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个性教师的成长密码_第1页
破解个性教师的成长密码_第2页
破解个性教师的成长密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破解个性教师的成长密码

“我可懒〞——郑州市黄河路第三小学的语文教师丁保先时常这样评价自己,可是,在熟悉丁保先的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眼里,她的“懒〞却是一种教育智慧或教学格调。

丁保先在郑州市的教育界,尤其是小学圈里小有名气,这是因为她十几年来一直坚持语文教学改革,而且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教学成绩。

一、“懒教师〞带出神奇学生

与很多教师相比,丁保先有许多不同之处,比方,她不批改学生作业,也不写教案,但是,每个新学期她都要认真反思上学期的教学,再根据新课标制定新学期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教学方案。课堂上,丁保先很少板书,也很少讲解,而让学生自己一遍一遍地读课文,然后,她才提出一些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想到了什么?〞“作者是用什么写作手法来叙述这种思想的?〞“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在她的引导点拨下,学生渐渐学会了阅读、思考和叙述。

别的教师要用一个学期教完的课文,她一个月的时间就领着学生学完了,剩下的时间就“搞自己的东西〞——她托熟人买来上海版的教材让学生学习,但是,薄薄的教科书还是架不住她与学生的“划拉〞,于是她开始领着学生学习整本的古诗文,?三字经》?千字文》?古诗三百首》?论语》?老子》等,很多学生都会背诵。

丁保先还把一些精选的书籍搬进了课堂。?草房子》?青铜葵花》?感悟母爱》?爱的教育》?鸟奴》?细米》?射雕英雄传》等,丁保先领着学生“边读,边批注〞,一一学习完了。

丁保先带过的学生都有着令人吃惊的阅读量,一般的学生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毕业,阅读量有500万到600万字,更好一些的学生有700万到800万字的阅读量。学生的阅读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新课标规定的145万字的要求。有了这么大的阅读量为根底,学生们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同龄人。丁保先目前所带的六〔5〕班去年就做过了初中三年级的一些阅读理解题,很多学生轻松地称这些阅读题为“小菜〞。

“我这个人不喜欢循规蹈矩,做什么事情我总是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丁保先说。正是在这种“偷懒〞思想的指导下,丁保先得到了解脱,学生取得了学习的主动权。

二、自发的“感性〞改革

刚踏上教学岗位的那些年丁保先也是在应试的泥潭里挣扎。为了让学生能考个好成绩,课堂上,每篇课文她都要“拆开了〞“揉碎了〞,生怕学生掌握不了,学生作文常常批改得密密麻麻,文章从布局、立意到段落、词语甚至都要帮忙学生改一遍。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她自己感到疲惫不堪,教学效果也十分不理想。“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会写老师指导过的作文,换一种类型、一个题目就又不会写了。一写作文就是生编乱造,文章条理不清、语言干瘪。〞丁保先说。

丁保先渐渐意识到,开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抛开急功近利的应试思想,从语言运用的基本“读〞和“写〞抓起,让学生大量地读、大量地写,锻炼语言的领悟和运用能力。有了这种想法之后,丁保先便开始要求学生在课外发展阅读,她动员学生家长一起来催促学生。

最初开始要求学生读书时,丁保先也不知道该让学生读什么书,根据直觉她就推荐名着,或者让学生自己选择。由于学生的知识、阅历有限,兴趣爱好不同,他们读书的兴趣并不是很浓厚。丁保先想,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必须选择适合学生、能吸引学生的书籍。为了给学生推荐图书,丁保先便利用节假日时间逛书店和图书批发市场。在那里,她发现了自己以前不曾了解的世界,一本本轻松、活跃、健康、有趣的当代少年儿童读物打动了她,也抓住了学生的心,在一本本图书的“引诱〞下,她和学生都养成了读书、淘书的习惯,阅读的视野也渐渐宽广了起来。丁保先还要求学生每周撰写3篇随笔,以锻炼他们察看、感悟生活的能力。学生一个学期的练笔量不能少于两万字。

从接手三年级的那一天开始,丁保先就要求学生抛弃原来的学习方式,开始按照她的方式来有步骤地训练听、说、读、写的习惯和能力。“我的很多做法其实是‘感性’的,就是头脑中有了一个想法觉得不错,就赶快去试一试,不足系统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指导,完全是自己在摸索,对现实的不满足感让我一直探索下去。〞丁保先说。

三、“我要感激几个人〞

“我要感激几个人,我的开展离不开他们的指点和支持。〞丁保先说。丁保先首先要感激的是郑州市金水区原教科室潘英主任,“潘主任在指导我写教科研论文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忙,可以说是潘主任教会了我反思和总结教学,使我能从一定的高度来把握教学。〞

丁保先在指导学生阅读、写作以及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的案例和经验,也写下了许多心得体会,但是她的这些经验和摸索很多是零碎的感性认识。在潘英的指导下,丁保先对自己的多年来的探索进行了系统的回忆和反思,这使她对语文教学和自己的做法有了一个清晰的、全新的认识,许多经验得到了理论升华和科学完善。

“郑州市金水区教研室主任周玉谦向我推荐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着作,我非常感激他,是他引导我开始阅读教育理论着作,这使我提升了理论素养,开阔了学术视野,对教育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丁保先说。

丁保先告诉记者,她最感激的还是学校的几任校长,如果没有这几任校长的理解与支持,她或许还是‘按部就班’地教学,“老诚实实〞做个‘教书匠’。

在丁保先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报刊时,首先就遇到了来自学生家长的压力,一些学生家长认为“那些课外书又不考试,让学生读纯正是浪费时间,丁保先不务正业〞。在与丁保先“交涉〞无果的情况下,一些家长就给校长写信告丁保先的状。但是,丁保先的一番‘真诚告白’还是打动了校长,校长顶住压力支持丁保先的改革。随后的几任校长对于丁保先的教学方式都是“非常尊重〞,学校的许多教学制度都对丁保先“网开一面〞。

四、不读书的语文教师不合格

新课改以来,随着教研活动的增多,丁保先有时机听了很多语文教师的课。丁保先发现有些语文教师的课堂虽然氛围很活泼、环节设计也很完美,教学效果却不大理想,学生没有从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中获得思维的启发,求知欲也没有得到激发。“我看这是因为语文教师的‘内存’太小了,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基本原因是语文教师读书太少了。〞丁保先说。

谈到语文教学,丁保先说,现在不少教师还是以“分析出文章的主题思想〞为教学目标,其实这样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弄分明作者是怎么把这一主题思想阐述出来的。

丁保先说,语文课还承载着教学生做人的责任,这就是指其人文性,但是,不少教师把“人文性〞“工具性〞割裂开了,或者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达成想象得非常简单,即凭借一些课堂活动就“完成〞了;实际上,人文熏陶更在于教师人文素养的典范和学生的领悟。丁保先曾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感悟母爱》中的?疯娘》一篇,读着读着不由得泪流满面、声音哽咽,再也读不下去了。这节课上,丁保先什么也没有讲,学生们却都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感悟到了母爱的伟大,都在随笔中记录下了自己的感受。“人文教育就这样慢慢渗透进去的。〞丁保先说,“知识和能力不是老师教出来的,都是学生自己领悟和练习出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