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式心理干预在不同麻醉方式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_第1页
激励式心理干预在不同麻醉方式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_第2页
激励式心理干预在不同麻醉方式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激励式心理干预在不同麻醉方式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鼓励式心理干涉在不同麻醉方式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拟

[摘要]目的探讨鼓励式心理干涉对不同麻醉方式的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及心率、血压的影响。办法将2022年8月~2022年10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24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局麻组、腰硬麻组和全麻组,三组患者分别实行针对性的鼓励式心理干涉,于心理干涉前及患者入手术室后分别测定焦虑、抑郁情况及心率、血压,并进行比拟。结果干涉后,局麻组SAS得分[〔26.6±5.4〕分]、SDS得分[〔22.4±6.1〕分]和收缩压[〔123.3±5.1〕mmHg]与干涉前[〔59.3±6.5〕分、〔45.6±3.2〕分和〔140.2±2.1〕mmHg]比拟有明显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涉后心率及收缩压局麻组与腰硬麻组、局麻组与全麻组以及腰硬麻组与全麻组组间比拟,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励式心理干涉能明显缓解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尤其是在非全身麻醉患者中效果更加明显,能稳定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保证手术及麻醉顺利进行。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22〕09〔b〕-0111-03

手术治疗是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疗伎俩,而麻醉前患者由于对手术、麻醉有关问题认知缺乏,一般处于焦虑与抑郁状态,不利于患者康复[1]。非全身麻醉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在术前更为严重,这些不良情绪常为导致各类疾病的原因,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和康复[2]。因此,应对麻醉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涉,减少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应激反馈,使患者更愿意接受麻醉及手术。本研究对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下列简称“我院〞〕240例不同麻醉方式的择期手术患者实施鼓励式心理干涉,通过比拟发现此方式使非全身麻醉患者在术前更能保持最正确心理状态迎接手术,减少了术前不良情绪干扰,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办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8月~2022年10月在我院行择期手术患者240例,其中,男122例,女118例,年龄32~71岁,平均〔50.32±2.20〕岁,采用局麻手术〔局麻组〕、腰硬麻手术〔腰硬麻组〕、全麻手术〔全麻组〕各80例,患者均能配合治疗,无精神障碍。三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病种等一般情况比拟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办法

1.2.1调查办法

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1d护士初次访视时测量血压、心率,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由访视护士记录结果存档,根据患者麻醉方式不同,实行相应的鼓励式心理干涉内容,于患者入手术室后再次填写SAS、SDS量表,收集患者麻醉开始前及麻醉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平均值,比拟三组患者数据。

1.2.2心理干涉办法

1.2.2.1局麻组局麻是在患者保持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注射部分麻醉药使躯体某一局部神经暂时受到阻滞的麻醉办法[3]。针对局麻患者笔者在术前访视中主要运用目标鼓励、典范鼓励的心理干涉措施,了解患者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解释及抚慰,通过示范法使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增加患者心理控制感。进入手术室后,帮忙患者将手术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当每一阶段的手术完成后,及时告知患者,就像上阶梯一样,一步一步去做,每完成一步可以让患者进行自我奖励,直到最后手术完成[4]。

1.2.2.2腰硬麻组由于此组患者对麻醉知识不足,大多数患者存在术前焦虑、抑郁,并在进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前到达顶峰。笔者在术前访视运用信任鼓励为主的心理干涉措施,重点给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及麻醉知识,入手术室后,运用预防法的心理技巧,激励监督患者努力克制不良情绪反馈,教会患者渐进式肌肉放松法,按一定顺序逐步放松身体各部位肌肉群,手术过程中及时告知患者手术进行的程度,激励患者配合治疗的行为,不断鼓励患者,增加患者信心[5]。

1.2.2.3全麻组全麻患者常因担忧麻醉后遗症的问题而出现失眠、焦虑等不良情绪,护士在术前访视时运用目标鼓励及典范鼓励的心理干涉措施,让患者与顺利完成全麻手术的患者交流、沟通,指导患者了解麻醉的经过、麻醉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感受,进入手术室后,教会患者采用催眠技术中的语言暗示法进行自我放松[6]。

1.3统计学办法

应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规范差〔x±s〕表示,多组间比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拟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拟采用χ2检验,以P2结果

三组在SAS、SDS评分和收缩压方面,干涉后有明显改善,干涉前后比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涉后组间心率及血压比拟,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手术和麻醉作为一种应激源,不同程度地在患者中产生了心理应激反馈。心理应激是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评价过程,如当人们接触到外界的有害物、威胁物或是具有挑战性的人或事时心理出现的应激反馈[7]。此时人们心理已经认知到其危害着个体生存和地位,进而产生生理反馈、心理反馈、情绪反馈、认知反馈和行为的变化。临床中会出现以下临床表现,如心烦意乱、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反馈和血糖升高、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生理反馈。有学者提出,心理活动是导致血压升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往往又最容易被忽略,如今普遍认为心理状态影响患者血压[8]。很多患者胆怯陌生的手术室环境,有一种莫名的孤独感,这些因素会成为一种应激源,最终引发患者的呼吸急促、精神紧张、心率加快及血压升高。同时,交感肾上腺系统在紧张、恐惧的心理活动下可被激活,导致体内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从而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患者如果出现了以上反馈,有可能引起感染的敏感性增加以及切口愈合减慢,不但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还有可能因影响到手术和麻醉等医疗过程的顺利实施,从而导致治疗失败[9-10]。择期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办法,患者常表现出恐惧、忧虑、失眠,进入手术室后双目紧闭、发抖、心慌、出汗等焦虑表现[11]。手术焦虑的发生率通常较高[12],因此对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十分必要。心理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改变患者的认识、情绪、感觉、行为等,减轻或打消患者的各种消极情绪和异常行为,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院采取了鼓励式心理干涉方式,通过将鼓励原理、心理学中心理干涉的办法及护理学知识相结合,较有效改善了患者术前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好转,激励患者制订阶段性目标,对患者每一步的进步给予肯定,并激励患者家属给予一定的奖励,逐步引导患者能以平稳的心态接受手术[13-15]。

有研究说明,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晚的睡眠和心理状态能直接影响麻醉效果,尤其是腰硬麻醉,即便麻醉置管非常顺利,手术过程中也可能因为患者异常的心理状态而出现手术效果不称心、患者感觉非常疼痛的情况,因此,术前进行心理干涉,可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的应用,增强自身免疫力,强化镇痛[16-19]。本研究根据不同麻醉方式的择期手术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运用心理学的干涉技巧,结合各种鼓励原理与方式,实施了相应的鼓励式心理干涉,通过临床察看,干涉后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