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排水工程1.1设计依据1.1.1设计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6MS201-2《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重庆市地标(2018.7.1正式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2014)《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1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1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国标图集《35KV及以下电缆敷设》(94D101-5)《国标图集《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07SD101-8)《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低影响开发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0/T-290-2018《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1.1.2初设意见及执行情况一、总体评价:执行规范正确,给排水系统布置合理,海绵城市设计需优化,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满足要求。二、意见及建议(一)初步设计阶段设计须修改完善的意见:无(二)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1、宜补充桥梁段管网横断面布置图,复核是否满足管线敷设条件,说明桥梁段燃气管道如何敷设;回复:按专家意见修改,已补充梁段管网横断面布置图,经核实满足本次设计管道布置。燃气管线为规划中压管线,不通过本次设桥梁段;详见图C03-S-02第三页。2、若绿化带年综合雨量径流系数为0.15,期径流总量控制率应按85%计算,不应按80%计算透水铺装雨量径流系数取值0.3,其自身径流控制率应按70%计算,不应按80%计算。计算滞留带控制容积时,滞留带雨量径流系数应按1.0计算。回复:按专家意见修改,已修改绿化带及透水铺装总量控制率为85%,生物滞留带控制容积雨量径流系数应按按1.0计,并重新校核计算;详见说明12.3;3、绿地自身径流控制率高于滞留带设计径流控制率(75%),不应通过滞留带控制。回复:按专家意见修改,已修改滞留带设计径流控制率为85%,并重新校核计算,详见说明12.3;4、道路纵坡小于2%时,滞留带纵坡同道路纵坡,不能满足设计蓄水容积要求。回复:按专家意见修改,已修改道路纵坡小于2%时滞留带坡度不宜大于0.01,每隔5m设置阻隔带,详见说明12.3及图C03-S-25;5、滞留带径流控制率75%偏低,完全有条件适当提高,从而提高总体径流控制率。回复:按专家意见修改,已修改滞留带设计径流控制率为85%,并重新校核计算;详见说明12.3;6、复核径流总量控制率和污染物去除率。回复:按专家意见修改,已重新进行生物滞留带和径流总量控制率和污染物去除率计算,详见说明12.3;(三)施工图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有积水风险的道路低洼点,宜适当加密雨水口。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在施工图阶段修改完善;2、复核龙滴水库周边道路雨水系统建成后是否影响水库补水。复核道路竖曲线凹点附近雨水管是否能就近排入龙滴水库,避免部分雨水管逆坡敷设。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在施工图阶段修改完善;3、补充说明陡坡跌落段管道敷设方式和消能措施。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在施工图阶段补充说明陡坡跌落段管道敷设方式和消能措施;4、应补充豁口间距计算,宜与挡水堰间距相匹配。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在施工图阶段补充豁口间距计算;1.2所属流域及现状管网1.2.1片区流域分析规划片区属于江家沟流域,正在进行改造施工当中。1.2.2周边道路排水现状设计范围内,云竹路、金山大道有成型的雨污水系统。道路范围内雨污水散排,本次设计雨污水系统随道路坡度排入下游相交道路雨污水系统。1.2.3周边在建地块排水现状道路两侧现状土地尚未开发,暂无排水资料。1.3排水规划1.3.1用地规划分析见本次设计道路部分。1.3.2排水系统规划分析雨水就近通过相交道路转输排入自然水体,管径D432至D1400。污水就近通过相交道路排入截污干管,管径D432。1.4设计范围结合片区内道路的修建,新建雨、污水管道,确保工程范围内的雨、污水分流。雨污水系统的设计与片区排水规划相一致。1.5总体设计原则和思路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则、规范及标准。结合规划片区的地形特点,设计方案力求合理、经济,并留有适当余地。2)充分考虑片区近期和长远发展的结合,力求做到技术上(包括水力计算)近期可行,远期合理。3)根据片区的实际情况,结合管线布置的地域地形条件,合理布置管网。管网建设本着便于施工、维护、管理的原则在管线布置时充分利用地形的变化,尽量减少管道的埋设深度。4)选用运行安全、管理方便、使用寿命较长、经济合理的管材,尽量减少工程投资。另外采用管材的性能必须符合本工程的使用要求,管材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工程质量。5)结合道路的修建,新建雨、污水管道,确保工程范围内的雨、污水分流。雨水管道的设计充分考虑该流域地形特点,保持原有雨水系统排水畅通。污水管道的设计与片区专项排水规划相吻合。设计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1.6主要设计标准和参数1.6.1污水量计算本设计污水量按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以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为基础,排污系数按85%考虑。