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故事之(张骞、文成公主、郑和)写作素材_第1页
中国名人故事之(张骞、文成公主、郑和)写作素材_第2页
中国名人故事之(张骞、文成公主、郑和)写作素材_第3页
中国名人故事之(张骞、文成公主、郑和)写作素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名人故事之(张骞、文成公主、郑和)写作素材张骞张骞(qiGn)是西汉时期的外交家。自从张骞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逐渐形成了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城、中亚、西亚至欧洲的路上交通道路,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张骞的一生与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形成关系密切。回望历史,让我们一起去重温他肩负国家责任、不辱使命的光辉事迹吧。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那里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甚至屡次侵犯汉王朝疆域。汉武帝刘彻登基后,决心反击匈奴。西域的大月氏曾屡遭匈奴的侵略,和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汉武帝决定派出一位使者,前往大月氏传递友好的心意,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在这之前,因为匈奴的阻挠,还没有使者去过西域,人们对于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缺乏了解。况且,大月氏人以游牧为生,经常迁徙,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出使西域的艰难不言而喻,张骞勇敢地站出来,临危受命。公元前138年,张骞带领一百多人的队伍,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不幸的是,在途中他们被匈奴抓住了,匈奴的最高首领单(chdn)于下令把张骞扣押起来。在匈奴的威逼利诱面前,张骞威武不屈,“持汉节不失”,始终不忘使命。十多年过去了,张骞终于找到机会,趁着匈奴人对他放松戒备,逃了出来。张骞一-路西行,一路打听,最后得知大月氏人已经离开伊犁河谷,迁徙到了更远的地方。张骞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大月氏,却发现大月氏人已经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不再想复仇匈奴了。张骞劝说大月氏人无效,只好动身返回家乡。归途中,张骞又被匈奴人抓住,被扣留了一年多才得以脱逃,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长安。回到长安后,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在西域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在这次远行中,张骞对西域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等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三百多人的使团访问了乌孙、大宛等西域国家,西域各国也派出使臣回访。汉朝与西域的交往频繁起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幕自此拉开。张骞出使西域所开拓的丝绸之路,成为了中西方商业贸易的陆上交通要道。启示张骞离开家园,到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去完成国家使命,他的勇敢成就了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一丝绸之路。对于个人来讲,“走出去”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与外界沟通,学习新知识,认识新朋友,接受新挑战,激发自己的潜能。对于国家来说,“走出去”更是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发展: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打破壁垒,知己知彼,与世界同步前行。文成公主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公主,为了汉藏团结,与吐蕃的部族首领结婚,把中原文化带到西藏,成为连接中原与边疆、汉族与藏族友谊的纽带。她就是唐代的文成公主。唐代时,青藏高原上部族林立,其中有一个实力特别强大的部族,叫作吐蕃(b。)”。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吐蕃赞普(吐蕃的最高统治者)名叫“松赞干布”,他既有胆识,又有才干,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族,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建立起统一、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松赞干布敬慕唐朝的强大,希望与唐朝结为姻亲之好。他派出使者携带厚礼,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向唐朝请求联姻。最终,唐太宗同意把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随和亲的队伍从长安出发,一路艰苦跋涉,终于抵达了吐蕃都城逻些。文成公主从家乡带去很多嫁妆,包括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等,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她同去吐蕃的还有很多文吏、乐师、农耕能手、工匠等专业人员。随公主远嫁的工匠,把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等生产技术传入吐蕃,他们不仅在逻些修建了小昭寺,参与修建了大昭寺,还帮助当地人学习汉人的农工手艺。吐蕃的农业技术原来比较落后,土地不平整,不打畦(qi),水土容易流失。汉族农业技术传入后,吐蕃人开始挖畦沟,田野间阡陌纵横,大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改善了吐蕃百姓的生活。吐蕃人原以麦熟时节为一年的开始,文成公主教给吐蕃人使用唐朝的历法。百姓们非常欢迎和爱戴这位远道而来的公主,把她看成是绿度母身)。松赞干布还派遣贵族子弟到唐朝学习,并且命人创制吐蕃文字,改变了吐蕃刻木、结绳记事的习俗。唐朝和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段历史佳话以戏剧、壁画、民歌等形式在汉藏地区广泛传播。文成公主为汉藏两族的友谊做了许多事情,她和松赞干布的故事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千秋佳话。启示文成公主是和平的使者,也是汉藏人民亲如一家的象征。她不仅为唐朝和吐蕃带来了长期的团结、安定,也传播了中原文化,加速了吐番的文明进程。她远赴吐蕃,努力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人们至今怀念她、敬爱她。通过文成公主的故事,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无私的大爱,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民族情怀。在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只有兄弟姐妹之间多加交流沟通、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才能更好地共同建设和谐、繁荣的中华家园。郑和郑和是明代的航海家。他奉命带领船队七次航海远行,访问过亚洲和非洲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历时近二十八年,在时间、空间和规模上都创造了历史之最。郑和船队开辟了横渡印度洋直达非洲,以及通往阿拉伯各国的多条新航路,不仅在当时世界的航海活动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为中外文明的互联互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五百里滇池,浩浩荡荡,不像湖泊,更像是大海。郑和就出生在这美丽的滇池之滨云南昆阳州(今晋宁)。为和本姓马,小字三保。儿时的三保特别喜欢听父亲和祖父讲故事,长辈们讲述的奇闻趣事,让小三保非常神往。他悄怍在心里立下志愿:长大以后也要像父辈那样,游历四方。童年还没有过完,不幸就降临了。三保十二岁那年明太祖朱元璋出兵云南,讨伐残余的元朝军事力量。三作家因为在元朝时得势,此时就成了明军打击的对象。他出父亲在战乱中身亡,他在流离中被明军掳去,送进皇宫当了太监。后来,三保跟随燕王朱棣,屡建战功。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十分器重三保,提拔他为内宫太监,赐他姓“郑”。从此以后,三保就改名为“郑和”为了扬国威、促进明朝和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明成祖朱棣决定派出船队下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访问沿途各国。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有勇有谋的郑和。经过精心的准备,1405年,郑和率领两万多人,第一次下西洋。到1433年,在这二十八年间,郑和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到访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航行到红海沿岸和非洲的东海岸。郑和秉持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理念,在同各国的交往中,展现大国风度,传播中华文明,加强了文化的交流,发展了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随着郑和的远航,中国的精美瓷器、优质丝绸、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传到了很多国家。同时,外国的香料、药材等特产也被带回到中国。一些国家的使者还跟随郑和的船队来到中国,与明朝建立了外交和贸易联系。郑和的远航,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启示在少年时,郑和遭遇战乱和不幸,可是他没有因此消沉,仍然积极地直面人生,刻苦勤勉、自强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