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血管炎之一,多发于学龄期儿童,临床特征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损害为主。HSP多发于寒冷季节,HSP患者中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史者达30%~50%,可为病毒及细菌等感染。HSP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该病可能与感染、疫苗接种、食物和药物及遗传等因素有关。HSP主要发病机制可能为IgA1分子糖基化异常及清除障碍,沉积于小血管壁引起自身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免疫学组于2013年制定并发布《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疗建议》[2](以下简称为“诊疗建议”),首次从循证医学角度为国内儿科医师对HSP的临床诊疗提供了依据和参考,而此前对儿童HSP诊疗在国内外均缺乏统一标准与临床指南,已有的指南均仅仅为针对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诊断与治疗[3-4]。笔者拟结合文献回顾及临床实践,对“诊疗建议”进行相关解读如下。1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治疗策略概述“诊疗建议”检索并分析总结1992~2012年的2260篇有关HSP诊疗的中、外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为17篇,临床研究为59篇,这些研究提示,关于HSP的临床研究目前尚十分有限,尤其是大样本、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更是相对缺乏。由于临床对HSP诊断标准已相对明确(主要依据2010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欧洲儿科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统一标准[5]),故在此不再赘述。现对“诊疗建议”中有关HSP的主要治疗建议总结,如表1所示。HSP具有自限性,该病导致的单纯皮疹通常无需治疗。然而,对于合并严重皮疹、急性关节痛、腹痛及肾损害等症状的HSP患儿,应控制急性期症状,监测并改善影响预后的因素。对HSP患儿的总体治疗措施包括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及近年开展的血液净化治疗,如PE等。
表1
临床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主要治疗措施总结Table
1
Summary
of
the
primary
measures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Henoch-Schnlein
purpura疾病表现治疗建议证据水平关节症状口服泼尼松[剂量为1mg/(kg·d),2周后减量]可降低HSP导致的儿童关节疼痛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Ⅰ/A胃肠道症状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较快缓解急性HSP导致的胃肠道症状,缩短腹痛持续时间Ⅱ/B
采用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静脉输注及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HSP导致的儿童严重胃肠道血管炎Ⅴ/E
甲氨蝶呤和吗替麦考酚酯对HSP导致的儿童持续腹痛有较好疗效Ⅲ/D
对儿童HSP患儿采取早期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腹痛,减少肠套叠、肠出血等风险Ⅱ/B
腹部症状严重的HSP患儿早期接受激素治疗可降低外科手术干预风险Ⅰ/B
HSP所致腹痛应用激素治疗时,应严密监测,以预防肠套叠、肠穿孔及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Ⅲ/DHSPN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改善HSP所致肾脏症状Ⅰ/A
糖皮质激素不能预防HSPNⅡ/C
单独施行PE可明显提高HSP患儿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改善急进性HSPN患儿预后Ⅴ/E
肝素治疗可减轻HSP所致的肾损害Ⅲ/C总体疗效及复发糖皮质激素不能预防HSP复发Ⅱ/C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globulin,IVIG)可明显改善HSP所致的坏死性皮疹、严重胃肠道症状、脑血管炎Ⅴ/E注:根据2001年英国牛津循证医学的证据分级与推荐意见强度,将治疗儿童HSP的证据水平分为Ⅰ、Ⅱ、Ⅲ、Ⅳ和Ⅴ共5个级别[Ⅰ级:临床大样本试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Ⅱ级:临床小样本试验,RCT,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风险较高;Ⅲ级:非RCT,为同期临床对照研究;Ⅳ级:非RCT,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Ⅴ级:系列病例报道,非RCT和专家意见];同时将推荐意见强度分为A、B、C、D和E共5个等级(A级:至少2项为Ⅰ级研究结果支持;B级:仅1项为Ⅰ级研究结果支持;C级:仅Ⅱ级研究结果支持;D级:至少1项为Ⅲ级研究结果支持;E级:仅Ⅳ级或Ⅴ级研究结果支持)