根据《关于印发重庆市主城区水厂布局规划调整方案的通知》,本次设计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按400L/Cap•D计算,计算人口以最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准。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max=Ks×Kz×Qave(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综合污水量标准q计算Qave=q×流域计算人口数(人)/(24×3600)(L/S)q=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85%(L/Cap.D)Ks:雨水或地下水渗入量系数,本次设计取1.1Kz: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污水总变化系数表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总变化系数Kz2.32.01.81.71.61.5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Q=vA(l/s)水力计算按满宁公式:(m/s)过水断面:A=(θ-sinθcosθ)r2(m2)——h﹤D/2水力半径:(m)Or:A=(π-θ+sinθcosθ)r2(m2)——h﹥D/2(m)n:管材粗糙系数,塑料管取0.01,钢筋混凝土管及混凝土排水沟取0.014。1.6.2雨水量计算周边地块设计暴雨重现期为P=5年,综合径流系数ψ=0.70,地面集水时间根据汇水面积和地形取t=5min,采用重庆市渝北区暴雨强度公式:其中:P——设计重现期(年);q——暴雨强度(L/s•hm2);t——降雨历时(min)。1.6.3附属结构设施使用年限根据《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要求,本次设计排水管道相关附属设施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1.7道路排水工程设计1.7.1雨水管线功能:道路雨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道路路面之雨水流量。定线原则:雨水管线沿道路双侧布置,主要收集路面及相邻地块雨水。分别位于两侧人行道下,雨水管道的布置考虑道路(包括人行道)路面雨水收集的便利性。本次设计道路与龙滴水库之间用地为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故该部分雨水未排入龙滴水库。布置基本情况:K0+000至K0+150段,设置管径D432至D540的雨水管,双侧布置于人行道下,在K0+000处排入云竹路现状雨水系统;K0+150至K0+250段设置管径D432至D540的雨水管,双侧布置于人行道下,在K0+150处排入C区四支路雨水系统;K0+250至K1+250段设置管径D432至D1200的雨水管,双侧布置于人行道下,在K1+170处排入甘悦大道雨水系统;K1+250至K1+420段设置管径D4320至D540的雨水管,双侧布置于人行道下,在K1+420处排入B区横四路雨水系统;K1+420至K2+118段设置管径D432至D1200的雨水管,双侧布置于人行道下,在K2+118处排入B区一支路雨水系统;道路雨水管道具体布置情况详见本次设计平面图。在K0+685处设置管径D1000的临时排水管,由东向西排水;1.7.2污水管线片区内污水沿设计道路敷设,敷设在左侧人行道下,污水主要用于转输地块污水,最终排入下游污水管道内,具体布置如下:定线原则:污水管道的布置考虑所服务地块污水收集的便利性。布置基本情况:K0+000至K0+250段,设置管径D432的污水管,布置于西侧人行道下,在K0+000处排入云竹路现状污水系统;K0+250至K1+250段,设管径D432的污水管,布置于西侧人行道下,在K1+170处排入甘悦大道污水系统;K1+250至K1+420段,设管径D432的污水管,布置于西侧人行道下,在K1+420处排入B区横四路污水系统;K1+420至K2+118段,设管径D432的污水管,布置于西侧人行道下,在K2+118处排入B区一支路污水系统;1.7.3水力计算1)水力计算根据排水水力计算公式: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管道内壁粗糙系数,暂按塑料管考虑,取0.01。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雨水水力计算表道路桩号服务面积(hm2)设计流量(l/s)过流能力(l/s)管道规模坡度(%)流速(m/s)K0+000至K0+150(西侧)0.75214.311205.40D5400.0405.26K0+000至K0+150(东侧)2.91831.521127.54D5400.0354.92K0+150至K0+2502.36674.36852.34D5400.0203.72K0+250至K1+25022.187853.498778.63D12000.0307.76K1+250至K1+4201.62462.91602.70D5400.0102.63K1+420至K2+11825.227206.478778.63D12000.0307.76污水水力计算表道路桩号服务面积(hm2)设计流量(l/s)过载能力(l/s)充满度管径(mm)坡度(%)流速(m/s)K0+000至K0+2502.6613.8415.940.20D4320.0030.76K0+250至K1+25019.2734.6835.650.35D4320.0030.96K1+250至K1+4201.623.396.940.10D4320.0100.91K1+420至K2+11825.2243.5645.530.25D4320.0101.59临时排水管水力计算表道路桩号服务面积(hm2)设计流量(l/s)过流能力(l/s)管道规模坡度(%)流速(m/s)K0+6853.79826.664507.96D10000.0415.742)内涝论证城镇内涝防治的主要目的是将降雨期间的地面积水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根据《室外排水规范》(2018版)3.24B: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城镇类型、积水影响程度和内河水位变化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按表3.2.4B的规定取值(本次设计取50年)。