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滨大道拓宽改造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北滨大道拓宽改造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北滨大道拓宽改造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北滨大道拓宽改造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北滨大道拓宽改造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概况万州区北滨大道拓宽改造工程(牌楼至印盒石段)为南北走向,北起于王牌路立交,沿现状北滨大道向南走线,止于印盒石大桥北桥头,线路全长约3.2km,标准路幅宽度36米,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为50km/h。主要内容包括北滨大道左辅道出口改造、车库连接道、北滨大道拓宽、万元纸厂大桥拓宽、陶家湾回头匝道、印盒石北桥头立交以及沿线人行过街设施和公交系统。主要结构物含万元纸厂大桥拓宽,4座车行下穿道(车库连接道下穿道、陶家湾回头匝道下穿道、匝道A线下穿道、匝道D线下穿道)、改造现状1座人行下穿道、新建1座人行下穿道和新建1座人行天桥。设计范围本次排水工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北滨大道拓宽改造平面范围内的雨、污水管道。设计依据与规范主要依据(1)与业主签订的的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及地下管网勘测资料。(3)道路等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图。(4)重庆市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本项目的初步设计批复(万州勘设[2021]25号;主要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图集(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3)《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5)《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8)《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2)《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03.01(重庆市规划局)(13)《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14)《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15)《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16)《低影响开发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0/T-290-2018)(17)《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技术标准》(DBJ50/T-293-2018)(18)《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DJBT-103)(19)《建筑设计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20)《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21)《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渝府办发〔2018〕135号2018年9月13日)(22)《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建〔2018〕558号2018年10月9日)(23)《重庆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2017年版)(24)《重庆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2017年版)(2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26)《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27)《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_246:2008)(28)《重庆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2000.04)(29)《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9.11.18)(30)《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2019年4月3日)对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初步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本项目扩建道路工程,其给排水管道主要是功能的恢复,不增加其他功能,因此项目设计满足要求。回复:采纳审查意见,给排水管道主要是功能的恢复。