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实验肝与胆管寄生虫_第1页
人体寄生虫实验肝与胆管寄生虫_第2页
人体寄生虫实验肝与胆管寄生虫_第3页
人体寄生虫实验肝与胆管寄生虫_第4页
人体寄生虫实验肝与胆管寄生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寄生虫实验肝与胆管寄生虫第1页/共80页

中华支睾吸虫,简称华支睾吸虫,又名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即肝吸虫病。人感染本虫多是生吃或半生吃鱼肉所致。在我国,除了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和西藏等省区外,已有24个省、市和自治区有本病流行。第2页/共80页一、形态成虫1.成虫

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尖细,后端略钝,呈葵花子状。大小一般为10~25mm×3~5mm。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睾丸分枝状,前后排列。第3页/共80页睾丸2个,前后排列于虫体后端1/3处,呈分支状。子宫盘绕而上,内含大量虫卵。第4页/共80页2.虫卵平均为29×17µm,最小蠕虫卵;形状:低倍镜似芝麻,高倍镜下瓜子形;黄褐色;卵一端较窄且有盖,盖周围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状突起内含毛蚴。第5页/共80页

卵盖肩峰小疣毛蚴第6页/共80页第7页/共80页

成虫虫卵毛蚴第一中间宿主尾蚴第二中间宿主囊蚴童虫二、生活史胞蚴雷蚴第8页/共80页活肝吸虫成虫第9页/共80页虫卵第10页/共80页

肝吸虫毛蚴第11页/共80页

第一中间宿主豆螺第12页/共80页第一中间宿主豆螺第13页/共80页

肝吸虫胞蚴第14页/共80页肝吸虫雷蚴第15页/共80页肝吸虫尾蚴第16页/共80页肝吸虫尾蚴

第17页/共80页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

第18页/共80页

肝吸虫囊蚴第19页/共80页

囊蚴第20页/共80页

寄生部位:肝胆管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猫、狗等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纹沼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感染期:囊蚴感染途径:口感染方式:食入含囊蚴的淡水鱼、虾寿命:20--30年第21页/共80页

三、致病1、虫体代谢产物等的毒性作用,大量感染引起发热、寒战、肝肿大,E↑2、虫体的机械刺激(包括化学刺激)引起炎症、增生、紊乱、纤维化、阻塞性黄胆、胆管炎、胆囊炎、胆管性肝炎、肝硬变、肝癌、死亡、胰腺炎、胆石症、第22页/共80页

3、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无特异性。如:上腹不适,腹痛、腹泻,厌油,乏力,肝区隐痛等。大量虫体寄生可造成阻塞,胆汁滞留。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胆管炎或胆管肝炎。慢性患者可因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胆汁性肝硬化。第23页/共80页

严重感染者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本虫感染还与胆结石的形成,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第24页/共80页第25页/共80页肝硬化腹水肝吸虫病人(图中)第26页/共80页肝吸虫成虫病理切片第27页/共80页

四、实验诊断(一)、病原学诊断

1、粪便检查

2、十二指肠引流(二)、免疫诊断

1、皮内试验

2、间接血凝(IFAT)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三)、B超与CT检查第28页/共80页

五、流行(一)分布(二)流行因素

1、饮食习惯

2、中间宿主的存在

3、粪管不当

4、保虫宿主的存在第29页/共80页

六、防治(一)开展卫生宣传(二)搞好粪管(三)治疗病人第30页/共80页肝片形吸虫肝片形吸虫(FasciolahepaticaLinn.,1758)是牛羊及其他哺乳动物胆管内的常见寄生虫。人体亦可被感染,由肝片形吸虫引起的疾病称肝片形吸虫病(fascioliasis)。