内涝的复核计算过程如下:①根据现状假设的满流推断的水力坡度i=(最不利点段上游地面高程H1-(下游管低高程h2+管高+1))/管道长度;根据V=(1/n)R2/3i0.5,算出该状态下的流速。根据Q=V*A得到该状态下的临界流量Qp。②根据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出在该管道的汇流面积及集流时间下的50年重现期下的暴雨强度q,用暴雨强度的值q乘以径流系数乘以汇流面积S,得到该时间内50年重现期下的设计流量Q50;③用Q50-Qp得到差值△Q,用△Q乘以本管段流行时间t2得到该汇流时间下的溢流量Q溢,当100m3<Q溢<=1000m3为低风险,1000m3<=Q溢<=5000m3为中风险,5000m3<Q溢为高风险。④内涝评估本次设计中流域面积较大、覆土深度较浅的地方为Y-41至Y-42段,管径为D864,管段长度30m,坡度0.012,汇水面积,4.69hm2。经过防涝重现期验算,得出QP=0.23m3/s,Q50=0.21m3/s,QP>Q50,满足防涝要求。按涝防治重现期为50年,经过复核计算建筑底层不会进水,路面积水深度小于15cm满足规范要求;1.7.4纵断面设计雨、污水管管道坡向与道路坡向基本一致,道路上排水管道坡度能确保雨水管道设计流速大于0.75m/s,污水管道流速大于0.6m/s。在综合管网设计中已充分考虑了各类综合管线的竖向交叉。1.7.5管材、基础和接口(1)管道断面形式工程范围内雨、污水管道均采用圆形断面。(2)管材管径≤D800(本次设计管道管径标注均为内径)的排水管材采用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环刚度≥8KN/m2。管材应符合GB/T18477.3-2009《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第3部分相关要求:双层轴向中空壁管材》相关规定。其物理力学性能如下表:项目指标密度/(Kg/m³)≤1550纵向回缩率/%≤5环刚度/(kN/m²)SN4≥4SN6.3≥6.3SN8≥8SN12.5≥12.5SN16≥16环柔度式样圆滑,无反向弯曲,无破裂,两壁无脱开烘箱实验无分层,无开裂蠕变化率≤2.5冲击性能(TIR)/%≤10二氯甲烷浸渍试验表面无变化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管径公称外径与内径关系见下表:平均外径Dem最小平均内径Dim,min最小内外层壁厚e2,min公称外径(mm)允许偏差(mm)400+0.7/03401.5500+0.9/04322.1630+1.1/05402.6800+1.3/06803.01000+1.6/08643.51200+2.0/010374.7管径≥D1000的排水管材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结构壁(B型)管材(克拉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结构壁B型管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2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GB/T19472.2-2017)的规定。其物理力学性能如下表:壁厚满足下表序号内径壁厚1D10005.02D12005.0塑料管质量应符合《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的相关规定。D300雨水口连接管采用二级钢筋混凝土管。管材环刚度要求:a.埋深H≤6米,SN=8KN/m2b.6米>埋深H≤10米,SN=10KN/m2c.15米≥埋深H>10米,SN=12.5KN/m2d.埋深H>15米应计算确定陡坡跌落段管道,采用K9型球墨铸铁管,管道出厂时需做好防腐处理,末端采取跌水井消能。球墨铸铁管相关参数表球磨铸铁管相关力学性能:最小抗拉强度:420/Mpa,最小屈服强度:300/Mpa,最小延伸率7%,标准:GB/T13295-2013,ISO2531-2009。口径:DN80-DN2600(3)管道接口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产品外径≤630mm采用承插连接,其余口径采用承插连接或抱箍连接;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结构壁B型管管道接口连接,采用L型承插电热熔双面连接方式,采用L型承插电热熔双面连接方式详细作法参照厂家使用说明;钢筋混凝土管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详细作法参照厂家使用说明。球墨铸铁管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详细作法参照厂家使用说明。排水管与检查井连接时,应在井壁预埋短管,做法详04S520/59、60第二种连接方式;并且检查井基础与管道基础之间应设置过渡区段,过渡区长度不应小于1倍管径,且不宜小于1.0m。(4)管道基础管道基础做法详本工程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大样图。排水管道地基处理应满足排水管道对压实度和承载力的要求,压实度不小于90%,尽量减小不均匀沉降。填方路段应按压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1.5m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且管道基槽应超挖0.2m,再回填0.2m厚的碎石夹砂加固,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井面高程。当开挖沟槽基础为岩石时,槽底应超挖0.2m,采用粒径<40mm碎石加砂(6:4)回填至设计高程后,再施工管道基础。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管顶覆土深度在0.7-5.0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120°混凝土基础,做法详04S516/17;覆土在5.0-7.5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180°混凝土基础,做法详04S516/19;覆土大于7.5m或小于0.7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360°满包混凝土加固。