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骨伤科论文_第1页
针药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骨伤科论文_第2页
针药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骨伤科论文_第3页
针药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骨伤科论文_第4页
针药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骨伤科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药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骨伤科论文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呈现高发病率、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在诸多的病因中,笔者发现寒湿痹阻型较为多见[1]。当前本病的治疗方式方法主要以针灸和推拿为主,治疗周期长、费用较高,疗效反复。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针灸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操作简单,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式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银川市中医医院骨伤科,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辨证为寒湿阻络型者70例,根据治疗方式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18~66岁,平均(3318)岁;病程最短21d,最长12年,平均(5122)个月。对照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19~69岁,平均(3723)岁;病程最短27d,最长15年,平均(5328)个月。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病程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1.2诊断标准及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2]。1.3治疗方式方法1.3.1对照组针灸疗法取穴:主穴为关元、肾俞、委中、阴陵泉、阿是穴。配穴:根据辨证加减下面穴位,兼见肝肾亏虚型加腰阳关、太溪、太冲;瘀血型加膈俞、血海。操作方式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暴露施针部位,常规消毒,根据患者胖瘦可选用0.3mm50mm~0.3mm75mm针灸针。肾俞穴和阿是穴垂直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针,至患者突发下肢跳动、触电样放射感,稍提针尖,接电针治疗仪,电针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委中、阳陵泉直刺,以有明显触电感并向下肢放射为佳,余穴位行常规针刺方式方法。每10min行针1次,行提插补泻法,留针30min,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总共治疗2个疗程。1.3.2治疗组针灸疗法针灸方式方法同对照组,在针灸结束后行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取穴:关元、肾俞穴、脾俞穴、命门。1.3.3敷贴膏的药物组成及制备组成:甘遂150g、白芥子150g、制附子150g、半夏150g、细辛150g。制备:上药研细粉。生姜榨汁,调和成粘度适中膏状,冰箱冷藏备用。治疗时制成1cm1cm1cm大小药丸,用一次性医用粘贴胶布固定药丸,2h后截去胶布及药膏。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总共治疗2个疗程。1.3.4注意事项①皮肤有损伤处勿贴。②敷药期间禁食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③假如所贴的穴位出现皮肤起水泡、过敏等异常感觉和状态,及时就诊,对水泡予以局部消毒后,用针灸针穿刺放水,局部涂紫药水后,用TDP治疗仪治疗,以局部枯燥为佳。如局部起水泡或(和)过敏较重影响后续治疗者,后续治疗时可向上或向下取穴,取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意,穴位敷贴时间缩短为1h。1.4观察指标治疗2个疗程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疗效评定。疼痛评分采用国际通行的、公认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在治疗前和治疗满2个疗程后进行评分;同时观察治疗经过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响。1.5统计学方式方法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检验水准=0.05。2结果2.1两组疗效比拟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5.85,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两组治疗后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或0.05);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2.3不良反响治疗经过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2例患者局部皮肤起水泡,予以局部针灸针穿刺放水,局部涂紫药水后,用TDP治疗仪治疗,通过2次治疗后局部枯燥愈合。3讨论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疼,麻木,酸困不适等,属于中医学腰痛、痹症范畴。其病因主要为:正气虚,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针灸因其临床操作简便、疗效明显,已是当前治疗本病的首选方式方法。中医外治法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方法,尤以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病中有着长远的历史[3]。针灸关元、肾腧、阴陵泉以温阳散寒、补肾利湿,阿是穴、委中治疗腰痛有特殊成效。腰阳关、太溪、太冲以滋补肝肾;膈腧、血海以活血化瘀。阿是穴即病变椎体在体表的反响点[4],通过运用电针以刺激脊神经根和神经干鞘膜,激发脊神经的应激反响,使病变椎间盘周围粘连的肌肉等组织和收卡压的神经根得以缓解和改善[5],同时通过电针对脊神经的刺激,局部电流可诱发其所支配的效应器内的细胞兴奋,使局部病变组织新陈代谢得以加速,利于病变组织的功能修复,进而到达治疗目的[6]。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本法根据中医经穴-脏腑相关的理论[7]和经络学讲中经筋、皮部对疾病的治疗作用。通过经穴与脏腑之间的特定联络,及经筋、皮部在濡养四肢百骸、骨骼筋肉、保护机体、抗御外邪的作用。将敷贴膏敷贴在关元、肾腧、脾腧、命门,甘遂、白芥子、制附子、半夏和细辛均为辛热刺激性药物,对经筋皮部起到一种微面积的化学性、烧伤性刺激作用,在药物对经筋皮部作用的同时,能够使皮肤吸收药物,而到达濡养四肢百骸、骨骼筋肉、保护机体、疏通经络、温阳散寒、祛湿止痛药物治疗的作用。清代名医徐灵胎在(理论骄文〕曰: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腆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为有力,此至妙之法也。。综上所述,运用针灸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本病,临床疗效较单纯运用针灸治疗明显,治疗组经过针灸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后总有效率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高于治疗组与;揣测可能是由于针灸和药物通过对经络、经筋、皮部和穴位的的刺激,到达平衡阴阳,调理气机的作用,使病变组织新陈代谢得以加速,利于病变组织的功能修复等实现的。以下为参考文献:[1]赖永德.讨论肝肾虚、脾困湿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J].四川中医,2018,28(4):31-32.[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3]杜瑞元.穴位敷贴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15.[4]王玲玲.针灸临床研究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41.[5]邓科军.针刺触激脊神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20,36(04):59-60.[6]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