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_第1页
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_第2页
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_第3页
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_第4页
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98111目录CONTENTS第一章现状概况

…………0011.1区位条件1.2自然地理条件1.3现状资源条件1.4社会经济发展现状1.5旅游业发展现状1.6土地利用现状第二章上版总规检讨

………0072.1检讨的目的、技术路线2.2规划实施评价2.3综合评价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

………0193.1现状旅游景观3.2与国内同类滨海资源比较3.3巽寮旅游资源优劣势第四章生态敏感性分析

………………….....0264.1生态敏感性因子的选取4.2生态敏感分级4.3生态开发策略第五章可建设用地潜力分析

……………0295.1土地适建性分析第六章发展策略研究

………0336.1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区发展模式及案例分析6.2巽寮旅游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6.3巽寮旅游如何寻求突破6.4发展策略6.5发展定位第七章规划区总体布局研究

……………0417.1规划原则7.2规划依据7.3规划期限和范围7.4人口与用地规模预测7.5建设用地总体布局7.6度假区旅游项目策划7.7用地规划与布局7.8公共服务设施规划7.9生态绿地系统规划7.10空间管制规划7.11城乡统筹规划7.12规划控制要求第八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0708.1规划原则与目标8.2对外交通规划8.3道路交通系统规划8.4静态交通设施规划8.5旅游线路组织规划第九章城市设计指引

………0749.1工作内容与思路9.2设计原则9.3控制引导体系9.4城市设计总体结构9.5控制要素指引第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08510.1给水工程规划10.2污水工程规划10.3雨水及防洪工程规划10.4电力工程规划10.5通信工程规划10.6燃气工程规划10.7环卫设施规划10.8环境保护规划10.9综合防灾规划第十一章近期行动规划

……1032456372011.1区位条件1.2自然地理条件1.3现状资源条件1.4社会经济发展现状1.5旅游业发展现状1.6土地利用现状现状概况PART01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1-2030)THEMASTERPLANOFXUNLIAORESORT31.1区位条件1.1.1交通区位在珠三角的区位巽寮旅游度假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广东省东南部,东与汕尾市海丰县相邻,西隔大亚湾与深圳、香港相望,南部紧邻烟波浩淼的中国南海。距广州220公里,距深圳139公里,距香港43海里。处于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2小时交通圈范围内,区位条件优越。在惠州市的区位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位于惠州市的东南部,陆路距惠东县城平山43公里,距惠州市80公里,距324国道7公里。是惠州市旅游总体规划确定的稔平及环大亚湾旅游功能区重要组成部分。1广州深圳惠州香港珠海巽寮1.1.2旅游经济区位

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处于珠三角沿海发展轴上,紧邻珠三角核心圈,在吸引资金与人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旅游资源分布看,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以北有惠州西湖、罗浮山两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有双月湾、海龟湾等旅游区,西有世界之窗、东部华侨城等游览区,东有海陆丰旅游度假区。总体而言,周边旅游度假开发氛围较为成熟。在稔平半岛的区位

位于稔平半岛的西部中心,北与稔山镇交界,南与平海相连,西临大亚湾,东与铁涌接壤。01现状概况规划区在珠三角的位置规划区在惠州的位置规划区在稔平半岛的位置220公里139公里43海里411.2自然地理条件1.2.1地质地貌地质域内地质构造属于华南后加里东准地台,东南沿海断褶带三级单元之紫惠坳断束,惠阳坳陷东缘与浙、闽、粤沿海拱断束毗连。地貌巽寮总体地形呈现东高西低、从东北向西南倾斜的态势。区内南部的海拔较低,呈山地小丘陵地貌特征,中东部海拔较险峻,北部山体变化较为多样,西部沿海一侧相对平坦。1.2.2气候气象

巽寮属南部沿海低丘夏凉冬暖丰雨区。区内无霜期多于340天,年平均气温22.1℃,极端最低气温0.4℃,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37.5℃。巽寮地处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日照季节分布,夏秋两季占全年的67%,冬季次之,春季最少;7月日照数最多,3月最少;年平均在22.0℃—22.3℃;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历年最小相对湿度74%。一年中,10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下,平均相对湿度近84%。年平均降雨天数为146天,雨水充沛,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4—10月。地处属亚热带季风区,季节性变化明显,4—9月,以来自海洋的偏南风为主,其次是偏东风;11月至次年2月,以来自大陆的偏北风为主;3月—10月,为南北气流交替变化时期,风向多变,最大阵风为28米/秒。春季冷暖交替,气温较低,多为低温阴雨天气。立春起,冷空气逐渐减弱,暖空气逐渐加强。夏季高温高湿多雨。立夏起,冷空气迅速减弱,暖空气迅速加强,气温稳定上升,空气湿度变大。5—6月为夏季前期(又称前汛期),受锋面低槽和热带风影响,常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天气。6月前半月的“龙舟水”,为全年降雨的高峰期。后汛期7—8月,以热带气旋降雨为主、西风槽与副热带高压作用的降雨为次,降雨过程虽短,但很集中,强度也大。秋季入秋,虽然气温趋向下降、降水量趋向减少,但初秋气温仍然很高,天气炎热,有“秋老虎”之称,仍有台风暴雨出现。中秋后,天气逐渐转凉,出现秋高气爽天气。寒露后,冷空气影响过程增长,常造成持续北风低温天气。冬季入冬,经常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明显下降。1.2.3海区潮汐

海区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每月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的时间为农历的初二至初五、十六至十八。一年的最高潮位发生在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二月的晚上大潮期,比其他月份的大潮位高出50厘米以上。潮流方向:东南至西北方向,流速:靠外海为0.5米/秒,近岸为0.9米/秒。最高潮位:2.017米;最低潮位:1.103米;最大潮差:1.517米1.3现状资源条件1.3.1动植物资源植物资源主要包括林木资源和药用植物。林木资源主要有用材林,具体包括:马尾松、湿地松、杉、南洋楹、木麻黄等;经济林,具体包括:南岭黄檀、桑、杨梅、油桐等;灌木林,具体包括:桃金娘、岗松、油柑子、山指甲等;竹林,具体包括:苗竹、麻竹、绿竹、泥竹等。药用植物有100多种,主要有生地、淮山、茯苓、沙姜、茅根、金银花、五倍子、首乌、鱼藤等。动物资源主要有禽类、兽类、水生动物(淡水鱼类、海水鱼类、虾类、贝类、蟹类、棘皮类、回游类)、爬行动物、节肢动物。海洋资源巽寮浅海岸线长16公里,有天然渔港多处。海水盐度较高,一般在30%以上,污染程度也较少,透明度在2.5至3.5米之间,该区是多种鱼、虾、蟹、贝、藻等栖息、觅食、繁殖或生长的天然场所。区内常见鱼类有30多种,主要有金钱鱼、鲈鱼、鲳鱼、带鱼、马鲛鱼等,比较珍贵的有石斑鱼、龙虾、鱿鱼、墨鱼、章鱼、对虾、青蟹、梭子蟹等。贝类有翡翠贻贝、文贝、珍珠贝、角螺、南风螺、鲍鱼等。棘皮类有海参、海胆、海星、海马等。藻类有江蓠、紫菜、石花菜、马尾藻等。1.3.2水资源