管基混凝土标号为C20。陡坡跌落段管道球墨铸铁管采用管墩敷设。4.1地基处理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5%。4.2沟槽回填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5%。回填材料详大样图;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雨水口连接管采用反开挖实施。1.7.6附属构筑物(1)普通检查井本工程井深≤2.0米采用浅型井;井深大于2.0米且≤6.0米时采用普通检查井,检查井做法具体详见本工程大样图。流槽采用C30混凝土现浇,污水检查井为满流槽。根据“渝两江市政发【2017】394号”通知要求;所有排水检查井盖统一为球墨铸铁井盖及井座。其中人行道上检查井采用轻型防盗球墨铸铁井盖及井座,车行道采用承重型球墨铸铁防沉降井盖及井座(其中车行道井盖采用防盗、防响、防沉降、防位移、防跳的“五防”自调试防沉降检查井盖)。所选检查井盖应符合《检查井盖》(GB/TGB23858-2009)的要求,承载能力应符合标准的规定。检查井井盖、盖座安装要求与路面平整。检查井井盖上需标注“雨水”或“污水”,上方凸显“两江新区”字样,下方圆角矩形框内凸显两江新区“LOGO”图案,检查井井盖需标注修建时间。井内采用球墨铸铁踏步(06MS201-6/14)。根据《检查井盖》(GB/T23858-2009),车行道下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及井座,承载等级为D400类;人行道下采用“普型”球墨铸铁井盖及井座,承载等级为C250类。球墨铸铁井盖应采用防沉降可调节式井盖,符合GB/T1348的要求。检查井内应设置防坠网等防坠措施。检查井井盖外观做法严格按“渝两江市政发【2017】394号”通知附件1样式执行,具体做法详见大样图。(2)跌水井排水管跌水高度大于1.0m时采用跌水井。(3)通气孔本工程污水检查井采用自带安装孔的井盖,此安装孔作为污水管道系统的通气孔。(4)雨水口采用混凝土砌块雨水口和球墨铸铁雨水篦,球墨铸铁雨水篦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执行。单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15L/s,双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25L/s。本次设计主要采用双篦雨水口,本次设计主要采用双篦雨水口,局部低洼地点加密布置。若无特别注明,雨水口连接管为D300,以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雨水检查井。在道路凹曲线段布置雨水口时必须设在最低处,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雨水篦的尺寸为700mm×250mm×40mm。分单篦、双篦、三篦和多篦雨水口。雨水篦用铸铁材料,颜色采用黑色。雨水篦框宽度200mm,篦框材质采用机械切割青条石。篦框料石的缝宽不大于3mm,倒角30mm,表面平整,水篦子沉堂深度低于篦框30mm~50mm,即靠道路一侧30mm,靠路缘石一侧50mm。1.8综合管线工程1.8.1工程概况结合片区道路的修建,对片区内的综合管线进行规划。1.8.2设计范围及内容本次综合管网初步设计阶段只电力土建部分进行设计,消防给水仅为消火栓平面布置,其它综合管线均由各管线权属单位进行相关设计。1.8.3管网设计原则(1)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局部和整体相协调,技术和经济相结合;(2)近期和远期兼顾,临时和永久相统一,新建管线尽量与现有管线相衔接;(3)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重力管道优先布置;1.8.4综合管网布置结合道路横断面对综合管线进行布置,将电力、给水、燃气管线优先布置在人行道下,通信管线布置在车行道下,具体综合管网布置详见本工程综合管网路幅分配图。各种管线一般情况下敷设标高为(以该处的道路中心线标高为+0.00):电力排管标高-1.40m;燃气管管中心标高-1.30m;通信沟底标高-1.40m;给水管管中心标高-1.60m;雨水管管顶标高-2.00m;污水管管顶标高-3.00m。为满足道路建成后两侧地块开发建设及使用需要,避免在道路建成后再开挖道路,在道路各交叉口之间应按一定间距集中布置各种综合管线过街支管,各管线过街支管应随道路一同实施,避免道路建成后再行开挖。各管线过街支管规格及具体位置待收到各管线单位相关要求及资料后最终确定。1.8.5给水工程1)工程概况由于道路的修建,对片区内的消防给水进行规划设计。2)现状给水管道据现状管线实测资料,本次设计道路起点处有一根D1200给水管,起点至K0+320段有一根D300给水管其余设计道路周边无现状给水管线。3)给水管道设计给水管道设计具体布置如下:设计沿道路东侧新建一根D400给水管,位于人行道下,距路缘石3.0m;工程沿线预留过街给水管线,过街管道采用III级钢筋混凝土管,管道规模为D800。4)消火栓布置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政消火栓建设的通知》(渝建〔2016〕473号)(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公安消防总队2016年11月23日)文件要求,为了满足市政消防的需求,在给水管线上设置市政消火栓,设置间距一般控制在100~120m,在城市重点地区市政消火栓间距可按80~100m。本工程市政消火栓间距按不大于120m设置,SSF150/65-1.6防撞式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布置位于人行道内,距路缘石1.5m,并有明显的标志。a.室外消火栓做法详见图集13S201第19页;b.阀门井做法详见图集05S502第26页;本次给水设计仅针对室外消火栓位置预留,给水管网及其相应附属设施施工图应以相关产权单位设计为准1.8.6电力管网(土建部分)工程详见电力土建部分设计说明。