调查地下管道要尽量的准确,不要遗漏,以免在施工过程遇到其他该排水管道,印盒北桥头还有一个DN900的给水管道。回复:采纳审查意见,对印盒北桥头DN900的给水管道进行调查。重点解决好雨水管道,因暴雨时刻该段排水不顺畅易积水,多增加雨水排水口。回复:采纳审查意见,增加雨水排水口。不易迁移的管道:如污水管道,在设计时要考虑其保护的措施。回复:采纳审查意见,对不易迁移的污水管道进行保护。图上的管道布置,宜按照给水、污水、雨水管道布置,使图更清晰。回复:采纳审查意见,施工图中优化图面表达。设计标准及参数(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2)雨水系统设计参数Qs=qψF式中,Qs-------雨水设计流量(L/s);(1)暴雨强度(q)采用重庆市万州地区暴雨强度公式:(L/S·Ha);ψ-------平均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m2);P--------暴雨重现期;t---------降雨历时:暴雨重现期:周边地块P=5年,道路部分P=10年;立交P=20~30年。集流时间:根据地块汇水面积及地形,一般道路取t1=5分钟;立交匝道取2~5分钟。径流系数:道路路面部分ψ=0.90,周边地块部分ψ=0.7,立交部分ψ=0.9。(3)污水系统设计参数污水设计流量Qd按人均综合污水量进行计算,公式如下:式中,Qd------设计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N------设计人口数量;q-------人均综合污水量(l/cap.d);Kz-----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按下表确定:污水平均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2.32.01.81.71.61.51.41.3根据《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万州区属于二区Ⅱ型大城市,其平均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90~170L/(人·d),考虑适当超前原则取150L/(人·d)。按人均综合污水量按给水定额的90%考虑,则为135L/(人·d)。根据控规土地用地性质,周边地块性质为商业用地、二类居住用地。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商业服务设施用地用水量指标50~200m3/(hm2.d)、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50~130m3/(hm2.d)。根据万州周边用水情况调查,商业服务设施用地用水量指标120m3/(hm2.d)、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100m3/(hm2.d)、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80m3/(hm2.d)。产污系数按90%,则商业服务设施用地污水量指标108m3/(hm2.d)、居住用地污水量指标90m3/(hm2.d)、工业用地污水量指标72m3/(hm2.d)。排水工程设计排水规划及排水管网设计总体思路(1)排水规划根据《重庆市万州区龙宝组团I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片区内采用雨、污水分流制。规划区内雨水拟根据地形,结合用地布局,雨水就近排入水库及冲沟,区内设置相应的雨水管排入水体。各排水区域内的污水均通过污水管收集,排入现状明镜滩污水处理厂(扩建至10万立方米/日)。与本条道路雨水规划共3处排出口,道路起点至道路桩号K1+000在K1+000处排入长江;道路桩号K1+000至K2+000雨水在K1+570处排入长江;道路桩号K1+400至终点雨水在K1+400处排入长江;本条道路污水规划均排入道路终点加压泵站内并最终接入排入现状明镜滩污水处理厂。排水设计原则现状道路排水系统在能够满足规划及运营的条件下,均考虑保留维持现状走廊不变,仅根据新建道路标高,对检查井进行局部整改。新建排水系统应满足规划要求,并结合周边地块预留接口。新建立交应满足“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排水管网设计总体思路《重庆市万州区龙宝组团I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本工程排水工程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排水管网设计总体以规划为主,并结合道路纵坡及现状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由于北滨大道为现状道路,有较完善的雨水系统,因此本次设计基本保留原现状雨水系统,对部分未设雨水管道的段落进行新建,对局部不满足敷设要求及与拟建构筑物冲突的现状雨水管道进行改、还建,对位于慢车道下的雨水检查井进行局部加固和更换井盖及井座,再根据拓宽后的路缘石新建雨水口。污水系统仅对局部不满足敷设要求及与拟建构筑物冲突的现状雨水管道进行改、还建,对位于慢车道下的检查井进行局部加固和更换井盖及井座,对局部现状污水管道散排和雨污合流等管段进行改造。现状排水管网概况北滨大道(K0-K1+400):北滨大道K0+550~K0+750东侧为望江公园,北滨大道北侧辅道由8米拓宽为10.5米,拓宽段长280米,从而增加一条公园专用进出车道;现状有d600雨水管道。北滨大道(K1+400-K2+100):万州北滨大道K1+400-K2+100往南侧拓宽7m,北侧有d900雨水管道,南侧有d900污水管道。北滨大道(K2+100-K2+900):南侧有d900污水管道,北侧有d800雨水管道。印盒石北桥头立交:南侧有d400污水管道,北侧有d400雨水管道。滨湖路:道路下有d800污水管道。