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限时集训6岩石圈物质循环含解析_第1页
江苏专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限时集训6岩石圈物质循环含解析_第2页
江苏专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限时集训6岩石圈物质循环含解析_第3页
江苏专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限时集训6岩石圈物质循环含解析_第4页
江苏专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限时集训6岩石圈物质循环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岩石圈物质循环选择题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A.①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核B.形成①、②处岩石的地质作用相同C.断层发生在岩层③形成之后D.④处溶洞景观由岩层断裂下陷造成2.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①云②新③秦④宁⑤桂⑥青A.①④B.①⑤C.②③D.⑤⑥1.C2.B[第1题,结合图例可知,图中①处为岩浆岩,一般认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A错误;图中①为岩浆岩,因岩浆冷却凝结而成,②处为变质岩,由变质作用而成,B错误;断层穿过岩层③,因此应发生在岩层③形成之后,C正确;④处溶洞景观由流水溶蚀而成,D错误。第2题,结合图中溶洞等信息可知,甲地峰林景观是喀斯特地貌,多出现在云南(简称云或滇)、贵州(简称贵或黔)、广西(简称桂)等省区。]下图中字母、数字代表地质作用。读图,回答3~4题。3.图中图例甲、乙的岩石类型分别是()A.变质岩、沉积岩 B.侵入岩、沉积岩C.沉积岩、变质岩 D.沉积岩、喷出岩4.图中字母与地质作用匹配正确的是()A.E——变质作用 B.F——岩浆活动C.G——地壳运动 D.H——固结成岩3.D4.A[第3题,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岩石是由外力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应为沉积岩;乙岩石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为喷出岩,故D项正确。第4题,侵入岩经过E成为变质岩,E表示变质作用;侵入岩经F后被抬升出露地表,受外力侵蚀,说明F为地壳运动;G为固结成岩作用;沉积岩经H后变为岩浆,说明H表示的是重熔再生,故A项正确。]5.读亚洲地壳西藏至准噶尔(沿85°E)的地形与莫霍界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莫霍界面是一条水平直线B.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岩石圈的分界线C.地壳厚度的变化取决于地表形态的起伏D.地形高度与莫霍界面深度呈现“倒影”的关系D[读图可知,莫霍界面不是水平直线,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地形高度与莫霍界面深度呈现“倒影”的关系。]2020年3月3日,印度尼西亚当地时间5时22分,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的默拉皮火山突然剧烈喷发,持续了7分钟,在30公里外区域都能听到响声,火山喷发高达6千米的火山灰柱,火山灰蔓延至周边地区,影响交通出行。据此回答6~7题。6.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7.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6.C7.B[第6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及上地幔顶部,A、B错。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C对。岩石圈的下部是软流层,D错。第7题,大气圈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的,A错。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对。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的上部,C错。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与地球的内部圈层也有密切的关系,D错。]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甲岩石可能为()A.大理岩B.片麻岩C.石英岩D.板岩9.岩层乙、丙和断层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乙、丙、丁 B.丙、乙、丁C.丁、丙、乙 D.丁、乙、丙8.C9.D[第8题,根据图例乙为砂岩,丙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甲处位于乙、丙之间,岩浆活动为其提供高温、高压的条件,使砂岩发生变质作用,砂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石英岩,故C正确。第9题,断层丁位于乙岩层以下,说明断层丁比乙形成早,丙侵入乙岩层,说明丙比乙形成晚,故其形成先后顺序为丁、乙、丙,故D正确。]在地核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加热下,最靠近地核的那部分地幔会形成一个就像“烟囱中的滚滚浓烟一样”垂直上升的热柱,这种地幔中的呈柱状分布的热异常领域,称为地幔柱。读世界地幔柱局部分布剖面图,完成10~11题。10.当地幔柱上升到岩石圈底部,对接触岩石的影响主要是()A.侵蚀作用 B.变质作用C.重熔再生 D.冷却凝固11.下列地区,最有可能出现地幔热柱的是()A.欧洲中东部 B.北美中部C.东非大裂谷 D.青藏高原10.B11.C[第10题,地幔柱对接触到的岩石提供高温高压的环境,使岩石发生变质作用,不一定使岩石重熔再生,B正确。第11题,读图可发现在非洲出现超级柱,C正确。]在浙江台州市分布着国内罕见的珊瑚岩景观,是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造型的代表作(甲图)。乙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甲乙12.形成珊瑚岩的物质来自()A.地壳B.地幔C.地核D.岩石圈13.该珊瑚岩形成的主要过程与乙图中序号直接相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12.B13.A[第12题,珊瑚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而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故形成珊瑚岩的物质来自地幔。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岩石都可以转化为P,因此P为重熔再生(④)形成的岩浆,M为冷却凝固(①)形成的岩浆岩;N为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以及固结成岩过程(②)形成的沉积岩;变质岩为高温高压变质作用(③)下形成的。]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4~15题。14.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属于()A.①B.③C.④D.⑤15.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Ⅰ—①B.Ⅱ—③C.Ⅲ—⑤D.Ⅰ—⑥14.B15.A[第14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可知②代表重熔作用,③代表岩浆活动,④代表地壳运动,⑤代表变质作用,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属于岩浆冷凝作用。第15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的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山西黑是一种黑色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辉绿辉长岩,呈深黑色,以斜长石和辉石为主。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16~18题。16.山西黑属于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17.山西黑的形成过程是()A.岩浆侵入、地壳运动、风化剥蚀B.地壳运动、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固结成岩、岩浆侵入、侵蚀搬运D.岩浆侵入、风化剥蚀、地壳运动18.每年夏季,随着降水增多,山西黑表层形成青苔,青苔会()A.加速岩石成土过程B.产生分泌物延缓风化C.挤占生物生存空间D.破坏植物生长的土壤16.B17.A18.A[第16题,由材料可知,山西黑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读图可知,甲由沉积物堆积形成,为沉积岩,乙为侵入型岩浆岩,丁为喷出型岩浆岩,丙为变质岩。第1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山西黑为侵入型岩浆岩,应是岩浆上升后侵入岩石,然后冷凝形成岩浆岩,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岩石上升出露地表,受到风化剥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的。第18题,青苔在岩石表面会加速风化过程,使岩石的成土过程变快,但不会挤占生物生存空间和破坏植物生长的土壤。]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9题。19.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C[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物质来源于地幔中的软流层,A项错误;读图可知,甲在丙之后,断层在丙之前,故甲在断层之后,B项错误;乙在岩浆岩附近,高温高压下易变质,C项正确;溶洞景观由流水溶蚀作用造成,D项错误。]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0题。20.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