1.8.7现状综合管线处理给水管线管线编号规模材质数量措施位置备注JS391至JS400D300铸铁180m拆除K0+140至K0+320本项目施工单位实施JS420至JS421D1200铸铁45m拆除还建道路起点产权单位实施燃气管线管线编号规模材质数量措施位置备注RQ289至RQ298D159钢180m拆除K0+140至K0+320本项目施工单位实施电力管线管线编号规模材质数量措施位置备注DL922至DL925300X1003k铜65m拆除还建道路起点本项目施工单位实施DL1091至DL1093800X60012k铜铜50m拆除还建道路起点通信管线管线编号规模材质数量措施位置备注DX421至DX423200X2004K光纤50m拆除还建道路起点产权单位实施DX422至DX510200X2004K空320m拆除道路起点至K0+320本项目施工单位实施DX389至DX392400X2008K空260m拆除K0+140至K0+320雨水管线管线编号规模材质数量措施位置备注Ps902至Ps903D1000钢混保护道路起点本项目施工单位实施Ps902至Ps894D800-D1000钢混拆除道路起点至K0+320Ps9021座检查井改造污水管线管线编号规模材质数量措施位置备注Ps1025至Ps1027D350PVC45m保护道路起点本项目施工单位实施Ps1039至Ps1046D350PVC170m拆除K0+140至K0+320Ps10261座检查井改造1.9管道施工1.9.1管道放线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检查井坐标表严格放线,检查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1.9.2现场复核本工程雨、污水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现状管渠、接纳水体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1.9.3沟槽开挖及回填管槽开挖放坡坡比根据所开挖的地质岩层情况并参照地勘报告确定,同时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要求。管槽开挖时工作面宽度大样图中要求一致。管道沟槽开挖应控制超挖;管道在填方地段且管底填方高度不大于3米时,可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到路基标高后,再开挖管槽。管底填方高度大于3米时,应按照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至灌顶以上1.5米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开挖时如发现不良地质,则需根据有关施工规范对沟槽作支撑处理。沟槽回填时,需对称回填并分层碾压。排水沟两侧及顶以上3米范围内采用轻夯压实,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0.5米。回填必须在沟(管)等结构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可进行。排水管道的两侧和顶以上1米范围内,回填不得含有机物及大于50毫米的砖、石等硬块,在抹带接口处应采用细粒土回填。具体回填要求参照大样图及相关国标图集执行。管道在高填方或高挖方区域时,沟槽应采取跳槽开挖且跳槽长度不宜大于30m;沟槽开挖时应远离沟槽堆土。排水管道管胸腔两侧及顶以上1米范围内回填土的压实系数应满足规范《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表4.6.3-1及表4.6.3-2的相关要求。如沟(管)道处于路基内,则沟(管)顶以上部分回填土的压实度按路基要求执行。排水管道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检查井周围的回填要求:1)检查井砌体或现浇砼需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回填。2)井室及井筒周围的回填应与沟(管)沟槽回填同时进行。3)井室及井筒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结构物下沟槽超挖部分回填,当高度大于0.3米时,采用浆砌块石(Mu30块石M10水泥砂浆)回填;当高度小于或等于0.3米时采用C20素混凝土回填。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1.9.4地基处理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原土、砂石、浆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1.9.5管道安装所有管道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塑料管的安装主要参考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技术要求。1.9.6测试与试验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双壁波纹管双橡胶圈承插接口在安装完毕后,须进行接口的水密性试验,试验方法按照各自相关专业规范进行。所有的排水管道在回填前还必须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做管段闭水试验。1.9.7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重庆市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图表等技术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1.9.8排水管道建设质量管理要求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文件要求:1)高度重视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2)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五方责任制3)进一步加强排水管网工程质量全过程管理①加强排水管材进场检验。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对进场排水管材进行验收,重点查验质量证明文件、颜色、外观、尺寸规格等是否满足合同约定和设计图纸的要求,并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政府投资类的排水管网工程应当采用球墨铸铁管,或钢带增强波纹管等高环刚度管材,并逐步淘汰落后技术管材。