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天津市学业水平等级考适应性测试
历史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oo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I卷1至4页,第n卷5至7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世纪初,某学者研究孔子思想时,从新的史观出发,认为孔子的学说是“适应政府二千余年未曾变动的农业经济组织反映出来的产物”,“经济上有他的基础”。下列历史结论符合上述史观的是周期性的治乱更替是中国古代的历史规律铁犁牛耕的使用影响了春秋战国社会转型贞观之治的出现源于唐太宗的励精图治尊崇儒学是西汉大一统局面发展的根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该学者是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分析孔子主张的,铁犁牛耕属于经济层面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的转型,所以符合这个史观的是B项;A项说法错误,没有看到中国社会发展的本质,排除;CD都不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论述的,排除。故选B。2.曹丕继魏王后,颁制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延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中正都由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担任,因而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这表明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A.克服了察举制的诸多弊端 B.打破了士族的特权垄断C.兼顾了家世与才能的考量 D.弱化了中央的专制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可知九品中正制下,才能是选官的考量因素,但最终占据上品的还是世族名门,说明兼顾了家世和才能的考量,故选C项;“克服诸多弊端”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九品中正制强化了士族对官位的垄断,排除B;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有利于强化中央专制集权,排除D。故选C。3.朱熹认为“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请求朝廷省减赋税,以期实现“一方憔悴困穷之民,自此庶几复有更生之望矣”。他的这一思想A.背离了儒家的传统思想 B.认识到南宋民生的凋敝C.批驳了文人的空谈义理 D.抒发了经世济民的情怀【答案】D【解析】【详解】朱熹认为民富君不贫,民贫君不能富,因此主张关注民生,体现了他经世济民的情怀,故选D项;朱熹的主张并没有背离儒家的传统思想,朱熹抒发的思想也不能证明南宋民生凋敝,排除AB;朱熹主要是抒发经世济民的情怀,并非是在批驳文人的空谈义理,排除C。故选D。4.根据下表所列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时间人口数量耕地面积人均耕地(亿人)(万公顷)面积(亩)1753年1.844901.504.001766年2.085204.893.751784年2.865070.492661812年3.345259.532.36A.精耕细作继续发展 B.人口优势逐步显现出来C.生产关系发生剧变 D.农副产品实现了商品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清代后期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人均耕地不断减少,因此必然促进农业的精耕细作的发展,故选A项;表格内容与人口优势无关,排除B;从人地矛盾上看不出生产关系的剧变,更看不出农副产品的商品化,排除CD。故选A。5.1896年,谭嗣同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既然君可以由民“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这表明谭嗣同宣扬变法的依据是A.对国家起源的认识 B.传统民本主义的思想C.西方民主共和理论 D.解决民族危机的教训【答案】A【解析】【详解】谭嗣同主要论述了君主产生的方式,结合“生民之初”可知他是从对国家起源的认识上来宣扬变法的,故选A项;谭嗣同的主张不属于传统的民本主义和西方民主共和理论,排除BC;谭嗣同的主张也不是来源于解决民族危机的教训,排除D。故选A。6.1872年至1873年间,恩格斯分析了当时德国出现住房短缺的原因,其中包括广大的劳动群众的工资只够勉强购买生活资料、机器和技术的不断改善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工人大批涌进大城市等。在这样的分析后,恩格斯将会A.呼吁政府大力加快住宅建设 B.组织群众前往立法机关和平请愿C.警告有产者们不要利欲熏心 D.指出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恩格斯分析了当时德国出现住房短缺的原因,这种情况是由资本主义发展所带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的产物,故D项符合题意;AC项没有指出本质问题,排除;恩格斯是社会主义者,不主张通过和平请愿的方式解决问题,排除B。故选D。7.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价格、利润普遍下降,经济危机更加频繁、深刻、持久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垄断组织出现。它以调节生产为目的,规定产品的总产量,在各垄断组织中间加以分配,并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价格。这反映了资产阶级认识到A.计划经济的先进性 B.生产的社会性C.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D.资本的有限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以调节生产为目的,规定产品的总产量,在各垄断组织中间加以分配,并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价格”可知垄断的出现是对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说明资产阶级认识到了生产的社会性,故选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还没有出现计划经济,排除A;CD明显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故选B。8.1912年至1927年间,中国总共成立了186家银行。这些银行绝大多数以经营公债或向政府提供高利息的贷款牟取暴利,极少向工商业提供贷款。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官僚资本占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这些银行绝大多数以经营公债或向政府提供高利息的贷款牟取暴利,极少向工商业提供贷款”可知这些银行对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信心不足,而且金融业的发展情况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现象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社会经济并不专指民族资本主义,排除A;材料中的现象并不能体现政府的干预和官僚资本的地位,排除CD。故选B。9.1919年9月,中国签署了对奥合约,取消奥地利的最惠国待遇,废止了《辛丑条约》中的中奥专约。1921年5月签订了《中德协约》,中国得到了战争赔款,收回德租界。这得益于A.列强对华政策转变 B.国家综合实力上升C.有利历史机遇出现 D.独立自主地位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919”、“1921”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材料中的现象主要和中国成为一战的战胜国、德奥成为战败国有关,说明出现了有利的历史机遇,C项符合题意;列强对华政策并没有根本性转变,排除A项;此时中国的综合实力没有明显上升,独立自主的地位更没有形成,排除BD。故选C。
