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发病规律的调研_第1页
奶牛乳房炎发病规律的调研_第2页
奶牛乳房炎发病规律的调研_第3页
奶牛乳房炎发病规律的调研_第4页
奶牛乳房炎发病规律的调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5"\h\z摘要1Abstract2前言3材料与方法5调查对象5乳房炎的调研时间、地点及统计5乳房炎的诊断方法5试验材料5试验方法5数据处理5结果与分析5乳区的影响5月份的影响6年龄和胎次的影响6泌乳时间对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7产奶量对乳房炎的影响7挤奶方法的影响8环境卫生条件对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8讨论9乳区对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9月份对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9年龄和胎次对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9泌乳月对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9产奶量对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9机器挤奶对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9环境对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10结论10参考文献11致谢12辽宁医学院2009辽宁医学院2009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奶牛乳房炎发病规律的调研摘要通过对379头奶牛乳房炎发病规律的调研表明,乳房炎发病率与月份、乳区有一定关系,炎热的夏季,气温过高会导致发病率增加,前乳区的发病率比后乳区高;机械挤奶的发病率有所提高,但与手工挤奶差异不显著;环境卫生条件差也会提高发病率。同时,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也会与年龄、胎次、泌乳月和产奶量有显著的相关性,7〜8岁3〜6胎达到高峰,以后有下降的趋势;泌乳初期和末期乳房炎发病率明显偏高;胎次增加,发病率增高;产奶量越高,发病率越低。关键词:奶牛;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调查ResearchthelawofcowmastitisincidenceAbstract379dairycowsonincidenceofmastitisresearchthelawshowedthattheincidenceofmastitiswiththemonth,therearecertainlyrelatedtothemilk,hotsummer,thetemperatureistoohighwillleadtoincreasedmorbidity,theformerareatheincidenceofmilkafterthemilkthanthedistricthigh;mechanicalmilkingtheincidencehasincreased,butwiththehand-milkingwe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s;poorsanitationwillincreasetheincidence.Atthesametime,dairycowmastitisandalsotheincidenceofage,parity,lactationandmilkproductiononasignificantcorrelationbetween7to8-year-oldchildrenfrom3to6reachedapeakafteradownwardtrend;earlyandlatelactationMastitisincidencewassignificantlyhigher;parityincreasedincidenceincreased;thehighermilkyield,thelowertheincidence.Keywords:dairycows;mastitis;subclinicalmastitis;morbidity;survey奶牛乳房炎(BouineMastitis)又名奶牛乳腺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奶牛饲养中的花费最高的一种疾病之一。乳房炎的发生与病原微生物及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其严重地阻碍着世界畜牧业的发展,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奶牛发病后所造成的产奶量下降,大量的乳房炎阳性奶的废弃,以及兽医治疗费用,严重感染造成的奶牛过早的淘汰,给饲养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据报道[1],美国奶牛每年隐性乳房炎检出率达50%,经济损失达30亿美元;日本北海道检出率达45%,经济损失达400亿日元;而我国检出率达50%〜70%,造成经济损失约2.35亿元人民币⑵。