巽寮雨量丰富,属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河流发源于山区,谷深坡陡,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现状有三座水库,主要用于供水和农田灌溉。详见下表:表1-1:现状水库统计表现状概况01水库名称总库容量(万立方米)集雨面积(平方千米)职能南门石水库3195.18供水、灌溉、防洪边塘水库190.3灌溉、防洪横坑水库390.9灌溉、防洪尖坑水库1521.9供水、灌溉、防洪合

计5298.28—51.4社会经济发展现状1.4.1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1)历史沿革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巽寮已有人居住,由于住毛寮草舍,又求平安顺利,故称“顺寮”。后遭火灾,为忌不祥,取八卦之一“巽”取代“顺”字,巽寮因此得名。明末清初称巽寮钓,1949年10月称保良乡,1952年称平海十八区,1972年组建巽寮人民公社,1987年称巽寮乡,1993年1月改称巽寮镇,属惠东县管辖。

2002年,惠州市政府同意设立惠东县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对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行使统一保护、规划和开发建设的管理职能。(2)行政区划

巽寮旅游度假区隶属于惠东县,下辖巽寮、赤砂、榄涌、渔业4个村民委员会(居委会),35个村民小组。表1-3:巽寮自然村统计情况1.4.2社会经济现状

巽寮近年来着力发展滨海旅游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大部分。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2.8亿元,比2006年增长1.7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7.18%。同时政府税收也实现了大增长,从2006年的262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7594万元,年均增长率132.02%。固定资产投资从2006年的0.1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99.92%。通过对比发现,2006年到2010年的五年间,巽寮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人均收入从2238元/年增加到4475元/年,基本上翻了一番。总体而言,从2006年到2010年,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经历了旅游高速发展阶段。表1-2:2006年—2010年社会经济数据对比表项目06年10年年均增长率(%)常住人口(人)871796972.60%国民生产总值GDP(亿元)1.072.827.18%固定资产(亿元)0.118.9199.92%税收(万元)2627594132.02%人均收入(元)2238447518.91%游客接待人数(万人次)10515510.23%1.4.3人口和村庄分布(1)现状村庄现状巽寮管委会辖区按行政建制分4个行政村以及34个自然村,具体见下表。行政村自然村数量巽寮村黄竹洋、井田坑、东风、石下、巽围、旺楼、龙应、鹏新、龙新、新港、尖坑、赤坳、胡屋、油甘埔14渔业村渔业村1赤砂村红石湾、淡水江、大皖、新丰、海唇、大村、新村、河背、莆田、华竹坑11榄涌村新村、新民村、松园、富巢、径仔路、竹园、新屋、尧峦山8(2)现状人口依据2011年初的统计数据,巽寮常住人口9652人,其中有将近一半的人集中在巽寮行政村;外出务工人口2878人。村庄人口比例(%)巽寮村480750渔业村134514榄涌村221023赤砂村129013合计9652100表1-4:巽寮人口构成表现状概况0161.5旅游业发展现状1.5.1旅游设施建设现状

巽寮现总共有家庭旅馆88家,其中黄竹洋村有26家,新港村17家,海滨路沿线9家,渔业村8家,榄涌新村7家,胡屋4家,东莞寮4家,市场边3家,旺楼5家,松园湾4家,井田坑1家。较大规模旅馆和酒店主要有25家,主要分布在松园湾11家,黄竹洋4家,海滨路6家,榄涌、三角洲、新村、桥头各一家。巽寮旅馆总共有房间数3401间,床位数6435位,其中家庭旅馆1198间,床位数2220位;较大旅馆2203间,床位数4215位。根据床位统计,巽寮地区目前可容纳的过夜游客大约为6000人。旅馆分布整体呈现“中多南优”特征:巽寮镇及滨海路沿线为中低档旅馆较为集中区,南部以喜来登、德泽园等相对高端酒店为主。巽寮地区目前旅馆的管理极为的不规范,90%以上的家庭旅馆都没有证件,处于无证经营的状况。甚至一些大的酒店和旅馆也手续不全。从而导致目前旅游市场较为混乱。1.5.2旅游经济发展现状从旅游业增长速度看,巽寮旅游业发展迅速,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155万人次,管委会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旅游业收入也从06年的0.73亿元增长到10年的1.4亿元。另根据实际市场发展评估,巽寮2010年旅游业收入已达10亿元左右。另一方面,从发展阶段来看,巽寮处于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业发展面临瓶颈,现状大型旅游项目呈现“空白与无序”特征,至今尚未有建成的大型旅游项目,旅游项目引入缺乏整合与引导。如何引导巽寮旅游的发展使其具备可持续竞争力是这次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现状概况01现状国际旅游目的地访谈结论:大多数企业以短期资金快速回笼为目的;公共配套缺乏合理引导,造成开发主体各自为战;以大量住宅类产品为主,产品高度雷同。?喜来登中区家庭旅馆成规模酒店自发性酒店7

巽寮管委会辖区总土地面积70.10平方公里,其中现状建设用地为1.26平方公里,水域和其它用地为68.9平方公里。(1)建设用地:巽寮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193.5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76%。其中城市建设用地130.96公顷,村庄建设用地62.22公顷,特殊用地0.40公顷。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等几个类型。其中居住用地33.77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面积的25.79%;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9.0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6.9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32.9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25.15%,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53.2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40.68%。另外还有市政设施用地0.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46%,商住用地1.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99%。(2)非建设用地:主要指水域(河流水面、水库水面、池塘水面等)、农林用地等,总共6817.01公顷,其中大部分为林地。表1-5: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1.6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概况01土地利用现状图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hm²)占城乡用地比例(%)大类中类小类H

建设用地193.582.76H1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193.182.76H11城市建设用地130.961.87H14村庄建设用地62.220.89H4

特殊用地0.400.01E

非建设用地6817.0197.24E1

水域103.051.47E2

农林用地6713.9695.77

耕地627.088.94

林地6086.8886.82

城乡用地7010.59100.00表1-4:现状城乡用地汇总表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hm²)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大类中类R