HSP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该病肾脏损害的程度,研究报道约1/3HSP患儿存在肾脏受累[6-7],而笔者认为,每例HSP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脏受累。既往临床判断HSP出现肾损害往往以尿常规检查结果异常,即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为标准,然而Guo与Wang[8]对13例尿常规结果正常且无禁忌证HSP患儿进行肾穿刺活检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其均存在组织病理学异常,而且以Ⅱ级异常(单纯系膜增生)为主,部分有Ⅲa级异常(系膜增生,伴有<50%肾小球新月体形成或节段性病变)表现。国内学者发现,HSPN患儿可在尿常规或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尚未出现异常时,尿微量蛋白排泄已增加,由此提示早期隐匿肾脏损害[7]。因此,即便尿常规结果正常,肾损害仍然可能存在。在三级医疗中心就诊的HSPN患儿中,20%在确诊20年后进展为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而其发生CKD的风险通常与起始临床症状和组织学表现无关[6]。若不高度重视HSP患儿的肾脏损害,对其进行长期密切随访和积极治疗,少数患儿可随时间推移在成年后进展为终末期肾病[8]。即使尿常规检查结果轻微异常的HSP患儿,也存在此种风险。国外研究发现,尽管HSP初发时严重肾损害通常为预后不良表现,但少数患儿病之初仅有轻微肾损害表现者,也可能有较差预后,故对每一例HSP患儿均须长期随访,高度警惕肾损害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9]。2关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糖皮质激素使用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儿童HSP治疗中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过去认为HSPN患儿大多可自然缓解,仅对症支持治疗是必要的。然而长期随访研究结果显示,部分HSPN可缓慢进展为CKD,因此在无急进性肾炎的HSPN患儿中也应广泛使用激素治疗[6]。目前,多数临床研究认为,HSP需使用激素治疗,特别是有肾脏受累者。笔者亦认为HSP患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需要在正规合理应用激素治疗的基础之上实施。2010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过敏性紫癜等6种疾病诊疗指南”中指出:糖皮质激素在HSP中的使用指征为:①有严重消化道病变,如消化道出血;②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③急进性肾炎可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0]。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在“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中建议,对于持续蛋白尿>1g/(d·1.73m2),已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o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antagonist,ARB)进行治疗,GFR>50mL/(min·1.73m2)的HSPN患儿,应同于IgA肾病治疗,即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诊疗建议”中推荐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对HSP所致的胃肠道症状、关节炎、血管神经性水肿、肾损害较重及表现为其他脏器急性血管炎的HSP患儿进行治疗。然而迄今尚无RCT对激素治疗HSPN的确切疗效进行评价[11]。目前开展的少量对激素在HSPN中应用的RCT[12-13],其目的为观察激素是否可以预防HSPN的发生,且均为阴性结果。“诊疗建议”中提到:“多个RCT证明糖皮质激素不能阻止HSP患者肾病的发生,亦无证据提示糖皮质激素能预防HSP复发”。研究显示,单纯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对HSPN无显著疗效[8],而静脉输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口服泼尼松则具有一定疗效。Kawasaki等[14]对56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Ⅲb级异常以上的HSPN患儿采取静脉输注甲泼尼龙+尿激酶冲击疗法(methylprednisolone
and
urokinase
pulse