第31页/共80页形态与生活史肝片形吸虫与姜片虫同属片形科(Fasciolidae),是大型吸虫之一。其姜片虫的不同点有:1)成虫较狭长,体前端有一锥形突起称头锥;2)腹吸盘较小,不甚明显,位于头锥基部水平;3)肠支有许多侧分支;4)睾丸两个,分支很细,约占虫体面积二分之一;5)卵巢较小,分枝细。第32页/共80页第33页/共80页第34页/共80页第35页/共80页第36页/共80页第37页/共80页中间宿主——椎实螺第38页/共80页保虫宿主——羊第39页/共80页致病1)童虫移行期对各脏器特别是肝组织的破坏,引起肝的炎症反应及肝脓疡,出现急性症状如高热、腹痛、荨麻疹、肝肿大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第40页/共80页2)成虫对胆管的机械性刺激和代谢物的化学性刺激而引起胆管炎症、胆管上皮增生及胆管周围的纤维化。胆管纤维化可引起阻塞性黄疸,肝损伤可引起血浆蛋白的改变(低蛋白血症及高球蛋白血症),胆管增生扩大可压迫肝实质组织引起萎缩、坏死以至肝硬化,还可累及胆囊引起相应的病变。第41页/共80页临床表现1.急性期(相当于童虫在组织中的移行过程,亦称侵袭期)发生在感染后2~12周不等,突发高热、腹痛,并常伴有胀气、呕吐、腹泻或便秘、肝肿大、贫血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等表现。有些病人还可出现肺部和皮肤变态反应症状。此期大约持续2~4周。第42页/共80页2.慢性期(为成虫在胆管内寄生引起胆管炎和胆管上皮增生阶段,亦称阻塞期)主要有乏力、右上腹疼痛或胆绞痛、恶心、厌食脂肪食物、贫血、黄疸和肝肿大等表现。第43页/共80页3.异位损害(又称肝外肝片形吸虫病)童虫在腹腔中移行时,可穿入或随血流到达肺、胃、脑、眼眶以及皮下等处。常在手术后始获确诊。在有生食牛、羊肝习惯的地方,虫体可寄生在咽部,引起咽部肝片形吸虫病。第44页/共80页第45页/共80页第46页/共80页【实验诊断】粪便镜检获虫卵是确诊肝片形吸虫病的根据,但应与姜片虫卵、棘口吸虫卵相鉴别。对急性期胆管阻塞的患者以及异位寄生的病例,采用免疫学检测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如ELISA、IHA和IFA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均有较高的敏感性。第47页/共80页【流行与防治】肝片形吸虫呈世界性分布。国外个别地区有局部流行区存在。在我国,人群感染率为0.002%~0.171%,散发于15个省市,其中以甘肃省的感染率为最高。估计全国感染人数为12万左右。第48页/共80页肝片形吸虫寄生的宿主甚为广泛,除牛、羊外,还可寄生于猪、马、犬、猫、驴、兔、猴、骆驼、象、熊、鹿等动物。人体感染多因生食水生植物如水田芹等茎叶。在低洼潮湿的沼泽地,牛、羊的粪便污染环境。又有椎实螺类的存在,牛、羊吃草时便较易造成感染。第49页/共80页预防人体感染主要是注意饮食卫生,勿生食水生植物。治疗患者的药物首选硫双二氯酚(bitin),其他药物有吡喹酮、阿苯哒唑和三氯苯哒唑第50页/共80页细粒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granulosus第51页/共80页简介

细粒棘球绦虫,又称包生绦虫或犬绦虫。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小肠内,幼虫(称棘球蚴或包虫)可寄生于人和多种食草动物(主要为家畜)的组织器官内,引起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hydatiddisease,hydatidosis,echinococcosis)。第52页/共80页

一、形态

1成虫长2-7mm,为最小的绦虫。头节有顶突(上有两圈小钩)和四个吸盘,为吸附器官。链体有幼节、成节和孕节各一节;孕节内子宫含虫卵200-800个。第53页/共80页Echinococcusgranulosusadults

1.1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第54页/共80页1.2头节头节呈梨形,有顶突和4个吸盘。顶突上有两圈大小相间的小钩共28~48个,呈放射状排列。顶突顶端有一顶突腺(rostellargland),分泌物有抗原性第55页/共80页2虫卵呈球形;直径平均34µm;壳薄易脱落;壳内为胚膜,较厚,棕黄色光镜下呈放射状条纹;内含六钩蚴有3对小钩。第56页/共80页2虫卵

光镜下与带绦虫虫卵难以区别。第57页/共80页3.幼虫(棘球蚴、包虫)圆形囊状体,似水球,直径可由不足1cm至数十厘米。第58页/共80页棘球蚴由囊壁和囊内含物组成。囊壁分二层,外为角皮层,内为胚层,胚层向囊内长出许多原头蚴和生发囊(育囊),生发囊仅有一层生发层,向内长出许多原头蚴,或进一步发育为与母囊结构一样的子囊,子囊内还可长出孙囊。囊内充满液体,称棘球蚴液,有强抗原性。第59页/共80页3.1原头蚴椭圆形或圆形,头节向内翻卷收缩,其顶突和吸盘内陷,保护数十个小钩。原头蚴与成虫头节的区别在于其体积小和缺顶突腺第60页/共80页棘球蚴母囊子囊第61页/共80页孙囊第62页/共80页生发囊第63页/共80页EchinococcusgranulosushydatidSand

从囊壁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统称为棘球蚴砂(Hydatidsand)。第64页/共80页二、生活史成虫寄生:在狗等犬科动物小肠内。孕节和虫卵随狗等的粪便排出体外。人、羊等误食虫卵而导致感染。棘球蚴为致病阶段主要引起肝、肺、腹腔和脑等部位的包虫病。第65页/共80页第66页/共80页三、致病性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

:肝、肺和脑等部位寄生时分别可有肝区痛、胸痛、头痛癫痫等症状。包块:触之坚韧,有弹性,扣诊有震颤感过敏:病人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囊破可引起过敏性休克。4、全身中毒症状;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发育障碍、恶病质。第67页/共80页肝包虫病第68页/共80页眼包虫病术前术后第69页/共80页脑包虫病病理标本第70页/共80页肺包虫病第71页/共80页四、诊断病史:是否来自牧区或到过牧区、有无与犬、羊及皮毛接触史。X线、B超、CT等病原学确诊:手术取出棘球蚴、或从痰、胸膜积液、腹水或尿等检出原头蚴或棘球蚴碎片。免疫学诊断第72页/共80页棘球蚴切片第73页/共80页肝包虫病人X光片Hydatidcystsinliver.Thispatienthad3cysts(markedbyarrows)intherightlobe.第74页/共80页包虫病人肺X光片第75页/共80页皮内试验阳性Man'sarmshowingpositiveskintestforhydatiddisease(echinococcosis)

第76页/共80页五、流行流行区:主要: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和内蒙。其次是陕西、河北、山西和川西地区。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