②加强排水管网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和审查合格的施工图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排水管网工程的地基处理、管道安装、沟槽回填等是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当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监理单位应当加强排水管网工程施工质量现场监理,重点把控进场材料质量检验、排水检查井坐标、管道高程、附属构筑物及接口质量、基础及回填质量、雨污水混接错接情况等。4)强化排水管网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对排水管网工程进行分部工程验收或竣工验收,并按照《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范》要求,在排水管网覆土隐蔽前进行测绘,形成准确、完整的管线工程测绘数据和测绘图。城市建成区内未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新建建筑小区或公共建筑,不得交付使用。排水管网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应当包含管道内窥检测报告(含影像资料)、竣工测量成果资料等相关工程资料。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配套的排水管网工程还应提供排水行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排水许可证/对因工程建设改迁排水设施的相关审核意见。5)建立健全排水管材质量抽检制度①开展覆土前抽检。建设单位应当委托专业检测机构(承担见证取样检测的机构除外),在排水管材安装后、覆土前,采用随机方式进行覆土前抽检。抽检比例应不少于两个生产批次或进场批次(当工程只有一个生产批次或进场批次时,可按一个批次进行抽检)。抽检结果应当书面报告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由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汇总并报送当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覆土前抽检质量不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当责令施工单位停止使用并拆除已安装排水管材;同时,将该批次排水管材全部退场,并做好退场记录。②开展监督性抽检。各区县(自治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委托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对排水管材进行监督性抽检。监督性抽检结果应当书面反馈建设单位,并在各区县(自治县)政府网站或住房和城乡建设网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抄送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市管线中心。市政排水管网工程监督性抽检比例应不低于当年建设项目数量的30%,房屋建筑工程配套的排水管网工程监督性抽检比例应不低于当年建设项目数量的10%。监督性抽检质量不合格的,区县(自治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建设单位对本工程所使用的其他批次排水管材进行全面抽检并限期整改,同时对在工程建设中使用不合格材料的责任主体进行立案查处。③开展专项检查。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市管线中心对全市排水管材覆土前抽检和监督性抽检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将专项检查结果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网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④实行质信名录管理。市管线中心负责建立排水管材质信名录,动态调整质信等级。各区县(自治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质信等级,适时调整监督性抽检重点对象。5)建立健全排水管网内窥检测制度①开展内窥检测。建设单位应当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在排水管网工程覆土达到场地设计标高后、竣工验收前,按照《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有关规定,对排水管网进行内窥检测。内窥检测不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整改。鉴于排水管网沉降、塌陷、变形、开裂等质量缺陷隐蔽期较长,建设单位可以在施工合同中约定,在排水管网保修期结束以前进行二次内窥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支付相应的质量保证金。②开展监督性抽检。各区县(自治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委托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对排水管网进行内窥监督性抽检。监督性抽检结果应当书面反馈建设单位,并在各区县(自治县)政府网站或住房和城乡建设网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抄送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市管线中心。市政排水管网工程内窥监督性抽检比例不低于当年竣工验收项目数量的30%,房屋建筑工程配套的排水管网工程内窥监督性抽检比例不低于当年竣工验收项目数量的10%。监督性抽检不合格的,区县(自治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③开展专项检查。