therapy,MUPT)后再口服泼尼松龙治疗6个月,同时口服抗血小板药双嘧达莫(潘生丁)及抗凝药华法林,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长达18年的随访研究的结果显示,最终39例HSPN患儿痊愈,10例尿常规结果轻微异常,5例有活动性肾脏疾病,1例发生肾功能不全。3关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免疫抑制剂使用近年免疫抑制剂常被用于重症HSPN患者[肾病水平蛋白尿和(或)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的治疗,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A、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及雷公藤多苷等。然而,在肾功能恶化的HSPN患儿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仅有较低级别循证医学证据[8],如许多回顾性研究报道采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免疫抑制剂与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上述药物单独或联合运用能显著提高患儿的肾功能预后。Oner等[15]对12例HSPN合并急进性肾炎型患儿采用联合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3d)、口服环磷酰胺治疗(6个月)、双嘧达莫治疗(6个月),并口服泼尼松治疗3个月的结果显示,11例患儿的肾功能恢复正常。Wu等[16]对42例有肾病水平蛋白尿的HSPN患儿采取雷公藤多苷联合口服泼尼松治疗6~9个月的结果发现,其短期症状缓解率优于单纯服用泼尼松组,长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随访。Ren等[17]对27例合并大量蛋白尿的HSPN成年患者采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低剂量口服泼尼松龙治疗的结果发现,该疗法可有效诱导、维持HSPN成年患者病情缓解,并可降低激素使用量。这些研究证据级别均较低,随访时间短,而表面上痊愈的HSPN患者数十年后仍然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在决定儿童HSP的治疗方案时,应首先权衡治疗有效性与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的情况。目前儿童HSP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最佳疗程尚不确定,但不应少于3个月。4关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血液净化问题HSPN患儿血液循环中存在大量的免疫活性介质,如IgA分子循环免疫复合物、多种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及补体等,其与HSPN发病密切相关[6]。血液净化治疗主要包括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PE及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等,其中HP和PE可有效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细胞因子及炎症因子等有害物质。血液净化治疗已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长期随访研究报道,PE作为儿童HSPN的独立治疗手段,可有效缓解病情,改善远期预后[18]。在重症HSP的成年患者中,PE联合激素治疗亦可快速缓解症状,并改善其长期预后[19]。2012年KDIGO指南提出,HSPN患儿中,对于>50%新月体形成,血浆肌酐水平>500μmol/L的急进性肾炎者可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PE治疗[3]。“诊疗建议”中对于儿童HSPN的治疗,建议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2009年制定并发布的“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循证指南”[4]。2009年发布的“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循证指南”中提到,“对急进性肾炎或病理Ⅳ、Ⅴ级的HSPN,除药物治疗外,PE可有效去除患者血浆中抗体、补体及免疫反应介质等,从而缓解患儿病情进展。但其为小样本非RCT,具体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证实。”由于PE对于新鲜冰冻血浆需求量大,且存在输入血液制品的各种风险,故目前采用HP取代PE治疗重症HSPN已成为趋势[5]。HP从广义而言,也是隶属于PE中的一种技术。HP不仅对有效清除毒物、药物中毒有良好疗效,而且对一些高细胞因子、高炎症因子血症疾病及多种免疫性疾病等也有较好效果。Guo等[8]对50例HSPN患儿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HA280树脂HP治疗,每天1次,连续3次治疗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6与白细胞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IgA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在对重症HSP患儿进行HP的临床实践中,Chen等[20]发现,HP可明显降低HSP复发率,对皮肤紫癜消退及腹痛缓解起效迅速。在对90例HSPN患儿随访1年的研究中还发现,HP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较单纯激素治疗能更为有效治愈HSPN,可显著缓解患儿急性期腹痛及关节痛[21]。HP基本可取代PE对重症HSP进行治疗,并且很有帮助,但应严格掌握其使用指征,避免过度治疗。Wu等[16]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HSP患儿进行HP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可有效治疗HSP导致的如下疾病:①严重腹痛和(或)消化道出血;②HSPN(肾病型或危重型HSPN,或肾组织活检提示细胞新月体形成≥50%,或肾功能不全);③皮疹严重伴关节肿痛或活动受限;④病情反复、频繁复发或药物治疗欠佳者。