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预习工作纸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预习工作纸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预习工作纸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预习工作纸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预习工作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预习笔记中(班

姓名:预习日期:

()//-

//《记承寺夜游》预习重一、章体裁:抒情文

苏轼借事抒情表达、抒发自己的情思、情感二、词辨识三、文基础知识标点:冒号、分号文言虚词:“盖”、耳四、德情意/文化/预习感想欣赏事物的内在美。珍重亲情第一部

检查预题,自我预完成指圈出最接近你的表现指数:预计完成指数55

44

33

22

11

00预计答对指数教师专用一

五1

《记承天寺夜游》预习笔记中(班

姓名:

()第二部一.借事抒情

预习内抒情文:抒发个人思想感情的文体。由于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因此作者除了直接抒情外,还可以通过借事﹑借景等手法间接抒情。出色的抒情文,要求作者有真切的感情,不作无病呻吟;这样,文章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借事抒情

借事抒情乃通过叙述事情来抒发感情。而所抒发的感情必须与事情有关,两者是不可分割的。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根据第一段的叙述,完成下面表格:事

情(1)时间(2)地点(3)人物(4)事件

元丰六年十十二日,承天寺张怀民﹑苏在承天寺散,欣赏月

记述作者跟怀民夜游天寺的事发版投闲置的无奈之情。2.根据第二段的描写,承天寺的中庭有什么景色?A有一个清澈的池塘,水中有交错的藻荇B月色把竹﹑柏的影子清晰地投射在地上,看去好像水中交错的藻荇C池塘两旁种有竹﹑柏;竹柏倒影在池中,好像藻荇一样2

《记承天寺夜游》预习笔记中(班

姓名:

()D月色下的池塘,清楚看见水中竹柏的倒影,和交错的藻荇3.作者在第三段抒发什么感情呢?ABCD

感叹每晚都没有月色﹑没有竹柏,也没有闲人但愿每晚都有这样美丽的月色和竹柏景色希望张怀民可以和他每季晚欣赏月色慨叹月色和竹柏的景色很常见,只是没有几个闲人前来欣赏4.总括来说,作者全篇用了什么抒情手法?A借事抒情B借景抒情C借事抒情﹑借景抒情D没有用任何抒情手法5.文中“闲人一词,语带相关,表面说他和张怀民有闲情逸致欣赏月色,暗地里却另有所指。试参考课文的题解,选出最适合的答案。A他在黄州很忙,希望能够做一个“闲人”去欣赏月色B他被贬后,公务没有以前繁忙,空闲的时间多了,所以自称“闲人”C他被贬后,一直投闲置散,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自离开,彷佛一个无关重要的“闲人”D他睡不着,想找点儿事情排遣长夜,碰巧张怀民有空,他们便成为两个“闲人你的答对指数是:直接抒情:

使用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或运用修辞手法来直接抒发感情例如:欣然﹑喜悦﹑愤怒;像飞鸟一般自由自在间接抒情通过叙述事情(借事)或描写景物(借景)来表达感情。又叫寓事于情或寓景于情。3

《记承天寺夜游》预习笔记中(班

姓名:

()A直接抒情

B间接抒情下面句子属于哪种抒情手法呢?圈出正确答案:1.2.3.4.5.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夕阳无好,只是近黄昏。人生如梦,为欢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我恨自己不气,不长,让人家话。一时间悲愤兜上心头,很久不自已。这些相识不满一载的少年伙伴,关系是那么亲密、融洽,友谊是那么诚挚、纯真,就像山间的溪水一样洁净、透明!我的眼角渐渐湿润了……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那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A/A/A/A/A/你的答对指数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借事抒情并完成下表:事

情(1)时(2)地(3)人(4)事

元4

《记承天寺夜游》预习笔记中(班二.字词辨识

姓名:

()1.把正确的答案圈出来,有须要的话可以查阅课文。2.把你希望预习的词语写下来,建立个人词语库,以备日后所用。段落#1#2#3

字词辨识[解/鲜]衣;新解/鲜][逐/遂]至;追逐/遂]就寝/浸];水[寝/浸][庭/廷]院;朝庭/廷][绩/积]水;成绩/积][藻/澡荇;洗/澡][闲/间]人;时闲/间]

词语积累(共个解衣欲睡/色入户/然起行/与为乐/未寝积水空明/荇交横/何夜/何处闲人你的答对指数是:3.造句:(1)月色入户:(2)欣然起行:(3)未寝:(4)积水空明:(5)何夜……何处:你的表现指数是:5

《记承天寺夜游》预习笔记中(班

姓名:

()第三部

讨论品德情意/文化/预习感想人一个小组,讨论下面的题目:1.运用“相近经验共鸣法”(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