10.与如图所示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主要集中发生在A.西欧地区 B.巴尔干地区 C.亚太地区 D.中东欧地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知,从1931—1944年,该国的军费占国家预算的比例不断上升,说明该国正在积极扩军备战或已经发生了战争,根据“1931”年并联系所学可知应该与日本有关,所以应该是在亚太地区,故选C项。ABD项与1931年军费就开始明显上升不符,排除。故选C。11.下表所示为1956~1976年天津市收音机产量、零售量,综合分析可知,造成下表所示现象的原因是年份1956195719651973197419751976产量(万台)3.226.576.6443.0061.5074.7076.45零售量(万台)1.02.04.09.09.616.413.6A.产量的逐年上升 B.市场需求的萎缩C.生产技术的进步 D.计划经济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当时天津市收音机厂产量不断提升,虽然零售量也不断增长,但在产量中所占比重较小,说明零售并不是主要销售方式,这与国家的计划经济有关,故选D项;A属于现象,不是原因,排除;根据零售量不断增长可知市场需求并不是萎缩,排除B;由表格看不出生产技术进步,排除C。故选D。12.1971年7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在讲话中指出: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面临着我们甚至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挑战。在即将到来的世界中,美国将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据此,美国进行了战略调整,其中包括A.退出和苏联的争霸 B.改善与中国的关系C.放弃对西欧的控制 D.扩大在越南的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1971年”和当时美国总统的讲话可知,此时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和经济危机中,因此进行了战略调整,其中就包括与中国关系的改善,故选B项;美国始终没有退出与苏联的争霸,更没有放弃对西欧的控制,排除AC;美国是准备撤出越南结束,而不是扩大在越南的战争,排除D。故选B。13.1978年5月7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实行奖金和计件工资制度。此后,又恢复了稿费制度。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突破固有体制进行了尝试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是深化经济改革的关键环节完成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实行奖金和计件工资制度。此后,又恢复了稿费制度”可知这些措施是对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突破,故A符合题意;根据题意时间可知此时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B;此时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开始,因此不可能是深化改革,更不可能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排除CD。故选A。单项选择题H: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0、1、2、3
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14.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丰岛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研究结果是:“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思考这一事例A.中方记载比日方叙述更具有史料价值B.某些历史真相因史料杂乱而无法说清C.辨析史料真伪是接近历史真相前提D.原始记录和研究文献是史料全部来源【答案】C【解析】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14.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丰岛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研究结果是:“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思考这一事例A.中方记载比日方叙述更具有史料价值B.某些历史真相因史料杂乱而无法说清C.辨析史料真伪是接近历史真相前提D.原始记录和研究文献是史料全部来源【答案】C【解析】离。济【详解】对于丰岛海战中日双方记述各异,说明双方的史料记述中必然有不实之处,所以辨析史料真伪是接近历史真相的前提,故选C项;中方的记载并不一定比日方更有史料价值,排除A项;BD项明显说法错误或过于绝对,排除。故选C。15.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在16世纪初创作的《雅典学院》,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的逸事为题材,描绘了50多位不同领域的学者名人形象,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走在一起,一个指天一个指地,似乎还在进行热烈讨论。对这幅画作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最深刻的理解是A.哲学家探讨的问题关乎人类命运B.文艺复兴的影响已跨越时空界限C.意大利是希腊文明的最大受益者D.时代精神的光大离不开历史传承A.哲学家探讨的问题关乎人类命运B.文艺复兴的影响已跨越时空界限C.意大利是希腊文明的最大受益者D.时代精神的光大离不开历史传承【答案】D【解析】【详解】拉斐尔以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的逸事为题材进行创作,通过宣扬古代雅典的人文精神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说明时代精神的光大离不开历史的传承,故选D项;材料并不能证明绘画汇总哲学家探讨的问题就是关乎人类命运的,排除A项;BC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
注意事项:.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本卷共3题,共5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直至清代前期,中国无疑仍是世界上先进国家,在中国和西方的贸易中,中国是出超国,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每年有大量出口,西方只能以美洲白银支付。据估算,十六七世纪明朝白银流入量约为1亿两,合3000吨;而外国人的估算多得多,认为流入中国的白银有7000或1万吨。另一种估算是十七八世纪时,中国从国外输入6万吨白银,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马克直《世界文明史》材料二1867~1894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千两海关)年份186718701875188018851890类别-1869—1874—1879—1884—1889-1894值’总5804166720713327080483484310708口叶比重:56.0452.69%48.22%45.53%36.98%%27.29丝比重:31.4433.67%31.25%26.66%23.57%%24.09值’总6428366422728687905010272214193、升进口片比‘重鸟%39.8139.12%41.84%37.49%27.48%%21.10——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增长依然高于工业制成品。到1990年,中国终于实现了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到工业制成品的转变。2001年以来,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占出口产品总额的比重平均达到约9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口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下降,初级产品进口占比逐渐上升。