综上所述,对HSP患儿中,即使尿常规检查结果仅少量蛋白尿或结果正常者,均可能存在隐匿肾损害,少数有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故对所有HSP患儿均应长期密切监测肾脏损害,一旦发现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HSP患儿需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应建立在正规合理应用激素的基础之上。对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重症HSPN患儿,血液净化疗法,如PE及HP可有效缓解病情,是重症HSP的一种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一、前言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期最常发生的血管炎,主要以小血管炎为病理改变的全身综合征。HSP临床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性可触性皮肤紫癜,伴或不伴腹痛、胃肠出血、关节痛、肾脏损害等症状。多数呈良性自限性过程,但也可出现严重的胃肠道、肾脏及其他器官损伤[1-2]。目前,HSP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以及规范的随诊。为了规范儿童HSP的临床诊治,2012年2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儿童HSP诊断与治疗专家座谈会,决定按照循证方法学的原则制定本诊治建议,2012年9月及10月分别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及中华医学会全国小儿免疫学术会议上对指南初稿进行了讨论。本诊治建议最大限度收集来自成人和儿科的原创性临床研究、国内外各种数据库的综合资料和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诊治建议。本建议适用于有一定儿科疾病诊治基础或经验的儿科医师。在针对具体患儿时,本指南不是临床医师必须执行的诊治规范,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采纳恰当的诊疗方案。二、证据来源本指南检索了自1992年2月始截至2012年2月在,.uk,mdm.ca/cpgsnew/cpgs/index.asp,www.show.scot.nhs.uk,.nz,www.eguidelines.co.uk,,Cochrane图书馆、EMBASE、MEDLINE、中文的相关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关键词为:英文“Purpura,Schnlein-Henoch”OR“Henoch-Schnlein
purpura”OR“Schnlein-Henoch
purpura”OR“Henoch
purpura”OR“Schnlein
purpura”。共检索到文献2260篇,其中外文相关指南共0篇,临床研究59篇(来自儿童患者51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17篇(来自儿童患者17篇),Meta分析4篇(来自儿童患者2篇),综述385篇(来自儿童患者185篇),系统综述24篇(来自儿童患者15篇),其他相关文献报道2215篇(来自儿童患者1590篇)。中文:检索词“紫癜,过敏性”,共检索到文献4015篇(来自儿童患者831篇),其中中文儿童紫癜性肾炎相关指南共1篇。三、证据分级水平和推荐等级本指南参照2001年英国牛津循证医学的证据分级与推荐意见强度,将证据水平分为Ⅰ、Ⅱ、Ⅲ、Ⅳ和Ⅴ共5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A、B、C、D和E共5个等级(表1)。本指南治疗中以[证据水平/推荐等级]表示。
表1
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证据水平
Ⅰ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Ⅱ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风险较高Ⅲ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Ⅳ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Ⅴ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推荐等级
A至少2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B仅有1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C仅有Ⅱ级研究结果支持D至少有1项Ⅲ级研究结果支持E仅有Ⅳ级或Ⅴ级研究结果支持四、流行病学HSP可发生于所有年龄段儿童,最小病例报道为6个月患儿,但多见于2~6岁,75%患者小于8岁,90%患者小于10岁。秋冬季节发病多见。国外统计儿童每年的发病率为(10.5~20.4)/10万。我国台湾地区年发病率为12.9/10万,内地尚无大宗流行病学发病率的数据报道。其中4~6岁发病率最高,达到每年70.3/10万。有报道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2:1,黑人发病率较白人和亚洲人稍低[3-5]。五、病因迄今为止,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病因可能涉及感染、免疫紊乱、遗传等因素。其发病机制以IgA介导的体液免疫异常为主,IgA1沉积于小血管壁引起的自身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在HS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IgA1糖基化异常及IgA1分子清除障碍在HSP的肾脏损害起着关键作用,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清半乳糖缺乏IgA1(Galactose-deficient