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乳房炎作为乳腺的一种炎症,它的发生是致病菌、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奶牛自身及遗传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乳房炎发生的致病菌乳房炎主要由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引起乳腺炎的细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绿脓杆菌、坏死杆菌、克雷伯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布氏杆菌、结核分支杆菌等,共达150多种,较常见的有23种[3]。但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炎链球菌最重要。此外,混合感染也常发生。除了结核性和布氏杆菌乳腺炎是血源性感染外,其他微生物侵入的门户为乳头孔和乳头管。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乳房炎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或者存在于牛体,或者存在于周围环境。牛体卫生没有搞好就增加了病原菌的感染机率。牛床不干燥,积留粪尿,垫草不干燥,运动场不平整,排水不畅等环境因素大大增加了乳房炎发病率。另外,挤奶设备的不合理,机器挤奶时间过长,负压过高或抽动过速会损伤乳头皮肤和黏膜,挤奶操作不当也会诱发乳房炎。挤奶前手不干净、未挤净乳汁、挤完奶后不及时药浴等都给细菌侵入乳房创造条件。因此,掌握熟练的挤奶技术和按规范程序操作十分重要。产后奶牛乳房激素方面的发病机制产后乳房炎的代谢诱因,产后乳房炎内分泌方面的发病机制,与乳房炎有关的卵巢行为和繁殖方面的改变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患有革兰氏阴性菌乳房炎的严重病例,其血浆中皮质醇、胰岛素、胰岛素样的生长因子-I和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当乳房炎发生在产后15〜28天(正好是奶牛的第一次排卵期),它可能会推迟奶牛卵巢正常活动的恢复。周期性发生革兰氏阴性菌乳房炎的严重病例可能会诱使不成熟的黄体溶解或延长卵泡成熟期。其他因素奶牛的体形、年龄、品种等。具有悬垂乳房的奶牛比乳房较小、比较结实的奶牛更易引起乳房的损伤和得临床乳房炎。这些乳房的乳头更接近于地面及其他细菌源,乳头的任何损伤将影响乳头阔约肌的闭合,这可暂时地或永久地使得细菌有机会进入乳房。乳房炎发生率及体细胞计数都将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每经过一个泌乳期,乳导管就扩大一点,使得更多的细菌能进入乳房,并导致乳腺组织的损伤和体细胞数量的大量上升。在各种乳房炎,无症状的隐性乳房炎高于临床型乳房炎,其发病率约占整个牛群的50%。隐性乳房炎约90%是由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4]。奶牛乳房炎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5]。乳房炎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牛乳的品质,危害人体的健康。本调研旨在总结奶牛乳房炎的发病规律,为奶牛生产提供可靠的预防依据,从而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部分材料与方法调查对象锦州市郊某牧场8幢牛舍,共计379头泌乳奶牛。乳房炎的调研时间、地点及统计2009年1月1日~5月30日,对锦州市郊某牧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做5个月的跟踪调研,并分组利用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乳房炎的诊断方法对临床乳房炎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对隐性乳房炎采用CMT检验法判断,每头每年检验2次。试验材料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液,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盘。试验方法隐性乳房炎的检测2009年1月至5月末,对锦州市某牧场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采用加利福尼亚法(CMT)进行隐性乳房炎阳性个体检查。首先用酒精清洗每一个乳头端,并弃去第1〜2把乳汁,取每一个乳头所挤的2〜5ml乳放入诊断盘相应的小平皿中。在每一个小平皿中加入定量检测试剂,呈同心圆摇动诊断盘30〜60s,观察小平皿中牛乳是否有凝集现象,出现凝集则判断为阳性。临床型乳房炎的诊断视诊乳房呈不同程度的肿大,皮肤发红。触诊乳房有大小不等的硬块,疼痛敏感,温度增高,乳房淋巴结肿大,触摸时,有逃避和踢人现象。乳汁颜色呈灰白或淡黄色,有絮状物,甚至有脓汁,有的呈水样。数据处理将2009年1月至5月末(5个月)奶牛乳房炎患病情况分别按乳区、月份、年龄和胎次、泌乳时间和产奶量等进行统计。数据经过方差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与分析乳区的影响由表1可见,各乳区均可发生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经检验,左右乳区乳房炎发生率分别为17.62%和16.83%,差异不显著(p>0.05);前后乳区乳房炎发生率分别为18.36%和16.08%,前乳区较后乳区发病率要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主要是由于前乳区产奶量少,用机器挤奶临近挤奶结束时空吸较多,对乳房的损伤较大,导致前乳区发病率高。