1981年,中国出口贸易在世界出口贸易中升至第19位;1997年,跻身国际贸易前10位行列;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居全球首位。——孙玉琴主编《中国对外贸易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2)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内容,简析不同时期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变化的原因。【答案(1)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开始密切;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被迫卷入世界市场;随着自然经济的瓦解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中国与世界开始隔绝;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积极迎合经济全球化的浪潮。(2)明清时期:新航路开辟,中国小农经济和传统手工业的发达,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的实行,西方国家的封锁;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详解】(1)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从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几个阶段概括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即新航路开辟后,通过对外贸易中国与世界联系开始密切;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卷入世界市场;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瓦解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被迫与世界隔绝;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融入世界。(2)原因可结合所学,分时间段联系相关背景进行总结概括。如明清时期,主要是在西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下,与中国小农经济及传统手工业的发达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鸦片战争后,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有关;新中国成立后与西方国家的封锁有关;改革开放后,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有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居民成年人中文盲占1/3以上,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非常关注扫盲问题。列宁指出,“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使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1919年,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凡8至50岁的不会读和写的共和国居民必须学习本民族语文或俄文。参加扫盲学习的工人可减少劳动时间,工资照付。凡逃避本法令规定的义务和阻碍文盲学习者,对其给予罚款、停止粮食供应、开除工会会籍、判处强迫劳动等惩罚。1920年,苏维埃政府组建了全国扫盲非常委员会;1923年成立了全苏“扫除文盲协会”,在各地设立相应的机构。奔赴各地的扫盲工作者,一面开展扫盲教育,一面协助当地居民开展经济建设。到1939年,全国约有5,000万多人学会了读写,非文盲人数占全国人口的89%。——摘编自于沛《苏联扫盲运动》(1919~1939)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文盲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党和政府认识到“国家的教育建设计划是与国家的经济建设计划密切配合的”。20世纪50年代,中央政府成立了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作为全国扫盲的行政领导机关和统一机构;还成立了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协助政府更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按照国家计划如期完成扫除文盲的任务。扫盲教材除了识字之外,还包括拥护共产党、爱祖国、爱岗敬业等内容。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下降到52%,一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摘编自《中国教育年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扫盲运动的措施是如何适应苏俄和苏联不同时期历史环境的。(举出一例即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扫盲运动与苏俄、苏联时期扫盲运动的共同之处。(3)结合上述材料,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角度,阐述扫盲运动的意义。【答案(1)十月革命刚取得成功时,列宁将文盲问题与政治问题联系起来,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对参加扫盲的工人给予优惠待遇,并通过制定法律、成立行政机构和社会组织的手段,保障扫盲工作进行。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斯大林模式的推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了苏联教育的迅速发展与普及。(2)两国文盲率高;都通过扫盲稳定新政权,推动经济发展;都将扫盲与政治宣传结合起来。(3)扫盲运动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中国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人口素质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遵义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绵阳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抚顺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a卷)
- 2026年清远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ab卷
- 呼和浩特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有答案详解
- 省属虚拟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西宁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培优b卷)
- 拉萨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6年铜陵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精练)
- 伴生气凝析油工艺安全管理
- 恬谈人生:夏培肃传
- 棚户区改造梁侧预埋悬挑脚手架设计计算书
- 《浅谈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论文
-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 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的2023年高考物理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策略
-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 远程会诊登记本
-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 多旋翼无人机培训教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