居住用地33.7725.79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9.076.93A1

行政办公用地2.401.83A3教育科研用地3.502.67A4体育用地3.172.42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32.9425.15B1商业用地32.9425.15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53.2840.68U

公用设施用地0.600.46混合用地R+B商住混合用地1.300.99H11城市建设用地130.96100.008022.1检讨的目的、技术路线2.2规划实施评价2.3综合评价上版规划检讨PART02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1-2030)THEMASTERPLANOFXUNLIAORESORT92.1检讨的目的、技术路线2.1.1检讨的目的

检讨上版总规实施以来的实际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为下一步总规修编提供技术支撑。2.1.2检讨的技术路线

本次实施检讨对度假区过去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深入剖析。检讨技术路线如图2-1所示:(1)多要素对比:通过对度假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土地利用总体格局、村镇建设用地格局、公共设施、市政设施以及交通设施等要素全面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存在的具体方面。(2)多维度检讨:将2005年现状建设、2010年现状建设、上版规划的2010近期设想以及2020年远期设想进行多维对比分析,评估规划实施效果。(3)需求分析:通过走访与问卷访谈,了解度假区发展的实际需求。(4)剖析原因:通过以上分析对目前存在主要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并对其深层次原因进行剖析,为总规修编解决相应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图2-1检讨具体技术路线规划检讨多维度检讨经济社会条件的对比分析土地利用总体格局的对比分析村镇建设情况的对比分析公共设施实施评价道路交通实施评价市政设施实施评价多要素对比需求分析走访调研问卷访谈深入剖析05年现状10年现状总规近期总规远期综合评价总规方案专题研究02上版总规检讨2.2规划实施评价

对比巽寮2010年和2005年用地现状(见图2-2、图2-3、附表2-1),城镇居住用地从无到有增加了约33.77公顷;商业金融用地(主要为旅馆用地)从05年的6.06公顷增长到10年的32.94公顷,增加了26.88公顷,增长比例为440%;道路广场用地从05年的30.74公顷增长到10年的53.28公顷,增加了22.54公顷,增长比例为73%;村镇建设用地从05年的48.38公顷增加到10年的62.25公顷,增加了13.87公顷。市政设施用地、林地和耕地面积基本没有变化。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从05年到10年巽寮旅游开发的进程中,游客接待量从05年的105万/人次增长到10年的155万/人次,受此影响,旅馆业、第二居所以及道路建设速度增长明显,而其它公共以及基础设施用地增长滞后(市政用地、公共绿地均没有增加)。产生上述变化主要是随着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旅游度假人数的增多,旅游服务设施的需求增大,导致旅馆酒店业迅速发展。在这股热浪下,地产商也纷纷登陆,投资旅游地产,造成旅馆业与居住用地增长较快。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受到近五年房地产市场的超常规发展的影响,住宅项目的投资价值明显高于旅游项目,而旅游项目虽然市场环境逐步改善,但是市场热度和赢利预期仍有待提高。此外,政府自身财力不足,主要受制于开发商开发阶段及建设意愿的变化,则导致公共及公用设施建设严重滞后。102.2规划实施评价2.2.1土地利用实施情况

对比2010年用地现状与2010年近期规划设想(见图2-3、图2-4、附表2-1)我们发现:2010年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168.5公顷,2010年现状居住用地面积为33.77公顷,仅建成规划面积的20.04%。商业用地2010年规划面积为80.83公顷,而现状建成面积仅32.94公顷,为规划商业用地规模的40.75%。道路广场用地2010年规划目标为33.05公顷,而现状建成面积为53.28公顷,为规划目标的161%。市政设施用地10年现状仅0.6公顷,而规划面积为7.4公顷,仅完成规划目标的8.1%。对外交通用地近期目标为1.49公顷,公共绿地近期目标为42.71公顷,而现状公共绿地基本上为空白。从上面的比较我们发现除了道路用地超出规划近期外,其他的主要类别建设用地与规划确定的近期建设目标之间仍有较大距离。这表明,市场开发实际的进展并不如规划预期的迅速,市场决策的态度比较谨慎,而规划则过于乐观。上版总规检讨02图2-2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图2-3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图2-42006-2010年近期建设土地利用规划图《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6-2020)》用地名称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2005年2010年2010年2020年面积(公顷)比例(%)面积(公顷)比例(%)面积(公顷)比例(%)面积(公顷)比例(%)居住用地R0033.7726.77168.550.52407.540.4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5.5712.955.574.427.732.3211.731.16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2.45.582.41.91.280.381.280.13教育科研用地00000040.4体育用地3.177.373.172.513.531.063.530.35医疗卫生用地00002.920.882.920.29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C6.0614.0932.9426.1174.1522.23201.2719.96其中

商业金融业用地6.0614.0932.9426.1167.0820.11186.2918.48文化娱乐用地00006.021.8013.931.38公用设施网点用地00000.350.10.350.03其他服务设施用地00000.700.210.700.07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30.7471.4953.2842.2333.059.9193.059.23公用设施用地U0.61.40.60.487.42.229.660.96绿地与广场用地G000042.7112.81285.0128.27城市建设用地合计42.97100126.16100333.541001008.22100表2-1:土地利用现状城市建设与近期城市建设面积对比表112.2.2公共设施实施评价

从表2-2可以看出,商业金融用地有部分实施,主要建设旅馆酒店,其它的文化、体育、教育、医院等配备设施均未实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需求因素。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初期,首先需解决的是游客的住宿问题,因此对旅馆酒店的需求强烈。而对其他的公共设施如音乐厅、体育馆等的需求较弱。二是缺乏投资动力。公共设施投资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支出,目前公共财政虽逐步改善,但仍无足够财力建立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体系。2.2规划实施评价公共设施用地近期(2010)规划布局情况面积(公顷)2010年建设情况行政办公用地原巽寮镇政府(原址扩建)1.28部分建设教育科研用地-0未实施体育用地松园湾体育用地现状保留;巽寮湾规划水上运动基地;梅园湾路以南建设体育中心。3.53未实施医疗卫生用地度假管理中心以东,铁巽路西侧布置中心医院;各功能组团各安排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点。2.92未实施商业设施用地中、南两区是近期建设重点,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区巽寮河两侧67.08中区沿滨海路两侧自发形成沿街商铺,总面积约24.9公顷,天后宫正在建设中娱乐康体用地中部凤嘴路两侧,沿河岸布置布置包括博物馆、音乐厅、文化艺术馆,影剧院;南部酒店区和居民区中心布置小型文化娱乐设施。6.02未实施表2-2:公共设施近期规划与现状对比表上版总规检讨022.2.3综合交通实施评价