表1不同乳区乳房炎的发病规律乳区检测数实验数临床型阳性检出数临床型阳性检出率(%)隐性阳性检出数隐性阳性检出率(%)左前379360113.065916.39左后37935592.544713.24右前379359102.795214.48右后37935482.265014.12月份的影响由表2可见,在不同月份中奶牛的乳房炎发病情况不尽相同,其中2〜3月份的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相对偏高,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普遍较高。由于季节的更替,温度差异较大,有利于细菌的生长,从而导致奶牛的乳房炎发病率增高。表2不同月份乳房炎的发病规律月份09.109.209.309.409.5临床型(%)4.014.444.643.172.83隐性(%)38.6841.1142.6236.4130.82年龄和胎次的影响由表3、4可见,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奶牛乳房炎的发病规律提高,7〜8岁与3〜4岁比较差异显著(p>0.05),3〜4、5〜6与1〜2胎比较差异显著(p>0.05)。分析原因是由于年龄和胎次的增加,奶牛乳头括约肌松弛,闭合不严,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以及机体抗病能力也差,导致发病率提高。但在9〜10岁及7〜8胎后却有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年龄大、产奶量逐渐降低,乳房负担减轻所致,并且这个年龄的牛,一旦出现乳房炎淘汰率也较大。表3不同年龄乳房炎的发病规律年龄头数临床乳房炎发病头次数临床乳房炎发病率(%)隐性乳房炎发病头次数隐性乳房炎发病率(%)3〜413264.451813.645〜610587.622019.057〜8851517.652327.069〜105747.021119.30

表4不同胎次乳房炎的发病规律胎次头数临床乳房炎发病头次数临床乳房炎发病率(%)隐性乳房炎发病头次数隐性乳房炎发病率(%)1〜212032.502319.173〜41281612.503628.135〜61011110.893019.707〜83026.67826.67泌乳时间对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由表5可见,乳房炎的发病率随泌乳时间的延长而增多7〜9泌乳月达到高峰,与1〜3泌乳月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其原因主要是随泌乳时间的延长,奶牛的免疫力下降,乳房受损伤及受病菌感染的机会增大所致。表5不同泌乳月乳房炎的发病规律泌乳月头数临床乳房炎发病头次数临床乳房炎发病率(%)隐性乳房炎发病头次数隐性乳房炎发病率(%)1〜311643.451916.384〜610865.562624.077〜91091412.842825.6910以上46510.87919.57产奶量对乳房炎的影响由表6可见,产奶量越高,乳房炎发病率越低。经检验可知,日产奶量分别为0〜10kg、10〜20kg、20〜30kg的奶牛乳房炎发生率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6产奶量对乳房炎的影响产奶量(kg/d)0〜1010〜2020〜3030以上合计头数4070142127379临床型(头)343212阳性率(%)7.55.72.11.53.1隐性(头)27354036138阳性率(%)67.55028.228.336.4总数(头)30414338150总阳性率(%)7558.630.329.939.6挤奶方法的影响由表7可见,机械挤奶乳房炎的发病率比手工挤奶要高些,但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原因多是由于认为管理不善所致,如乳房按摩不到位,不注意收乳,对乳房及乳汁不注意观察等;少部分是由于机器的真空度不规则、脉动频率不稳定或抽空拍,奶杯消毒、清洗不彻底,将细菌带入乳头管内所致。表7不同挤奶方法乳房炎的发病规律挤奶方法头数临床乳房炎发病头次数临床乳房炎发病率(%)隐性乳房炎发病头次数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手工141117.803625.53机械238218.827832.77环境卫生条件对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由表8可见,差的卫生环境会明显地提高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卫生状况差、湿度大易于病原微生物及各类细菌的生长繁殖,乳房易受感染。表8不同环境乳房炎的发病规律条件头数临床乳房炎发病头次数临床乳房炎发病率(%)隐性乳房炎发病头次数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好15464.553824.68一般183126.565127.87差42716.671842.86讨论乳区对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通过对产奶牛各乳区间乳房炎发病率的关系进行比较,可见左右乳区乳房炎发病情况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该牧场采用管道挤奶,不存在固定左侧或右侧挤奶,随意性较大,因此左右乳区乳房炎发病率差异不明显;而前乳区乳房炎发生率比后乳区发病率要高,可能由于奶牛前后乳区产乳比例约为4:6,在管道式挤奶时易对前乳区造成空挤,进而使前乳区的发病率偏高。月份对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由于高温、高湿、降雨量偏多等原因,导致牛舍潮湿、运动场污水集聚,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同时,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牛体处于应激状态,抗病力降低,使得环境中的病原菌乘机侵入。