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效果,骨伤科论文_第1页
对2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效果,骨伤科论文_第2页
对2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效果,骨伤科论文_第3页
对2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效果,骨伤科论文_第4页
对2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效果,骨伤科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2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效果,骨伤科论文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椎动脉受压迫或者刺激,进而引发其供血缺乏所产生的一系列异常感觉和状态。为颈椎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多见于中年人、老年者,并愈成年轻化趋势。发作时,往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回首我院推拿科自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对2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并对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TCD检查,测量参数为左、右椎动脉(VA)、基地动脉(BA)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资料与方式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计观察推拿科门诊患者28例,男15例,女13例;男,年龄25~58岁,平均42.25岁,女,年龄22~55岁,平均41.15岁;病程5d~22个月,平均15.5个月;病程3d~24个月,平均16个月。1.2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存在慢性劳损或有外伤史。长期伏案工作、或低头劳动,习惯长时间看电视、电脑者;颈及肩背部常有疼痛,存在明确压痛点,颈部肌肉存在僵硬感。出现头痛,耳鸣,耳聋,视物不清,颈部后伸或旋转时会出现恶心、一过性眩晕、呕吐,可存在体位性猝倒。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TCD检查提示椎动脉出现供血缺乏。1.3纳入标准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积极配合并能完成全部治疗者。1.4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病例。合并有严重内科系统疾病的患者,如心、脑血管疾患;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患,精神病患者。患有颈椎椎管狭窄症,项韧带钙化,颈椎滑脱,椎体骨折,脊柱结核、肿瘤,强直性脊柱炎,中、重度骨质疏松症等。手术后出现复发的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药物过敏史。2治疗方式方法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如下。①刺络放血,穴位:风池(双侧)、颈夹脊、大椎。针具:三棱针。操作:患者坐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嘱患者放松,针对穴位或穴位周围的显现血络进行放血,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对血络直刺进针约5mm,退针出血后,血液从血络中流出,在刺络的部位进行拔罐,并留罐5min,起罐后,再次局部消毒。出血量控制在每穴2ml以内。5d1次,5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②针灸:颈夹脊、大椎穴,风池(双侧)。患者坐位,对穴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使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25mm40mm,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泄之法,提插捻转数次,以局部酸胀感为度。留针10~20min,每日1次,5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行刺络放血治疗之日不行针灸治疗。③手法整脊: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嘱患者放松,先使用轻手法揉按颈项部、颈枕部、肩部肌肉,以达放松目的。再使用一指禅推法,从上至下分别沿风府至大椎、脊柱两侧膀胱经、乳突至缺盆进行操作,往返数次,再运用滚法,以有酸麻感为度,于结节处、压痛点处进行重刺激。结合影像学中所示病变部位,在颈部拔、牵引、旋转、推压等整脊手法,纠正错位关节,恢复颈椎正常的动态平衡。最后用轻柔的手法放松整个颈部,结束治疗。每日1次,5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效观察1疗效标准。根据改进的Macnab标准,优:异常感觉和状态完全消失,恢复原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良:有稍微异常感觉和状态,活动轻度受限,对工作生活基本无影响;可:异常感觉和状态减轻,活动受限,会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差:治疗前后基本无差异不同,甚至异常感觉和状态加重。2治疗结果28例中,优11(占39.3%),良12(占42.9%),可4(占14.3%),差1(占3.6%)。有效率96.4%。治疗前后TCD比拟,经SPSS统计处理,得出P<0.01,即治疗前后TCD变化情况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Vm增加,血供得到改善。见表1。讨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其供血缺乏所产生的一系列异常感觉和状态。临床表现为忽然发作的头晕、视物旋转、构音障碍、恶心呕吐、四肢麻木、乏力或出现行走不稳甚或发生猝倒,其多呈发作性,短时间者可持续数秒,长时间者甚可致椎-基底动脉血栓构成。椎动脉型颈椎病可归为中医学眩晕骨痹之范畴。其早期病理改变可理解成筋出槽骨错缝。当代医学研究以为,导致颈椎病的重要原由于颈椎力学失衡。其发病机理主要有机械性压迫、体液因子、交感神经刺激、血管病变四种学讲。慢性劳损使颈椎及颈椎间盘等退变加速,引发颈部局部出现筋伤,出现挛缩、扭曲等变性,刺激、压迫椎动脉,进而影响局部血供,产生椎动脉型颈椎病等一系列异常感觉和状态。中医学以为,刺络放血其作用机制可阐述为出恶血、通经脉、调气血、和阴阳,进而起到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之作用。有当代研究表示清楚,刺络放血疗法不仅能够促进造血机能,还能改善局部的微循环。针刺治疗可疏筋通经,扶正祛邪,补益肝肾,调和阴阳,进而使气血畅通,经脉得养。针刺夹脊穴,可一定程度上放松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防止颈椎因受肌肉紧张挛缩牵拉而出现错位。通过神经体液调节,释放化学物质,对肌肉、关节、韧带等组织产生一定的良性反响。针刺风池穴,可减轻基底动脉挛缩,另有研究表示清楚,其对脑血管有解痉扩张、收缩双重作用,改善脑部血供。推拿可松解颈部局部僵硬、粘连的组织,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并结合临床体征和影响学资料,采用手法整脊以恢复颈部正常的力学平衡。TCD检查快速、方便、对患者无创伤,其辅助诊断已广泛开展于临床,并通过患者治疗前后的TCD改变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间接的判定,选用平均流速Vm作为观察研究对象,原因在于其最具有生理意义,且受心率、总外周阻力等其他因素影响较小。左右椎动脉在脑桥下缘合并而成基底动脉,选用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流速Vm作为观察研究对象。综上,通过TCD治疗前后之变化及患者临床实际改善情况,笔者以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异常感觉和状态,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以下为参考文献1王君鳌,陈文治.传统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与治疗.中医正骨,2004,16(10):49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3MacnabI.Negativediscexploration.Ananalysisofthecausesofnerverootinvolvementinsixty-eightpatients.JBoneJointSurg(Am),1971,53(5):8914黄锦军,庞军.辨证推拿椎动脉型颈椎病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和脑缸流的影响.中医杂志,2018,1(50):435陈博,詹红生.石印玉,等.骨错缝、筋出槽病机学讲及其动物模型的建立.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4(5):686邝适存,郭霞.肌肉骨骼系统基础生物力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7翟宏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7):6688彭支莲,黄剑,丁盼.督脉电针加平衡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