上版规划要求:2010年主要完成中部核心区域道路骨架建设和滨海居住区道路网建设,完成南部旅游区路网建设。实施情况:现状南北向贯穿度假区的主干道海滨路基本畅通,但除了中区路幅宽度达到规划要求外,南区路福宽度尚未达到要求。中区与南区的次干道基本建设完成。2010年规划完成在巽寮湾海上旅游码头北侧及长途客运总站北侧建设2处社会停车场,目前尚未实施建设。2010年规划建设巽寮湾海上旅游码头,现状未实施建设。总体而言,道路实施情况与规划意愿吻合度较高,而公益性的交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体系实施情况较好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企业整体开发打造;另外一方面道路建设也利于土地增值。公益性交通设施建设滞后主要是由于利益驱动不足。通过现状和规划的对比和原因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上版规划的主干道和次干道的实施情况较好,但支路实施较差,域内道路未成网络,需根据实际需求加强道路网络的建设;二是随着旅游的发展,对静态交通设施的需求强烈,但现状停车场建设相对滞后;三是与对外交通有待强化,需充分利用广惠高速过境的交通优势。122.2规划实施评价上版总规检讨02问卷表明:46%的村民认为发生违建是因为子女结婚需建新房;26%的村民认为是因为房屋破旧,需改善;16的村民认为是因为要建房从事旅游业,如开商店、开家庭旅馆等;10%的认为是因为政府引导不善的原因造成的;还有2%的认为是由于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地价上涨造成。调查从侧面反映了村民有强烈的建设新房的需求。2.2.4城乡统筹发展实施评价

规模上,上版规划近期规划的村镇建设用地为36.5公顷,远期规划意图是实现全区的“村改居”,2010年现状村庄建设面积为62.25公顷,不仅已远超当初规划控制面积,而且也没有按照预想的村庄集中化方向发展,实现村镇用地面积逐渐减少的目标。布局上,上版规划在近期目标中为了实现村庄的集中化,将一些小村庄进行了拆迁,仅保留了一些大的村庄。但是现状村庄仍然在原村庄范围上向外扩建,大部分村庄并没有按要求迁往规划地区;原址扩建是2010年村庄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产生上面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上版规划将村庄进行集中化,以逐步达到全区实现“村改居”的目标,操作思路略显简单化。在近期规划中,主要目标是实现村庄的集中化,但是除了一些村庄被规划为居住用地等经营性用地外,其他大部分的小村庄被规划为绿地、林耕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等非经营性用地,村民的拆迁赔偿等具体操作缺乏实施动力。二是已出让地块中,除了旺楼村涉及到村庄拆迁问题外,其余出让地块基本没有涉及,因此村庄拆迁缺乏动力;而村庄内部又有强烈的建房需求,虽政府实行严格控制,但禁而不止。三是缺乏城乡统筹规划实施办法。上版规划仅简单的提出了村庄建设的目标,但对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缺乏统筹规划。近期拆迁的村庄没有具体拆迁方案和提出解决失地农民生活的实施办法,而近期不需要拆迁的村庄也没针对有村民自建需求的问题提出解决法案。村民认为违建的可能原因经过实施评价以及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上版规划进行集中化,然后全区实行“村改居”的战略,经过五年的发展,村庄并没有按照规划的路线发展;二、10年村庄和05年相比有少量增加,主要是村庄原址扩建造成的,考虑到已经被整合的村庄面积,表明村民违建的现象很严重。132.2规划实施评价上版总规检讨02表2-3:巽寮现状用地权属一览表(统计数据到2009年12月30日)序号土地使用者用地面积(公顷)1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3.332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1.03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0.324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3.975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20.06惠东县鸿康实业有限公司1.827惠东县鸿康实业有限公司23.188惠东县康宏发展有限公司120.09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17.8710深圳市红螺湾实业有限公司25.3711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21.9812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13惠东县浩胤实业有限公司0.5014巽寮港0.8515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26.6116惠州市海宸置业有限公司6.3917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5.2018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82.8919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1.3820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19.021惠州市创成发展有限公司3.6922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2.9923王翼翔0.3224甘玉明0.1925广东省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3.0326广东省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0.0927广东惠州海王子假日俱乐部惠东县天顺德地产有限公司30.928广东省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0.2029广东省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2.4730惠东县京泽海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0.6531深圳市庄田实业有限公司0.9732惠东县粤海酒店0.5133惠东县粤海酒店1.2834惠东县天顺德地产有限公司1.6435惠东县巽寮松园湾度假村有限公司2.0336保利国际有限公司2.4137保利国际有限公司2.3038惠州市科成集团公司2.8839香港宝龙塑胶厂有限公司3.5040香港宝龙塑胶厂有限公司4.5841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2.042深圳市东海怡景有限公司11.643深圳市东海怡景有限公司6.5044深圳市东海怡景有限公司9.5045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9.2146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6.047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60.3348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8.2249惠州市海宸置业有限公司13.2250惠州市康帝金海湾度假酒店有限公司9.051惠州金海湾嘉华度假酒店有限公司8.6052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27.4153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54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55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79.63总计699.502.2.5地籍评价

上版总规规划建设用地:近期333.98公顷,远期1008.66公顷,截止2010年已出让土地:699.50公顷。意向项目总用地:1773.58公顷。具体包括:体育公园、生态农庄以及漂流等大型项目,其用地规模分别为789.35公顷、374.77公顷、70.87公顷。总体而言,经营性用地土地出让超出预期,出让用地结构不合理。由于受到近五年房地产市场的超常规发展影响,住宅项目的投资价值明显高于旅游项目,导致居住用地出让过快。这些用地大多位于沿海地区最具开发前景的滨海地带,导致现今沿海地带已基本上无地可占。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截止2010年,转让出的经营性用地已远超上版总规近期规划(2010)年的法定指标,已逼近远景规划目标。洽谈意向用地甚至已突破上版总规的范围,政府对土地开发的控制能力已十分有限,在目前旅游业发展尚未成熟之际,这种状况对引导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十分不利(见图2-5、2-6、2-7、2-8、2-9、2-10、表2-3、表2-4)。现状用地权属图14上版总规检讨02用地名称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情况10年20年10年出让地籍规划地类面积(公顷)比例面积(公顷)比例面积(公顷)比例居住用地R

168.56.94407.516.84290.1944.9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