IgA1,Gd-IgA1)水平增高,大分子的IgA1-IgG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可能是导致HSPN的重要发病机制[6]。T细胞功能改变、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参与、凝血与纤溶机制紊乱、易感基因等因素在HSP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1.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常常是HSP发生的触发因素。HSP最常见的感染以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见[7],幽门螺旋菌(HP)、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可能也是HSP发病的原因之一[8-9]。HSP发生也可能与副流感、微小病毒B19等病毒感染有关[9-10],其他病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11]可能与HSP发生有一定相关性。2.疫苗接种有文献报道某些疫苗接种[12-14]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狂犬疫苗、流脑疫苗、白喉疫苗、麻疹疫苗也可能诱发HSP,但尚需可靠研究证据论证。3.食物和药物因素有个案报道某些药物[15-23]如克拉霉素、头孢呋辛、米诺环素、环丙沙星、双氯芬酸、丙基硫氧嘧啶、肼苯哒嗪、别嘌呤醇、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异维A酸、阿糖胞苷、阿达木单克隆抗体(adalimumab)、依那西普(Etanercept)等的使用也可能触发HSP发生。但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证明食物过敏可导致HSP。4.遗传因素HSP存在遗传好发倾向,不同种族人群的发病率也不同,白种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黑种人。近年来有关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涉及的基因主要有HLA基因[24-25]、家族性地中海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基因)[26]、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2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PAX2基因、TIM-1基因等。文献报道黏附分子P-selectin表达增强及基因多态性可能与HSP发病相关,P-selectin基因启动子-2123多态性可能与儿童HSP发病相关[28]。六、临床特征1.皮疹是HSP的常见症状,是HSP诊断的必需条件。典型的紫癜形成前可能是类似荨麻疹或红色丘疹的皮疹,四肢或臀部对称性分布,以伸侧为主。可逐渐扩散至躯干及面部,并可能形成疱疹、坏死及溃疡,也可出现针尖样出血点[29]。另外,皮疹也可见于阴囊、阴茎、龟头、手掌及足底处。少于5%HSP患儿有皮肤坏死。皮疹一般在数周后消退,可遗留色素沉着,但是会逐渐消退。35%~70%年幼儿还可出现非凹陷性头皮、面部、手背或足背水肿[30],急性发作期部分患儿尚有手臂、腓肠肌、足背、眼周、头皮、会阴部等神经血管性水肿和压痛。2.关节症状皮疹并不是所有患儿的主诉,有30%~43%的患儿以关节痛或腹痛起病,可长达14d无皮疹,极易误诊。关节受累发生率82%[29,31],以单个关节为主,主要累及双下肢,尤其是踝关节及膝关节,但鲜有侵蚀性关节炎发生。3.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发生率50%~75%[4,29,32],包括轻度腹痛和(或)呕吐,但有时为剧烈腹痛,偶尔有大量出血、肠梗阻及肠穿孔。肠套叠是少见但很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与特发性肠套叠典型回结肠位置相比,HSP肠套叠70%病例是回肠套叠,30%是回结肠部。还可有少见的肠系膜血管炎、胰腺炎、胆囊炎、胆囊积水、蛋白丢失性肠病及肠壁下血肿至肠梗阻[4]。4.肾脏损害临床上肾脏受累发生率20%~60%[2,29-33]。常见有镜下血尿和(或)蛋白尿,肉眼血尿也常见,高血压可单发或合并肾脏病变,急性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表现占HSP患儿6%~7%,严重的可出现急性肾衰竭。5.其他系统表现生殖系统受累以睾丸炎常见,男孩HSP发生率为27%[29,31,34]。神经系统受累占2%,常见头痛,可出现抽搐、瘫痪、舞蹈症、运动失调、失语、失明、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视神经炎、吉兰-巴雷综合征,也有颅内占位、出血或血管炎报道,但较少见[29,35]。儿童少见肺部改变(<1%),有肺出血、肺泡出血及间质性肺炎的报道[36]。也有患儿出现肌肉内出血、结膜下出血、反复鼻衄、腮腺炎和心肌炎。七、辅助检查过敏性紫癜目前尚无特异性的诊断方法,相关辅助检查仅有助于了解病情和并发症,可根据病情选择下列检查。1.外周血检查白细胞正常或增加,中性粒细胞可增高。一般情况下无贫血,胃肠道出血严重时可合并贫血、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升高。