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市管线中心对全市排水管网内窥检测和监督性抽检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将专项检查结果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网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其余未说明者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文件执行。1.9.9其他1)本说明及设计图说未特别予以说明的内容,均应遵照相关施工规范及各种专业、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进行。2)排水管施工时,以管内底高程进行控制,地面高程和管道埋深仅作参考。排水检查井井面高程以该处人行道或车行道实际高程为准。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处理。3)根据2004年重庆市建设委员会根据建设部《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09号)有关规定,颁发的《关于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第四号)》(渝建发[2007]240号)及其精神,本设计优先采用国家推广的化学建材技术。本工程中排水管道、检查井井盖、盖座及污水篦在施工时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它材料,但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并经设计单位认可。4)综合管网过接管位置仅为示意,施工时可根据现场及相关产权单位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在调整时应注意避让结构物。5)近期周边地块尚未建设,故本次设计污水管近期采取临时封堵处理;并建议相关单位加快下游污水管建设。6)在预留过街的管线上,应根据周边的开发地块的实际情况,做到有针对性的预留,避免重复浪费和预留不准确;建议过街管线的预留位置和地块开发商协商确定。7)地下直埋承插式圆形管道和矩形管道,在下列部位应设置柔性接头及变形缝a.地基土质突变处;b.穿越铁路及其他重要的交通干线两端;c.承插式管道的三通、四通、大于45度的弯头等附件与直线管段连接处。管道的相关抗震方面的设计由甲方委托专业公司进行二次设计。8)在下游雨水系统接入河道前,本次设计雨水管不得投入使用。9)在下游污水系统建设完成前,本次设计污水管不得投入使用2.管网危大工程说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对应部位与环节设计参数指标保障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的意见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雨水管道Y-2至3、Y-11至11-1、Y-8至9、Y-9至10、Y-29至36、Y-43至53、Y-57至58、Y-71至72、Y-73至74、Y-80至93、Y-90至98、Y-102至105、Y-105至111、Y-157至165、Y-136至138、Y-127至131段;污水管道W-5至6、W-18至10、W-21至23、W-33至42、W-45至46、W-57至58、W-60至61、W-57至63、W-72至76、W-88至92段沟槽开挖深度范围:3m<h<5m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过施工单位审核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并完成相关审查程序后实施。施工单位应选择有丰富经验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支护体系的施工。基坑开挖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监测,实施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施工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资料员之资料员基础知识考前冲刺练习题(黄金题型)附答案详解
- 自考专业(国贸)模拟试题附完整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4年安全员考试考前冲刺练习试题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4-2025学年中医执业医师每日一练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研优卷】
- 医学检验(中级)测试卷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自考专业(建筑工程)考试黑钻押题附完整答案详解【夺冠】
- 2025中考数学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能力检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题库(得分题)打印附答案详解
- 2025年传染病(性病)诊疗知识考试试题(附答案)
- 胃息肉护理业务查房范文
- 光伏电站的运维项目方案
- CJJ-T134-2019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
- 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
- 广东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2023年版)
- (正式版)JBT 14581-2024 阀门用弹簧蓄能密封圈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 (详细)
- 幼儿园-消毒工作流程图
- 电缆修理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 拼音拼读音节带声调完全版
- 工厂粉尘防爆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秘密全集:世界上神奇的潜能开发训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