7.630.3211.730.494.020.62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1.280.051.280.0500教育科研设计用地0040.1700体育用地3.530.153.530.154.020.62医疗卫生用地2.920.122.920.1200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73.13.01200.228.28147.0522.77其中

商业金融业用地67.082.76186.297.7141.3321.88文化娱乐用地6.020.2513.930.585.720.89道路广场用地S

33.051.3693.053.8412.942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7.40.39.660.4

0公共绿地G

42.711.76285.0111.7839.186.07水域及其他用地E

1420.4158.481420.4158.69152.4223.6合计1754.391002429.07100699.50100表2-4:土地利用规划与出让用地对比表图2-5土地利用规划图《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6-2020)》图2-6建设用地范围图《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6-2020)》图2-7农田范围图(基本农田+普通农田)图2-8现状已出让地籍位置示意图(2010年)图2-9新增意向项目用地示意图(2010年)图2-10叠加信息分析图152.2规划实施评价上版总规检讨022.2.6城市风貌控制引导评价

滨海建筑缺乏引导,开发商为了实现自已利益最大化,建筑沿海“一字型”展开,沿海建筑面宽过大,“一堵墙”式的开发严重割裂了山海关系。2.2.7历史文化保护评价

历史文化保护与挖掘远远不够,仅存的历史古村落多被废弃。如尧峦山村、新屋村、竹园村、新村4个古村落,因其优美的砖雕、祠堂、九厅十八井、雕梁画柱等,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2.2.8沙滩保护与利用评价

沙滩私有化情况严重,地产项目或部分旅馆占据了部分稀缺的公共资源。原本连续开阔的沙滩被“切碎”。另外,沙滩的环境保护条件也不容乐观,缺少必要的污水、垃圾处理对策。沙滩垃圾、污水直排现象较多。精美的山墙尘封的街巷九厅十八井联廊建设占用沙滩喜来登通过码头与拦网将沙滩“私有化”162.2.9市政设施实施评价1、给排水工程评价给水工程评价(1)上轮规划1)水源规划水源为新建大南门石水库、尖坑水库及扩建南门石水库,并对其蓄水进行统一调配,按多年调节分析,三库联合调蓄每天可供水量为3.5万立方米。远期规划西枝江取水,以大南门石水库作为一个交水点补给水源。2)水厂规划南门石水库主坝的南侧设一座给水处理厂,规模为5万立方米/日,水厂占地面积约为3.5公顷。(2)现状情况1)水源尖坑水库通过一条管径为DN300的原水管每天向自来水厂补给水源2000立方米。目前可实现南门石水库、尖坑水库两库联合供给水源。大南门石水库未实施。上版远期规划的西枝江取水工程未实施。南门石水库正加固扩容施工,扩容后总库容达到319万立方米。2)水厂现状给水厂出水规模为4万立方米/日。(3)综合评价1)现状水源不足,难以满足规划需求,应加快本地水源及异地引水工程建设。2)现状供水管道管径偏小,水厂规模偏小,无法满足规划区以后的发展需求。排水工程评价(1)上轮规划1)污水收集、处理规划区内污水收集管网分为北区、中区、南区3大片区。污水采用分建式污水处理,共建十个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采用膜生物处理系统。各片区内的污水系统采用分散收集,分散处理,就地回用的污水处理系统。2)排水体制规划污水管网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根据规划区的地形、污水量的变化特点及尾水排放需达到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污水采用分散处理,就地回用的污水处理系统。(2)现状情况1)污水收集、处理污水直排,未修建污水处理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污水处理问题日益严重。规划区内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已立项批复,污水厂位于惠东县巽寮东风村北侧,规模2万立方米/日,分两期建设,每期各1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采用改良型A2/O工艺。服务范围只是中区。2.2规划实施评价2)排水体制目前规划区内及周边污水直排,雨污合流,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没有污水处理系统。(3)综合评价1)污水直排,雨污水合流直接排入水体,污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规划宜采用雨污分流排水。2)因规划区地域狭长,宜分区建设污水厂,上轮总规采用污水分散处理,存在污水处理设施过于分散,成本较高,难以管理的弱点。本轮修编拟采用在北区、中区和南区分别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分别集中收集处理污水。3)规划区内存在农田受淹与海水倒灌问题,应采用工程措施及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工程措施包括加强海堤建设,完善防潮闸及排涝泵站的建设等方面。管理措施包括加强汛情监测,完善管理制度,控制灾害损失等方面。2、电力工程实施评价上层次规划用电负荷预测

《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6-2020》预测至2020年用电荷为9.2万千瓦,按可建设用地核算,负荷密度约0.9万千瓦/平方公里。变电站

《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6-2020》至2020年在巽寮规划2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变电站占地均为1公顷,主变容量均为2×50兆伏安。规划实施目前,巽寮南110千伏变电站已落实成,该变电站现状容量为2×50兆伏安,规划评价目前,巽寮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其用电负荷也正飞速增长,参照类似城市,至2020年0.9万千瓦/平方公里的负荷密度相对偏低。并随着近年来巽寮用电负荷飞涨,现状变电站已经不能满足巽寮用电需求,而规划的巽寮站至今尚未落实,供电电源单一,存在着一定的供电安全隐患。本次规划将会对人口规模及用地规模做出调整,因此,用电负荷预测也应根据人口及用地规模的调整做出相应的调整。上版总规检讨02172.2.9市政设施实施评价3、通信工程实施评价上层次规划1、业务预测《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6-2020》中仅对固话用户进行预测。2、通信机楼《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6-2020》中规划了1座固话机楼。3、通信管道《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6-2020》中对所有市政道路基本规划了通信管道。规划实施总规中的规划的通信机楼尚未落实,部分道路已新建了通信管道。规划评价由于通信机楼的局限较小,且部分通信机楼可采用附设式附设于公共建筑或其它建筑物内,因此上版总规规划的通信设施基本合理。除部分道路管道容量偏小外,多数通信管道容量基本合理。本次规划将根据各类通信业务预测及新规划通信设施的布局对部分通信管道做出相应的调整。4、燃气工程实施评价上层次规划上轮规划所确定的气种近期采用液化石油气,远期采用天然气。且规划了1座天然气气厂作为远期气源。规划实施目前,天气然厂站尚未落成,相关的管网也尚未建设。规划评价但由于本次规划与上版总规对本片区的发展规模、人口数量,使燃气用气量有所改变,本规划将根据新的需求预测对气源的供应规模及燃气管道的管径作出相应的调整。2.2规划实施评价2.3综合评价回顾总规实施五年历程,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居住、旅馆业发展速度较快,公共设施建设滞后随着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旅游度假人数的增多,旅游服务设施的需求增大,旅馆酒店业迅速发展,而其它公共以及基础设施用地增长不明显。(2)实际建设发展情况未达上版总规近期预期从实际建设情况来看,包括第二居所在内的主要建设用地与上版规划确定的近期建设目标之间仍有较大距离。市场开发实际的进展并不如规划预期的迅速,市场决策的态度比较谨慎,而规划则过于乐观。(3)经营性用地土地出让超出预期,出让用地结构不合理