红细胞沉降率正常或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凝血功能检查通常正常,抗凝血酶原-Ⅲ可增高或降低,部分患儿纤维蛋白原含量、D-二聚体含量增高。2.尿常规可有红细胞、蛋白、管型,重症可见肉眼血尿。镜下血尿和蛋白尿为最常见的肾脏表现。3.血液生化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多数正常,极少数急性肾炎和急进性肾炎表现者可升高。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少数可有升高。少数血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可升高。血白蛋白在合并肾病或蛋白丢失性肠病时可降低。4.免疫学检查部分患儿血清IgA升高,类风湿因子IgA和抗中性粒细胞抗体IgA可升高。5.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对于HSP消化道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高频超声检查HSP急性期肠道损害显示病变肠壁水肿增厚,回声均匀减低,肠腔向心性或偏心性狭窄,其黏膜层及浆膜层呈晕环状低回声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皮肤紫癜出现前可显示受累的肠管节段性扩张、肠壁增厚、黏膜粗糙、肠腔狭窄、增厚肠壁血流丰富,也可显示肠系膜淋巴结大及肠间隙积液。HSP排除肠套叠的检查首先是腹部超声。(2)X线及CT检查:HSP合并胃肠道受累时,腹部X线可表现为肠黏膜折叠增厚、指纹征、肠襻间增宽,小肠胀气伴有多数液气平面,同时结肠和直肠内无气体;CT表现为多发节段性肠管损害,受累肠壁水肿增厚、肠管狭窄、受累肠管周围常可见少量腹腔积液。当CT示多节段的跳跃性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血管充血及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应考虑HSP的诊断。在诊断HSP并发症,如肠套叠、肠穿孔、肠梗阻时,CT表现更具特征性,尤其肠系膜血管炎的诊断中,可见明显肠壁、血管壁水肿及增厚圈。注意对怀疑有肠套叠的HSP患者,行钡剂或空气灌肠对诊断和治疗意义不大,而且有可能会加重炎症,甚至导致肠穿孔,CT检查多在腹部X线及B超检查有疑问时适用。(3)内镜检查:消化道内镜能直接观察HSP患儿的胃肠道改变,严重腹痛或胃肠道大出血时可考虑内镜检查。内镜下胃肠黏膜呈紫癜样改变、糜烂和溃疡。典型者为紫癜样斑点、孤立性出血性红斑、微隆起、病灶间可见相对正常黏膜。病变多呈节段性改变,主要累及胃、十二指肠、小肠和结肠,但往往以小肠为重,很少累及食管。侵犯部位以十二指肠黏膜改变最为突出,十二指肠降段不规则溃疡可能也是HSP在胃肠道的典型表现。6.皮肤活检对于临床皮疹不典型或疑诊患者可行皮肤活检协助诊断。典型病理改变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血管周围有炎症变化,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等情况。血管壁可有灶性坏死及血小板血栓形成,严重病例有坏死性小动脉炎、出血及水肿,胃肠道及关节等有类似的病理改变。免疫荧光可见IgA、C3、纤维蛋白、IgM沉积[3,37-39]。八、诊断标准2006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和欧洲儿科风湿病学会制定了儿童血管炎新的分类标准[40],本指南参照此标准。HSP的诊断标准(EULAR/PReS统一标准):可触性(必要条件)皮疹伴如下任何一条:①弥漫性腹痛;②任何部位活检示IgA沉积;③关节炎/关节痛;④肾脏受损表现[血尿和(或)蛋白尿]。部分患儿仅表现为单纯皮疹而无其他症状,2012年长沙儿童过敏性紫癜诊治专家座谈会根据国内情况建议:对于典型皮疹急性发作的患儿排除相关疾病可以临床诊断,对于皮疹不典型或未见急性期发作性皮疹者,仍需严格按标准诊断,必要时行皮肤活检。九、治疗HSP具有自限性,单纯皮疹通常不需要治疗干预。治疗包括控制患儿急性症状和影响预后的因素,如急性关节痛、腹痛及肾损害。1.一般治疗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证明食物过敏是导致HSP的病因,故仅在HSP胃肠道损害时需注意控制饮食,以免加重胃肠道症状。HSP腹痛患儿若进食可能会加剧症状,但是大部分轻症患儿可以进食少量少渣易消化食物,严重腹痛或呕吐者需要营养要素饮食或暂时禁食并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2.抗感染治疗急性期呼吸道及胃肠道等感染可适当给予抗感染治疗,注意急性期感染控制后抗感染治疗对HSP的发生并无治疗和预防作用。3.皮疹治疗皮疹很少需要治疗,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皮疹的消退及复发有效,但有报道糖皮质激素用于皮肤疱疹和坏死性皮疹治疗[41]。4.关节症状治疗关节痛患儿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治疗。另外,口服泼尼松[1mg/(kg·d),2周后减量]可降低HSP关节炎患儿关节疼痛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Ⅰ/A][42]。5.胃肠道症状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较快缓解急性HSP的胃肠道症状,缩短腹痛持续时间[Ⅱ/B][42-43]。激素也应用于其他胃肠道症状,如低蛋白性水肿、胃肠蛋白丢失等。腹痛明显时需要严密监测患儿出血情况(如呕血、黑便或血便),出血严重时需行内镜进一步检查。严重胃肠道血管炎,有应用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静滴及血浆置换或联合治疗有效的报道[Ⅴ/E][44-46]。