雨水系统设计平面布置由于北滨大道为现状道路,有较完善的雨水系统,因此本次设计基本保留原现状雨水系统,仅对局部不满足敷设要求及与拟建构筑物冲突的现状雨水管道进行改、还建,对位于慢车道下的雨水检查井进行局部加固和更换井盖及井座,再根据拓宽后的路缘石新建雨水口。北滨大道(K0-K1+400):北滨大道K0+550~K0+750东侧为望江公园,北滨大道北侧辅道由8米拓宽为10.5米,拓宽段长380米,从而增加一条公园专用进出车道;现状有d600雨水管道。该段管道与车库连接道冲突,对其进行还建。沿车库连接道K0+000~K0+200北侧布置BXH=400X400雨水沟,K0+200~K0+350南侧布置d600雨水管道,在K0+350处排入现状BXH=1300X1100雨水系统。北滨大道K0+780处对现状人行地通道进行扩建,现状地通道下无排水系统,在地通道两侧修建排水沟,在南侧修建集水坑收集雨水后排入北侧公园雨水系统。北滨大道K1+320处新建人行天桥,现状两侧d800雨水管道与天桥桩基冲突,对其进行还建。北滨大道(K1+400-K2+100):万州北滨大道K1+400-K2+100往南侧拓宽7m,北侧有d900雨水管道,对该段管道进行保护,雨水检查井进行局部加固和更换井盖及井座,再根据拓宽后的路缘石新建雨水口。北滨大道(K2+100-K2+900):北侧有d800雨水管道。拓宽道路后为6车道,在南侧人行道下新建d400~600雨水管道。在K1+670处排入现状d800雨水管道。北滨大道K1+550~K1+700处新增陶家湾回头匝道,该段管道与回头匝道冲突,需对其进行还建。沿陶家湾回头匝道单侧布置BXH=400X400雨水沟,在K0+140处最低点汇入新建雨水管道最终排入长江。据万州水文站观测资料,由于三峡水库运行调度,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水库处于173.312m(黄海高程),6~9月份则处于防洪限制水位143.312m(黄海高程)运行,水位变幅呈秋冬季高,春夏季节低,且每年经受一次从173.312~143.312m的降水位和从143.312~173.312m抬升水位的变幅,这给勘察区库岸斜坡地段的水文环境带来复杂变化。陶家湾回头匝道最低点标高为168.615。该水位低于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水库水位173.312m。因此陶家湾回头匝道设置重力流和压力流两套排水系统,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重力流排水系统防潮门关闭。期间如遇下雨,开启压力流排水系统。印盒石北桥头立交:南侧有d400雨水管道与新建立交冲突,需对其进行还建。在各交叉路口按规划预留雨水管道接口,以接收规划道路转输雨水;在道路中间段将结合周边地块建筑方案预留接口,供其雨水排放使用。滨湖路:滨湖路现状无雨水系统,沿滨湖路两侧人行道下新建d400~d800雨水管道,在K0+145处排入龙宝河。雨水管道纵断面设计道路上雨水管的设计坡度基本同道路坡度,最小设计坡度不小于0.3%,能保证雨水流速不小于0.75m/s。考虑到道路下其它综合管线的容量及与其的竖向交叉,除部分特殊情况外,本次设计道路下管顶覆土不低于1.4m。由地块接入雨水管道按地块提供的雨水管道设计标高为准。雨水管道水力计算以各分段管道中最不利管段作为下列计算表中计算管段。排水管粗糙系数按塑料管取n=0.01。雨水管道水力计算表设计管道设计管径(mm)设计坡度设计流量(l/s)流速(m/s)服务面积(h㎡)过流能力(l/s)径流系数Y-5-Y-6D6000.0199803.89311000.7Y-14-Y-15D6000.0032721.550.84370.7Y-20~Y-21D8000.0037474.653.59410.7Y-25-Y-26d8000.0037542.43.89410.7Y~43~Y-44D4000.0031021.180.31480.7Y-47~Y-48D6000.00551822.25640.7Y-80~Y-81D8000.00713062.863.3614380.8Y-97~Y-105D8000.0037421.873.159410.7雨水泵站计算表位置重现期P(年)降雨历时t(min)地面综合径流系数汇水面积(㎡)雨水设计流量(l/s)陶家湾回头匝道5020.951700147.021号人行地通道5020.951705.542号人行地通道5020.9530023.31污水系统设计平面布置由于北滨大道为现状道路,有较完善的污水系统,因此本次设计基本保留原现状污水系统,仅对局部不满足敷设要求及与拟建构筑物冲突的现状污水管道进行改、还建,对位于慢车道下的污水检查井进行局部加固和更换井盖及井座。陶家湾回头匝道及印盒立交与现状污水管道冲突,对其进行还建。污水管道纵断面设计道路上的污水管的设计坡度基本同道路坡度,最大设计坡度为6.5%,最小设计坡度0.5%,能保证污水流速不小于0.60m/s,最大流速不大于6m/s。污水管道标高按最不利点标高控制。污水管道水力计算污水管按圆形管道非满流计算。排水管粗糙系数按塑料管取n=0.01。污水管道水力计算表设计管道设计管径(mm)设计坡度平均污水量(L/s)设计流量(L/s)总变化系数流速(m/s)服务面积(hm2)充满度W-8-W-9D9000.0022853.21.91.4564.20.378W-27~28D5000.0294.7510.932.34.574.40.17W-25~W-26D4000.0033.288.822.31.33.360.41以上计算指标均满足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消防设计下穿道消防本项目最长下穿道封闭段长度不大于150m,且仅限通行非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第12.1.2条,该两下穿道为四类城市交通隧道。在下穿道进口处南侧应设置禁止通行危险品的标识标牌,具体设计详见交通工程设计。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第12.1.4条,下穿道两侧均设置ABC类灭火器,单侧设置两处、间距40m,灭火器放置于灭火器箱内,每个设置点放置4具灭火器。