受到近五年房地产市场的超常规发展影响,住宅项目的投资价值明显高于旅游项目,导致居住用地出让过快。这些用地大多位于沿海地区最具开发前景的滨海地带,导致现今沿海地带已基本上无地可占。巽寮地区截止2010年,转让出的经营性用地已远超近期规划(2010)年的法定指标,接近远景规划目标。政府对土地开发的控制能力已十分有限,在目前旅游业发展尚未成熟之际,这种状况对引导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十分不利。(4)政府可控建设用地难以满足巽寮滨海旅游项目用地需求近期巽寮旅游开发需求仍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而且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更多的有实力的开发商开始关注巽寮湾,更丰富的旅游项目希望能在此落户。市场需求也逐步从侧重第二居所,向做真正的旅游产品转变。仅就目前在谈项目而言,有高尔夫球场、生态农庄等大型项目,已超过规划远景目标,近期项目落户与土地出让潜力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5)交通网络初成,停车问题严重经过几年的建设,滨海公路建设情况良好,但是停车配备建设落后,目前旅游高峰期占路停车严重,造成拥堵。(6)市政设施规划建设滞后市政设施建设上,污水排水设施建设滞后,而电力、给水等原有设施规划设想不能满足实际需求。(7)城乡统筹方面上版总规在村民预留用地布局,村庄开发建设和征地农民出路等方面缺乏研究考虑。经过五年的发展,三农问题和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致使村民违章建设的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巽寮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急需对建设范围内的村庄、农民安置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性措施。上版总规检讨0218033.1现状旅游景观3.2与国内同类滨海资源比较3.3巽寮旅游资源优劣势旅游资源评价PART03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1-2030)THEMASTERPLANOFXUNLIAORESORT193.1.1依山傍海的自然景观(1)青山绿水青山巽寮背山面海,西侧滨海一侧有以动物命名的七座秀美的山麓:凤凰山、麒麟山、狮山、象山、金丝猫山、孔雀山和虎山。七座山形态各异,纵横叠嶂,山上绿树成荫、植被种类丰富,景色秀丽。巽寮山体各具特色。南部山体海拔较低,小丘陵地形明显,山丘谷地相间。中部山体海拔较高,溯溪而上,地势不断增高,呈现大山依托纵深推进的特征。北区山体变化多端,形状各异,山林风光尽显。绿水巽寮水系大体呈现由东向西汇集最终流入海洋的趋势,主要有三个大的集水流域,分别是赤砂河集水区域、巽寮河集水区和富巢河集水区,在这三个流域下游分布有南门石水库、横坑水库,尖坑水库三座水库,在巽寮湾井田坑还有一鞠相思泉。因此在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这三条河流的自身生态特性,保持河流的畅通,保护生态廊道的连续性,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如果说巽寮的山体是该地自然特色的主要体现,那么这些流动的河流、静卧的水库湖泊、恬淡的泉水则为山林风光添上了灵动的一笔。3.1现状旅游景观旅游资源评价03南区:小丘陵地形中区:大山依托,纵深推进北区:山林特征现状汇水分析图203.1.2底蕴隽永的人文景观3.1现状旅游景观(1)古色庙宇巽寮以渔业村为主的居民中有很多以打渔为生,出海顺利平安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因此先民在巽寮红螺湾凤咀半岛旁建了一座太后宫(妈祖庙),以祈求一帆风顺、生活幸福。此外还分布有观音庙、水仙爷庙、云帝庙等。这些庙宇体现了巽寮宗教文化活动底蕴。(2)风土民居巽寮镇的传统民居和宗祠具有有典型的地域特征,体现了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赤砂行政村新村的进士第是巽寮古民居的代表。另外径仔路村、竹园村、新屋村的古村落建筑群距今500多年历史,村落各具特色,有九厅十八井的建筑格局、讲究的风水布局、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经年不褪色的古雕花等历史人文景观。(3)渔村与渔歌随着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渔业村逐渐由出海捕鱼转业为以载客出海为主。在渔业村,村民保留了一定的特色习俗。此外,“渔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4)摩崖石刻红螺湾海岸礁石上保留了众多历代文人墨客题词,形成了独特的海滨摩崖石刻景观。这里汇集了全国书法大家和政界要员的墨宝共有28处。凤池小岛上有“日暖凤池”,镌刻于咸丰二年,距今已有140个春秋。另有“天赐白金堤”、“观海听涛”、“海阔山秀”、“海天一色”、“诗境”、“星洒南湾”、“无边风月”、“有限年华”、“悟妙”、“珠星壁月”、“醉”、“观潮”、“弄潮”等佳句妙字。在“人之初”大石壁上,有镌刻着著名棣书家王遐举先生的手书“别有洞天”四个大字,每个字有24平方米之大。旅游资源评价

总体上,巽寮具有丰富的滨海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其景观可归纳为“一堤二阁三奇四庙五宝六洞七山八湾九九洲”。一堤是指“天赐白金堤”,形容巽寮长达15公里的海滩亮如白金;二阁(角)是指云头角和戈螺角;三奇是指石奇(美),水奇(清),沙奇(白);四庙是指妈祖庙(天后宫)、观音庙、云帝庙、水仙爷庙;五宝是指花岗岩、石英沙、白腾、九里香、相思树(红豆);六洞是指红螺洞、观音洞、风洞、仙人洞、桃园洞、水帘洞;七山指凤凰山、麒麟山、狮子山、象山、金丝猴山、孔雀山、虎山;八湾是指赤砂湾、红螺湾、巽寮湾、松园湾、新村湾、富巢湾、虎坑湾、瘦沙湾;九九洲是指海面上三角洲、莲花洲、凤池洲等九十九个小岛。

旅游资源总体问题可以概括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多而不精、有待整合”。虽然其单个景点的旅游价值与可识别度不高,旅游价值尚未体现,但是串联整合后会形成极具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03旅游资源评价图213.1现状旅游景观3.1.3景观视线分析