虽然HSP持续性或慢性腹痛不是很常见,但也有报道应用甲氨蝶呤和吗替麦考酚酯取得了较好疗效[Ⅲ/D][47-48]。6.紫癜性肾炎治疗紫癜性肾炎诊疗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定的相应诊疗指南[49]。7.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糖皮质激素适用于HSP胃肠道症状、关节炎、血管神经性水肿、肾损害较重及表现为其他器官的急性血管炎患儿。目前认为激素对HSP胃肠道及关节症状有效。早期应用激素能有效缓解腹部及关节症状,明显减轻腹痛,提高24h内的腹痛缓解率,可能减少肠套叠、肠出血的发生风险[Ⅱ/B];对腹部症状严重的患儿早期应用激素是有益的,有可能降低外科手术干预风险[Ⅰ/B][42-43,50-52]。注意HSP腹痛时应用激素治疗同时要注意严密观察肠套叠、肠穿孔、腹膜炎等急腹症症状和体征[Ⅲ/D][53]。多个随机对照试验证明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不能阻止HSP患者肾病的发生[Ⅱ/C][42-43,52]。也没有证据提示糖皮质激素能预防HSP的复发[Ⅱ/C],但能有效改善肾脏症状[Ⅰ/A][54]。有腹痛症状者推荐采用口服泼尼松治疗,1~2mg/kg(最大剂量60mg)1~2周,后1~2周减量。胃肠症状较重者不能口服患儿(持续腹痛、肠出血、肠系膜血管炎、胰腺炎等)、关节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其他器官的急性血管炎病情较重者推荐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推荐使用短效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5~10mg/(kg·次),根据病情可间断4~8h重复使用,也可使用中长效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5~10mg/(kg·d)[急性器官血管炎病情病情严重者冲击治疗剂量可达15~30mg/(kg·d),最大剂量小于1000mg/d,连用3d,必要时1~2周后重复冲击3d]或地塞米松0.3mg/(kg·d),严重症状控制后应改口服糖皮质激素,并逐渐减量,总疗程推荐2~4周,注意疗程不宜过长。8.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HSP反应不佳或依赖者加用或改用吗替麦考酚酯后可改善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和肠出血)、关节炎症状及皮疹反复发作[Ⅴ/E][55],也有采用静脉用甲泼尼龙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HSP合并颅内血管炎、颅内出血及HSP合并肺泡出血的有效治疗病例报道[Ⅴ/E][56-57],以及静脉环孢霉素A有效治疗HSP合并肺泡出血病例报道[Ⅴ/E][58]。近年吗替麦考酚酯、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咪唑立宾、环孢霉素A、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常用于严重HSPN患者的治疗,但目前尚无较高的证据水平研究证明对HSP肾脏以外症状治疗的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有个案报道抗CD20单克隆抗体Rituximab治疗严重慢性HSP可改善皮肤和肾脏症状,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59-60]。9.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IVIG能明显改善HSP坏死性皮疹、严重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肠出血、肠梗阻)、脑血管炎(包括抽搐、颅内出血)的症状[Ⅴ/E],推荐剂量1g/(kg·d),连用2d,或2g/(kg·d)用1d,或400mg/(kg·d)连用4d[61-64]。由于缺乏良好的临床RCT研究证据,对于IVIG应用于治疗HSP适应证和剂量还不确定,仍有待于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注意有报道部分患儿使用IVIG后出现肾衰竭[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选购家居建材合同细节不容忽视
- 高三哲学考试题及答案
- 风险管理自考试题及答案
- 豆蔻镇考试题目及答案
- 调剂学考试题及答案太原
- 2025标准合同范本:买卖合同模板
- 地球毁灭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德州物理中考试题及答案
- 德云女孩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导电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书
- 技术部经理竞聘演讲稿
- 电动车 - 雪佛兰Bolt减速器拆解分析报告
- 2025年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腻子班组安全教育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宅基地入股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世界现代史下马工程 14
- 科技项目计划设计任务书
- 人教版pep四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全册
- 诗词地理学古诗词与地理课件
- 表1:项目验收表
- 安全生产“五个一”、“十个一次”活动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