灭火器箱采用嵌墙型开门式,型号为XMQK2-4,隧道侧壁上暗装的灭火器箱尺寸为1000×800×300mm,距检修道地面0.5米,灭火器类型为MF/ABC6(3A)。市政消火栓设计根据渝建[2016]473号文要求,为确保市政消火栓与本次设计道路同步实施,同步投入使用,本次新建道路考虑了给水管线的管位布置及沿线市政消火栓的布置。消火栓的设置应满足《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等相关规范要求,本次消火栓设置间距按100m考虑,栓体中心距离路沿石按1.0m考虑,其最终平面布置间距应不大于120m,距离路沿石应大于0.5m,小于2.0m,以方便消防车取水。市政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消火栓,做法详见13S201-1,第7页。本项目市政消火栓系统仅为示意,具体详产权单位设计图。给水设计单位下一阶段设计时,消火栓位置应以本次设计为基础,可局部适当优化调整。综合管网改迁思路本项目综合管网设计具体详产权单位设计图。产权设计单位下一阶段设计时,可根据以下迁改思路适当优化调整。综合管线工程量为暂估,以产权单位设计为准。北滨大道为现状道路,本次设计以拓宽改造为主。对于现状管网在拓宽改造后,仍位于人行道下,则考虑维持现状不变。位于拓宽后车行道下的管线,当覆土能够满足敷设要求时(覆土大于1m),则采用在现状管线上加铺钢筋网进行加固保护,仅对检查井、阀门井等构筑物进行局部加固改造;当覆土不满足敷设要求时(覆土小于1m),则考虑在拓宽后的人行道或车行道下同规模进行还建。本次综合管网涉及到的管线有:电力、通讯、燃气、给水等管线。北滨大道(K0-K1+400):北滨大道K0+550~K0+750东侧为望江公园,北滨大道北侧辅道由8米拓宽为10.5米,拓宽段长380米,从而增加一条公园专用进出车道;现状有K18通讯管线、D500给水管道雨水管道。该段管道与车库连接道冲突,对其进行还建。北滨大道(K1+400-K2+100):北侧有d1000给水管道,K1+600~K1+800处北侧局部道路拓宽,该管道位于改造后的车行道下,该段管道覆土1.2,对其进行保护。万州北滨大道K1+400-K2+100往南侧拓宽7m,南侧拓宽范围下存在D273燃气管道和K5通讯管道,埋深为0.8~1米。对其进行还建。北滨大道(K2+100-K2+900):北侧有d1000、d1200给水管道。北滨大道K1+550~K1+700处新增回头匝道,该段管道与回头匝道冲突,需对其进行还建。南侧拓宽范围下存在D273燃气管道和K9通讯管道,埋深为0.8~1米。对其进行还建。印盒石北桥头立交:北侧有d1000、d1200给水管道与新建立交冲突,需对其进行还建。南侧拓宽范围下存在D273燃气管道和K5通讯管道,埋深为0.8~1米。对其进行还建。道路低影响开发设计设计原则1、道路LID设施的主要是以渗透、滞留、净化城市道路径流雨水为主要功能。2、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协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结合道路红线内外绿化带进行设计。3、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设计道路及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4、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及施工应尽量减少对综合管网及附属设施设计的调整。5、对于人行道较窄段(≤2.5m)的道路:仅采用透水铺装。6、道路位于泄流通道上的道路应满足洪涝水的顺坡排放至下游泄流通道,且道路不应存在低洼地点,若因地势受限应保证低洼处设计雨水塘等雨水调蓄设施。设计方案功能设施比选道路工程LID系统包括雨水花园、渗水路面(人行道)、生态树池、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低影响开发设施比选一览表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本次设计为拓宽改造道路,结合道路汇水区特征和设施的主要功能、经济性、适用性、景观效果等因素,道路LID设计考虑选用聚氨酯彩色天然碎石磨耗透水(PPM)铺装。设计思路1)人行道设计采用聚氨酯彩色天然碎石磨耗透水(PPM)铺装,可以起到低影响开发与景观的双重效果。2)本项目道路人行道下存在较多现状树木及现状管线,难以实施雨水生物滞留带,因此不再设计生物滞留带。设计内容按照海绵城市城市理念对人行道透水铺装。透水铺装1)透水面层材料透水面层采用聚氨酯彩色天然碎石磨耗透水铺装(PPM),具有透水性能好、路用性能好、色彩丰富、绿化环保、维护方便等系列优点。孔隙率不低15%;人行道抗压强度≥6.0Mpa,抗折强度≥4.0Mpa;轻车行道抗压强度≥8.0Mpa,抗折强度≥5.0Mpa。2)面层原材料技术指标胶凝材料为聚氨酯胶凝剂,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胶凝材料指标及要求指标固化时间(min)硬度(ShoreD)拉伸强度(N/mm2)撕裂强度(N/mm)断裂延伸率(%)要求30±1070±5≥25≥80≥120骨料为彩色碎石,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彩色碎石骨料指标及要求项目计量单位技术指标要求尺寸mm3-5压碎值%≦15含泥量%≦0.5吸水率%≦2含水量%≦2针片状颗粒含量%≦5堆积孔隙率%≦45透水混凝土基层透水面层以下应设置透水混凝土基层,强度为C30,透水混凝土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1)透水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的规定。