海景资源是该区最重要的景观资源,是影响土地价值的重要因素。通过景观的可视性分析,研究如何结合海景资源确定山坡地开发策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利用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表3-1可以看出,巽寮全境可以看见海岸的面积为28.0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0%,主要分布在海滨区域和内陆海拔较高的地方。滨海沿线0.5到1.0公里内均能看到海面,东侧山体有若干制高点能看到海面。可视性分析面积(公顷)百分比(%)不可见420660可见280540总计7011100表3.1:现状海洋景观可视性分析面积统计表旅游资源评价3.1.4岸线资源分析

巽寮旅游度假区总海岸线长16公里,可利用海岸线长11.7公里。北区以礁石与养殖岸线为主,南区与中区以沙滩岸线为主。03可视性分析图223.2与国内同类滨海资源比较

巽寮旅游度假区位于广东省惠东县,其周边有众多的滨海旅游地,如深圳大小梅沙、大亚湾周边滨海地带、稔山半岛港口平海等地。就最具价值的滨海沙滩资源来讲,巽寮的沙滩细白柔软,平均宽度在40-50米之间,长达11.7公里,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沙滩质量上,都位居前茅。对巽寮旅游资源及其发展潜力的分析评估不能就巽寮论巽寮,而应站在区域旅游发展层面,综合分析并判断巽寮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劣势和发展潜力。项目组选取广东省内具有代表性的八大滨海沙滩型旅游区(包括深圳西冲、阳江海陵岛十里银滩、汕头南澳岛青澳湾、汕尾遮浪红海湾、湛江东海岛龙海天、江门上下川岛、深圳大小梅沙、汕头龙虎滩)进行整体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首先建立滨海旅游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特尔斐法对滨海旅游区评价指标系列进行专家咨询;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特尔斐法相结合赋予指标评价体系权重,并采用线性比例变换法将各项评价指标标准化,以消除评价中指标间不同量纲的影响;最后对各滨海旅游区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并结合广东省滨海旅游实际,建立广东省滨海旅游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2所示:表3-2:广东滨海旅游区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模型及权重总目标层评价综合层权重评价项目层权重评价因子层权重滨海旅游区综合评价1.0旅游资源条件0.4观赏价值0.2美感度0.10奇特度0.05规模度0.05环境价值0.10环境质量0.04气候条件0.06科学价值0.04科学研究0.01科学教育0.03文化价值0.06历史文化0.03民俗文化0.03旅游资源发展条件0.6区位条件0.20对外交通0.10与主体客源市场的距离0.08与附近旅游点的关系0.02客源条件0.2客源规模0.08客源潜力0.06客源的稳定性0.06基础设施0.08区内交通0.02旅游饭店0.02水电通讯0.02娱乐设施0.02社会经济条件0.08经济发展水平0.04资金来源0.02投资开发商0.02从业人员素质0.04管理水平0.02服务水平0.02旅游资源评价

滨海旅游区综合评估模型为,式中:E为滨海旅游区综合性评价值,Q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P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评价分数,n为评价因子的数目。各评价因子评分的获取,一般采用征询问答的方式,主要采用游客调查和项目组判断相结合的方式,对滨海旅游区各评价因子进行打分(采用百分制),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出评价因子的得分。最后将各评价因子的得分及其权重值代入上述数学模型,得出各滨海旅游区综合得分(如表3-3)。0323表3-3:广东省代表性滨海沙滩旅游区发展潜力综合评价结果评价因子层权重深圳西冲阳江十里银滩汕头青澳湾汕尾红海湾湛江龙海天江门上下洲岛深圳大小梅沙汕头龙虎滩巽寮湾美感度797778778奇特度243334333规模度243333334环境质量233223122气候条件333333333科学研究111111111科学教育232222222历史文化131111111民俗文化121111112对外交通1086656969与主体客源市场的距离876655867与附近旅游点的关系121111213客源规模874445847客源潜力653333436客源稳定性432222324区内交通122111112旅游饭店221111212水电通讯111111111娱乐设施111111111经济发展水平421121213资金来源211111112投资开发商121131113管理水平111111111服务水平111112111总得分727756545558675478

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主要滨海旅游区的旅游开发综合评价指标结果,惠州巽寮湾处于第一位,阳江十里银滩处于第二位,深圳西冲处于第三位,深圳大小梅沙由于发展条件最为成熟紧随其后,而湛江龙海天、汕尾红海湾与汕头龙虎滩则处于相对偏后位置。可见,巽寮湾无论是滨海旅游资源本地素质还是旅游开发综合条件在广东省内都是一流的。旅游资源评价3.3.1优势3.3巽寮旅游资源优劣势

良好的区位条件巽寮位于珠三角都市区内,距离深圳、广州等主要城市的交通距离在3小时以内,区位优势明显。优越的沙滩资源巽寮拥有11公里的优质白色海滩,这些海滩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整个海滩无论是总体规模还是观赏度在珠三角都名列前茅。独特的山海格局巽寮的山海格局层次丰富,具有不同的由滨海到山区的递进关系,形成一场山海景观盛宴。优良的生态本底巽寮东面的山地区是惠东县北部主要的林区、水土涵养带、氧气工厂,区内植被覆盖度高,生态本底优越。格局完整的古村落巽寮的新村、竹园村、新屋村、尧峦山村四个古村落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村落格局基本完整,大多古民居有经年不退色的墙画、精美的屋檐砖雕等。在珠三角旅游市场日趋成熟之际,可以将古村和滨海旅游项目统一包装开发。3.3.1劣势

景点的可识别度不高虽然巽寮的旅游景点较多,但根据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景点的可识别程度很低,单体景点不具备特色,一些景点有名无实。现状旅游开发过度依赖于滨海资源目前旅游开发基本上都集中在滨海一线地带,过度的依赖滨海资源,造成滨海一线开发强度太大,而山体景观资源则被忽视与破坏。而巽寮山地面积占行政辖区土地的7成以上,是巽寮未来旅游发展的主要后备腹地。旅游开发缺乏总体包装与整合现状巽寮旅游开发基本上处于“放养”状态,缺乏整体包装,各个旅游景点之间也没有旅游路线进行整合与串联。0324044.1生态敏感性因子的选取4.2生态敏感分级4.3生态开发策略生态敏感性分析PART04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1-2030)THEMASTERPLANOFXUNLIAORESORT254.1.1生态敏感性因子的选取4.1生态敏感性因子的选取

