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低碳技术的哲学思考结论与参考文献,外国哲学论文_第1页
非低碳技术的哲学思考结论与参考文献,外国哲学论文_第2页
非低碳技术的哲学思考结论与参考文献,外国哲学论文_第3页
非低碳技术的哲学思考结论与参考文献,外国哲学论文_第4页
非低碳技术的哲学思考结论与参考文献,外国哲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低碳技术的哲学思考结论与以下为参考文献,外国哲学论文【题目】【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结论/以下为参考文献】非低碳技术的哲学考虑结论与以下为参考文献结论在倡导发展低碳技术的社会背景下,针对现代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本研究对造成这一窘境的非低碳技术进行了考察与哲学分析,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非低碳技术是相对于近些年兴起的低碳技术而言,主要代表为传统的石化等能源及其不断衍生的高碳排放的使用技术。作为近代以来工业化发展中主要的能源方式,非低碳技术对物质财富的增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随着非低碳技术使用规模和领域的扩大,也带来诸如气候变暖、臭氧空洞、持续雾霾等全球性问题。〔2〕梳理非低碳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演化经过,肯定了人类思维意识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机械自然观和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将自然的意义和价值抛之脑后,工业文明时期唯我思维方式的误导才是非低碳技术引发环境危机的本质根本源头。对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唯我的思维方式又表现为生产方式阙失、技术理性滥和利己人生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等不同形式。〔3〕转变非低碳技术的能源使用方式,一方面,要加强人的素质建设,提高人的自觉意识,倡导健康环保的低碳生活;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思维转变规约人类对自然的对象性活动,即克制唯我的惯性思维,构筑类意识的思维框架,推动非低碳技术向低碳技术转型,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类思维的目的是要唤起超越个体本位的大我意识,对非低碳技术所引发的消极后果发出警告,并承当维护人类整体利益的责任。它要求技术能既高效率地获取所需物质资料,还能将一定的价值理性囊括华而不实。〔5〕类思维指导下的技术革新、生产方式更迭以及消费观的转变,促使人类开场以一种全新的范式和思路去指导生产实践。其目的不再是以谋利为单一目的,而是从人、自然、社会的整体利益权衡本身的行为利弊,为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奠定基础。〔6〕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低碳技术本身就具体表现出着类本位的思想精华真髓,其始终贯穿着服务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人文精神。低碳技术是既具有古代原始技术顺应自然的特点,又具备创造物质财富的技术水平的高级技术形式。低碳技术作为类思维的实践工具,要求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目的是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技术形式转型。在这种类思维的引导下,低碳技术从维护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尊重自然、保卫环境,有效地权衡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以下为参考文献:[1]BerkhoutF.Technologicalregimes,pathdependenceandtheenvironment[J].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2002,12〔1〕:1-4.[2]TreffersT,Faaij,APC,SparkmanJ,SeebregtsA.ExploringthePossibilitiesforsettingupSustainableEnergySystemsfortheLongTerm:TwoVisionsfortheDutchEnergySystem[J].EnergyPolicy,2003〔2〕:34-39.[3]UrryJohn.Alow-carboneconomyandsociety[J].EngineeringSciences,2020〔3〕:372-387.[4]FoxonTimothyJ.TransitionpathwaysforaUKlow-carbonelectricityfuture[J].EnergyPolicy,2020:10-24.[5]YaoD,LuoJ,ZhangM.ResearchonLow-CarbonCity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Strategy--ACaseStudyofShenzhen[J].LowCarbonEconomy,2020,2020〔2〕:63-70[6]FleishmanLA.PublicDecision-makingaboutLow-CarbonElectricityGeneration[J].DissertationsTheses-Gradworks,2018.[7]JurgenHabermass.TeehnologyandseienceasIdeologyinTowardaRationalSoeiety[M].Boston:BeaeonPress,1971.[8]LewisMumford.TechnicsandCivilization[M].NewYork:HarcourtBrace,1934:326.[9]JacquesEllul.TheTechnologicalSystem[M].NewYork:TheContinuumPubli-shingCorportion,1980:206-220.[10]HolmesRolston.PhilosophyGoneWild[M].PrometheusBooks,1986:211.[11]Marx,Engels.TheCommunistManifesto[M].TheWorkersEducationalAssociation〔CommunistischerArbeiterbildungsverein〕,1848:46.[12]吴国盛。技术的人文本质--在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上的演讲[R].2018,06,15.[13]陈昌曙,远德玉。也谈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兼与张华夏、张志林教授商谈[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07:39-42+52.[14]熊小青,刘善玖。低碳社会视阈下技术理性刍议[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18-22+191.[15]李春燕。低碳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与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05:27-28.[16]严曾。生态价值浅析[J].生态经济,2001,10:16-18.[17]谢珊。技术的生态价值及其实现[D].湖南科技大学,2020.EngelsInternationalPublishers,1995:385.[38]WilliamLeiss.TheDominationofNature[M].McGill-QueensUniversityPress,1994〔5〕:45,72.[39]Einstein.CollectedWorksofAlberteinstein[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in1989,1979:56.[40]王豪。生态环境知识读本[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41]魏虼东。现代科技革命与主义[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2.[42]老子。道德经:第51章[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20,07:22.[43]高岩。类伦理视角下科技伦理观的构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44]余谋昌。生态文化论[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236.[45]Wolfgang.J.Mommsen.ThePoliticalandSocialTheoryofMaxWeber[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9:111.[46]卢风。伦理、宗教与终极关心[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37.[47]刘大椿。从中心到边缘:科学、哲学、人文之反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3[48]冰心。冰心诗选:繁星春水[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06:37.[49]。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杜,1979:1-8.[50]王凤珍。提高人的素质是解决环境危机的根本途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2:400-401.[51]蒋劲松。人天逍遥:从科学出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9:54.[52]王前,陈昌曙。论和谐的技术观[J].哲学研究,2008,08:103-107.[53]杨延坤。从人的发展看技术本质的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54]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12:13.[55]许珊,范德成,王韶华,张伟。基于能源-经济-环境模型的能源构造合理度分析[J].经济经纬,2020,04:131-135.[56]沈秀芹。儒家伦理视野下生命科技伦理观之构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18-123.[57]郭冲辰,陈凡,樊春华。工具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