2)基层集料压碎值不应大于26%;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mm;集料中小于或等于2.36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集料级配可按表7-5采用。3)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的配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满足强度和透水性要求。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集料级配筛孔尺寸(mm)31.526.519.09.54.752.36通过质量百分率(%)10090~10072~8917~718~160~7级配碎石底基层1、级配碎石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1)级配碎石可用于土质均匀,承裁能力较好的土基。2)基层顶面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淮,应达到95%以上。3)级配碎石集料基层压碎值不应大于26%;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6.5mm,集料中小于或等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3%。碎石级配可按下表采用。级配碎石基层集料级配筛孔尺寸(mm)26.519.013.29.54.752.360.075通过质量百分率(%)10085~9565~8055~7055~700~2.50~2土基1、土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2、路槽底面土基设计人行道回弹模量值不宜小于20MPa,车行道及停车场不宜小于25MPa,特殊情况不得小于15MPa。土质路基压实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土质路基压实度不应低于下表要求。土质路基压实度填挖类型深度范围(mm)压实度(%)次干道支路、小区道路填方0~8009390>8009087挖方0~3009390排水设计1、当土基、土壤透水系数及地下水位等条件不满足本规程的规定及降雨强度超过渗透量及单位储存量时,应增加透水面层的排水设计内容。2、透水面层的排水可分表面排水和内部排水。应结合市政管网、绿化景观、生态建设及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进行踪合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谁《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的规定。3、透水面层内部雨水收集可采用多孔管道及排水盲沟等形式,管径根据汇水区域雨水量进行水力计算。4、应防止多孔管材及盲沟周围被雨水携带的颗粒堵塞。低影响开发设施维护1、维护管理内容由于本次设计中主要为透水铺装,因此,其主要维护内容为1、面层出现破损时应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2、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应进行局部整修找平;3、当渗透能力大幅下降时应采用冲洗、负压抽吸等方法及时进行清理。2、维护频次透水铺装在一年中维护2次(雨季之前和期中进行),主要维护内容为检修及疏通透水能力。排水管材及附属设施管材、基础及接口(1)管道断面形式工程的雨、污水及给水消防管道采用圆形断面。排水沟采用矩形断面。设计图中排水管道均以d表示其公称内径。(2)管材管径d300的雨水口连接支管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管径大于300的雨、污水管道采用HDPE钢塑复合缠绕排水管B1型,该管道应满足《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8)的要求。人行道下的HDPE钢塑复合缠绕排水管B1型环刚度应不小于8KN/m2,车行道下不宜小于10KN/m2。HDPE钢塑复合缠绕排水管B1型质量应符合《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的相关规定,钢筋混凝土管材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的相关规定。根据重庆市建委《关于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第四号)》(渝建发[2007]240号)的规定,本次设计的新型管材为HDPE钢塑复合缠绕排水管B1型;也可采用《通告》中推荐的夹砂玻璃钢管、聚乙烯径向加筋管等各类质量合格的新型管材,并参照相应的规范和规程执行。以塑料管代替钢筋混凝土管时应注意校核流速。道路排水沟为钢筋砼,沟上设置盖板及收水雨水箅,便于管理部门检修维护。具体做法详结施排水沟构造及钢筋图。(3)管道基础管顶覆土深度在0.7-5.0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120°混凝土基础,做法详06MS201/17;覆土在5.0-7.5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180°混凝土基础,做法详06MS201/19;覆土大于7.5m或小于0.7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360°满包混凝土加固。管基混凝土标号为C30。雨水口连接管采用混凝土满包加固。管顶覆土深度在0.7~3.5m的HDPE钢塑复合缠绕排水管B1型采用120°砂石垫层基础;覆土在3.5~6.0m的HDPE钢塑复合缠绕排水管B1型采用180°砂石垫层基础,做法详上述规程CECS164:2004及06MS201。