根据规划区实际,对影响生态敏感性的因子进行筛选后,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因子来评价规划区生态敏感性。高程因子不同的高度由于海拔的不同,水热条件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从而具有不同的生态敏感度。规划区海拔高差在-14-580米之间。东部为海拔较高,形成大山屏障。西部海拔较低,为海滨平坦区域,大部分已经被利用。由西到东,地势越高,植被覆盖越丰富,生态敏感性越高。坡度因子坡度越高地势越不平坦,开发的成本越高,且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本区坡度在0-70度之间左右,坡度越大,生态敏感性越高。水域因子主要是海面、河流、湖泊对场地生态的影响,许多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适宜的水环境,距离水面越近,生态敏感度越高。根据以往研究,当河岸植被宽度大于30m时,能够有效的降低温度、增加河流生物食物供应、有效过滤污染物。当宽度大于80—100m时,能较好地控制沉积物及土壤元素流失。以美国各级政府为例,各级政府和组织根据不同情况规定的河岸缓冲带宽度,从20m到200m不等。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不同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表明土地原始环境被改变的程度大小,被改变的程度越小,其生态敏感度越大。根据生态敏感性高低,将巽寮土地利用/覆盖方式分成建设区(除道路用地以外的城市建设用地)、道路、村庄建设用地、耕地、林地。建设区建设区扩张和人类的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距离建设区越近,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越大,因此生态敏感度越低。根据以上选取的生态因子,按敏感程度的大小分别进行分级,然后进行单因子分析,再进行多因子叠加分析,得生态敏感区域的空间分布。具体评价因子确定参见表4-1。生态敏感性分析04表4-1:生态敏感性评价图类型生态因子分级分值权重1高程(米)<5000.150-1002100-1504150-2006200-3008>300102坡度(度)<500.15-10210-15415-25625-358>35103土地利用类型道路00.4建成区1水面10林地10村庄建设用地4耕地64距水面的距离(米)0100.30-30830-80680-1004100-2002>20005距建成区的面积(米)000.10-30130-50350-1006100-2008>20010264.2生态敏感分级

综合地形、水体、交通、土地利用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因子的分析结果,将单个因子分析图相叠加,可以得出用地生态敏感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用地生态敏感度空间分为四个等级:强敏感区、中敏感区、弱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具体空间分布和面积见表4-2。该结论为空间规划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在何处建设,规模多大,如何在满足建设用地规模的同时,尽量避开生态敏感区域,减少生态破坏和负面环境影响。从表和图均可以看出,巽寮非生态敏感区和弱敏感区所占的比例较小,中度敏感区的面积最大,占了全区面积的60%以上。强敏感区占了有四分之一左右。生态敏感性分析表4.2:生态敏感性空间分级面积统计表敏感区分类面积(公顷)百分比非敏感区1141.63弱敏感区78511.2中敏感区443863.31强敏感区167423.87总计7011100.004.3生态开发策略

根据范围内不同空间的生态敏感性,在开发建设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强敏感区——生态核心保护区禁止开发活动,强调基底概念,保护规划区的生物多样性、环境多样性,开发建设绕开这一区域,生态体系沿海岸线、山体绿带、水面自然扩散渗透。2)中敏感区——适度开发区在中敏感区和弱敏感区过度的区域可以进行中等强度的开发,但在和强敏感区过度的区域则需要进行一些限制性的开发活动,以小强度的、与自然生态和谐的开发活动为主,起到生态缓冲区的作用。3)非、弱敏感区——城市建设开发区强调生态恢复的理念,做到开发与保护同时进行。做到关键点、关键廊道的连通性,让自然可以经由节点和廊道渗透到城市,体现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理念。04生态敏感性分析图27055.1土地适建性分析可建设用地潜力分析PART05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1-2030)THEMASTERPLANOFXUNLIAORESORT285.1土地适建性分析可建设用地潜力分析055.1.1分析的技术和内容

本次规划通过现场踏勘,运用ARCGIS软件对场地进行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拔高度分析、坡度分析、坡向分析,对各项地形因子进行重分类,图层叠加,分析土地的适建性。5.1.2GIS地形分析GIS高程分析巽寮位于稔平半岛的西岸,临海靠山,境内海拔在-14米到580米之间,呈现由西向东逐渐递增的趋势。海拔小于50米的区域占32.73%,海拔小于150米的区域占64.2%。整个区域地形较为复杂,对开发建设造成一定的难度。表5-1:巽寮海拔分类表GIS坡度分析巽寮滨海地带地势平坦坡度低,东部山地由于海拔较高,坡度也逐渐增加,地形较为破碎。全区坡度在0-15度以内的平地或缓坡地基本不需要(或仅需少量)改造就能进行建设,约占总面积的32.92%;15-30度范围内需要进行改造才能建设的坡地的面积为31.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5.2%。其他大于30度的坡度较大不适宜进行建设的用地有15.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1.88%。表5-2:巽寮坡度分类表高程分析图坡度分析图高程面积((公顷)比例(%)-14-50229532.7350-100113716.22100-150106915.25150-20087512.48200-2506208.84250-3004726.73300-3502954.21350-4001542.20400-450721.03450-500180.26500-58040.06总计7011100.00坡度(度)面积((公顷)比例(%)0-5132818.945-104246.0510-155567.9315-30316945.2030-58153421.88总计7011100.00295.1土地适建性分析可建设用地潜力分析05表5-3:巽寮坡向面积统计表GIS坡向分析坡向是衡量斜坡方向的量度,一般分为八个基本方向。不同的坡向获得太阳能和自然风的程度不一样,土壤条件和湿度均不同。现状用地坡向为南向、东南向、西南向的占总用地的27.07%,这些坡向在获得太阳能和自然风方面具有优势。在巽寮来讲,南向、东南以及西南朝向较好,所占比例约为27%;北向相对较差,所占比例约为19%;其余朝向为一般朝向,所占比例约为54%。表5-4:生态敏感性空间分级面积统计表GIS生态敏感性分析本次规划选取非敏感区和弱敏感区作为主要开发建设区域。坡向分析图生态敏感性分析图敏感区分类面积(公顷)百分比非敏感区1141.63弱敏感区78511.2中敏感区443863.31强敏感区167423.87总计7011100.00坡向

面积

(公顷)比例(%)北133719.07东北

3304.71东

5628.02东南

5958.49南

5307.56西南

77311.03西

85012.12西北

113216.15平地

90212.87总计7011100.00305.1土地适建性分析可建设用地潜力分析5.1.3土地适建性评价

本规划综合考虑高程、坡度、坡向、基本农田以及生态完整性等要素对土地适建性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规划区地形特征以及相关规定,我们划定坡度小于30度的区域为可建设区,大于30度的不宜建设区。随着海拔增高,造成供水等基础设施配套的难度增大,将海拔大于150米的区域定为不适宜建设的生态保护区(注:由于规划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光热条件良好,因此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