,在施力的另一侧连接侧扶手于固定物体上(见图P1)。或者可以用适合的方法束缚车轮以放置其抬起离开地面。(d)在推把端部竟可能高的位置施加200N的力。对于在顶端向内弯曲的推把,则在弯曲开始处施力。必须在水平面上会导致推把拉离推把锁定处任何方向施力(见图P1)。(e)记录推把是否从锁定位置解锁。(f)前向反向推把位置分别重复测试。P5报告要求记录以下内容:(a)推车识别号。(b)推车测试结构的描述。(c)推把是否从锁定位置解锁。(d)参考该测试方法,即AS/NZS2088,附录P。9.11折叠锁定装置的牢固性根据附录Q进行测试时应满足如下要求——(a)对于位于推车一侧,且儿童正确束缚在推车内时可触及到的锁定装置,必须保持完全锁定状态。(b)对于(a)中没有覆盖到的锁定装置,推车上至少一个锁定装置必须保持锁定。(c)对于带有主锁定和二次锁定的联合锁定装置的推车,对主锁定装置启动器施加所要求的力后,二次锁定装置必须保持可操作;且(d)测试后,所有锁定装置必须保持可操作。根据附录V测试时——(i.)所有锁定装置保持锁定且不产生结构失效,并且(ii.)锁定装置不得失效导致座位表面与靠背之间夹角减小量大于正常角度的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