管道及构筑物埋深小于5m时,地基承载力应不低于0.2MPa;埋深5~10m时,不低于0.25MPa;埋深大于10m时,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应低于0.3MPa。凡图中未注明承载力要求的排水构筑物,地基承载力应不低于0.2MPa。雨水管道地基处理应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和管道基础对承载力的要求。管底填方高度不大于3m时,可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到路基标高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管底填方大于3m时,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1.5m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且管道基槽应超挖0.5m,再回填0.5m厚的砂卵石或级配碎石,最后施工管道基础。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HDPE钢塑复合缠绕排水管B1型必须严格按要求的级配沙碎石回填,达到密实度要求。当开挖沟槽基础为岩石时,槽底应超挖200mm,采用砂砾石回填至设计高程后,再施工管道基础。管槽各深度范围的开挖要求参见《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相应内容。(4)管道接口钢筋混凝土雨水管道接口可采用弹性密封圈或胶粘连接方式,弹性密封圈应符合HG/T3091-2000的要求。在道路填方高度超过16米的段落,钢筋混凝土管道必须采用橡胶圈承插柔性接口。柔性接口设置条件详06MS201总说明,做法详06MS201/23、24。双壁加筋波纹管及复合聚丙烯(FRPP)钢带增强加筋管采用橡胶圈承插接口。HDPE钢塑复合缠绕排水管B1型连接可采用“中介层”作法,详见《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钢筋混凝土管与检查井壁连接处采用C25混凝土现浇,且浇铸前应将管道外壁及砌块接触面凿毛附属构筑物普通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2)埋深<6米、管径d≤1600检查井采用C30混凝土现浇。3)埋深≥6米或管径d>1600检查井采用钢筋C30混凝混凝土现浇。4))检查井统一采用防盗铸铁圆形井盖及盖座。按其承载能力,人行道上最低选用C250类型,车行道上最低选用D400类型,并采用分离式防盗防沉降铸铁圆形井盖及盖座。所选井盖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要求。井盖及支座装配结构尺寸应符合GB/T6414-2017的要求,其公差等级应不低于GB/T6414-2017的要求,其公差应不低于GB/T6414-2017中GT10的规定,车行道下检查井需要在井周进行补强处理。井盖采用φ700圆形井盖,井盖与支座装配结构尺寸应符合(GB/T6414-2017)的要求。其公差等级应不低于(GB/T6414-2017)中CT10的规定。所选井盖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要求。车行道下检查井需要在井周进行补强处理。检查井盖设置在路面时,井盖应与路面高程齐平,允许偏差为±5mm;设置在绿化带等非通行场地时,井盖与路面高程的允许偏差为±20mm。方形检查井盖安装时应与道路纵横缝方向保持一致。采用销轴连接的检查井盖座,安装时销轴宜与道路侧石垂直,并设置在来车方向。爬梯均采用球墨铸铁成品。5)为防止井盖缺失后行人不慎跌入,在井盖下方井口处安装防护网。防坠落网由8个规格为M8×55的不锈钢螺栓固定,安装在井口下50cm处井筒内壁。防坠落装置应牢固可靠,具有≥100kg承载能力,并具备较大的过水能力。防坠落材质可选用聚乙烯塑料绳、高强度工业丝、涤纶丝、维纶丝、锦纶丝等高强度且防腐蚀的材料。6)关于检查井通风,本次设计采用使用成品检查井盖上孔眼进行换气通风的做法,开孔不小于2个,孔眼直径不小于30mm,并建成后的使用养护过程中,加强排查,确保孔未被堵塞,通气顺畅。雨水口采用混凝土砌块雨水口;采用质量合格的复合材料雨水篦,成品现货。单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15L/s,双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25L/s。若无特别注明,雨水口连接管为d300,以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雨水检查井。在道路凹曲线段布置雨水口时必须设在最低处,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跌水井本次设计检查井内一次跌水高度超过1m设置跌水井。具体详见相关跌水井大样图。明沟转暗管检查井雨水沟接入本次设计雨水检查井时须设置沟转暗管检查井。八字形进、出水口本次设计排水管道进、出水口采用八字形出水口,做法详见06MS201-9。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提示沟槽开挖支护危大工程范围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排水工程雨水检查井Y-33~Y-38K2+540~K2+670开挖深度超过3m雨水检查井Y-121K3+175开挖深度超过3m污水检查井W-1~W-9~K2+540~K2+690开挖深度超过3m污水检查井W-21~W-22K3+175开挖深度超过3m雨水检查井Y-39~Y-44K2+460~K2+560开挖深度超过5m保障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