另一方面,季节的更替也会使牛群产生应激反应,发病率增高,所以奶牛整体乳房炎在2、3月份有增高的趋势。年龄和胎次对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胎次的增加而提高。7〜8岁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明显高于3〜4岁的奶牛;7〜8胎次奶牛的平均发病率显著高于1〜2胎次,可能由于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大、分娩次数增多,奶牛机体抗病力减弱,机体接触病原菌的机会增多而使乳房炎的发病率与胎次成正相关,即胎次越高,发病率越高,7〜8胎次的牛的发病率已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应考虑淘汰。泌乳月对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乳房炎的发病率随泌乳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其原因主要是随泌乳时间的延长,奶牛的免疫力下降,乳房受损伤及受病菌感染的机会增大所致。产奶量对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不同产奶量奶牛其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日产奶10kg以下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较10〜20kg奶牛的发病率高。综合分析结果认为,10kg以下者发病率偏高,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隐性乳房炎降低产奶量,另一方面可能是10kg以下产奶量奶牛泌乳日龄大多超过305d以上仍继续泌乳,乳房遭受病原菌感染的机会增多。随着产奶量的增加,乳房炎的发病率越来越低。也有报道⑹,日产奶在20kg以上奶牛的发病率较10〜20kg奶牛的发病率高,认为20kg以上产奶量的高产奶牛泌乳期采食量提高,高能高蛋白质日粮的过多摄入使得乳房的负担增大,造成乳房炎的发病率提高。差异的产生可能由于饲养管理方式的差别所致,规模化养殖场日粮配方比较合理,饲喂科学,从而降低了乳房炎的发病率。因此加强对高产奶牛日常护理和配制均衡日粮对预防高产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机器挤奶对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机器挤奶时,由于真空泵的负压或高或低,脉动器的频率忽高忽低,某些乳头的牛奶挤净后不能及时卸下挤奶器,继续抽挤使乳房受到一定的创伤。有些人员在挤奶前没有对乳房进行充分按摩和热敷,放乳反射不强烈或者由于挤奶速度过慢,牛的放乳反射周期已过,但奶还未挤净,乳房中还有残留奶,给细菌的繁殖提供了很好的培养基。环境对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奶牛挤奶环境的卫生条件差(运动场泥泞、牛床或圈舍铺撒变质的褥草等)也会使乳房炎的发病率提高。挤奶人员的手臂、挤奶杯等挤奶用具不干净,奶挤不尽或挤完奶后乳头封闭不好等都可导致一些病原菌乘机而入和生长发育造成有利时机。通过调查发现,乳房炎发病率与乳区、月份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前乳区比后乳区的发病率偏高,气温偏高月份和季节转变月份发病率偏高。同时,乳房炎发病率也与年龄、胎次、泌乳月、产奶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年龄和胎次增加,发病率增高;产奶量越高,发病率越低。机械挤奶较手工挤奶乳房炎的发病率也会有所提高,但差异均不显著。环境卫生条件差也会使乳房炎的发病率提高[7]。乳房炎病因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疗的困难性。预防是减少乳房炎发病率的重要途径,重点要加强挤奶员技能及专业理论的培训,是他们掌握好乳房炎的发病规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通报、及时治疗[8]。若治疗及时,该病的治愈率较高,但发生病变的乳腺即使治愈,其功能也很难再恢复到正常水平,导致产奶量会相对减少。若治疗不及时,病牛很容易形成顽固性病变而难以治愈,严重的会导致乳腺坏死,产奶停止,以至淘汰。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没有被足够重视[9]。因此,生产中要经常进行病理检查,根据病情及时治疗,以免贻误时机,导致病情加剧,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结论综上所述,奶牛的前乳区乳房炎发生率比后乳区发病率要高;乳房炎在2、3月份有增高的趋势;7〜8胎次的牛的发病率较高,应考虑淘汰;7〜8岁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较高;乳房炎的发病率随泌乳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综合分析结果认为,奶牛的日产奶量10kg以下者发病率偏高;机械挤奶比手工挤奶发病率高;奶牛挤奶环境的卫生条件差也会使乳房炎的发病率提高。参考文献[1]BlosserT.H.EconomiclossesfromandthenationalresearchprogramonmastitisintheUnitedStates[J].J.DairySci,2006,62(1):119〜127.⑵阚远征.奶牛乳房炎所引起的经济损失[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6,117:93.[3]杨勇,黄仁锋,阳桂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